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鞍钢在鞍钢宪法光辉照耀下取得巨大成就
鞍钢职工深入揭批“四人帮”以假左面貌颠倒黑白,否定鞍钢在鞍钢宪法诞生后到文化大革命七年中的成果的罪行,拨乱反正,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据新华社沈阳三月二十日电 在欢庆鞍钢宪法诞生十八周年的日子里,工业战线许多同志提出一个重大的路线是非问题:鞍钢宪法在鞍钢诞生后,在没在鞍钢贯彻执行?
人们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在“四害”横行时,“四人帮”及其在辽宁的那个死党和冶金部的黑干将,胡说什么“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鞍钢是修正主义路线占统治地位”。他们打着拥护鞍钢宪法的幌子,把鞍钢在鞍钢宪法光辉照耀下所取得的成果一概加以否定,把鞍钢宪法当作马钢宪法来批,把坚持鞍钢宪法的广大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当作反革命或保守派来整。他们猖狂地叫嚣:“你们不知道马钢宪法是什么样子吗?到鞍钢去看一看就清楚了。”由于“四人帮”以假左面貌颠倒黑白、混淆路线是非,使许多人对鞍钢产生了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鞍钢广大干部和工人严正指出:对鞍钢在鞍钢宪法诞生后到文化大革命前的七年如何估计,这是关系到肯定还是否定鞍钢宪法的大是大非问题,也是关系到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中,鞍钢能不能加快发展速度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拨乱反正,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一九六○年伟大领袖毛主席作了鞍钢宪法的批示,鞍钢党委和广大职工受到极大鼓舞。他们满怀革命豪情,高举鞍钢宪法的旗帜,批判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批判马钢宪法,着重抓了“三个革命”,即思想作风革命,企业管理革命,生产技术革命。在周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鞭策下,他们不断排除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大学解放军,大学大庆,促使鞍钢的革命、生产蓬勃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解放后有一个时期,鞍钢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企业管理照搬苏联的经验,规章制度非常庞杂、繁琐,几乎每个工人手里都有三五本,上百条。这些名目繁多的规章制度,把分工搞得过细、过死,因而限制了工人才能智慧的发挥。
毛主席批示鞍钢宪法以后,鞍钢党委发动群众改革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从生产实际出发,建立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一套适于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八项制度。这些新的制度,简单明了,好记易懂,既符合生产需要,又能保证充分发挥工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了吸收工人群众参加企业管理,在鞍钢各厂矿、车间、班组层层建立了群众管理网,每年在落实国家下达的八项经济指标时,都要发动群众讨论,在执行中还要发动群众进行检查。鞍钢经常开展经济分析活动,开展财经纪律大检查,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经济核算网。企业管理上的这些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鞍钢党委狠抓了生产技术革命,向革新、改造、挖潜要高速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在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王崇伦的倡议下发展起来的群众性技术协作网,遍布整个鞍钢,到一九六六年已发展到四万多人,为改造鞍钢、发展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据粗略的估算,从一九六○年到一九六六年,鞍钢职工提出的技术革新项目每年都有四五千项,其中重大的有二三百项。科技之花万紫千红,在鞍钢竞相开放。其中一九六六年初提出的要与世界先进水平媲美的“大红花”,就已经在当年相继开放。东鞍山矿的红矿浮选实收率年平均达到百分之八十二点二二,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九号高炉的焦比年平均降到四百公斤以下,名列世界前茅。此外,还创造了一大批先进的纪录,如一九六四年生铁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八,一九六五年钢锭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点一四,一九六六年按计划出钢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等等。
由于鞍钢党委和广大群众高举鞍钢宪法的旗帜,使鞍钢这个老企业焕发了革命青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以一九六六年同鞍钢宪法诞生前的一九五九年相比,鞍钢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百分之四十,炼铁焦比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七,上缴利润增加了百分之八以上。
“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极端仇视鞍钢宪法。他们把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当作“一长制”来批,硬说这是破坏党的领导;把改革企业管理,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当作资本主义的管、卡、压来批,硬说这是束缚群众手脚的“钢鞭子”;把大搞技术革新,发展生产当作唯生产力论来批,硬说这是麻痹无产阶级,解除无产阶级的精神武装;把在政治挂帅下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当作物质刺激来批,硬说这是引导群众要钱丢线忘政权的糖衣炮弹,是腐蚀工人灵魂的“金鞭子”;把提高企业合理利润当作利润挂帅来批,硬说这是牵向资本主义的牛鼻子。他们把老干部打成马钢宪法的卫道士、刘少奇“土围子”里的黑干将、走资派,谁要说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鞍钢是红线占主导地位,他们就说你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给你扣上“复辟狂”、“回潮总代表”、“还乡团”等大帽子,进行残酷打击和迫害。“四人帮”胡说鞍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党员和工人都是马钢宪法的奴隶,是刘少奇的社会基础,谁要说文化大革命前革命生产形势大好,就给你扣上“老保翻天”、“走资派的阴魂不散”、“走资派还在走”等大帽子,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他们就是这样,把当时鞍钢十三万多名职工打入了“另册”,进行无情打击。一句话,他们硬说鞍钢在鞍钢宪法诞生后的七年是马钢宪法专政,把鞍钢的一套作法同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划等号。
“四人帮”一伙的污蔑、诽谤和残酷迫害,并没有把鞍钢的广大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压倒压服。他们早就看清了“四人帮”这一伙打的是革命旗号,干的是反革命勾当。“四人帮”破坏鞍钢是为了搞垮国民经济。他们一直顶着“四人帮”的帽子和棍子,私下议论着,含着眼泪盼望着。他们盼呀盼呀,盼望着有那么一天能够拨开乌云见青天。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清除了乱源,拔掉了祸根,私下议论了多年的话公开讲了,长期憋在肚里的气这才出了。
广大职工在声势浩大的“三大讲”、“十大批”中,豪情满怀地回顾当时鞍钢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理直气壮地评价鞍钢当时的成就,愤怒批判“四人帮”的诽谤和污蔑,把这个牵动鞍钢万人心的重大路线是非澄清了。他们一致指出:在鞍钢宪法诞生前后的十七年里,鞍钢虽然受到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工作中有许多缺点,但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始终占主导地位,从来没有形成过一条专鞍钢政的黑线。相反,鞍钢在鞍钢宪法光辉的照耀下,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鞍钢广大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都兴奋地说:英明领袖华主席率领我们揭批“四人帮”,把扣在我们头上多年的大帽子摘掉了,把压在我们心头上的大石头搬掉了,我们真是获得了又一次的解放。咱们要拿出过去那样的干劲和热情,向贯彻执行鞍钢宪法的榜样大庆学习,更高地举起鞍钢宪法的旗帜,深入批判“四人帮”,彻底揭露他们假左派、真右派的反动面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恢复和发扬过去的好传统、好作风,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毛主席争气,为华主席争光。            
  (本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

