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把青春献给祖国
——记全国科学大会代表、广东省水利电力局副总工程师马乃耀
广东省水利电力局副总工程师马乃耀,一九五三年清华大学毕业以来,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从黄土高原到南海之滨,在水电事业上,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显著成绩。
火热的革命激情
马乃耀大学一毕业,连家也不回,就立即奔向工作岗位——当时的燃料工业部兰州勘测处。
黄土高原,风沙弥漫。马乃耀每天早晨五点钟就起床,带上干粮和咸菜,和同志们一道,沿着悬崖陡壁,爬上怪石林立、空气稀薄的山顶进行观测。马乃耀本来不是学测绘专业的,但他根据党的需要,在实践中努力钻研测绘技术,编写了《大地计算讲义》,深受测量队同志们的欢迎。在大地“三角网平差”计算中,他提出了简易计算方法,获得了“合理化建议”奖金。在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二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六○年,苏修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南水水电站大坝工程遇到了很大困难。在这关键时刻,组织上把马乃耀调到了南水工地,让他参与领导爆破技术设计工作。这对年轻的马乃耀来说,是多么大的信任,又是多么重的担子啊!
从广州开往韶关的列车,在祖国辽阔的原野上飞驰,马乃耀心潮澎湃。苏修想以撤走专家、停运水轮发电机组来卡我们的脖子,办不到!中国人民是压不垮的,“三座大山”都推翻了,这些困难还克服不了!马乃耀决心突破爆破技术的难关。到了工地,他恨不得立即装药爆破,让山头腾空而起,按照人们的意愿,飞向指定的方位,筑成一座拦水大坝,让河水流向水轮发电机厂房,把电输送到四面八方。
定向爆破,对于马乃耀来说,是个新技术,搞不好会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这,他吃不下,睡不着,夜以继日地翻阅国内外大量资料,东奔西跑到兄弟单位求教,几十次、几百次地进行爆破试验。在铁道科学院和铁道兵同志们的协助下,经过一年的奋斗,马乃耀终于提出了定向爆破筑坝抛掷堆积的计算方法——“体积平衡法”,解决了定向爆破技术上的一个大难题,成功地进行了千吨级以上的大爆破。一声巨响,百万方石头飞向指定方位。运用这项新技术筑起一条高达六十余米的拦水大坝,比人工节约投资近六百万元,节省工日近二百万个,工程提前七个月完成。
南水大规模的定向爆破筑坝成功,标志着我国爆破技术的新水平。为了总结这一成功的经验,马乃耀在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三年,单独或者同别人合作,写出了《大量爆破设计与施工》、《体积平衡法》、《试论爆破工程地质学》、《爆破对基岩破坏范围的研究》、《南水电站定向爆破对导流隧洞的影响》、《南水电站定向爆破筑坝的设计与体会》等论著,为今后爆破技术的提高奠定了理论基础。
沸腾的战斗生活
黄埔港湾,是江海联接、水陆联运的重要枢纽。但是,航道暗礁很多,仅大濠洲航道的“大石二石”水域里,就分布着二万八千平方米的礁石,严重地威胁着航运的安全。一九六八年,广东省委作出了炸掉“大石二石”,疏通黄埔航道的决定。
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又落到了马乃耀的肩上。有的同志关切地对他说:“一些外国专家都不敢动大石二石,你能行吗?”在旧社会给人家放过鸭子,做过伐木工的马乃耀,对党对人民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毛主席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马乃耀象当年攻克南水爆破筑坝难关一样,决心攻克水下爆破技术难关。
马乃耀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干得火热。他们自己动手,修旧利废,很快造出了第一艘水上钻孔爆破作业船。在开始爆破试验时,首先碰到了采用什么方法装药的问题。如果采用水面固定套管装药,需要大量的无缝钢管,而且需要封港停运才能爆炸;如果采用水底短套管装药,不用封港停运,但要冒着生命危险潜水装药。马乃耀一次又一次地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搜集有关资料,终于研究成功了一种能随潮水涨落自动调节的伸缩套管,并研究出利用水中爆炸的冲击波,把抛掷到水中或空中的残留导线由卷扬机拉回的新工艺。
