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墨西哥总统洛佩斯·波蒂略的贺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叶剑英先生阁下:
在你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时候,我谨代表我所领导的政府和人民,向阁下表示最衷心的祝贺。祝阁下在担任这一崇高职务中取得成就,并祝阁下个人幸福,伟大的中国人民幸福。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墨西哥合众国总统 何塞·洛佩斯·波蒂略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日于墨西哥联邦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华国锋先生阁下:
在你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时候,我谨代表我领导下的人民和政府,向阁下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并祝你在担任这一崇高职务期间工作取得成就。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墨西哥合众国总统 何塞·洛佩斯·波蒂略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日于墨西哥联邦区


第5版()
专栏:

挪威国王奥拉夫首相努尔德利的贺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叶剑英阁下:
在你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时候,我向你本人表示最良好的祝愿,并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幸福和昌盛。国王 奥拉夫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日于奥斯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阁下:
在你再次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时候,我谨代表挪威政府向你表示祝贺和最良好的祝愿。挪威首相 奥德瓦尔·努尔德利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日于奥斯陆


第5版()
专栏:

奥地利总统基希施莱格的贺电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叶剑英元帅阁下:
在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之际,我向阁下致以热烈的祝贺,并衷心祝您在此崇高的岗位上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中国人民幸福。
奥地利共和国总统 鲁道夫·基希施莱格


第5版()
专栏: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贺电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叶剑英先生阁下:
我热烈祝贺你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伊丽莎白二世


第5版()
专栏:

苏联领导人的贺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叶剑英:
在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之际,向您致以祝贺。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列·勃列日涅夫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日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
在您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之际,谨表示祝贺。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阿·柯西金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日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第5版()
专栏:

保加利亚领导人的贺电
北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叶剑英:
在您当选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这一重要职务的时候,请接受以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以及我个人的名义表示的祝贺和最良好的祝愿。
我愿意相信,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将得到发展,以利于我们两国人民和世界和平与进步。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
托多尔·日夫科夫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
我代表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祝贺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我希望,我们两国关系将得到发展,以利于保中两国人民和世界和平。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 斯坦科·托多罗夫


第5版()
专栏:

黎巴嫩总理胡斯的贺电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华国锋先生阁下:
在阁下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之际,我十分愉快地向你致以热烈、诚挚的祝贺和最良好的祝愿,祝阁下幸福,并祝阁下在履行为友好的中国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中取得成就。
黎巴嫩共和国总理 萨利姆·胡斯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一日


第5版()
专栏:

蒙古领导人的贺电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叶剑英:
在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之际,谨表示祝贺。
蒙古人民共和国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
尤·泽登巴尔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一日于乌兰巴托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
在您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之际,谨表示祝贺。
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
姜·巴特蒙赫
一九七八年三月十一日于乌兰巴托


第5版()
专栏:

印度总理和外长接见我对外友协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三月十二日电 新德里消息:印度共和国总理莫拉尔吉·德赛十一日下午在议会大厦接见正在印度访问的以王炳南为团长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并同他们进行了友好谈话。
王炳南团长向德赛总理转达了华国锋总理对他的问候。对此,德赛总理表示感谢。
双方回顾了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并表示了今后发展两国人民友谊的愿望。双方认为,发展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不仅有利于亚洲局势的稳定,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
王炳南团长说,中印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两国就开始交往。在反帝斗争中,中印两国人民一向相互同情,相互支持。我们代表团这次前来访问,就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这种传统友谊的发展,并向伟大的印度人民学习。
德赛总理表示热烈欢迎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发展印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并表示赞赏两国人民相互学习。德赛总理还要求王炳南团长向华国锋总理转达他的问候和良好祝愿。
在此以前,三月八日,印度外交部长瓦杰帕伊接见了由王炳南率领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瓦杰帕伊和王炳南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同日下午,全印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在新德里举行招待会,欢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招待会后,举行了欢迎代表团的公众集会。
印度新闻和广播部长阿德瓦尼、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主席巴苏和王炳南团长在集会上发表了讲话。阿德瓦尼在讲话中对印中两国关系逐步地取得进展表示满意。
巴苏在讲话中说,印中两国加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占世界人口的大多数,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帝国主义大国的主力军,是维护自由、独立和主权的斗争的主力军。巴苏表示坚信,在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将完全实现毛主席的遗志。
王炳南感谢印度政府和人民以及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对代表团的访问所提供的方便和支持。他说,他满意地看到,由于双方的努力,中印两国关系正在稳步得到改善。中国人民历来高度评价他们和印度人民的传统友谊。王炳南表示深信,经过双方的不断努力,中印两国之间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将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月八日晚上,全印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设宴招待了中国代表团。
三月八日上午,代表团向甘地墓献了花圈。王炳南和代表团其他领导成员还拜会了印中友协主席森德拉尔。


