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万众面皆春
杨群
大地回春,岭南春早。这些天来,一年一度的广州迎春花会上,人如流水花如潮,衬映着满眼春阳,满城新绿,更显出生机蓬勃,春意无限。
迎春花会上有一副春联:“四时花似锦,万众面皆春。”这是董老当年咏迎春花会的诗句,可以说,正是当前我们祖国一派春光、形势大好的生动写照!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一年初见成效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亿万人民,大家对今年夺取更大胜利,实现三年大见成效,更加充满信心。工人师傅们说:“‘四人帮’打倒了,手脚松绑了,气顺了,劲来了,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任务不能完成?”
说得多好啊!有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有英明领袖华主席掌舵,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基础上,正在恢复或制订具体的章程准则,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确实进入一个“四时花似锦”的新时期。放眼前程,风光无限,气象万千,宏图在胸,胜利在望,怎能不是“万众面皆春”!
回顾“四害”横行之日,百花凋谢,万马齐喑,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经受了一场空前严峻的考验。但是,寒凝大地,孕育春华;于无声处,春雷乍起。华主席继承毛主席遗志,举手之间,清除“四害”,终于迎来了祖国的春天!“四害”肆虐时,有位同志集毛主席诗,书写成联,悬挂客厅。上联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下联是: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对“四人帮”的鄙视和蔑视,也是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无限信赖,表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战胜修正主义的坚定信心。
去年是抓纲治国初见成效的一年,今年,是三年大见成效的重要的一年。要达到大治天下,进一步实现安定团结,在本世纪内实现“四化”宏图,还有漫长的道路等待我们去走,还有许多艰难险阻需要我们去克服。然而,万里征程,始于足下;无限风光,展现眼前。大好春光,要靠万众一心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去赢得,更要靠勤奋不懈的工作去巩固和发展。“万众面皆春”,是八亿人民的精神面貌,也是八亿人民的战斗豪情。


第6版()
专栏:

为祖国的春天增添色彩
——从短篇小说《班主任》引起的感想
北京师范学院教师 杜涟
或许是工作岗位的缘故吧,我一看到《人民文学》一九七七年十一期里的小说《班主任》,就信手翻开了书页。“你愿意结识一个小流氓,并且每天同他相处吗?”真是一个别开生面、富有吸引力的开头。不过,一定是写小流氓在班主任耐心教育下的转变吧?但是,读下去,才发现它与我猜想的绝然不同,小说没有惊心动魄的矛盾冲突,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但是却引人深思,震人心弦。
张老师是教育战线上的普通一兵。他长年累月、兢兢业业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象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们的心田上播下革命思想和知识的种子,又象一把大条帚,不停息地把学生心田上的灰尘无情地扫去……”正是出于这种革命的责任感,当尹达?老师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把精力和时间耗在教育一个小流氓身上的时候,他这样朴朴实实地回答:“现在,既没有道理把宋宝琦退回给公安局,也没有必要让他回原学校上学。我既然是个班主任老师,那么,他来了,我就开展工作吧……”朴实的话语,表现了多么崇高的责任感!张老师正是怀着这样满腔的热情,开始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工作。
张老师和团支部书记谢惠敏由于对《牛虻》的看法不同而引起了矛盾;去宋家家访,同宋宝琦谈话;在小公园门口与尹达?的争论……,这就是宋宝琦到来之前,在一个下午里所发生的事情。这些看来互不相关的琐琐碎碎的小事,被聚合在张老师的一条行动线上,鲜明地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应当以怎样的热忱和努力,去清洗“四人帮”泼在年幼无知的孩子们灵魂上的污秽?
作品着重写了宋宝琦和谢惠敏这样两种类型受害者的形象。宋宝琦是以讲哥儿们义气为道德标准,以追求享乐为人生目的的小流氓,从他那“殴斗中打裂过又缝上的上唇中,从?翅的神经质扇动中,特别是从那双一目了然地充斥着空虚与愚蠢的眼神中,你立即会感觉到,仿佛一个被污水泼得变了形的灵魂,赤裸裸地立在了聚光灯下。”谢惠敏呢?表面看,她长得很健壮,其实呢,眼界狭隘,是非模糊,精神上也是残缺的。她认定团的组织生活只能是读报上千篇一律的文章,而绝不可以组织一次有益于身心的爬山比赛;她认为无论天气怎样热,也不应穿短袖衬衫和花裙子,因为那是“资产阶级作风”;对于她没有看过的书籍,只凭随便翻到的片言只语和几幅插图,就给它们宣判死刑……。祖国的花朵被糟踏成这种样子,是谁之罪?就是用笔杆子杀人的“四人帮”!这帮祸国殃民的家伙,以抓文化教育为名,在破除封资修文化的幌子下,全盘否定人类几千年来文化史上有用的东西,大搞愚民政策。他们的罪恶目的,是要让劳动人民由文盲变为政治盲,以便随他们摆布,听凭他们驱遣。宋宝琦的“内伤”和“外伤”,谢惠敏的“内伤”,不都是留着被“四人帮”戕害的痕迹吗?
宋、谢身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引起了张老师的深思,激起了他内心汹涌的波涛。这位具有严肃责任感的老师,从宋、谢的变化很自然地把自己的职责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来思考。他展望祖国美好的未来,更加深了对“不仅糟踏着中华民族的现在,更残害着中华民族的未来”的“四人帮”的切齿痛恨;他疼惜身上留着“四人帮”愚民政策黑色烙印的祖国的花朵,更增强了一个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张老师这段深沉动人的内心活动,象一首富有哲理性的抒情诗,倾泻出了张老师炽热的爱和恨。这不仅丰富了张老师的形象,也是对千千万万人民教师的鼓舞!
作品把故事的背景安排在一九七七年春天,寓意深长。严冬摧残,祖国的幼苗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是,春回地暖,有园丁的辛勤培育,它们将会蓬勃地成长起来,为祖国更美好的春天增添色彩,这难道还有疑问么?