如何爆破的问题解决了。可是,炸飞的大量礁石堵塞航道,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水下能不能和在陆地上一样,搞定向爆破呢?这又成了马乃耀新的课题。他和同志们一起,经过四百多次试验,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保证某船厂万吨船坞的安全,马乃耀又精确计算了船坞前沿近距离炸礁的爆破参数,进行了一百五十多次试验,整理了七千多个数据,研制出了抵御冲击波的“低压气泡帷幕”防护措施,确保了万吨船坞的安全。
马乃耀就是这样,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关,经过四年的苦战,全部炸掉了“大石二石”五十万立方礁石,疏通了黄埔航道,还为国家节省工程费用一千多万元。
一九七五年一月,敬爱的周总理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四届人大上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马乃耀怀着激动的心情,转战到农业战线上。他带领一个爆破组,深入山区、平原,进行爆破造田、开河筑坝,并研究拦截南海一角,改造万亩良田的爆破新技术。这时,“四人帮”“唯生产力论”、“技术挂帅”、“白专道路”的帽子满天飞舞。马乃耀不怕鬼,不信邪,坚信大干社会主义有理,为革命钻研技术无罪。他在省水电局党组织的领导、支持下,先后举办了三次农业爆破技术训练班,挤时间编写了《农业爆破技术》。在中山县横门,一次装药一百二十吨的海底定向抛掷爆破,成功地形成了长一百二十米、宽四十米的浚深区,减轻了上游二十二万亩耕地的洪涝灾害。五华县琴江下游治河工程,一次装药一百二十六吨,爆破岩石四十万方,节省劳动日二十六万八千个。
无畏的英雄气概
搞爆破作业,往往被人看作是“苦差事”,还常有预测不到的危险。在黄埔爆破的时候,有一次要施爆了,马乃耀忽然发现,水底钻孔内起爆的电线被工作船底卡住了,怎么也拉不上来。通航的时间到了,一艘万吨巨轮正沿着航线冲来,一场严重的事故眼看就要发生,情况十分危急。找潜水员去已来不及了,自己下去吗,有葬身海底的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马乃耀不顾个人安危,把棉衣一脱,纵身跳入水中,潜入海底把电线拉了上来,免除了一场重大事故。
“四人帮”横行时,连马乃耀这样一个解放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也有人企图把他打成“资产阶级反动技术权威”,并扬言要开除他的党籍。马乃耀多年来辛辛苦苦积累的宝贵技术资料,被人搞掉了;家里的钱财衣物,也被人抄走了。这一切,的确给马乃耀造成了不少困难,但是阻止不了他前进的脚步,动摇不了他为党为人民献身的决心。你批你的,我干我的。别人不上班了,他坚持上班。乱得最凶、无法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就在宿舍里研究技术书籍,编写专业论著。
“四人帮”被粉碎了,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给我国科学事业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马乃耀的干劲更足了。一九七六年秋,他接受了云浮铁矿揭盖爆破的任务。为了把几年来研究的接力式定向爆破的新技术应用上去,他接连三天三夜没有很好休息。心血没有白费,接力式定向爆破终于成功了。这种接力式定向爆破技术,比之常用的定向爆破技术,抛掷力量增加百分之十五,抛掷距离增加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现在,马乃耀的这项研究成果,已广泛推广、应用,它将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财富。马乃耀光荣地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他决心以实际行动响应华主席的号召,树雄心,立壮志,向新的科学技术高峰攀登。
本报记者 颜景政


