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坚决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铁道部第三设计院政治部
我们设计院建院二十多年来,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干部一起,长年战斗在野外,为祖国勘测设计铁路七万三千二百九十公里。仅文化大革命以来,就取得技术革新成果三百零四项,其中重大的五十项,有的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不断排除刘少奇、林彪、特别是“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院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干部团结战斗的结果,也同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分不开。
许多事实说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必须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工程技术人员,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主席就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又指出:“我国的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凡是真正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知识分子,我们都应当给予信任”。敬爱的周总理也指出:“我们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以外,还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也就是说,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万恶的“四人帮”公然颠倒敌我关系,肆意践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把广大知识分子当作“专政对象”,诬蔑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是“精神贵族”,是复辟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他们为了篡党夺权而大肆散布的这些反动谬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反对和抵制。
一九六八年,林彪及其一伙鼓吹“技术无用”论,全盘否定知识分子的作用,扬言要拆散所有的科研设计单位,迫使大量知识分子“靠边站”,下放劳动。由于这股邪风的影响,当时在我院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中,产生了“斗批走”、“斗批散”、“大换班”的思想;一些干部也怕被扣上“右倾”帽子,不敢坚持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这种情况引起我们的注意。经过党委讨论,发动全院职工,批判林彪及其一伙所散布的“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反动思潮,坚决抵制他们妄图逼走工程技术人员,拆散科研设计单位的反革命阴谋;同时,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为了改造,先要团结”的方针,正确处理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团结、教育、改造与使用的关系,坚持在技术革命与技术革新中改造和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原则。这样,就使全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始终坚守在技术工作岗位上。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得到了信任和使用,还有近百分之十的人怎么办?我们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群众,对他们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这些人大都是由于家庭出身、社会关系、个人历史问题或因犯了某些错误而“靠边站”的;这些人又大部分是比较老的技术人员,有一定的业务专长。我们认为,落实好这个近百分之十的人员的政策,虽然困难不少,但对调动全院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具有深远意义。于是,我们先后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排除各种干扰,反复抓了两件事:一是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唯成份论”等反动谬论,使大家对旧社会过来的一些知识分子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个人历史等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历史的认识,比较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以及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看本人,犯了错误改了就好等一系列政策,为正确处理这个近百分之十的人员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在逐个调查分析,弄清问题的基础上,抓好典型。院党委和各级党组织,亲自动手,层层抓典型,用典型来指导一般。我们先后抓了十多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抓一个,落实一个,解决一批。终于使全院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安排,比较充分地发挥了他们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
有一段时间,在林彪、“四人帮”大扣“专家路线”帽子的影响下,我院也一度削弱了各级专业技术管理机构,停止了大部分工程技术负责人的领导职务。这样就影响了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曾组织专门班子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围绕着“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技术领导职务是不是专家路线”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家认为,“专家路线”的特点,是不要党的领导,不要群众路线,而我们的各级工程技术负责人,是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与群众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这与“专家路线”有本质的区别;根据党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把符合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提拔到技术领导岗位,是革命的需要,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绝不是象“四人帮”胡说的什么“复辟倒退”。于是,我们就把原来的工程技术负责人重新安排到各级业务领导岗位上。从一九七二年起,恢复了各级专业技术管理机构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提拔了二百九十一名思想比较好、技术比较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了总工程师、工程师、总体设计负责人、专业组长和主管生产的处、科长等职务。
敢不敢吸收具备党员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入党,这也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四人帮”大肆诬蔑知识分子是“修正主义苗子”的反动思潮影响下,有些基层党组织,对申请入党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敢积极培养,对具备党员条件的知识分子,不敢吸收入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经过研究,抓了一个“老大难”的典型。这是一位中年工程师,社会关系比较复杂,父母都在国外。一九四九年,他才十几岁时就回国参加革命,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立过功。来我院工作后,经常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历次运动中,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经受了考验。他多年来积极申请入党,党内外的干部群众,都认为他具备了党员条件,但就是不敢发展。一九七○年,他所在的党组织又提出了他的入党问题,院党委经过反复讨论,广泛征求了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按照党章的规定,吸收他加入了党组织。这几年来,我们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在知识分子中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党员。
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大胆表扬,积极鼓励。从一九七○年起,我们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设计革命或工业学大庆经验交流会,有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在充分信任,大胆使用的同时,我们认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些年来,我们组织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刘少奇、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广泛开展“三结合”现场设计。在野外勘测的工程技术人员,一年四季跟工人一起爬山涉水,实行“五同”;在机关搞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现场,帮助基层工作。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有力地促进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促进了勘测设计队伍的革命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前年唐山、丰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时,我院驻在唐山的一、三总队机关和站场设备总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是,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忘我地投入了抢救阶级弟兄的战斗。他们冒着余震危险,抢出了大部分设计资料和仪器设备,并于九月份全面恢复了生产。地大震,人大干,提前完成了年度计划。他们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正是各级党组织平时对他们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严格要求,热情帮助的结果,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发挥的巨大作用。