第5版()
专栏:

银针传友情
李兆乾
在印度的一些城市和农村,现在已建立起三十多个针灸诊所,有一百多名针灸医生在那里工作。无论是烈日炎炎的暑季,还是骤雨阵阵的雨季,这些诊所总是挤满了候诊的病人。人们不仅赞扬医生们为解除人民的疾病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特别赞扬他们用闪闪的银针来传播印中人民的友好情谊。
在印度谈起针灸,人们都熟知全印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主席比乔埃·库马尔·巴苏医生的功绩。他在十多年前把针灸疗法从中国介绍到印度,传授给一批又一批学生,使针灸在印度生根开花,为印度人民造福。巴苏医生不仅是印度针灸疗法的倡导者,也是用银针传播印中人民友谊的使者。
巴苏医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曾于一九三八年随印度援华医疗队前来中国,同在中国积劳病逝的伟大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并肩战斗,转战华北,救治伤员,在我国工作近五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七年他应邀访华,对中国传统的针灸疗法,产生浓厚兴趣,决心把这一门优秀的医学科学介绍到印度。第二年冬天,巴苏医生又专程来到北京,到中医学院学习针灸六个月。一九五九年五月,巴苏医生返回加尔各答,开始用针灸治疗一些常见病,取得较好效果,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同时,要求向他学习针灸的医生、医学院学生也接踵而来。巴苏医生在自己诊所开办了针灸学习班,每期三个月。
为了提高针灸医疗水平,一九七三年初,巴苏医生再次前来中国,与中国同行交流经验,进一步学习针灸医疗技术。三个月后,他返回印度,向全印医学科学院、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加尔各答医学院等医疗单位介绍中国针灸的新成就,并当场作了针灸示范,使针灸科学受到了印度医学界的重视。
印度的三十多个针灸诊所,主要开设在加尔各答、孟买、新德里、高哈蒂、昌迪加尔和卢迪阿纳等地。加尔各答是在印度建立针灸诊所最早也是诊所最多的地方。现有二十二个诊所,其中三个设在市内,十九个设在郊区。市内的诊所是由巴苏医生和他的两个学生在十多年前开办的。郊区的十九个诊所,是由西孟加拉邦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从一九七三年开始陆续建立的,到去年十月底止,他们已培养一百五十名针灸医生,其中八十多人在加尔各答郊区针灸诊所工作。这些诊所不仅有门诊,而且还走村串户巡回治疗。诊所的收费很低,每次门诊只付三十五派沙(约合七分人民币),无力付费的穷人可免费治疗,深受当地工人农民欢迎。
孟买是印度工商业大城市,约七百万人口。市内有柯棣华大夫烈士的妹妹瓦特萨拉·柯棣华医生和皮尔波蒂瓦拉医生开办的诊所。最近瓦特萨拉医生参加北京针灸学习班后回国,提高了针灸医技。
在著名的毛织工业城市卢迪阿纳,巴苏医生的学生因德尔吉德于一九七五年九月开办了针灸诊所,命名为柯棣华大夫医疗中心。两年多来,由于它治好了许多病人,影响不断扩大,得到各方面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印度针灸医生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良好效果。许多患关节炎、哮喘、胃病、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的病人,经治疗后已经痊愈或病情减轻。各地的针灸诊所,都有一些治好较难医治的病例。
针灸是印度医学界中的一支新苗,在印度医学界朋友的精心培育下,将会茁壮成长,并在印中友谊史上写下绚丽的一章。