第3版()
专栏:

扑不灭的灯火
——访化学家蒋明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蒋明谦,从事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的研究数十年了。七十年代初,他在世界上第一个找到了“同系线性规律”。这项科研成果被“四人帮”压制多年,最近终于刊登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向国内外发表了。
由于近代化学的发展,世界上的有机化合物已达上千万种,而各种化合物的性能则取决于它们的结构。弄清了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按照需要的性能来设计结构,人工合成新的化合物。从三十年代开始,国际上许多科学家就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普遍的定量规律。
蒋明谦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从国内外浩如烟海的有机化合物光谱数据中,发现了同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存在着定量关系,从而概括出了一个简明的经验公式。应用这个公式,就能推算出有机化合物的二十多种物理化学性能,其中包括六百个以上的同系列,七百多种取代基,几千个化合物,规律性居于优和良级者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我国一些著名化学家认为,这是在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上的一项新的突破,理论上和实用上都很有价值。这项研究,在国际上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为了寻找这个规律,蒋明谦走过了漫长而艰苦的道路。从三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初期,他发表了几十篇科学著作,都是围绕着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内在关系而进行的一次次艰苦探索。但是,这些探索由于受到西方片面强调基团主导作用这一形而上学观点的束缚,没有能取得突破。
正当蒋明谦和助手们为此而苦恼的时候,一九六三年秋天,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来到他们的实验室,听取了蒋明谦的汇报,叮嘱他一定要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指导科学研究,寻找同系物的规律。这些话,使他豁然开朗。他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正确处理了有机物分子的整体性与基团相对独立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一九六四年,终于找到了这些有机物性能与结构的直线关系,寻找规律的大门打开了!蒋明谦为了论证这个规律所具备的普遍性、准确性和专一性,查阅了一种种实验资料,运算一个个数据,描述一条条同系线,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蒋明谦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当时,“四人帮”伙同林彪反党集团刮起了“打倒一切”的妖风,挑起了“全面内战”。蒋明谦的科学研究也受到了冲击。他的实验室被拆掉了,人员被撤走了,多年积累的资料被当做“四旧”处理掉了。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几乎变成一无所有。他认为,现在搞的这一套,决不是毛主席、共产党的政策。因此,尽管当时他头上带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身上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棍子,但并没有灰心丧气。白天不能干,就晚上干。实验室没有了,他就到图书馆找文献,查数据。研究所里的图书馆不能去了,就跑到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去。没有助手和计算机,就自己翻阅上千篇文献,制作出上万张卡片,每张卡片都记载着几个、几十个到成百个数据,而许多数据都要自己亲自运算,反复验证。多少个夜晚,蒋明谦的书房里都亮着灯火,他伏案工作,坚持攀登科学高峰。林彪、“四人帮”的阵阵妖风,都无法扑灭这盏灯火。
一九七二年,化学研究所所长柳大纲三次到蒋明谦家里,向他传达周总理关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指示,鼓励他大胆工作。柳大纲说:“我是代表党委来贯彻落实周总理指示的。有多大的困难,我们也要顶住。”在周总理指示的鼓舞下,蒋明谦决心写出十篇关于同系线性规律的论文。到一九七四年,他把头两篇论文交给了党组织。正在这时,“四人帮”借批林批孔为名,把矛头指向敬爱的周总理,刮起一股批“理论风”的妖风。霎时间,什么“自留地”、“资产阶级自由化”、“名利思想”等等大小帽子,又一古脑儿向蒋明谦头上压来。他的论文发出去了,又被追了回来,硬是不准发表,而且剥夺了他搞科学研究的权利,他被调离化学所,改做翻译校对工作。但是,蒋明谦并没有被压倒。夜晚,他依然在灯光下,埋头研究。一年之中,他又接连写出三篇论文。“四人帮”打击迫害科学家的罪行,激起人们的愤慨。一位与蒋明谦素昧平生的年轻研究人员,懂得他工作的价值,挺身而出写信给中国科学院领导同志,反映了蒋明谦的遭遇。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初,中国科学院经过调查,专门发了第五十期简报,旗帜鲜明地支持了蒋明谦的研究,批判了对他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院领导同志找蒋明谦谈话,蒋明谦激动地说:“我要为中国人争气!”院领导同志说:“不但争气,而且要争光!”
一九七六年,中关村笼罩着乌云。三月,春寒料峭,他害了一场大病,刚从医院步履蹒跚地回到家里,就听说“四人帮”的爪牙,诬蔑科学院一九七五年第五十期简报是“右倾翻案风的产物”,把矛头直接指向华主席、邓副主席。当时,有人多次暗示蒋明谦赶快自己起来“批判”这期简报,他都严词拒绝了。风声越来越紧,压力越来越大。可是蒋明谦仍然态度坚决,他说:“我不能违心地乱说。七五年简报是正确的,它不仅涉及我个人,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党的政策的落实,关系到科研要不要搞上去的问题。”他对曾经支持过他的那位年轻研究人员说:“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干一天。我死了,你把这个工作接过去!”他的血压升高了,仍然坚守岗位。白天他到办公室,递上医院开的病假条子,晚上回到家里,却掏出一把把从图书馆资料上摘录下来的小条子。夜阑人静,他书房里的灯光又亮了。见到有什么可疑的人“登门拜访”,他便熄掉电灯,说道:“请看电视吧。”人一走,他又扭亮电灯,伏到案上去了。就在这个时刻,他的斗争也不是孤立的。四川有个青年技术员,给他写了封热情洋溢的信,支持他把理论有机化学的研究搞下去。北京工业学院一位老教授,知道他受批判,就跑到他家里,对他说:“批,也要干。科学是批不倒的!”
即使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蒋明谦也保持着科学家严谨的作风和求实的精神。为了论证同系线性规律,他用的是归纳法,尽可能掌握和概括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分门别类,使上万种有机化合物都有规则地分布在一千多条直线上。有时,一个化合物离开直线仅仅一发之差,他也要追根究底,重新推算和描述,直到准确无误地反映在这条直线上为止。一九七六年,他全部完成了关于同系线性规律的十篇论文,用科学研究的丰硕成果,迎来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在抓纲治国的头一年里,他日夜赶写出一部三十万字的阐述同系线性规律的专著,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紧接着,他又研究和撰写《共轭效应结合规律》,争取作为向国庆三十周年的献礼。不久前,他还赋诗明志:“所憾龙钟态,常怀紧迫情。形势无限好,补牢趁晚晴。老马尚识途,何吝事长征。倍惜桑榆景,努力更一程。”
新华社记者 周昭先 周郁夫
(本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