农村多种经营非大抓不可
编者按:“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是毛主席规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全面发展就是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尽一切努力把多种经营抓上去。否则,不仅不能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多种农副业产品,也不能给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化提供更多的资金,而且会影响生产队和社员增加收入,挫伤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因此,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多种经营非大抓不可。
这里发表的几篇报道说明,供销社促进农村社、队发展多种经营,大有作为,希望供销社的同志们在这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绩。
供销社要促进社、队发展多种经营
一些地区的供销社组织农村社、队广开门路,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取得了可喜成绩。
利用荒坡种竹。福建省龙海县角美公社,过去生产、生活用竹,全靠外地供应。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角美供销社积极扶持社队发展竹子生产,帮助社队发动群众,制订规划,解决竹苗,进行技术指导,并发展竹编手工业。近几年,这个公社利用荒坡种竹三千一百五十亩,兴办社队竹场,每年可伐杂竹一万多担。同时,大力发展竹编业,办了公社竹器厂、大队竹编队、生产队竹编组,共生产竹制农具、生活用具二十多万件。不仅解决了农、渔业生产和社员生活用竹,而且为社队增加收入五十万元。
田边地埂种花茭。陕西省韩城县盘龙公社曹家山大队,利用田边地埂栽植花茭五万二千株,年产花茭一万八千斤,收入三万八千元;收花茭子三万余斤,可榨油四千斤。四年共收入二十三万一千元,除增加分配外,购置电动机、柴油机、脱粒机、粉碎机等五十多部,办电投资二万六千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他们的具体做法是,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在建设大寨田过程中,修好梯田埂坎,一般每亩梯田的埂坎约九十多米,栽植花茭三十株,采用小株灌丛品种,既不影响粮食作物生长,又可以保护埂坎,防止肥、水、土的流失。
林场养羊,大有作为。山东省菏泽地区许多社队林场过去不养羊或很少养羊,主要是对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的关系认识不足。经过反复学习和宣传毛主席有关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指示,推广“以林养羊,以羊促林”的典型经验,林场养羊不断发展,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巩固。定陶县邓集公社姜楼大队林场,过去缺少肥料,粮食产量低,林业收入少。一九七七年养羊一百七十多只,共积肥二百五十多方,养羊收入八百九十多元,改良了土壤,促进了集体生产,粮食亩产由一百七十多斤提高到三百八十斤,水果产量由二千五百斤增加到三万斤,林场一年净收入一千七百多元。
积极开展玉米杆编织业。河南省郾城县群众有编席的习惯,由于苇田减少和作物品种改变,编席越来越少,用席严重不足。一九七七年,这个县的土产公司在李集公社大宋大队试验用玉米杆编席(包装用席),取得成功。随后,供销社召开了现场会,又抽调十多名干部、职工,深入生产队,组织社员用玉米杆编席,取得初步成效。去年,仅李集公社就向国家交售玉米杆席一千多条。预计去冬今春,全县可收购五万条以上。
人工营造山苍子林。福建省寿宁县南阳公社山坑大队,利用山地人工营造山苍子林,发展了多种经营,增加了收入。这个队是个有名的穷队,过去是“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在学大寨运动中,他们一手抓粮食,一手抓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地利用山地人工营造山苍子林。几年来,全大队共营造了八百多亩山苍子林,收入达十四万元,促进了农业生产,改变了穷队面貌。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第3版()
专栏:

