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还我青春火样红
岑桑
在五届人大和五届政协会上,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人们谈得最多的字眼是“四个现代化”,是“迈向二○○○年”。中青年意气如虹,自不待言。尤其令人感奋的,是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也一样地豪情满怀,显示了“不知老之将至”的劲头。
在卷帙浩繁的古诗词里,言老之作,是不少的。其中当然也有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的“未甘便作衰翁在,两脚犹堪迈九州”这样表示老当益壮的豪迈诗句;但就其中大多数看,多是颓唐、嗟叹、感伤的情调,同今天是根本不能相比的。
且看北京的盛会上,“任它年华如流水,依旧豪情似大江”的矍铄老人,不是正多着吗?叶副主席八十抒怀,歌吟的是“满目青山夕照明”;郭老高龄体衰,犹有“九旬承教识孔丘”的学习精神;一百零五岁的人大代表冉大姑,不仅不伤老,而是“我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了”。“八十不稀奇,七十多来兮,六十小弟弟。”说得多叫人兴奋!这些可敬可爱的老人,他们思虑的不是自己的余年,关切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把全身心扑向社会主义,扑向四个现代化,奔向共产主义明天。他们跟随华主席,满怀信心地迈出新的步伐,继续新的长征,仿佛自己的生命刚刚开始……。听着这些,简直就象在读着一首首令人情怀激越的诗篇。
纵目神州大地,如此豪迈的诗情画意,何止在人民大会堂里!打倒了万恶的“四人帮”以后,多少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老科学家、老教授、老作家、老诗人欢天喜地,意气风发!他们甩掉了手杖,焕发了青春,一个个都仿佛突然年轻了十年、二十年,踏着轻快的步伐迈进了新的长征的行列。这样的奇迹随处可见,雄辩地说明了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令人心花怒放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充满信任、希望、朝气和活力,它让青年人蓬蓬勃勃、前程远大;它让老年人青春焕发、行不计年。面对光明灿烂的日子,我们可敬的老一辈人不以齿落为忧,不以发白为愁,人人不肯服老,个个争先恐后,都要为社会主义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狂来欲碎玻璃镜,还我青春火样红。”这是一位老诗人的铿锵诗句,颇能表达革命老人们高贵的情怀和旷远的心境。


第3版()
专栏:

重聚
古平
窗外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南京大石桥小学宽敞的接待室里,笑语欢声,春意盎然。一群来自各条战线的年轻人——他们中间有工人,有教师,有公安人员,有干部……有坐着的,有站着的,亲密地围住了斯霞老师,倾吐着心底的话语。
一个带着大口罩、雨衣上落满雪花的人猛地推门进来。大家刚转过头看又是谁来了,斯霞老师已经一眼认了出来:“这不是王党生吗?这双大眼睛还是小时候的样子!”
在小学讲台上勤勤恳恳工作了五十年的斯霞老师,熟悉她的每一个学生。王党生紧握老师的双手,兴奋地说:“十多年不见,老师还是这么年轻,真叫人高兴。”
的确,斯霞老师永远是年轻的。前几年“四人帮”的魔爪伸进了教育界,斯霞老师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迫害,但她那颗红心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四人帮”打倒后,斯霞感到天空是那样晴朗,阳光是那样明媚,青春又回到这位年近古稀的斯霞老师心上。她精神抖擞,强烈要求从教材编写组重返教学第一线。现在,她又回到了孩子们中间,担任了一年级班主任。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和形象化的讲解又深深地把孩子们吸引住了。
这群年轻人是大跃进年代斯霞教的五年制试点班的毕业生,他(她)们和斯霞老师朝夕相处了五年之久。没有人主持这个聚会,谈论是亲密无间的,话题海阔天空。一个人的话还没讲完,就被第二个、第三个人接过去了,有回忆,有展望,有对“四人帮”的愤怒控诉,有对老师的热情赞颂和慰问。
过去叫李庆莲、现在叫李庆的女青年吐露了她内心的感受:斯霞老师不论在文化知识方面,还是在思想方面,都是我的启蒙老师。在我脑海中,经常浮现这座教室顶楼的一间小房子。斯老师为了教好第一个五年制试点班,在灯光下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啊!你们记得吗?每到下雨天,这校门口由于地势低洼,经常有一大片积水,有时深过膝盖,是斯霞老师把我们这些小同学一个个背过水坑的。她象一个辛勤的园丁,关心着每棵幼苗的成长,使我们从小就爱憎分明,要做红色接班人。当我在劳动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就想起斯霞老师讲过的许多革命故事和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顿时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李庆是当时班上最小的学生,她变化多大呀!她中学毕业后,当了几年农民,是五好社员,被贫下中农推荐上了大学;在大学成绩优秀,参加了全校的团代会;毕业后,当了外语老师,深受学生欢迎。现在,她在中国银行工作。
二十五中学工人教师张殿蓉接着说:由于“四人帮”对教师的歧视和迫害,不少人不愿意当教师,可我不这么想。当领导上分配我去当教师时,我马上想到斯霞老师过去为了教好我们,花了多少心血。我要以斯老师为榜样,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培养合格的中学生……我就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新街口环球照像馆的玻璃橱窗里最近增添了一张斯霞老师的大照片,你们看到没有?”不知是谁插了一句。
大家都高兴地喊起来:早看到了!这个说:我真想告诉那些挤在那里看的人:这是我们斯霞老师!另一个说:只有华主席领导我们粉碎了“四人帮”,斯霞老师的照片才会挂在市中心的橱窗里,受到人们的尊敬。
在热烈、欢畅的谈笑中,公安战士牟承普把一本纪念册送给了斯霞老师。这是他在部队当兵参加连队创作演出时得的奖品,上面抄满了他写的诗、词和创作的歌曲。他说:我对文学的爱好是斯霞老师培养的,我之所以能够写点东西,是和在小学时斯老师辛勤教我们,严格要求我们打下的语文基础分不开的。大家要他朗诵,他就选了其中寄斯老师的一首《满江红》,高声朗诵起来。
牟承普的朗诵,使大家亲切地回忆起一九六三年雨花台毕业典礼的情景。那次,还带着红领巾的牟承普带领同学们向长眠在地下的革命先烈宣誓:
“……
今天,我们学好本领,明天要参加祖国建设。
如果种田,就象邢燕子,把青春献给农村;
如果当兵,就象黄继光,为祖国建立功勋;
如果做工,在各种平凡劳动中都要做尖兵。
不管祖国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都要和你们一样——忠于革命事业。”
今天,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他们没有辜负斯霞老师的培养,没有辜负党的期望。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正在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他们的青春。
欣慰的泪花在斯霞老师眼中闪动。她一个一个端详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想想现在教的又一班孩子。今天,他们虽然还幼稚无知,明天,就将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材。祖国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教师,这是多么崇高的职务,斯霞老师感到身上的担子又加重了。


