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小长春诞生记编辑同志:
我是天津知识青年,在哈尔滨郊区插队。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我护送爱人回天津生孩子,乘坐的是一一八次快车。火车接近长春时,我爱人阵阵腹痛。我和爱人都是年轻人,初次经历此事。我爱人痛得直哭,我也束手无策。车上的工作人员得知此事后,帮助我们广播寻找大夫,旅客们也不断地来安慰,出主意,想办法。为了产妇和婴儿的安全,列车长最后决定,让我们由长春下车,请长春站协助将产妇及时送往医院。
二十九日晨五点多,车到长春。列车长、乘务员和旅客们搀扶着我爱人,帮忙拿着东西,送我们下了车。长春站的工作人员来接我们。一辆救护车载着我们一直开往长春铁路医院。
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孩子出生后,要穿没穿的,要盖没盖的。时值寒冬腊月,怎样把初生的婴孩带回天津?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建议我到商店去买几尺布,由她们给做床小被子。我来到长春市第三百货商店。布匹部的营业员知道了我们的情况后,拿出一块块布头,让我选购。我想给小孩买件绒布上衣,营业员唐同志说:小棉袄比绒布衣更暖和。她叫我把买的布留下一些,她们有棉花,可给做好。当天下午,布匹部的同志们,有的剪裁,有的絮棉花,有的缝做,一件漂亮的小花棉袄很快就赶做出来。同时,医院妇产科的同志也做好了一床又厚实又松软的小被子;她们还找来不少干净的旧白布,给婴儿做尿布。这样感人的事迹,怎能不使我热泪盈眶!为了永远记住这件事,我们给小孩取名叫“长春”。
十二月三十日,我们用那些不相识的同志给做的被子、衣服把小长春包得严严实实,辞别了长春铁路医院,启程回津。妇产科的王护士长,亲自把我们送上火车,一个到医院探望病人的长春铁路工人,也帮助拿东西,一直送我们上车。
在开往北京的一六○次列车上,我们这节车厢的乘务员象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体贴和照顾我爱人和初生的婴儿。她问寒问暖,还特意给产妇订了鸡蛋面条的病号饭。我们卧铺的对面是一位年近半百的军队干部,他坚持把自己的避风铺调换给我爱人,还帮我爱人掖被角,并一再嘱咐我爱人,注意别受风、别着凉。他还给我们的小长春冲奶,当我和我爱人打瞌睡的时候,他就一声不响地把小长春放到他的铺位上,照看着。
十二月三十一日凌晨三点钟,列车到达天津。我们车厢的乘务员和那位军队干部(后打听到他姓马),帮我们抱着孩子,拿着东西,把我们送下车。我父亲的工作单位派来救护车接。四点多钟,我们结束了这次不寻常的旅行,回到家里。
在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出现了多么喜人的新气象啊!服务质量明显的提高了,助人为乐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发扬光大,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处处是春天!
哈尔滨市道外区前进公社团结三队 胡松


第3版()
专栏:

上海港口的好青年编辑同志:
我年近七十了。去年十月中旬去上海探亲,今年一月十九日由上海搭东方红三十五号轮回宜昌。
离上海时,带的东西较多,但港口距泊轮地点有较长一段路。正发愁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青年同志,要帮助我担东西。解放前旧上海港口“敲竹杠”和扒窃客人东西的阴影在我头脑里还有印象,我不让他担。青年大声说:“老同志,你担不动呀!快要开船了!”我见他态度诚恳,并看见他胸前戴有一个小长方形有“服务员”字样的红胸章,就让他替我担。可是总还是存有戒心,紧跟着他后面急走。他一直将东西担上船,替我找好房间铺位后说:“请你清点一下东西。”我问他:“同志,给多少搬运费呀?”他笑着说:“我是港口服务员,不收客人的钱。”我问他的姓名,他不告诉。
从这件事情上,抚今思昔,我很受感动。我体会到,只有在毛泽东思想抚育下的青年人,才有这样的共产主义风格。特写此信,通过党报感谢上海港口青年服务员同志。
湖北宜昌市红星路29号 文 英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寻亲路上一路亲编辑同志:
我老家住在湖南省宁乡县乡下。四十一年前,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带着我和姐姐过活,日子非常困难。母亲没办法,把七岁的姐姐小莲子送给宁乡城西的刘鞋匠作女儿。此后,母亲带我逃荒到了长沙县,就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消息。解放以后,我们穷人翻了身。日子越甜,就越是想亲人。打听过多次,有人说姐姐已经不在人世了。
前几年,有个亲戚听说刚解放时有人在路上遇到过我姐姐。这个含糊不清的消息,使我和母亲喜出望外。我们打算根据这个线索查一查,但由于前几年“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许多地方被搞得乱纷纷的,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去年十二月,我休假回到长沙县。母亲对我说:“水金呀,你这次回来,一定要把你姐姐的下落问个清楚。”
听说姐姐的养父原来住在宁乡朝阳桥。找到那里后,朝阳桥街道居委会的同志没有听说过这件事,就引我去见一位已经八十多岁的陈婆婆。陈婆婆想了想,说,过去这里有个刘鞋匠,四十多年前从外边领回个小姑娘作女儿。但刘鞋匠夫妇已经去世十几年,他们的那个养女早就出嫁了,一直不知道她的情况。陈婆婆让我去找刘鞋匠的邻居刘大婶。刘大婶说,刘鞋匠的那个养女在株洲,但记不起她叫什么名字。刘大婶告诉我,她的女儿刘照也在株洲工作。刘鞋匠在世时,还托刘照给他的养女捎过口信。因此,刘大婶介绍我到株洲,找刘照打听。
我来到株洲。刘照把我当成亲人一样接待,又是端水端饭,又是介绍情况。刘照说:刘鞋匠的那个养女叫刘春华,过去住在齐家桥街道的一个胡同里。刘照带着我来到十几年前刘春华住过的地方,可是那里变了。她印象中刘春华住过的青砖旧瓦房,如今也无踪无影了。问了当地的几个人,都不知道刘春华的名字。我又找到齐家桥派出所,民警同志翻遍户口卡片,找到几个刘春华的名字,但年龄、籍贯都不对。从派出所出来,在齐家桥街道工厂里,许多女工同志给我出了许多主意,提供了不少线索。
后来,我去南区公安局,请他们帮助查找。公安局的同志翻阅了好长时间的户口卡片,找到了一个籍贯、年龄跟我姐姐相似、叫作刘桂华的名字。根据卡片上标明的工作单位,我找到株洲市搬运公司一车队,终于查明,刘桂华就是刘鞋匠的养女——我的姐姐叶莲。
我从去宁乡一直到最后在株洲找到姐姐,前后询问了四十多个人。从八十多岁的老人,到十几岁的娃娃,从工厂里上班的工人,到大街上匆忙赶路的行人,都对我象亲人一样。我碰到一个刚下班的南区装卸队的女同志,她家里还有小孩上学,等她回去做饭。我向她打听去搬运公司的路如何走,同时情不自禁地告诉她我是去找失散多年的姐姐的。她为我高兴,立即不顾自己的事,主动带我跑了一个多小时,把我带到搬运公司,又带我找到了姐姐的家门。我怀着感激的心情问她的姓名,她只是笑着摆摆手就走了。
我一路寻找亲人,一路感觉到无数的亲人就在我周围。我感谢那些不相识的人们对我的帮助,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在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尚正在普遍兴起。
前两天收到姐姐的来信,说她回长沙县看望母亲后,又于元月十三日把母亲接到了株洲。
驻北京解放军某部 叶水金


第3版()
专栏:

我又能为人民做事了!编辑同志:
我是北京市第二建筑公司油工,已经五十九岁了。一九七六年元旦起半身麻痹,进了建工医院。在我住院期间,黄土岗居民委员会向王府井大街百草中药店反映了我的病况。药店随即派人到我家来了解。当时我尚在医院,没有见到。原来百草中药店成立了一个病人走访小组,和周围的二十五个居民委员会、红医站联系,那家有重病号,他们就把药送上门。百草中药店第二次来访,我还未出院。第三次来,我才从医院回到家。来的同志详细问了病情,并给我送来了人参再造丸。这种药对我的病很有效,但是不好买。他们说有些药因供不应求,暂时不在门市出售,由药店向各居委会了解居民患病情况,需要的就送药上门。只有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才能出现这样的好风尚。从第三次来访后,药店每月一次来人送药,两年来从未间断。尤其是关一平同志和郭文良同志,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使我早日痊愈。现在,我的病已好起来,不拿拐棍能走十多里路了,又可以为人民作力所能及的事了。
杨席珍


第3版()
专栏:

图哈米特使访问上海后回到北京
新华社一九七八年二月六日讯 埃及总统萨达特的特使、负责总统府事务的副总理兼总统政治顾问哈桑·图哈米,结束了在上海的参观访问,今天下午乘飞机返回北京。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赵行志等到机场欢送。
图哈米副总理是五日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当晚,赵行志副主任举行宴会欢迎埃及贵宾。在充满亲切友好气氛的宴会上,宾主共同祝愿中埃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埃及贵宾在上海参观了上海工业展览会和南汇县六灶人民公社。图哈米副总理在参观过程中热情赞扬上海人民在工农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第3版()
专栏:

多伦多交响乐团在上海访问演出
彭冲第二副主任等出席首场音乐会
新华社上海一九七八年二月六日电 由乐团主席沃德罗普率领的加拿大多伦多交响乐团圆满结束了对上海的访问演出,今天上午在对外友协常务理事侯甸陪同下乘飞机离开上海前往广州。
多伦多交响乐团是二月三日从北京到达上海的。当天晚上,对外友协上海市分会为乐团举行了欢迎宴会。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一平出席了宴会。
加拿大交响乐团在上海举行了二场音乐会。音乐家们精湛的艺术造诣和纯熟的演奏技巧,受到上海音乐界人士和广大听众的热情赞扬。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第二副主任彭冲,市革委会副主任王一平、杨富珍出席了首场音乐会,并会见了乐团主席沃德罗普和其他领导成员。
多伦多交响乐团在上海期间被邀请到上海市舞蹈学校作客。由上海市舞蹈学校的演员组成的上海舞剧团去年五月访问加拿大时,同多伦多交响乐团的朋友们有过多次接触。这次两国文艺工作者再次见面感到分外亲切。加拿大朋友们观看了这个学校芭蕾舞、民族舞的基本功训练。曾访问过加拿大的演员们为客人演出了音乐、舞蹈节目。加拿大音乐家们还参观了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玉石雕刻厂、工艺美术研究室。


第3版()
专栏:祖国新风貌

厦门新春
铁帚扫“四害”,厦门春意浓。春节前夕,踏进这座海防前哨的英雄城市,但见草木葱茏,紫罗兰盛开,各条战线生意盎然,千万群众心花怒放。古老侨乡一派节日景象。
面对大好春光,回顾一年多来的巨大变化,厦门人民更加热爱英明领袖华主席。谁也不会忘记,一九七一年七月六日,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华国锋同志带着毛主席、党中央对前线军民的无比关怀,前来厦门视察。华国锋同志来到厦门前线黄厝村,兴致勃勃地听取了黄厝军民在敌人的炮声中坚持学大寨,改变十年九旱落后面貌的汇报,观看了当地驻军和民兵协同作战的联合演习。他还登上云顶岩峰,探望了在观察所值班的同志,鼓励他们保持警惕,加强战备。六年多来,华主席的视察和谆谆教导,一直是鼓舞厦门军民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粉碎“四人帮”一年多以来,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厦门军民又取得了革命和生产的重大胜利。
面对厦门的新面貌,广大群众更加痛恨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前几年,厦门市被“四人帮”及其亲信糟蹋得不成样子。不少工厂被迫停产,农业生产遭受破坏,人民生活极不安宁。一年多来,厦门人民怀着满腔怒火,投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如今,“四人帮”在厦门的帮派体系已经土崩瓦解,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正在不断扩大战果。全市人民决心把这场伟大斗争进行到底。
厦门人民热情赞颂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使厦门的工农业生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全市三百多个工厂,到处出现了先进学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一九七七年,全市工业产值比一九七六年有较大增长,还研制出高发泡钙板材等数十种新产品。去年市郊社员战胜干旱、台风、虫灾,夺得了粮食、经济作物大丰收。海沧公社粮食亩产创一千二百八十一斤的新纪录。华主席视察过的黄厝大队去年收成很好,一季的余粮就完成了全年征购任务。现在,整个郊区正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上工劳力达十四万,兴建水利工程一百多处,力争今年夺取更大的丰收。特别要提到的是厦门港广大码头工人,他们狠批“四人帮”所谓“不当吨位的奴隶”的反动谬论,去年提前一百天完成全年的吞吐量。许多外国海员感动地说:“你们的干劲,使我们看到了中国跃进的步伐!”
在这美好的春天,归侨和侨眷们笑逐颜开,干劲倍增。前几年,“四人帮”及其帮派体系歧视、打击他们,用所谓“海外关系”的大帽子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粉碎“四人帮”和全国侨务会议预备会在京举行的喜讯,如阵阵春风吹开了厦门侨眷、归侨的心扉。他们更加感到祖国的温暖,更加热爱自己的党和领袖。年已古稀的爱国归侨颜西岳老先生是厦门市革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前几年,他不敢给海外亲人写信。读了今年廖承志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他立即挥笔给海外亲友报告喜讯。许多归侨和侨眷也纷纷给海外亲友写信,畅谈一年多来祖国和厦门市的巨大变化,盼望他们能回来走走、看看。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归侨和侨眷,涌现出许多抓革命促生产的先进分子。生产味精的第三化工厂是厦门市名列前茅的先进工厂,这个工厂主要的骨干力量很多是归侨。他们在厂党委领导下,同厂内广大群众一起,大搞技术革新,使淀粉产酸量提高百分之六,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一九七七年,这个厂的产量创造建厂以来最高水平,八项经济指标都超额完成了。厦门竹坝华侨农场办工业取得突出成绩。现在,已办起农机修配、农具加工、竹器、木器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十几个工厂,生产六十多种产品。这个场在农业机械化方面也搞得比较好。
厦门市教育、科技等战线的知识分子也在高歌猛进。厦门大学曾是鲁迅先生战斗过的地方。“四害”横行的时候,许多师生以鲁迅为榜样,同“四人帮”及其帮派体系作斗争。现在,大家正以鲁迅精神深入揭批“四人帮”,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数学系李文清副教授,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当年的教师,如今,他正在积极编写新教材,热情帮助青年教师,为培养更多的优秀数学家而努力。化学系田昭武副教授,坚持电化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把电子新技术应用到电化学领域中来,研制成功新型的电化学综合测试仪,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好评。中文系师生高速度完成了鲁迅先生《两地书》、《汉文学史纲要》两书的注释工作。
在波涛汹涌的海防前线,人民解放军和民兵战士又创造了许多先进事迹。华主席视察过的某部五连的战士们,经常在华主席坐过的地方,回顾当时的幸福情景,更加自觉地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苦练杀敌本领,训练成绩突飞猛进。英雄的前线民兵,经常在海雾茫茫的黑夜驾舟巡逻,或者登上高山哨所,同解放军战士一起观天察海,把敌机、敌舰的活动及时报告给指挥机关。黄厝大队民兵营的战士们牢记华主席视察时的教导,认真学政治,练技术,做到每人都能掌握五种武器,射击、投弹、刺杀等项考核成绩达到优良。
厦门人民决心以辛勤的劳动,把厦门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新西兰驻华大使举行国庆宴会
新华社一九七八年二月六日讯 新西兰驻中国大使阿特金斯和夫人今天晚上举行宴会,庆祝新西兰国庆。应邀出席宴会的有外贸部部长李强,外交部副部长王海容等。


