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一九七八年北京的春天
晓雪(白族)一九七八年北京的春天啊,我在梦中也听见春歌飞来;一九七八年北京的春天啊,浓如酒,甜如蜜,深如海……知春亭的柳条为什么提前泛绿?昆明湖的冰层为什么早早化开?是前年十月的春风从未离开北京?是去年的春色又加浓了几层色采?登景山啊我听见两个女孩一问一答:“为什么叫景山?这名字多么动人心弦!”“因为它集中了天下最美的风景,从这里能看见全中国春光无限……”游北海啊我听见一对青年低声话别:“多有意思,你去江南学农业机械,我到西北呢,将探讨卫星上天……咱们的爱情也与四个现代化相连……”金水桥上站一站啊我仿佛听见:五湖四海春汛起,千江万河春潮来!长安街上走一走啊我仿佛听见:人民大会堂掌声动,滚滚春雷传世界!多么好啊,继承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遗志,五届人大为我们擂响了进军的鼓点;多么好啊,祖祖辈辈多少代人的理想,将在华主席领导下由我们完满实现!边疆的百岁老人啊拉萨的藏族歌手,和来自昆仑山下的维吾尔族女社员……五十多个民族的代表都在歌唱啊,歌唱祖国首都繁花如锦的春天!大庆的新铁人啊大寨的女书记,“四害”横行时坚持斗争的好青年,八亿人民八亿歌手都在歌唱啊,歌唱伟大时代这继续长征的起点!多少年不准开放的千百种花朵,今天在眼前争奇斗艳一起开!多少年不能歌唱的亿万支欢歌,今天在这里纵情放声唱起来!一九七八年北京的春天啊,多少年的春色染得你如此绚烂多采;一九七八年北京的春天啊,你展现出祖国未来整整一个长春的时代!


第6版()
专栏:

手捧公报大步跨
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工人 庄家瑞说公报象朵朵云霞传天外,云霞哪有这般可爱?说公报象洁白的哈达,鲜艳的梅,花儿哪有五届人大公报美?公报象甘甜雨露从大会堂来,点点滴滴入胸怀!……三江的水哟,四海的波,比不上公报激起咱豪情满胸窝。动地的鼓哟,喧天的锣,赛不过继续长征战鼓震山河。手捧公报哟,大步跨,我们一定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第6版()
专栏:

力量〔外一首〕
樊发稼万籁俱寂,深夜时光。代表住地依然灯火辉煌。人不睡啊,心激荡。灯光下,华主席的报告上,画下道道深情红杠杠。灯光下,三江四海在沉思,五十多个民族在凝想。灯光下,正在凝成磐石般的信念,继续长征的无穷力量……
大 姐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姐,健步来到河南省代表团住
宿的地方。代表们欣喜地迎上前去:“您好,邓副委员长!”大姐和蔼地把话讲:“可不要这样称呼我,我今天来这里报到,我是河南省的一个普通代
表,我和你们的身份完全一
样。”亲切的交谈,如唠家常,欢乐的笑声,在阳光下荡
漾……大姐起身告辞,人们依依不舍,热泪盈
眶;望着大姐远去的身影,代表们把一位敬爱的巨人
深深怀想……


第6版()
专栏:

红果的深情
张峻
我们县委书记要去北京参加五届人大。想到他临行前,有些工作要研究,我便星夜从专区往回赶。
那晚,皎洁的明月和未融的春雪交映,车子象在白浪中颠驰。
走进县委大院,已是深夜十一点钟了,老书记的那间办公室兼宿舍还亮着。我推开门儿,老书记不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两篮子红果。细瞧瞧,床铺上、书橱顶上还摆着十几篮子。果儿都是精心挑选过的,个大、齐整、净洁,红艳艳,亮晶晶。
“这是咋回事啊?”我正纳闷地自语,办公室小汪走进来,笑咧咧地告诉我:
“这是十几个社、队专门派代表送来的,要书记带到北京,献给五届人大,向华主席、党中央汇报哩!”
“嚯!这么多。”我欣喜地说:“书记咋带啊?”
小汪摆头笑笑:“不全带走,他从每个篮里挑了二十个,重新装成一篮,写上献果社、队的名儿。可又怕这么办代表们不中意,现在他去招待所跟代表们商量去了。”
一听说人们让老书记带红果进北京,我不禁想起他抓红果生产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这一带浅山区,盛长着一种野山楂棵,人们祖祖辈辈砍它当烧柴。可是,这种植物的生命力极强,越砍,它越串根。串得坡坡岭岭都是,人们称它“难缠(铲)棵”。一九六八年春,书记从外省的一个果区调来这个县,他一见到这漫山遍野的野山楂棵,高兴得象发现了摇钱树:这可是嫁接红果树的好母本啊!只要把红果枝条嫁接在野山楂棵上,不消两年,就能挂红果。红果是国内外畅销的果品,发展红果树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于是,他买了一把接树刀,不论走到哪个社、队都带在腰间,一边宣传发展红果的意义,一边亲手教社员们嫁接。没两年,人们只靠两只手一把刀,将荆棘丛生的山楂坡,变成了一座座红果山。每到万山红遍的季节,外贸和供销部门拉红果的卡车就开进山。红果,给山区换回一批批农用机械、化肥、农药……一九七五年秋天,在这里召开了红果生产现场会议,研究和推广高速度发展红果生产的经验。
谁料想,万山红遍歌未尽,萧瑟寒流滚滚来。就在这次现场会不久,北京某大学突然来了五名“师生”,说是来“开门办学”,搞果树生产“调查”。但他们并不细问发展红果的经验,却拿出一小包文冠果,要县里试种、推广。老书记说:“我们这里只有‘因地制宜’嫁接红果的经验,群众也不喜欢种这玩意儿。”不愿意接受。“没经验可以有经验嘛!”他们俨然以“内行”和“上级”的口吻,对老书记发号施令:“文冠果价值大。红果嘛,迟早要淘汰的!”他们要老书记随时报告试种情况,还故作神秘地暗示:这是中央一位首长的指示。老书记一听,更加冒火。但他按捺住自己,没有当场发作,只在这五人“调查组”走后不久,写了一封信,告诉“调查组”:经过土质化验和社员座谈,这山里的土性不宜长文冠果;更新红果树,群众更不赞成。谁知信发出没几天,老书记就被不明不白地调离了。老书记舍不得这漫山红果林,临走前,来到两个“点”上的果林里,转了又转,看了又看。有位老果农,体察出书记此刻的心情,眼含热泪对他说:“老书记,放心吧!不论您走到哪儿,咱这的群山也是红艳艳的……”
去年,红果发芽的时节,在痛斥“四人帮”的声浪中,老书记又回到红果山乡。如今,他明白了那几个“无冕天使”要他试种文冠果的背景,抓红果生产的劲儿更大了。去秋,这里又是万山红遍,红果获得空前丰收。所以,人们要书记带着精选的红果进京,献给华主席、党中央,献给五届人大。
红艳艳、亮晶晶的红果,寄托着红果之乡人民的无限深情,也代表了他们的一颗颗红心。


第6版()
专栏:

在周总理的办公室里
北京电视台《周总理的办公室》摄制组
为了拍摄电视纪录片《周总理的办公室》,我们来到向往已久的中南海,来到周总理曾经工作和居住过的地方,心情激动,思绪万千。总理院子里的几株松柏,在冬日凛冽的空气中显得格外苍翠挺拔;几株海棠,树叶虽已落尽,但鲜红的果子依然挂在枝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望着这苍松翠柏,望着这海棠红果,我们更加思念我们的好总理,多么希望这时候总理忽然又回到这个院子,回到他的办公室,我们好迎上前去向他老人家热烈问好啊!我们深深地感到:周总理没有离开我们,我们就在周总理的身边。
一九四九年进城后,周总理一直住在中南海内一所老式的旧平房里,在一间十分简朴的办公室里工作。办公室正中陈放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塑像。周总理对毛主席无限热爱,忠心耿耿,为了使毛主席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国内外大事,总理主动地承担了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繁重任务。党政军的大量文件就是在这个办公室里批阅的。毛主席对周总理也无微不至地关怀。总理办公桌旁有一张特制的沙发,就是毛主席在一九七二年总理生病后送给总理的。办公室靠东西两面墙的书柜里放满了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和其它书籍。周总理总是抓紧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经常用“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句话来鞭策自己和勉励别人。总理特别珍爱在延安时期读过的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在书的封面上都用毛笔写下了“延安”两字和学习的年月,一直放在书柜里。
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和办公用具都非常简单。一张办公桌已经十分陈旧。占了办公室大部分的长会议桌,是用三张方桌拼接起来的。笔架、墨盒、笔筒都是解放军战士用打下的敌机残骸做成后送给总理的。总理每天要用一大把削好的铅笔批改文件。我们看到,办公桌上一个普通的玻璃杯里也放满了铅笔。二十多年中,总理一直不让修理房子。有一年,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乘总理在外地的机会,把房子修缮了一下,总理回来后,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还两次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作了自我批评。我们看到,总理住房的柱子、门窗油漆大部分已经剥落,办公室的窗缝至今还用白纸糊着,窗帘也已陈旧。工作人员曾给换过一次窗帘,但在总理的要求下,新窗帘马上拿了下来,又挂上了原来的旧窗帘。
极其繁忙的工作使总理常常在办公室里用餐,会议桌的一头就是他的餐桌。总理吃饭非常简单,经常是两菜一汤,每星期都要吃一些玉米面、高粱等杂粮。看一看总理用过的那些餐具——陈旧的端饭用的木盘,用了二十多年的搪瓷碗,盛汤用的陶罐,再看一看总理穿过的那些补缀过的衣服鞋袜,谁能不热泪盈眶?敬爱的周总理把八亿人民的衣食住行、冷暖疾苦时刻挂在心上,自己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这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高贵品质。吮吸劳动人民血汗的万恶的“四人帮”,在这样伟大的光辉形象面前,不是显得十分卑劣和渺小吗?
周总理是人民的总理,也是人民的公仆。他总是把工作当作生活的第一需要,不把事情办完决不休息。他几乎没有节日,没有假期。在办公室里,总理经常长时间地连续工作,常常为修改重要文件通宵达旦。总理身边的一个工作人员隔着办公室窗子拍摄下来的总理工作照片,使我们看到总理工作时是那么严肃认真、专心致志。总理办公桌上常放着一小盒清凉油,在经过长时间工作感到困倦时,总理就用它来擦擦额角。我们用特写镜头拍下的总理的一盒清凉油清楚地说明:总理废寝忘食地工作,不仅是凭着他的体力,而且是凭着他的毅力,凭着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有人说,周总理是睡眠最少的人;又有人说,周总理是用自己四分之三的时间,每天从事十八小时工作的人。是的,请看一看总理办公室门上工作人员写的那张大字报和邓颖超同志写的“补充建议”,就可以知道:总理是如何没有余地地安排“每日节目”,如何没有间歇地接连工作,如何不分昼夜地拚命干!大家为总理的健康感到担心,强烈请求他“改变现在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总理在大字报上写了“诚恳接受,要看实践”八个字。而他的“实践”是带着病更加忘我地工作。总理说:“我老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要更加抓紧时间为党工作。”总理是在抢时间啊!他日理万机,呕心沥血,眼睛熬红了,头发变白了,身体累瘦了。一九七二年,总理得了癌症。一九七四年,总理病情严重,不得不离开办公室,离开他曾经工作过二十五年的地方,住进医院。从此,我们的总理再也没有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我们在影片中用长移的空镜头表现周总理离开了办公室,走出了走廊,走出了院子。让大家永远记住总理怎样为革命操劳了整整一生!
在一生最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周总理把医院当作办公室,在疾病折磨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处理国家大事,接见外宾,关心世界革命运动。为了让广大观众再看一看大家时刻想念的周总理的光辉形象,我们把当时总理在医院接见外宾的部分镜头编进了影片,其中包括一九七五年九月七日总理最后一次接见外宾的情景。当我们再一次看到总理消瘦而坚毅的面容,看到总理缓步走向罗马尼亚战友,同他们亲切握手拥抱的时候,泪水顿时模糊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好总理啊,您讲过,我们要象蚕一样,将最后的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人民。您为党和人民耗尽了心血,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您自己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啊!
今天,在为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战斗中,周总理仍然在我们的行列里。他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战斗。在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指引下,在华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让我们加快步伐,向着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敬爱的周总理将永远在我们向二○○○年进军的行列里,永远在我们向共产主义进军的行列里!


第6版()
专栏:

第一条邮路
四川渡口市大渡口邮局工人 姜华龄雾重庆,重庆雾,苦难重庆盼日出。大街小巷豺狼走,小巷大街特务多。劈寒风,破浓雾,走入刀丛和剑树。一位巨人挺胸行,吓得豺狼面如土。步伐苍劲扫风云,惊退山城千重雾……走过曾家岩,穿过大马路,嘉陵江涌起号子声,枇杷山跳起红绸舞。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步一声进军鼓。把一张张《新华日报》,散给那千家万户!赞叶挺哟斥蒋匪,挥泪皖南,长歌当哭……时光流水三十年,新中国邮路天下布。邮电工人怀念周总理,第一条邮路他开出。


第6版()
专栏:

团结盛会〔木刻〕 陈晋熔


第6版()
专栏:

我爱周爷爷(水粉画) 叶朴 温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