黄花菜为什么减少了?
黄花菜是重要的干菜食品,国内市场和出口都很需要,但是一直供不应求。我们土产果品公司对黄花菜重点产区淮阳县作了一些调查,发现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淮阳县的黄花菜,色鲜味美,历史悠久,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九五六年生产一百五十九万斤,收购一百二十七万斤。近几年来,由于“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黄花菜的生产和收购逐年下降,一九七七年产量下降到二十余万斤。原因在哪里呢?
一、黄花菜地种了粮,产量大幅度下降。淮阳县黄花菜的种植面积最多时曾达到一万三千多亩,由于没有全面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只抓粮食生产,全县黄花菜种植面积减少到二千五百亩,其中有收益的只有二千亩。这个县的王店公社黄李大队,一九七三年种黄花菜三百亩,一九七四年种了五十亩,到去年只剩下三十亩。一些社队干部有“单打一”思想,认为“粮食上不去,领导批评,群众埋怨;黄花菜好坏,无关大局”。有个生产队,因为浇麦时顺便浇了黄花菜,就被公社的一个领导干部批评了一顿。由于没人管理,有水不浇,有肥不施,收多少算多少,全县黄花菜产量大幅度下降。
二、社、队自产自销,乱搞“协作”,不卖给国家。在“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一些社队大搞自产自销,拿黄花菜乱搞“协作”。县委和公社党委也乱调黄花菜去搞“协作”。一九七四年县委一次就从黄李大队调走二千斤黄花菜。临菜公社党委调了一万二千斤黄花菜去搞“协作”。
三、党政机关、厂矿企业直接到生产队采购黄花菜。周口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部,直接到生产队购买黄花菜,一次运走一千多斤。县化肥厂也用自产的化肥同生产队换黄花菜,然后再用黄花菜同外地换煤炭、设备和机器零件等。这个县王店公社有一个生产队收到机关团体、厂矿企业等单位预购黄花菜定金达一千二百多元。
此外,有的生产队把黄花菜变相分给社员个人,到集市上卖高价。
河南省土产果品公司


第3版()
专栏:

天门县挖掘土地潜力大搞多种经营
湖北省天门县地处江汉平原,是全国植棉面积最大、棉田相当集中的一个县,空闲土地较少。县委认真贯彻执行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集中主要精力抓好粮棉生产的同时,发动群众,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利用“四边”等零星土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种经营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粮棉生产,巩固壮大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利用“四边”种蓖麻
这个县过去对发展蓖麻的意义认识不足,很多零星土地没有充分利用,只有社员在房前屋后种了一些蓖麻,集体种植很少,每年收购量只有四百担上下。一九七一年以来,他们大力宣传种植蓖麻的好处,调动了群众广种蓖麻的积极性。多宝公社充分利用田边、路旁、渠道等闲散土地种蓖麻,一九七五年种了九十万窝,收购蓖麻子二十六万七千斤,一九七六年种了一百一十万窝,收购蓖麻子三十五万斤,平均每户交售蓖麻子三十二斤,社队增加收入十二万六千元。全县六年来共收购蓖麻子五万二千六百担,生产蓖麻油二百多万斤。
黄花促“白花”
天门县从一九五七年开始发展黄花菜生产,但由于没有合理安排种植面积,不能正确处理棉花与黄花的关系,发展缓慢。近十年来,供销社广大职工依靠党委,发动群众,在不影响棉花和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利用开荒地和其他零星土地分散种植黄花菜,全县共种植黄花菜二千六百亩。由于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加强了培育管理,使黄花菜生产不断发展,一九七七年收购量达到四千多担,占全省收购量一半以上。十一年来,全县收购黄花菜二万三千担,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一百九十四万元,提供奖售化肥六千九百担。群众高兴地说:“黄花促‘白花’,支农贡献大”。
发展黄麻生产
这个县从一九六六年开始引种黄麻,一九六九年发展到一千八百多亩,收购量达到二千五百担。后来,由于“四人帮”干扰破坏,黄麻面积减少到五百二十亩,收购量下降到二百一十担。一九七四年以来,他们反复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排除干扰,深入社队调查研究,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在沙地、河滩、湖边、渠道和村前村后种植黄麻。麻洋供销社在党委领导下,帮助社队发展黄麻一千七百亩,总产三十九万斤,收购三十一万多斤,为社队增加收入十二万八千元,提供奖售化肥二十一万斤,起到了以麻促粮的作用。
湖北省供销合作社