第3版()
专栏:

中国政府贸易协定谈判代表团回到北京
新华社一九七八年二月六日讯 由对外贸易部局长孙锁昌率领的中国政府贸易协定谈判代表团,今天乘飞机回到北京。
外贸部副部长崔群、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张毅君等到机场迎接。到机场迎接的还有丹麦驻华大使莫顿森,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米杰力,比利时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斯达思,以及法国、英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荷兰等国家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官员。


第3版()
专栏:

宜宾大变
“四人帮”横行时被搞得瘫痪的宜宾市,现在欣欣向荣了。春节前,农历腊月十四,星期日,我们参观了节日的市场——规模盛大的商品展销会。
围绕市中心的几条宽阔的街道两旁,用竹子搭成的临时售货棚座座相连,高大的建筑物上悬挂着“安排好生活,人民高兴”的大红标语。货棚内摆满了各种商品。从吃的到穿的,从用的到观赏的,使人目不暇接。很多在“四人帮”横行时没有后门就不能买到的商品,现在敞开供应。棉布、毛呢以及化学纤维衣料,品种齐全,花色繁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各样的半导体收音机,式样新颖,价格便宜。出售食品的货摊上,各种酒类,罐头食品,山货,海产,各类糖果糕点,随你选购。
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有的提着满满一网兜圆滚滚金灿灿的广柑,有的肩扛着新买到的缝纫机。广播里热情奔放的颂扬英明领袖华主席的藏族民歌,表达了宜宾人民的心声。
 离开展销会市场,转到僻街小巷。这里虽无闹市区的繁华,但街头巷尾那堆积如山的白菜、萝卜,那肥墩墩的猪肉,同样会使你高兴。这里有菜谱齐全的饭店,也有各类素享盛名的小吃店。一位外地出差的同志兴奋地对宜宾的同志说:“我三次出差到宜宾,前两次都是‘四人帮’横行的时候,给我的印象是,四川太差,宜宾更差劲。但这次来宜宾,我突然发觉宜宾大变了,简直使我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到工厂的家属区去参观一下吧。首先引人注意的是那悬挂在窗口的香肠和腊肉。你如果和那些怀抱小孙孙的老大娘交谈交谈,她们会滔滔不绝地告诉你:“同志,华主席真好啊!硬是我们的好领袖。你看,粉碎‘四人帮’才一年多一点点,硬是‘见成效’了。你看供应的肉嘛,又多又好。你看菜店里的菜哟,既好,又便宜。同志啊!这还只是‘初见成效’,要是‘大见成效’时,不晓得还要怎么好啊!”
抚今追昔,宜宾人民从心底里感谢华主席和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大家决心鼓足更大的干劲为三年大见成效,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