1978年3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纪念周总理诞辰八十周年
首都文艺工作者举行丰富多采的文艺演出,抒发八亿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深切怀念,赞颂周总理为人民、为革命立下的丰功伟绩
据新华社北京三月四日电?春回大地,风和日丽。在五届人大和五届政协会议胜利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迎来了敬爱的周总理诞辰八十周年,从今天晚上开始,首都文艺界广泛地举行丰富多采的纪念演出活动。
庆胜利,想亲人,亲人就是周总理。参加周总理八十诞辰纪念演出的节目,大部分是新作品,包括戏剧、音乐、舞蹈、曲艺、诗歌等等。为纪念敬爱的周总理八十诞辰,广大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满怀激情,用各种文艺形式,抒发八亿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深切怀念,赞颂周总理为人民、为革命立下的丰功伟绩,向周总理报告祖国的大好春光。
六场儿童剧《报童》是中国话剧团献给周总理八十诞辰的礼物。本剧以“皖南事变”前后为背景,描写敬爱的周总理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领导重庆《新华日报》工作人员,同国民党反动派针锋相对进行斗争的事迹。舞台上塑造了敬爱的周副主席的光辉形象。人们看到,在斗争最激烈、最尖锐的关键时刻,周总理总是出现在群众之中,甚至不顾安危,亲自率领报童走上街头卖《新华日报》,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对“皖南事变”事实真相的歪曲和封锁,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暴行,把毛主席、党中央的声音传播到整个山城。
中国舞剧团、北京舞蹈学校选取同一题材,联合创作演出了独具风格的舞剧《红岩青松》。中国歌舞团新创作的舞蹈《难忘的泼水节》,舞台上呈现出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热烈情景。根据方言韵白剧《窑洞灯火照万家》改编的独幕歌剧《欢迎周总理到咱家》是在几天内赶排出来的。剧本通过当年曾和周总理一起开过荒纺过纱的一家人的一段回忆,描绘周总理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的光辉事迹。
为纪念周总理诞辰八十周年,许多诗人、音乐家欣然命笔,作词赋诗,谱写新曲。周总理青年时代的诗作《大江歌罢掉头东》、《春日偶成》、《生别死离》等都被文艺工作者或配乐朗诵,或谱曲演唱。
在诗刊编辑部举办的大型诗歌朗诵演唱会上,一百多名年逾半百的延安老战士合唱团,深情地演唱了《巍巍青山高——献给周总理的歌》、《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并且演唱了歌颂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歌颂英明领袖华主席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交城山》等歌曲。老诗人臧克家诗兴勃发,精神抖擞地走上舞台朗诵了为纪念周总理八十诞辰而写下的新作《生·死》。著名京剧演员关肃霜正在参加五届人大,闻讯后,抓紧一天时间设计唱腔,在诗歌朗诵演唱会上,表演了京剧清唱《大江歌罢掉头东》和郭老新作《纪念周总理八十诞辰》。正在参加五届政协的著名电影演员张瑞芳、白杨也即席朗诵了怀念周总理的诗篇。
在北京市举办的专场演出中,直接受到周总理亲切关怀过的北京市少年宫的童声合唱《颂歌献给周总理》、《越唱越爱周总理》、《象总理那样生活战斗》,把孩子们引回那幸福的日子,表现了红小兵们决心不辜负周伯伯的殷切希望,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正在恢复排练《蔡文姬》的北京话剧团老演员朱琳朗诵的《雪花赋》形象地刻画了周总理洁白如玉,为人民、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生动感人。舞蹈《大庆鲜花献给周总理》,是向周总理汇报在工业战线上贯彻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北京艺校歌舞队演出了多姿多采的歌舞节目,受到观众欢迎。
驻京部队各文艺团体,在较短时间里,突击赶排了八台音乐歌舞节目,献给周总理八十诞辰。总政文工团的创作和演出人员反复学习领会周总理青年时代的诗作《大江歌罢掉头东》的深刻含意,及时地谱成了曲,编成了舞。军乐团王晓岭等在创作了深受群众喜爱的歌曲《歌唱敬爱的周总理》之后,最近又和其他音乐工作者一起创作了四重唱《周总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深情抒发了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
北京电视台也举办了纪念周总理诞辰八十周年的专题文艺节目。


第3版()
专栏:

难忘的纪念
——五届人大代表周桂花怀念周总理
在庐山脚下一户贫农社员家的厅堂里,恭恭正正地挂着一幅周总理和一个孩子的合影照片。照片上,敬爱的周总理用受过伤的右臂抱着一个倚在他身旁的小女孩。
