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尼日利亚国家元首奥巴桑乔发表讲话
呼吁非洲国家加强团结排除外来干涉
英国查尔方特谴责苏联大规模干涉非洲之角,反对西方采取绥靖态度
新华社拉各斯二月二十日电 尼日利亚国家元首奥巴桑乔二月十八日在冈比亚首都班珠尔发表讲话,呼吁非洲国家加强团结。他说:“我们如果分裂,就会软弱和易受攻击;如果团结起来,我们这个大陆无疑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据尼日利亚联邦新闻部发表的新闻公报报道,奥巴桑乔是在冈比亚总统贾瓦拉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发表这次讲话的。
他指出:“由于非洲以外的外来干涉和压力,我们这个大陆的兄弟们不得不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去寻求破坏性的武器。”
他在谈到罗得西亚和南非的种族主义政权时说:“这些政权的存在,使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完全消除我们在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和南非的兄弟姐妹至今仍然遭受侮辱和低人一等的现象,从而确保从我们这个大陆上彻底消灭各种形式的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
他强调说:“在整个南部非洲得到解放以前,我们尼日利亚人是不会安心的。我们在这一方面承担的义务是一定要完成的。”
他在强调不结盟运动和非洲统一时说:“我们庄严地表示拥护这一运动和非洲统一组织的崇高原则。我们坚信,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在主权方面都是平等的,都应当尊重别国的领土完整。因此,我们决心同热爱和平的国家一起,为建立一个没有人压迫人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他接着说:“我们非洲人将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其他部分宣布,联合我们大陆的内在力量比想要分裂我们的外来影响强大得多。”
奥巴桑乔在讲话中还强调了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重要性。他说:“这种伙伴关系,对于西非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内部经济秩序都非常重要。”
新华社伦敦二月二十一日电 英国政界知名人士查尔方特勋爵在二月二十日的《泰晤士报》上发表文章,谴责苏联在非洲之角的帝国主义行径,反对西方采取绥靖态度。
查尔方特勋爵写的这篇题为《在非洲之角的冒险》的文章说,苏联在非洲之角的大规模干涉“比安哥拉的战争对西方利益具有更大的威胁”。
文章说,“最近的明目张胆的帝国主义行动提供了在殖民扩张方面另一个最饶有兴趣的变种的例子——俄国系统地利用另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一种伎俩,主要是想制造这样的印象:好象发生的事情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来帮助另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并掩盖这样的事实:实际发生的事实是赤裸裸的超级大国政治中一次标准的行动”。文章说,“俄国派出军事顾问到古巴,以填补古巴防务的空缺,同时,他们在保护这样一个自欺欺人的假定:他们不是正在很直接地干涉非洲事务”。文章指出:“我们在非洲之角所面临的是俄国仔细调整的计划的最新阶段。过去在安哥拉发生的事情现在在非洲之角发生了。如果它在非洲之角获得象它在安哥拉那样的成功,那末它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南部非洲”。文章警告说:“非洲之角以及非洲大陆的其他许多地方,现在是超级大国政治的焦点,如果我们不很快的认识到这一点,那就会悔之太晚了”。
文章反对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扩张采取姑息忍让的政策,指出,如果西方政治家以“极端缺乏勇气和理解力”来行事,那末苏联就不仅会控制非洲之角,而且将控制整个南部非洲。查尔方特认为西方不能“只作一些微弱的和软弱的抗议的喧嚷而无所作为”。


