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3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短评

是打基础还是挖墙脚?
当前,我国农村人民公社,一般还是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生产队是基本核算单位,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分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它的生产好坏,收益多少,直接关系着公社集体经济和社员生活,是人民公社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
为了维护生产队的权益,打好公社集体经济的基础,党的政策规定:生产队的劳力,在国家计划之外,任何单位不准任意抽调;计划内的用工,不能让生产队补钱贴粮;公社经营的企业所需劳动力,也要同生产队协商安排,付给报酬。这些政策规定,符合我国农村的现状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这些年来,“四人帮”疯狂破坏党的政策,影响所及,不少县、社和生产大队随意向生产队抽工、派款,加重了生产队的负担,干部和社员对此极为不满。
对于生产队这个基础,要关心它、保护它、加强它,而不能挖它、拆它或者挤它。这个问题说起来似乎大家都懂,做起来常常就是另一回事了。不少地方不顾实际可能,什么都要大办;不同群众商量,随意向生产队要人、要物、要钱,甚至说这是什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实际上是变相的“一平二调”,必须坚决制止。减轻生产队的负担,加强生产队这个基础,是一个关系到人民公社制度能否巩固和农业生产能否加快发展的重大问题。希望各地认真检查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象南菜村和南观两个公社那样知错就改,雷厉风行地把党的政策落实下来。


第2版()
专栏:来信

看看生产队有多少不合理的负担?
——武清县南菜村公社的调查
农村生产队有哪些不合理的负担?从天津市武清县南菜村公社的情况看,主要有下述三个方面:
一是社办企事业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劳动力。据统计,公社的拖拉机站、农机修配厂、打井队、兽医站、磷肥厂、良种场、砖瓦厂,加上公社一些部门的“协助员”,共从生产队调用了二百三十八人,绝大部分是强壮劳动力。大多数单位每月只发给劳动力本人十五至二十元生活费,仍由生产队记工,在队里分钱分粮。仅此一项,每个生产队每年要负担五百七十七元,每个在队的劳动力平均负担四元八角。
二是私自扩大国家用工数量,多调的劳动力由公社“机动”使用。以聂官屯大队为例,去年派出二十八名海河工,实际去海河的才十二人,另外十六人都当了公社的“机动”工。这十六名劳动力给公社干活,却吃着队里的粮食,记着队里的较高的工分(每人每天十四分)。
三是公社大搞非生产性建设。去年,公社建社址花掉了十万元,其中县里只拨给二万元,其余八万元都是用的公社积累(本应用于兴办公社企事业和支援穷队),还从生产队无偿调来了一部分“机动”工。
生产队干部和社员谈起这些额外负担,很不满意地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成了一句空话,办什么都要生产队搭人搭钱搭粮,这不是打基础,而是挖墙脚!”怎样看待加重生产队负担的问题?有人说,公社办企事业,都是为农业服务的,从生产队要人,由队里出钱出粮,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好比“肉烂在锅里,人人有份”。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公社党委进行了具体分析:生产队每年交公粮,卖余粮,向公社、大队提供公积金和公益金,担负一部分派工任务,是合理的“取之于民”;但是,过多地而且无偿地从生产队抽调人力、物力、财力,削弱了生产队这个基础,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是搞“一平二调”。这种做法,类似“竭泽而渔”、“杀鸡取蛋”,不是“取之于民”,而是有害于民,有害于集体。说是“肉烂在锅里”,实际上生产队并没有得到实惠。
经过分析讨论,大家认识到这是“四人帮”破坏党的政策的流毒造成的。大家决定在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中,边批边改,及时纠正错误。公社党委采取了三条措施。第一,整顿公社企事业,精简人员,让多余的劳动力回到生产队。第二,帮助公社企事业加强劳动管理,实行经济核算,提高劳动生产率,扭亏增盈,对调用的生产队劳动力,认真实行劳动在厂、收入交队、评工记分、统一分配的制度。第三,对于乱拉劳动力和乱用公共积累的问题,公社党委公开作了检讨,并作出了严禁乱拉乱用的规定,由群众监督执行。
全公社二十六个生产大队也多方减轻生产队的负担,普遍清查了工分、帐目、钱粮、物资,严肃认真地处理了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和超支挪用、欠粮欠款等问题,开始实行定额管理,压缩非生产用工,减少非生产人员。
这些减轻生产队负担的措施,很受干部和群众的欢迎,调动了大家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比那一年都多;麦田管理、积肥造肥也好于以往任何一年。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来信