一九六一年秋天,周总理跟随伟大领袖毛主席登上庐山,参加党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为解决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和苏修背信弃义乘机向我们逼债而造成的经济困难,制定了重要的决策。会议以后,总理去江西视察途中,在庐山脚下的观音桥,留下了那幅珍贵的照片。照片上那位幸福地同总理合影的女孩,就是现在星子县五里公社玉京大队的妇女副队长、五届人大代表周桂花。
当时周桂花只有十三岁,还是个梳着两根辫子,打着一双赤脚的放牛娃。十六年过去了,在毛主席为我们指引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这个放牛娃没有辜负总理的亲切关怀和教诲,茁壮地成长起来了。
周桂花深情地向记者讲述了当年敬爱的周总理对她以及她一家人的亲切关怀和教诲。她说,一九六一年九月的一天上午,我刚帮妈妈舂完米,看到几辆轿车在家门口的路上停下来。我打着一双赤脚跑了过去,见从车里下来的都是首长,有些害怕,便想转身往家跑。哪知道亲切的声音喊住了我:“小姑娘,你给我们带路到观音桥去好吗?”去观音桥只一里多路,很熟悉,我鼓了鼓勇气说好。这时只见一位慈祥的首长面带笑容走过来,用温厚的大手拉住我沾满泥土的小手,让我跟着他缓缓地向观音桥走去。路上,另一位首长对我说:“小鬼,你知道吗?这是周总理牵着你走啊!”一听是跟毛主席一起领导全国人民闹革命的周总理,我心里高兴得砰砰直跳。可是低头看看自己的一双手和一双赤脚,又觉得有些拘束;我这副样子跟总理一起走行吗?我抬头望着总理,总理笑着弯下腰,爱抚地问我:“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我告诉总理,我叫桂花,十三岁。总理又问我读书没有,在家里做什么。我说只读过两年书,现在放牛。总理详细地问了我放的是黄牛还是水牛,并且对我说:“要是放水牛,那你可以骑在牛背上罗!”这一说可把我逗笑了,总理也爽朗地大笑起来。在观音桥休息时,总理还带着我照了像,当时我只觉得总理最亲,紧紧地靠在他老人家的怀里,热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周桂花接着说,在我跟着总理从观音桥返回的路上,我只顾又说又笑,不料总理突然问起我:“小桂花,你们那里每天都是吃两干一希吗?”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总理又问:“两希一干,对吗?”我朝总理笑了。等走到我家门口,总理一定要进去看看。碰巧我父母和大伯都在家。那时我父亲还讲究老规矩,在堂前供着祖宗的牌位。总理一进门就知道了我家姓周,风趣地说:“我是到了家里啦!”家里的人听说这是周总理,都连忙让座,我父亲还倒了碗凉茶送到总理面前。总理和我们做田的人一样,往长板凳上一坐,端起碗来就喝,边喝茶边跟我父亲拉家常,谈起农村的情况,对群众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关心到了。谈到粮食问题,总理问大家都吃得饱吗?我父亲怕说错了,不敢回答。总理说:“现在是困难时期,不说我也知道,不要怕。”我父亲也是个老实人,就向总理讲了实话:“不瞒首长,饱是不太饱啊,一个劳力一天一斤米,我一餐都吃得下。”总理听了,没有一点责备,倒象表扬似地说:“问了许多人,都说吃得饱穿得暖,没讲实话,你们讲了实话,应当这样。”接着,总理站起来,用坚毅、有力的声音说:“我们受了灾,又有人卡我们的脖子,现在还很困难。但是只要跟着毛主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光景一定会好起来的。你们要加紧干,多打谷子,多养猪,多养鸡,依靠集体,战胜困难。”我们一家人当时就向总理作了保证,一定照总理的指示去做,依靠集体,度过难关,把家乡建设好。总理要走了,我们留总理吃饭,他老人家摆了摆手,笑着说:“今天不吃了,等你们家丰富了,杀猪杀鸡过年,我再来作客。”我们恋恋不舍地一直把总理送上公路,总理还回过头来一再表示:“等你们的日子过火红了,一定回来作客。”
周桂花说,从总理到我们家乡来的那天起,我和父亲、大伯就把他老人家的一切嘱咐传给了全村、全大队的群众,大家立志气,鼓干劲,团结一致,努力发展生产,到第二年生活就好多了。以后生产和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强,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农业学大寨掀起高潮,这里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全大队的庄稼旱涝保收,粮食亩产从一九七二年开始跨《纲要》,去年靠近了千斤。眼看这火红的社会主义好日子,我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敬爱的周总理回家来看看。在总理离开我家乡后的第二年春节,我家就杀了一口过年猪,我一天几次跑到门口盼望总理,没见他老人家来。以后年年都是这样。当然,我长大了,晓得总理忙着整个国家的大事,不一定有空再到这里,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他老人家永远离开我们了。
周桂花用颤抖的双手,从背包里捧出一个朱红色的镜框,里面精心地镶嵌着总理带着她照的那幅照片。她说,要把这幅照片送给邓颖超副委员长,留作永久的纪念,告诉她老人家,我一定永远不辜负总理的培养和教育,把我的一切,贡献给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报记者 马钟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