第5版()
专栏:名词解释

编者按:为了帮助读者学习华国锋总理在五届人大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把报告第六部分《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中提到的一些名词简介如下:
我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
周恩来总理一九六四年宣布的我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是:一、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从来不把这种援助看作是单方面的赐予,而认为援助是相互的。二、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三、中国政府以无息或者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四、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五、中国政府帮助受援国建设的项目,力求投资少,收效快,使受援国政府能够增加收入,积累资金。六、中国政府提供自己所能生产的、质量最好的设备和物资,并且根据国际市场的价格议价。如果中国政府所提供的设备和物资不合乎商定的规格和质量,中国政府保证退换。七、中国政府对外提供任何一种技术援助的时候,保证做到使受援国的人员充分掌握这种技术。八、中国政府派到受援国帮助进行建设的专家,同受援国自己的专家享受同样的物质待遇,不容许有任何特殊要求和享受。


第5版()
专栏:名词解释

东南亚中立化
一九七○年九月九日在卢萨卡举行的不结盟国家会议上,当时的马来西亚副总理拉扎克首次提出东南亚中立化的建议。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在吉隆坡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了《东南亚中立化宣言》(即《吉隆坡宣言》),并发表公报,正式宣布把东南亚中立化作为东盟五国努力争取的目标。此后,东盟一再重申建立东南亚和平中立区的主张。


第5版()
专栏:名词解释

印度洋和平区
斯里兰卡在一九六四年、一九七○年的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和一九七一年的英联邦总理会议上提出建立印度洋和平区的主张。一九七一年十二月,斯里兰卡等十三国共同发起向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宣布印度洋为和平区”的提案,结果以多数票赞成通过了《宣布印度洋为和平区的宣言》的决议。宣言要求各大国在印度洋地区停止军事升级,拆除一切基地、军事设施和核武器配置,还规定不得在印度洋对周围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独立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第三十一届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就实施《宣布印度洋为和平区的宣言》问题通过一项决议草案,要求制订一个行动计划使关于印度洋问题的会议得以召开。决议草案以九十七票赞成获得通过,苏联和美国弃权。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八日第三十二届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又通过一项决议草案,再次要求有关国家一起实施联合国大会的有关决议。


第5版()
专栏:名词解释

南亚无核区
一九七四年八月十八日,巴基斯坦向联合国大会第二十九届会议提出“将南亚宣布和建立为无核区”的提案。大会以九十六票赞成通过了该提案,印度投反对票,苏联和美国弃权。决议草案要求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应当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来反对这一地区的国家,并请南亚地区的国家和那些可能有兴趣的其他邻近的无核武器国家,以建立无核区为目的,尽早着手进行必要的磋商,并且要求它们不采取任何有背于这些目标的行动。


第5版()
专栏:名词解释

尼泊尔和平区
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提出建立尼泊尔和平区的建议,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尼泊尔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外来干涉。主要内容有:尼泊尔在和平共处和尊重独立、主权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尼泊尔不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危害别国的和平和安全;尼泊尔不许从其国土上对别国采取敌对行动;尼泊尔不加入军事联盟,不许别国在尼泊尔建立军事基地。


第5版()
专栏:名词解释

拉美无核区
一九六三年四月,在墨西哥政府倡议下,墨西哥、巴西、智利、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发表声明,要求拉美国家缔结多边协定,保证不生产、不接受、不储存、不试验核武器,使拉美尽快成为无核区。同年十一月,上述五国与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海地、巴拿马、乌拉圭和洪都拉斯向联合国大会又提出建立拉美无核区的提案,提案获得通过。
一九六七年二月十四日,二十一个拉美国家缔结了《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条约的第二号附加议定书要求有核国家尊重拉美非核化的规定,不采取违反条约规定的行动,不向缔约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已签署这个条约。条约于一九六九年五月开始生效。我国于一九七三年签署了第二号附加议定书,苏联至今拒绝签署。


第5版()
专栏:名词解释

一九六九年中苏两国总理达成的谅解
一九六九年九月十一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就两国边界问题、贸易问题以及两国关系中的其他问题交换了意见。鉴于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不断发生,为了真正做到严格维持边界现状、避免武装冲突,中国方面进一步提出,中苏双方武装力量从中苏边界一切争议地区,即根据一九六四年中苏边界谈判中交换的地图双方边界线画法不一致的地区撤出或不进入,脱离接触。为了使两国边境局势得以和缓下来,使中苏边界谈判能在不受任何威胁的情况下举行,中国方面建议,中苏双方首先就维持边界现状、防止武装冲突、脱离接触的临时措施达成协议。当时,中苏两国总理就此达成了谅解。但是,苏联领导背弃这一谅解,拒绝签订协议,致使中苏边界谈判至今没有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