错了就改 立即行动
迁西县南观公社认真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
最近,河北省迁西县南观公社党委,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组织专门班子,调查公社向生产队乱行摊派工、款、物和非法截留上级拨款的情况,切实解决生产队负担过重的问题。
这个公社共有七十个生产队。几年来,由于“四人帮”破坏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搞乱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制度,出现了生产队负担越来越重的现象。一九七五年以来,社办企业由生产队抽调的劳力近三百名,共用劳动工七万三千多个,全部由生产队记工分配,没给过任何报酬。公社新建卷烟厂向生产队摊派檩条、椽子、杆子,还派车工一百多个,都没有作价记帐和付款。一九七六年公社卫生院建房,向各大队摊款六千多元。一九七七年县文教局两次下拨民办教育补助费,应付给生产队工分补助款九千七百多元,公社截留了五千多元。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公社党委一致感到这样做,违反了党在农村现阶段的经济政策,对集体和社员个人都极为不利。生产队是三级所有的基础,削弱这个基础,公社的集体经济就成了“空中楼阁”;损害了广大社员群众的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高速度发展农业哪有可能?!他们知错就改,立即采取措施,逐条逐项进行清理,按政策办事。一九七六年截留的农业税款、民办教育补助费等,如数退还给各生产队。
为了便于群众监督,公社党委公开约法三章:社办企事业单位已调用各队的劳动力,要尽量压缩和精简,必需留用的劳动工的报酬,每半年和生产队决算一次;上级拨款要及时下发,不准截留扣压挪作他用;社办企事业单位,不能任意向大队、生产队摊派工、粮、款、物等,绝不能搞变相平调。
这样做,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说:这决不是退回几个人、几块钱的问题,重要的是把“四人帮”搞乱了的路线是非纠正了过来,落实了党在农村现阶段的经济政策。
迁西县 吴殿太 刘永江


第2版()
专栏:来信

赶快解决这个问题编辑同志:
我担任生产队长十多年了。为了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我有使不完的劲。可是,近几年来,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生产队的负担越来越重,增产不能增收,社员的积极性降低了,我这个队长指挥也不灵了。有点手艺的人,惦记着外出捞点钱,精壮劳力被公社、大队抽走了,参加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负担的项目越来越多,什么县社厂场、民办教师、合作医疗……很多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性开支,都由生产队负担。公社和大队兴建什么工程,还随便向生产队派钱派粮。这些作法,是违背党的方针、政策的,它挫伤了社员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这个问题不解决,农业没法搞上去。建议各级领导同志赶快研究解决这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广西容县十里公社
杜贤


第2版()
专栏:

做科技工作者的贴心人
郑 雯
哈密地委书记李嘉玉同志的事迹发表以后,在全国科学大会的代表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称赞李嘉玉同志不愧为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模范,不愧为现代“伯乐”,不愧为科技工作者的“知音”。代表们说,科技战线上象李嘉玉这样的领导干部是不少的。为了尽快把科研搞上去,希望出现更多的这样的领导干部,希望每个科技部门的党委把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细致更扎实,把科技工作者的革命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保证科研任务的胜利完成。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华主席和邓副主席在全国科学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华主席要求党委领导同志做科技工作者的“贴心人”,邓副主席指出科技干部同样是党的干部,党委对他们“不应当见外”。
“不应当见外”,就是说,要象李嘉玉同志那样,把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科技工作者看成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是自己人,是战友,满腔热情地爱护和帮助他们。即使在“四害”横行的时候,李嘉玉同志也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不管别人的非议责难,出于革命大义,给科技工作者送去党的温暖和关怀,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值得我们学习。
林彪、“四人帮”把科技工作者当做“专政对象”,残酷地加以迫害,罪恶累累,必须深揭狠批。我们有些领导同志,也被搞乱了思想,虽然不把科技工作者作为“专政对象”,但是也不敢把他们当做自己人,而是把他们当做“客人”。一句话,当成“外人”。有的领导对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对专家、教授、学者,常常是敬而远之,唯恐沾了这些人的边,被戴上“走专家路线”的帽子。粉碎“四人帮”之后,这种状况是大大改变了。但是,少数领导同志仍然心有余悸,顾虑重重。他们虽然也和专家、教授、科研人员有些接触,但不即不离,客客气气,不能以诚相见,亲密无间。全国科学大会上,有的代表说:我们再也不做“客卿”了,希望党委把我们当做自己人,做我们的“贴心人”!
是的,党委应当做科技工作者的“贴心人”。既然要做“贴心人”,就得熟悉他们,了解他们,深入他们工作的现场,深入他们生活和战斗的地方,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他们的思想情绪怎么样,他们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有些什么问题需要党委帮助解决。掌握了这些第一手材料,并且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地解决问题,党委和科技工作者才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感情,才能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科技工作者的心坎上,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良师益友,成为和他们呼吸相通、休戚与共的“贴心人”。
愿各级党委领导同志努力,努力,再努力,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贴心人”;愿科技工作者和党的工作者心贴着心,手拉着手,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第2版()
专栏:

包钢固阳白云石矿党委把大办农副业生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办好农副业基地 努力改善职工生活
包钢固阳白云石矿党委,学习大庆经验,把大办农副业生产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去年,这个仅有六百多名职工的小矿,收获粮食二十万斤;养羊一千二百多只,猪一百二十多头,牛六十八头,共产肉一万一千多斤;收获的蔬菜自给有余;还生产了大量食油、豆腐、粉条和副食品。现在,这个矿有劳动能力的三百名家属全部参加了农副业生产劳动,职工生活的一些困难,基本上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地处大青山北坡严寒地带的包钢固阳白云石矿,大办农副业生产,改善了职工生活,促进了矿石生产大上快上。
去年,这个仅有六百多名职工的小矿,收获粮食二十万斤;养羊一千二百多只,猪一百二十多头,牛六十八头,共产肉一万一千多斤;收获的蔬菜自给有余;还生产了大量食油、豆腐、粉条等副食品。
一九六六年,这个矿的十几名家属组织起来,开荒种地二十几亩,迈出了大办农副业的第一步。一九七三年以来,矿党委学习大庆经验,把大办农副业生产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派出得力干部,整顿和加强了“五·七”队,使农副业生产走上了正确发展的轨道。他们在开出的荒地上种菜、种粮、养猪、养羊、养牛,并办起了纺织毛线和织地毯的手工车间,解决了职工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去年,这个矿在制定学大庆规划时,又把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列为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一方面办好原有的“五·七”队,一方面又在远离矿区二十多里的地方办起了规模更大的农副业基地。去年,耕地面积由过去的三百五十亩,发展到一千九百亩,其中水浇地由一百二十亩增加到五百五十亩。粮食、蔬菜和肉类的产量,都比一九七六年大幅度增长。
现在,这个矿有劳动能力的三百名家属全部参加了农副业生产劳动,职工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基本上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广大职工兴奋地说,华主席和我们工人心连心,我们大干社会主义有使不完的劲。全矿在去年提前五个月完成矿石生产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元月又实现了开门红。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商品是怎样“旅行”的?
编者按:今天发表的关于河南淮阳县商品旅行的来信和本报记者的调查附记,是一只“麻雀”,把它解剖开来,可以清楚看到“四人帮”造成的分散主义的恶果。“四人帮”大批所谓“条条专政”,在计划、财政、物资、工业、商业各个方面破坏国家的计划经济,破坏统一领导,制造和煽动分散主义。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中,我们要准确地、全面地理解和执行毛主席关于发挥两个积极性、两条腿走路的教导,肃清“四人帮”的流毒。编辑同志:
商业战线存在着商品旅行、东货西进、曲线运输等问题,加大了开支,浪费了资金。
我县百货公司经营的百货、文化、针织、纺织等商品,绝大部分是华东、华北、东北产的,多从东线运来。按理应从商丘火车站中转,经一百一十公里公路,每吨货物的费用是二十五元。但是,这些商品却从西线周口火车站中转我县。也就是说,这些商品要从商丘再乘火车经开封、郑州、漯河到周口,共四百○四公里,再从周口经三十公里公路运我县。这样,要增加两次装卸。加上装卸费,合计每吨货物费用是四十元。西线运来的比东线运来的每吨货要多开支十五元。
我县百货公司每年进货量(省内产品除外)七百八十五吨,损失约一万一千八百元。
我们邻县西华、沈丘、项城,都有类似情况。全省、全国算一下这笔帐,损失一定惊人。这种损失和浪费是人为的。
建议商业部等有关单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各省、地区、县建立合理的经济供应区,做到就厂、就站、就近、就码头发货,减少运输环节,防止商品旅行。
我们这个建议,曾在二年前向商业部提出过,请他们解决。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至今不了了之,资金年年在白白浪费。
河南淮阳县百货公司
张功巨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调查附记:
关键在分散主义
去年十月,我们收到张功巨同志来信。我们将信转给了河南省商业局。十二月中旬,张功巨同志第二次来信,说问题已经解决了。
一月中旬,我们到河南采访,想报道他们改进工作的经验。谁知到了河南,省商业局的同志告诉我们:原来商定的意见已全被推翻。
省商业局去年先找淮阳县的同志谈,又找周口和商丘两个地区商业部门的同志谈,达成了协议:从一九七八年一月一日起,淮阳县的商品按照合理运输的原则,实行跨区供应。周口地区的同志回到家里向领导汇报后,马上打电话给省里,推翻了协议。淮阳县商业局也立即发电报给省商业局,不同意新的跨区供应办法。
阻力在哪里?
事情为什么这样曲折?商品为什么会不合理地“旅行”,造成人为的损失?我们访问了淮阳县、周口地区和省商业系统的同志。得到的总的印象是:不肃清“四人帮”的流毒,不批判分散主义,就不能合理组织商品运输。
在行政区划上,淮阳县属周口地区管;但是按照地理位置,有些商品却应该由另一个地区——商丘运来比较合适。过去,商品调拨权归省商业部门,调往淮阳县的商品,省里有权决定按经济区划,由商丘调进,商品的运输是合理的。一九六九年,河南省商品调拨权由省改归地区。这样,淮阳县商品的运输路线也就随着由合理变成不合理了。这样一改,对国家来说,浪费了财力、运力,造成了人为的损失。但地区却得到了两个“好处”:一、商业利润归地区所得;二、各县商品由地区分配。
淮阳县是周口地区最大的县,人口九十多万。一九七七年周口经销的淮阳县商品,占地区(九县一镇)总销售额的百分之十四;所获得的商业利润是各县中最多的。所以经销淮阳县的商品,对周口地区的财政收入,“意义”是明显的。
地区掌握商品分配权“意义”更大。很多畅销商品,如自行车、缝纫机等,以及一些生产所需物资,往往在各种借口下,被地区拿去拉关系、换物资,或挪作他用。一九七六年周口修一个大水闸,直接从商业部门调走三百吨铁丝、二百吨圆钉;一九七七年周口建电厂,又从商业部门调铁丝一百吨、圆钉六十吨。弄得现在周口地区市场上民用铁丝、圆钉供应非常紧张,集市上的圆钉价格高出国营牌价二、三倍。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明明不合理的事情,为什么改正不过来?明明达成了的协议,为什么又推翻?原因就是从地区看,商品调拨权没有了,商业利润就拿不到了,想随意动用商业物资也不行了。——阻力就在这里。
淮阳县为什么不愿意恢复由商丘调运呢?主要是顾虑商丘地区歧视“外来户”,不把自己和商丘地区所属各县同样看待。
商业部和省商业局的决心很大
商业部对张功巨同志的信十分重视。他们派调查组,同河南省商业局的同志一起到周口地区和淮阳县调查。调查的结果证实,淮阳县不仅百货、文化、纺织、针织四类商品运输不合理,而且在五金、交电、化工、医药等许多商品的运输上都有这个问题,每年浪费大量的运力、财力。调查组建议当地商业部门立即采取措施,改变不合理运输。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