英明领袖华主席亲笔题写刊名
少儿读物《我们爱科学》丛刊重新出版
新华社北京三月二十日电 由英明领袖华主席亲笔题写刊名的少年儿童读物《我们爱科学》丛刊,一九七八年第一期已经出版。
《我们爱科学》丛刊,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一九六○年三月创刊的。创刊后共出了十四期,曾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好评,可是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该丛刊也被扼杀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去年这个出版社以《少年科技》的刊名出版了两期。今年开始,恢复原刊名,重新出版。
这期《我们爱科学》丛刊,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图文并茂。在首篇文章《亲切的关怀 战斗的号令》中指出,华主席的光辉题字——“我们爱科学”,这是华主席和党中央向少年儿童一代直接下达的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战斗号令。广大少年儿童一定要响应英明领袖华主席的号召,从小努力学政治、学文化,养成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准备着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在这一期《我们爱科学》丛刊里,重新发表了创刊号上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同志的题词和全国科协顾问高士其同志写的题为《献给〈我们爱科学〉》的诗。还向少年读者介绍了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的故事,刊登了科学童话、科学幻想小说,以及介绍各种科学知识的文章。


第3版()
专栏:

教育部通知各地
决定放宽报考研究生的年龄限制
新华社北京三月二十日电 为了广开才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教育部最近给各地发出通知,决定放宽报考研究生的年龄限制,凡是一九三八年三月一日以后出生的都可以报名。
教育部的通知还决定,凡是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入学后因故中断学习而分配工作的研究生,重新报考一九七八年研究生时,在贯彻择优录取原则的前提下,经德智体全面衡量,在考生条件相同时,可以优先录取。他们入学后经学校考核,如果基础课合格,可以免修,直接进入专业课学习或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学习年限也可以适当缩短。


第3版()
专栏:

《少年百科丛书》将陆续出版
新华社北京三月二十日电 为了在少年读者中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少年百科丛书》中的第一批,于最近出版。
这次出版的书目是:《科学家谈数理化》、《浮力的故事》、《生命进行曲》、《石油的一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作文知识讲话》等。
最近出版的这批丛书仅是这套《少年百科丛书》中的一小部分。这套丛书出齐后,预计总数大约有三百多种,范围涉及古今中外,内容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计划在三年内将出版这套丛书的一百种左右,今年出书二十至二十五种。
编辑出版这样一套少年阅读的文库式的百科丛书,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它是初中学生和同等学历的少年的课外自学读物。


第3版()
专栏:

上海医学界学术交流活跃
据新华社上海三月二十日电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在最近两个多月里已经举行了肿瘤、内科心血管、消化病、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病理、医学检验等十多个医学专科年会,中华护理学会上海分会也举行了护理学年会。这些年会上共宣读和交流了一千五百多篇论文。
在这些年会上交流的论文水平较高,反映出一些医学科研成果已达到先进水平。一年多来,上海有六家医院成功地进行了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并写出了我国第一批有关肾移植的论文。这些论文在泌尿外科年会上作了介绍。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三十多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与其他肝病的鉴别要点,并证明用切除手术的方法效果最好,其中包括手术切除瘤重达三十六斤的一例也获得成功。


第3版()
专栏:

长春举办大型地质学术报告会
新华社长春三月二十日电 长春地质学院与东北三省地质部门最近在长春联合举办了大型学术报告会。科技人员向报告会提交的二百多篇科学论文,内容涉及到地质、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化探、仪器制造、测试方法等地学的各个学科和领域,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地质科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粉碎“四人帮”以后,地质科技战线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十分重视。在提交这次报告会的论文中,属于基础理论和基础地质研究的约占百分之六十。还有许多论文的课题是同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有关的。如富铁矿、富铜矿、水肥等资源的寻找问题。会上还介绍了国内外在地质研究某些领域的学术动态。
由于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次学术报告会开得十分活跃。年逾八十岁的地层古生物专家俞建章教授,亲自登台作了《中国丰宁纪地层与珊瑚群》的长篇报告。许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