第3版()
专栏:

继续长征的壮丽战歌
解放军某部 孟凡军
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已由五届人大一致通过与人民见面了。我们广大指战员无不欢欣鼓舞,笑逐颜开。新国歌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愿。
新国歌是向共产主义进军的号角,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动员令,是一曲继续长征的壮丽战歌。
高唱这首战歌,使我们思潮起伏。在中国的漫长战斗历程中,是毛主席领导全党战胜陈独秀、王明等“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打倒了蒋介石反动派在中国的罪恶统治,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驱散了旧中国的黑暗,迎来了明媚的曙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领导我们胜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亲自领导我们粉碎了刘少奇、林彪两个反党集团,取得了第九次、第十次路线斗争的胜利,又亲自领导我们党对“四人帮”进行了斗争,并对解决他们的问题作了部署和安排。没有毛主席的领导,没有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为我党导航,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伟大导师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朱委员长离开我们后,“四人帮”迫不及待地妄图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英明领袖华主席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的遗志,领导全党一举铲除“四人帮”这个乱党、乱军、乱国的祸根,提出了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时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历史证明,毛主席的旗帜是团结胜利的旗帜,英明领袖华主席是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的光辉典范。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永远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才能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继续长征不停步。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这是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向我们发出的战斗号令。目前我们处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苏美争霸,战争不可避免,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战争总有一天会打起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肃清林彪、“四人帮”在部队建设中的影响,把我军整顿好。要按现代战争的要求建设我们的部队,把我军建设成为政治上坚定、军事上过硬、装备上先进的部队。谁敢向我们发动侵略战争,我们就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领导下,以“英勇地斗争”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在跟着华主席继续长征的道路上,雄壮的国歌将伴随我们去战斗。唱着它,我们更加信心百倍,力量无穷。唱着它,就象冲锋的号角在耳边吹响,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把我们阻挡。它将教育我们更高地举起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团结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向着四个现代化,向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奋勇前进!


第3版()
专栏:

我的诗献给科学家
臧克家科学家,文学家,思维方法不同,并肩战斗,咱们是一家:走的都是毛主席革命路线,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想当年“四人帮”横行称霸,“臭老九”的牌子往你身上一挂,科学家坐在冷板凳上,满腔悲愤,声声咨嗟,空有一肚子科研计划!“四人帮”弄虚作假,指鹿为马,“火车正点”反而成了错误,谈什么科学,讲什么话!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的关怀,统统不在他们的话下。感谢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成效大!东风阵阵送春来,一个科学家就是一朵花,人民青眼看,万众交口夸。年老的,满头银发,年青的,英姿挺拔,树雄心,攻难关,争分秒,订规划,誓把全部力量贡献给伟大祖国,贡献给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在这欢庆盛会的时光,请允许我用诗句代替祝贺的话:祝贺已经取得的成绩灿烂光华,预祝登上珠穆朗玛峰,把科学大红旗峰顶高高插!