第6版()
专栏:国际短评

“港口迷”碰壁
据报道,苏联向西班牙提出在直布罗陀附近的阿尔赫西拉斯建立港口设施的要求,已经遭到西班牙政府的断然拒绝。这件事是耐人寻味的。
苏联是在十六个月前以为苏联“商船队”提供设施的名义向西班牙提出这个要求的。
谁都知道,直布罗陀是地中海的咽喉,扼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要道,它的战略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有谁会天真地相信,苏联要在这个地区取得一个供它使用的港口,仅仅是为了商业运输的需要呢?
莫斯科要控制地中海,由来已久。尽管苏联没有一块领土与地中海相连,但它却自称是“地中海国家”。一九六七年中东战争后,苏联以“保护阿拉伯世界爱好和平的兄弟人民”为幌子,派出特遣舰队进入地中海,并极力在沿岸攫取海军和空军基地。从此,它的舰队就赖在地中海地区不走了。最近几年,它又利用土耳其和希腊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的争执,向地中海增派大批军舰。它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基辅号”也窜出黑海,先后在地中海以及大西洋、波罗的海炫耀武力。据报道,目前在地中海活动的苏联舰只经常达到六十艘左右,日益严重地威胁着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安全。然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并不以已经攫取到的立足点为满足,它正在从地中海东部向西部渗透扩张,力图染指地中海西部的出海口,以便使它的黑海舰队(苏联的地中海特遣舰队属于黑海舰队)同波罗的海舰队、北方舰队相呼应,形成对西欧的钳形包围,同美帝争夺地中海和西欧,并对法国和其他沿岸国家施加压力。正是出于这种军事扩张的战略需要,莫斯科才对直布罗陀附近的港口如此垂涎三尺。
攫取不冻港和争夺出海口,曾经是昔日老沙皇对外侵略扩张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沙皇比起他们的祖宗来,胃口更大,黑手更长。欧洲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重点,在那里它要加紧扩张;对其他地方,它也不肯放过,也要千方百计地寻求港口,建立据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真可以算得上一个十足的“港口迷”。
但是,克里姆林宫这帮先生在攫取港口的问题上,最近却连连碰壁。例如,在印度洋,苏联曾要求以一百万美元的代价租借马尔代夫的岛屿上的前英国空军基地,但遭到拒绝。在太平洋,苏联曾向日本要求给予苏联“渔船”使用日本港口的权利,也遭到拒绝。在更早些时候,苏联曾向南太平洋上的汤加王国要求提供港口,也没有得手。它的黑手伸得越长,它的霸权主义的面目也暴露得越清楚,各国人民对它的侵略扩张的警惕性也就更加提高,这就是新沙皇连年来到处要求提供港口而又到处碰一鼻子灰的原因所在。


第6版()
专栏:

日本各界人士集会和出版小册子
强烈要求苏联归还北方领土
新华社东京电 日本关西地区各界人士最近在大阪府枚方市举行集会,强烈要求苏联归还日本北方四岛。
这次集会是由去年十二月成立的促进归还北方领土之会举办的。
会上宣读了外相园田直等的贺电。
促进归还北方领土之会会长宇野春孝在集会上讲话,谴责苏联在日苏渔业谈判中采取的极为蛮横的态度,表示一定要收复由祖先开拓出来的北方领土。
枚方市市长北牧一雄讲话时指出,北方领土是日本的领土。“不归还北方领土,就不可能缔结日苏和约。”
自民党国会议员北川石松讲话中号召采取实际行动来收复北方四岛。他指出,日本应当在收复北方领土的问题上,在各种场合对苏联采取坚定的态度。
集会通过了要求苏联归还北方领土的宣言,并放映了介绍北方领土历史和日本要求收复北方领土运动情况的电影。
据新华社东京电 最近在东京出版的《收复北方领土》小册子强调:“要求苏联无条件地一揽子归还北方领土,是捍卫日本民族利益、实现日本完全独立的正当权利”。
这本小册子是由日本归还北方领土东京促进会出版的。小册子指出:“苏联在日本的周围正在急速地扩充太平洋舰队,强化北方领土的军事基地,力图确立在日本乃至亚洲、太平洋地域的霸权。北方领土已变成了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的战略据点。”
小册子说:“苏联运用庞大的军事力量在日本领海和日本近海进行的军事行动日益频繁,甚至举行以日本通商航线为对象的军事演习”。
小册子在谈到苏联散布的所谓“归还两岛”的谬论时揭露说,“苏联的企图有二:第一是鼓励日本国内的‘归还两岛’论,借以分裂日本国内要求一揽子归还北方四岛的舆论,阻挠要求归还北方领土运动的发展;第二是为了削弱反对苏联的压迫和干涉的力量,引诱日本推行妥协和让步的绥靖政策。”
小册子指出:“企图依靠对苏绥靖政策来谋求解决北方领土问题,只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要收复北方领土,不同侵犯日本国家主权和独立、正在加强对日本的压迫和干涉的苏联霸权主义进行斗争,是不可能的。”(附图片)
日本青年工人在东京街头开展宣传活动,强烈谴责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把日本北方领土周围水域划入苏联“二百海里渔业专管水域”的霸权主义行径。 新华社记者摄