第2版()
专栏:

昔阳县召开学大寨学大庆群英会
县委和县革委会向大寨大队发纪念品,向大寨大队三十名标兵和全县二十五个红旗单位、五百零二个先进单位、一百名标兵以及所有参加会议的模范人物授奖
新华社太原一九七八年二月六日电 我国第一个大寨县——昔阳县,一月二十八日到二月一日,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学大寨、学大庆群英会。来自全县二十个公社、四百多个大队和各条战线的一百三十名标兵、二千四百一十八名模范参加了这个盛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参加了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王谦也在会上讲了话。
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在会上发言时指出,要想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就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她从思想路线教育,执行党的政策,关心群众生活,干部起带头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建设等方面,生动具体地向大家介绍了大寨大队过去怎样抵制了刘少奇、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坚持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因而大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的经验。县委副书记李喜慎在会上代表县委对这几年的工作做了总结。
参加大会的英雄模范交流了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经验。代表们说,尽管各种不利条件都会给今后高速度发展农业带来困难,但是只要真心诚意学大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昔阳县今后三年一定能够再干出一个农业生产的高速度来。英雄模范们决心响应英明领袖华主席“先进更先进”的号召,戒骄戒躁,继续革命,为抓纲治国三年大见成效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会的最后一天,中共昔阳县委和昔阳县革委会向大寨大队发了纪念品,向大寨大队的三十名标兵、向全县二十五个学大寨学大庆红旗单位、向五百零二个学大寨学大庆先进单位,向一百名学大寨、学大庆标兵和所有参加会议的模范人物授了奖。


第2版()
专栏:

军民情谊比水长
人民解放军昆明部队某部二营驻地附近的石渣龙生产队,是一个水源奇缺的山寨,绝大多数耕地是“望天田”。为了支援农业学大寨,二营的干部、战士决心帮助贫下中农解决水利问题。
为了寻找水源,二营的同志和老贫农马从华等几个社员组成了勘察小组。他们背着水壶,带着干粮,每天顶着星星出发,戴着月亮归来,一连好几天奔走在山上。他们攀悬崖,钻刺蓬,渴了,喝口随身背来的凉水,饿了,吃点干粮;衣服划破了,手挂伤了,腿跑肿了,全然不顾。他们查遍了石渣龙的每一条沟壑,最后在一座无名的山坡上发现了一片潮湿地,经过挖掘,终于找到了水源。
接着,二营的同志们就和石渣龙的贫下中农一起,打响了开挖引水渠的战斗。山腰间,锤声叮噹,笑语飞扬。指战员们哪里艰苦哪里上,哪里危险哪里冲,争先恐后,越干越欢。有的同志带病坚持大干,有的同志轻伤不下火线。
共产党员、副排长雷明高在攻打“峭壁岩”时,用几根棕绳系住腰,在悬崖峭壁上打炮眼,排石渣,开渠道,手脚被石头擦破了皮,大家争着换他休息,他坚持不肯,继续战斗。
军民齐奋战,渠水绕山流。在二营干部、战士和贫下中农的共同努力下,一条五千多米长的水渠修通了。当看到白花花的泉水沿着新修的渠道流进稻田,流进旱地的时候,石渣龙的贫下中农高兴得唱起了山歌:“潺潺(Chán馋)渠水流不断,军民情谊比水长。”
(原载《云南日报》)(附图片)
赵东瑞 插 图


第2版()
专栏:

这样的好军队俺们夸不够编辑同志:
俺们是山东省临沭县玉山公社袁黄峪大队的贫下中农。在春节快要来临的时候,俺大伙凑在一块商量:把驻俺村的济南部队某部线路维护站的同志们为俺们做的好事拢一拢,写给编辑同志,让报纸把解放军的爱民事迹说给大伙听听,就算是俺贫下中农在春节期间,向亲人解放军表达的一份心意吧。
俺袁黄峪大队是一个抬腿上山、迈步爬坡的山村。过去,俺们到公社理一次发,要翻一座山,爬两道岭,来回得一天时间。自打线路维护站的同志来到俺村后,俺们可方便了。维护站简直成了“理发铺”,虽然人手少,维护的线路达七十多里,但不管怎么忙,只要有人理发,他们总是随找随到。有时候,生产忙了,一些群众顾不得按时来理,他们就拿着理发工具,到田间地头、家庭院落给理发。六十岁的贫农袁大爷得了病,头发结成了团。战士王德桩不顾一天查线的劳累,给袁大爷连推带洗,整整忙了一个钟头。袁大爷望着脸上挂满汗珠的小王,紧紧拉着小王的手,激动地说:“真是毛主席的好战士,人民的子弟兵啊!”十几年来,要问战士们给俺村多少人理过发,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俺这个一千二百多人的大村,大人、小孩几乎常年都是在这里理的。
维护站的战士们,时时把俺贫下中农的冷暖、安危挂在心窝里,事事做在俺们的心坎上。烈属袁大娘,老伴在淮海战役中牺牲了,家中没有亲人,维护站的同志就象对待亲人一样照顾她。袁大娘病了,战士们就抓药熬药,端水送饭;柴未烧完,战士们就从山上背来了。就说挑水这一项吧,不管刮风下雨,寒冬暑夏,战士们常年给袁大娘挑水。去年冬天,战士王德桩又冒着大雪给大娘挑水来了,感动得大娘连声说:“旧社会,无儿无女灾难多,新社会,无儿无女也幸福!”
维护站的同志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有一年冬天,因小孩玩火,社员袁均树家的三间北屋起了大火。当时西北风刮得紧,火越烧越旺,不仅袁均树一家的财产受损失,而且直接威胁着全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在这关键时刻,维护站的战士朱相文、王德桩立即奔到现场,冲进屋内。屋内房梁烧得叭叭响,小朱和小王一连三次冲进屋内抢衣物、搬家具。当他俩第四次要往里冲时,屋梁快要烧塌了。大伙都不让他们再进去,但谁也拉不住。当他俩再次冲出屋门时,屋梁“哗”地一声塌了下来。经他俩奋勇抢救,东西抢了出来,可小朱和小王浑身上下烧得不象样子了。
驻俺村的线路维护站,多时七、八个人,少时二、三个人。但不管怎么忙,他们总是在大忙季节抽出人来参加俺们的劳动。去年三夏期间,地里的活很忙,维护站的同志和俺们一起参加三夏的战斗,还和俺一块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去年冬天,天寒地冻,战士们和俺们一起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有的战士手震出了血口子,顾不得包一包,继续和俺一块干。俺贫下中农多次劝他们休息一下,但他们干起来没完没了,哪儿活累,他们就出现在哪儿。今年元旦,班长王庆志还带领几名战士挨门挨户走访贫下中农,征求意见,检查维护站执行群众纪律的情况,深受群众欢迎。
十一年来,维护站的同志为俺们做的好事真象天上的星星,天天见,数不清。看到这样的好军队,俺贫下中农夸不够,赞不完!
玉山公社袁黄峪大队全体贫下中农