第3版()
专栏:书林一叶

需要一本技术史
邹援
搞现代化是向前看,要跑,要急奔;同时又要朝后看一看,弄清楚技术进步的历程。因此,出一本技术发展史,很有必要。
如果这本技术发展史能写得准确生动,资料较为丰富,而且把重点放在当代,也就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读起来象听故事,又有解释性的插图和实物照片,那么,这本书不但能对工农兵和青年学生读者起到科学普及的作用,提高他们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兴趣,就是对专业的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也有扩大视野和推动攀登高峰的好处。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手边有一本《人,机器与社会》,副题是《工具与机器关于社会进步的故事》(英文),作者是一位英国人。内容涉及工业、农业、军事……各方面的技术成就,从远古一直讲到一九六五年。大体上分为:古代与中世纪,近代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篇幅较大的当代部分,这最后一部分谈到原子能发电站、电子计算机、自动化与征服空间。附图片七十幅,约二十万字。
值得深思的是,从技术史看,近二三十年技术进步确实大大加快了,这可从该书的两篇序言得到旁证。作者在一九四六年第一版还埋怨可参考的同类书籍太少,史实散见各处,东摘西引,搜集不易。可是不到二十年,他在一九六五年的再版序言里,却说情况完全相反:大量的研究工作有人做了;大量的技术史新资料出版了,根本来不及一一细看。因此,他主要依靠浏览《新科学家》杂志,就写成新增的“当代”一章。
大量的技术史实告诉我们,所谓“不可能”只是相对的。过去多少人梦想飞上天,尝一尝“羽化而登仙”的滋味,可是又都认为不可能。及至十九世纪第一架飞机出现,这个千百年来认为的“不可能”立刻成为可能了。问题在于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料想同类的技术发展史在国外出版物中不会太少,希望有关部门组织人力,加以编译,做一番去粗存精的工作,写出一本十万字左右的通俗技术发展史。
四个现代化与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紧密不可分。因此,从世界范围,了解技术发展的简史,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第3版()
专栏:

听见了
柳成林
一九七一年五月二日,敬爱的周总理参加了李四光同志的追悼会。他再三号召:“大家一定要继承李四光同志的工作!”……连声问道:“你们听见了吗?听见了吗?”风刮,雨下,浸洗着总理的白发;电闪,雷鸣,回响着总理的问话:——你们听见了吗?
听见了吗?炉火,烈焰,映红了工人的面颊;机声,汽笛,送去了响亮的回答:——听见啦,
我们听见啦!雪山,草原,盛开着大寨的红花;棉海,麦浪,把满腔的豪情激发:——听见啦,
我们听见啦!旌旗,号角,催动着出征的战马;数据,蓝图,把勇士的意志表达:——听见啦,
我们听见啦!星光,月色,送别了登攀的冬夏,雄关,天堑,科技大军迈步飞跨:——听见啦,
我们听见啦!巨手,彩笔,描绘着新长征的图画;忠心,赤胆,要托起共产主义大厦:——听见啦,
我们听见啦!翠柏,红霞,辉映着总理的白发;首都,北京,回响着激昂的问答:——你们听见了吗?
听见了吗?——听见啦,
我们都听见啦!


第3版()
专栏:

在繁忙的设计院里
广州第四航务工程局 何展图
计算莫说计算时寂静无声,笔尖下吹响的是冲锋号,每天,我用手中的计算尺,和一道道难题拚刺刀!上千个符号奋勇出击,成万条算式跃出战壕,数据记下大干的战果,答案是咱攻克的碉堡。这一张张设计计算书哟,就是献给科学大会的喜报,在向二○○○年进军的征途上,祖国呵,咱要写就胜利的战表!绘图仪器对话圆规、图板真欢喜,铅笔、角尺多快乐,夜以继日大会战,心里话儿常诉说——曾记“四害”横行时,咱们在废品堆里搁,心欲大干恨不能,只因手脚上了锁。到如今,解放啦,甩开膀子干大活,日描夜绘还嫌慢,要把耽误的时间狠狠夺。仔细描,笔下生花图增辉,赶快描,一分一秒不放过,绘出蓝图千万张,喜为祖国添春色!
描图歌有人说,这是一幅壮丽的画卷,可惜眼前的图纸太小、太小,只有用祖国大地做画页哟,才能画出我们的理想和自豪。今天,描下一根线条,明天,化作车水马龙的大道;明天,绘出一圈一点,后天,又一幢新楼耸入云霄……多想让红心变做一只报春鸟,张张蓝图就是那丰满的羽毛,向着沸腾的工地飞呀、飞呀,报告跃进的春天多美、多好、多早!


第3版()
专栏:

科学试验开新花〔油画〕 孙联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