第6版()
专栏:

美元汇价再次下跌
新华社北京二月二十一日电 近几天来,美元在西方外汇市场上的比价继续暴跌,美元对西德马克、瑞士法郎和日元等的比价又跌至新的低点。
最近,美国、西德、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十一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专家在巴黎开了两天的会议,研究对付当前西方的金融危机问题,但会议并没有找到制止美元下跌的办法。
二月二十日,在西德法兰克福外汇市场上,一美元对西德马克的汇价已从二月十七日的二点零五七五的低点下跌到二点零四一七,再次跌到了历史最低点;在瑞士苏黎世外汇市场上,一美元对瑞士法郎的汇价从二月十七日的一点八八四五的低点跌至一点八六四七五的最低纪录。同一天,美元对比利时法郎、法国法郎和意大利里拉的汇价也都下跌了。
美元对日元的汇价下跌情况更为严重。一美元对日元的汇价,一九七七年初是二百九十一日元,到去年九月底降到二百七十日元,去年十一月底又突破二百四十日元大关,至此,美元对日元的汇价与年初相比已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二。自今年初,美元对日元汇价再起跌风,到二月二十日,一美元只能兑换二百三十七点四日元,成为今年一月四日以来的最低点。日本为稳定美元对日元的汇价,防止日元不断升值而影响日本的对外贸易,竭力干预市场,支撑美元。据报道,日本中央银行仅在二月十六、十七两天就买入了三亿美元。
去年,美国对外贸易每个月都出现逆差,全年逆差额高达二百六十七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对外贸易逆差最大的一年。这种情况使美元地位日益虚弱,在西方外汇市场上经不起冲击。同时,到二月二十日为止,已经坚持了七十七天的美国十八万煤矿工人全国规模的大罢工,使美国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路透社二月二十日报道说,美国煤矿工人罢工的继续发展,已经增加了欧洲外汇市场人士对美国经济形势的关注,人们担心美元疲弱的局面将持续下去。


第6版()
专栏:

东德领导人昂纳克发表谈话
要求纠正同苏联“生产协作”中的片面看法
新华社柏林二月十九日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二月十七日在柏林举行的一次全国各专区、县、大企业负责人的会议上谈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对外经济关系时,对近几年进口原料价格上涨表示不安,并要求纠正在同苏联“生产协作”中某些“片面的和目光短浅”的看法。
昂纳克对最近一个时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口的原材料价格成倍地上涨表示不安。他指出,目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为进口每吨原材料都要付出比过去大得多的代价。他详细列举了今年要进口的原料数量,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苏联和经互会国家。
他接着谈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同苏联的“生产协作”问题。他说,“在这方面,我们必须纠正对生产专业化的一些片面的和目光短浅的看法。”他说,“有人曾经提出过并且实施过一些建议”,这些建议造成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居民和国民经济供应不足,使得一些有利可图的出口商品减少了”。


第6版()
专栏:

美国的能源困难
梅初
在美国国内,无论是政府、国会还是公众舆论,围绕着如何解决能源问题,议论纷纭,莫衷一是。卡特政府上台不久,就急忙向国会提出一个能源计划,并且多次发表讲话,惊呼能源短缺是美国“行将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将会发生使美国制度“受到威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今年一月,卡特在向国会提出的经济报告中又一次提出,美国经济政策的中心问题是对付能源危机,要求国会迅速通过他提出的能源法案。这表明能源困难已成为美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能源短缺陷入困境
美国是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七十年代以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所谓能源危机,主要是指美国的能源供应日益短缺,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不足,而消耗日增,越来越依赖外国进口,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美国出现能源危机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原因。因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在过去一个相当长时期里是与廉价石油的充分供应分不开的。目前,美国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六,但它消耗的石油却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美国的石油消耗逐年上升,近十多年里消费量成倍增长。一九六四年全年消费石油四亿三千四百万吨,而到一九七七年则达到九亿吨。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生产的石油数量却远远赶不上消费。一九六四年美国原油产量为三亿七千六百多万吨,一九七○年原油产量达到最高峰时为四亿七千五百多万吨,以后就逐年下降,一九七六年降到四亿吨左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石油短缺日益明显,不得不大量进口石油,依赖外国的石油供应也越来越大,到目前,进口石油已占美国消费量的百分之五十。卡特在谈到这种情况时,也不能不承认,近十年来美国石油进口增加了两倍以上,美国石油的消费量每年增加百分之五以上,而国内石油的产量近年来每年却下降百分之六以上。
美国大量进口外国石油引起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首先表现在对外贸易出现巨额逆差,削弱了美国的经济力量。据统计,一九七七年美国外贸逆差高达二百六十七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外贸逆差最大的一年。美国外贸形势这样急剧恶化,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石油进口。一九七七年美国为进口石油支付的费用已从一九七六年的三百二十二亿美元增加到四百二十一亿美元。大量进口石油这种情况的继续,必然会出现庞大的外贸逆差。这种巨额逆差削弱了美元的国际信用,又使美元汇价一再下跌,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和货币战。
其次,由于美国对外国石油依赖加深,美国的经济更趋不稳,一旦进口石油中断或减少,美国经济就会陷于瘫痪。在一九七三年的石油禁运中,美国石油进口只减少百分之七,许多工业部门就被迫减产,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经济危机。
能源计划问题不少
近几年来,美国政府都想解决能源问题。卡特政府上台后,也把解决能源问题当作最严重的国内问题提出来。他提出了一项“能源计划”,又专门成立了能源部。但是“能源计划”既庞大又复杂,不但触及各个财团的利益,而且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推行起来困难重重,因此它在美国参院讨论时就遇到了阻力,至今没能在国会通过。
卡特的“能源计划”主要是节约石油消费和压缩石油进口。美国政府想通过增加石油税的办法来提高石油价格,使人们“多花钱,少用油”,以此来限制消费,减少进口,以便把石油进口量从目前每天九百万桶减少到六百万桶。但是这个办法难以实行。目前美国石油消费中,一半用于交通运输和取暖,除了国内群众反对石油涨价外,汽车资本家和石油资本家深恐限制石油消费导致销售额减少,利润下降。因此,卡特的节约措施,遇到各方面的抵制。过去尼克松、福特当政时,美国政府也曾企图采取提高进口石油价格的办法限制消费,但收效甚微。自一九七三年石油涨价后,美国的石油进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以上;美国汽油的价格几乎上涨了一倍,但汽油的消耗量仍然比提价前增加百分之七左右。现在卡特提出的措施即使得以实行,也只能节约美国未来能源需要的百分之十至十五。因此美国能源部长也认为,要达到把进口石油大大压缩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能源计划”的另一个措施是用煤、太阳能、原子能等其他能源来取代部分石油的消费。美国政府想在十年内提高煤的产量三分之二,使煤的使用量到一九八五年增加百分之六十五。美国官方人士甚至说,如果美国企业在今后十年间不增加煤的使用量,“其结果可能产生四十年前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要开采煤的资源,以及把用石油、天然气的工厂企业的动力设备改成用煤,没有巨额的新投资是难以办到的,在短期内也难以奏效。
据估计,到一九八五年,煤在整个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只能从现在的百分之十八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三,仍然不能在美国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至于其他能源如太阳能、原子能等等,耗资更多,时间更长。因此,石油短缺和依赖进口,成了美国经济的难题,连卡特也承认“这种挑战是特别难应付的”。
苏美争夺阴影笼罩
当前,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日益加剧。在石油问题上也明显地反映了它们的争夺。中东的石油是美国进口石油的重要来源,近几年来,在美国进口的石油中,来自中东的石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从一九七五年的百分之二十五上升到一九七六年的百分之三十六。美国在国外的驻军和基地,基本上依赖中东石油的补给。而苏联,不但竭力在国外攫取石油资源,同美国争夺石油,而且在军事上加紧扩张,对美国“脆弱的石油生命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如所周知,从波斯湾到大西洋,这是美国和西欧国家赖以运输石油的通道。目前,苏联在波斯湾地区大肆扩张,在非洲之角更是加紧干涉,企图一步一步地控制红海要冲,南下好望角。如果新沙皇的扩张计划得逞,一旦战争爆发,石油通道就随时会被卡断。
面对这种前景,美国政界不能不感到忧心忡忡。他们担心过分依赖进口石油,可能使美国的安全“越来越依靠没有把握的能源供应”。因此,围绕争夺中东石油基地和石油运输通道的斗争,越来越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