第2版()
专栏:军民鱼水情

解放军和我们骨肉相连
在湖北省钟祥县长寿河畔,人们广泛传颂着武汉部队某部炮兵团汽车训练队冒雨飞车抢救十一名阶级兄弟的动人事迹,广大贫下中农热情地称赞他们比亲人还要亲。
去年七月的一天下午,汽车训练队十二班班长刘富群,带领几名新战士搞训练,在返回驻地途中,天气骤变,狂风呼啸,乌云翻滚,雷声阵阵,暴雨倾盆而下。当汽车路经钟祥县长寿公社东方大队第一生产队打谷场的时候,一场严重事故发生了:第一生产队的社员抢收完满场稻谷,正准备回去,一个震耳的霹雳突然打下来,老队长黄世祥等十一名阶级兄弟被雷电击倒在泥水中。伤员们一个个不省人事,五名已休克的重伤员随时有生命危险。打谷场离公社卫生院十多里路,如果不能迅速地把伤员送到医院抢救,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时间就是生命。班长刘富群带领战士驾驶着一辆解放牌汽车急驶而来,“嘎”的一声停在打谷场旁。五名解放军战士立即从车上跳下。在短暂的时间内,他们从泥泞中把伤员全部抬上了汽车,迅速向公社卫生院驶去。
强烈的阶级感情,使革命战士的心和伤员的心紧紧相连。在驾驶室里,班长刘富群全神贯注地掌握方向盘,选择好道路,在崎岖的山路上把车开得又快又稳。在车厢里,几个战士一面护理伤员,一面脱下裹在伤员身上的湿衣服,将自己身上的干衣服盖在伤员们的身上。有的战士只穿着一件背心,新战士宋保珍连背心也脱下来了。一个伤员随着汽车的震动,呻吟了一声,战士张建国连忙用双手将这个伤员轻轻托起,让他平稳地躺在自己怀里。车上有位年近七旬的贫农郭大娘,是重伤员陈兴国的妈妈。此情此景,使她回忆起一九四五年日本鬼子用汽车轧死她那刚满十九岁的亲妹妹的悲惨情景,激动地说:“这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解放军和我们骨肉相连!”
经过军民的共同努力,终于将十一名伤员及时安全地送到了公社卫生院。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除女社员陈兰英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外,其余十名伤员全部脱险。刚刚清醒过来的伤员,看着战士们军帽上闪闪的红星,含着激动的泪水说:“是亲人解放军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阶级兄弟的生命得救了,战士们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时,已是下午七点多钟了,雨又不停地下着,五名战士还要走一百多里山路赶回驻地。长寿公社党委邱书记和在场的几百名群众,再三要求战士们过了夜再走,但他们婉言谢绝了。当社员群众亲切地问他们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时,战士们只是笑着说:“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情。”
长寿公社党委专门派出二名干部到处打听,经过连续三天的工作,终于打听清楚了。为了感谢亲人解放军,长寿公社党委给武汉部队某部炮兵团汽车训练队送来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感谢信和锦旗,锦旗上绣着七个光采夺目的大字:“你们和雷锋一样”。
林毓卿


第2版()
专栏:

老大娘为什么“办喜事”
去年十月的一天,河北省玉田县郭家屯公社麦坡大队,发生了一件新鲜事:贫农吉大娘要“办喜事”了。这一天,大娘家又是贴大红喜字,又是收拾房子,院子里还搭起了临时席棚、锅灶。吉大娘今年七十八岁了,没有儿子,一个侄儿也已经五十多岁了,这喜事是给谁办的呢?原来吉大娘“办喜事”,是迎接人民子弟兵。
说起对人民子弟兵的爱,吉大娘的事可多啦!她早就是一个支前模范,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曾冒着生命危险,掩藏过八路军同志。有一次,国民党反动派的“清乡队”闯到麦坡搜捕八路军,把吉大娘也抓了去。一个国民党特务硬逼着她供出八路军的去向,她横眉冷对,回答说:“不知道!”敌人用皮鞭抽得她几次昏过去,但得到的是破口大骂。敌人气急败坏,指着她的鼻子尖骂道:“八路军又不是你的儿子,你为什么对他们这么亲?!”敌人哪里知道,这话正问到她的心里了。可不是嘛,在那艰难的战争岁月,她总是把八路军战士看做自己的亲儿子。战士们不管什么时候到她家,她宁可自己睡到草垛里,也得让他们到屋里去住。解放后,她日盼夜想,希望子弟兵到家里住上几天。她经常对人说:“要是解放军来我家,非得象办喜事一样,迎接他们不可。”
这一天终于盼到了。去年十月,人民解放军某部四连奉命来麦坡大队执行任务。吉大娘一听说,赶忙让侄子、侄媳收拾房子,铺上新炕席,糊上新窗纸,还剪了一对喜鹊登枝的窗花。为了让同志们来了就吃上饭,
还在院子里搭上伙房,真跟办喜事没两样。四连指战员们进村那天,下着大雨,衣服都淋湿了。几个战士刚一进屋,立即被大娘拉到炕上。她翻箱倒柜,找衣服让战士们换。看看屋里屋外一片新,战士们不好意思地问:“大娘,您这屋子是给新婚夫妇预备的吧?我们还是……”没等战士们说完,吉大娘拍着战士的肩膀,满面笑容地说:“孩子,这‘喜事’就是专为你们办的呀!”大娘才说完,屋子里传出了一阵阵欢乐的笑声。
丁兆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