第3版()
专栏:用大庆大寨精神办财贸

宣城百货公司组织支农服务队
把生活用品送到社员手中
四九寒天,北风呼叫。安徽宣城县百货公司支农服务队在一百多里外的山区——溪口公社高峰大队的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上,办起了灯光夜市。电灯一亮,洪茶山下好不热闹,男女老少围在货摊边,兴高采烈地选购商品。货摊上一共摆出三百三十七种冬令商品和春节用品,从水瓶胆、各色花布到老太太穿的小脚袜子,应有尽有。
在货摊后边,百货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陈长山同高峰大队书记梁国富正在亲热地交谈。老陈说:“你们大队缝纫组很好,我们把零碎布调给你们,开展为社员缝补衣袜的业务,使女社员减轻一部分家务劳动,好吗?”老梁一听,高兴地说:“那太好了,开展了缝补业务,妇女就有更多的时间参加集体生产了,这是我们以前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你们给我们解决了。”
宣城县百货公司就是这样根据农忙季节来安排灯光夜市。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他们把灯光夜市办到工地;“双抢”大忙季节,他们把灯光夜市办在圩区;采茶忙季,他们把灯光夜市搬到茶山。


第3版()
专栏:用大庆大寨精神办财贸

串街走巷的货郎担
安江是湖南黔阳县一个山区小集镇。过去,商业职工热心为工农兵服务,经常挑着货郎担下厂下乡,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后来,由于“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这个优良传统被破坏了。
打倒了“四人帮”,广大商业职工分清了路线是非,又挑起货郎担深入到工厂、农村去卖货了。全镇每天出动货郎担三十四付、货郎车十二辆,农忙时货郎担增加到五十多付。有一次,食品公司的货郎担来到地区人民医院,一位病人想吃点水果,他们不经营这种商品,就把病人的姓名和房间号码记下来,回去后马上到果品公司代买。第二天,货郎担把广柑交到了病人手里,病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3版()
专栏:用大庆大寨精神办财贸

登门收购猪禽
广西合浦县白沙公社是滨海丘陵地区,方圆几十里,边远大队的群众每次卖猪都得用两三个劳力把猪抬到公社食品站,来回要花一天时间,既不方便,又耽误生产。一九七三年,白沙公社食品站职工,决定成立流动收购组,登门收购生猪和家禽。
一次,他们到唐屋生产队去收购生猪。到了离唐屋生产队二里远的地方,有一丈多长的路被洪水冲毁了,卡车无法通过。怎么办?是通知社员把猪抬到这里呢,还是想办法填平道路把车开到社员家门口呢?同志们说:贫下中农战天斗地为革命夺粮,我们不能占用他们的时间。于是,大家借来工具,挑土修路,奋战了两个多钟头,终于在中午社员收工时,赶到了唐屋生产队。
几年来,流动收购组走遍了全公社二十四个大队,四百多个生产队。由于方便了群众,登门收购的生猪占总收购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年年完成生猪上调任务,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
(本栏均为本报通讯员供稿)


第3版()
专栏:用大庆大寨精神办财贸

东方宾馆热情为国际友人服务
去年十月下旬的一天,住在广州东方宾馆的新西兰新中友好访华团快要离开广州回国了。访华团的团长要求把接待他们的宾馆西五楼的全体服务员请来,代表团要向服务员道别。在这个“道别会”上,代表团团长致词说:“服务员们热情周到的接待,为我们的旅游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我们的旅游愉快、顺利,我代表全体访华团成员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是你们对我团八十多岁的老人给予的特殊照顾,使这位老人深受感动。”说到这里,站在旁边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接着用汉语说:“我是个外籍华人,离开中国整整六十年了。祖国变化这么大,人民的精神面貌这样好,你们的接待工作象一团火,温暖着我的心。以后我隔两三年就回来看看。”访华团的团长还送了一面锦旗给服务员们作为留念,上面写道:“新中两国人民友谊万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