第6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老师们,原谅吧编辑同志:
读了一月二十二日《战地》发表的《鲜红的请帖》,我非常激动。
我离开学校已两年多了,回想起在校时的一些事情,就象火一样烧我的心。“四人帮”猖獗之时,我正在学校。那时的学校秩序是乱哄哄的,师生关系紧张得很。因为老师要管我们,我经常和老师吵起来,有时竟象骂敌人一样骂老师,然后以胜利者自居,高傲地离去。那时,在我的眼里,根本不存在着什么老师。
今天,在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然而,我已离开了学校,离开了那些可爱的老师。现在我懂了,那都是受了“四人帮”的毒害。可是,亲爱的老师们,我怎么向您们说呢?请原谅吧!让我们共同把恨记在“四人帮”身上,把这恨化为大干社会主义的冲天干劲,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做贡献!
我写的这些算什么呢?读后感吧,不象。检讨书吧,也不象。算是时代感吧,因为没有今天这个时代,我决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安徽淮北市电器修造厂工人 耿化琴


第6版()
专栏:

校园诗笺
王洪波
笔声
当一片笔声“嗒嗒”响起,
我似听到当年疾驰的马蹄。
父辈的马蹄曾踏烂一个罪恶的世界,
我们的笔锋能否攻占科学的高地?
急骤的笔声回答着我的问题:
祖国不正在日夜兼程向前驰驱?
我们的胜利呵,早握在手里,
看前面,凌空飞舞的还是那面战旗!
答卷
面对考卷,目光灼灼,
我知道同学们在想些什么——
捧给党的只能是一张“红卷”,
“红卷”里跳动着红心一颗!
辛勤的汗水要浇出红花硕果,
多少道试题呵,一题也没错!
你却说:不是没错,是根本还没做;
真正的答卷是亲手建设现代化强国……
谁最年轻
我问校园里谁最年轻,
你举出低年级的一长串姓名。
我虽然不住地点头赞同,
眼前却浮现一位白发老翁……
看这位曾受“四人帮”迫害的教授
吧——
每根白发都好象在由白变青!
你问他何年何月出世,多大年龄吗?
他——七六年十月里刚获新生……
钢笔
钢的筋骨,铁的信念,
日夜跋涉,分秒不闲。
虽在咫尺大小的桌面,
却是翻越知识的万水千山……
难吗?不怕;苦吗?情愿!
战士活着就是为了“攻关”。
莫道今日长征,已非当年,
科技现代化的巍巍宝塔——就在前面!
红字
老师改作业用一支红笔,
每天都改到月转星移。
密密麻麻,多少红字,
撒满我作业本的每处空隙。
每见红字,心头发热,
我知道是什么渗进了心里。
红字本身哪会发热呀?
分明是老师的心血滴滴!
老师渐渐消瘦了,
他将心血洒进作业本里;
老师日见苍老了,
他的生命给我、给他、给你!
我们都是革命的后代,
前面的征程呵千里万里,
待来日,我们该怎样献身革命?
闪光的答案就在红字里!


第6版()
专栏:文化生活

希望文艺刊物的刊名也百花齐放
山东济南市第五十一中 金伯璞
打倒“四人帮”,文艺百花放。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一些省、市、自治区的文艺刊物相继创刊、复刊。这实在可喜可贺!
如同文艺作品的形式、题材应当百花齐放一样,以刊载文艺创作、文艺评论为主的文艺刊物,也应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以前出版的一些文艺刊物,如《前哨》、《红岩》、《山花》、《热风》、《天山》、《萌芽》、《新港》等,都具有地方特色或含有某种寓意,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令人难以忘怀。但是现在出版的文艺刊物,除《汾水》、《延河》等少数刊名有特点外,其余绝大部分刊名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地名+文艺二字,这未免太千篇一律了。希望各地文艺刊物的编者要努力肃清帮文艺的流毒,用有象征性的词或有地方色彩的名称为刊物命名,使刊物的名称更富有艺术性,更能吸引读者,使各地刊物成为社会主义百花园中各有特色的花朵。


第6版()
专栏:文化生活

要提倡个人风格
河南新乡军分区政治部 孟祥乐
不少作者在长期写作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是难能可贵的,应当提倡和鼓励。不同风格的文章和作品,争相媲美,相互辉映,使人看了感受各异,耳目一新。可是,自从“四人帮”窃据文化宣传大权以来,这种不同风格就被一一抹煞了。在他们“帮八股”的恶劣影响下,大量的文章和作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读者要想看到具有个人风格的文章或作品,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打倒“四人帮”,文艺得解放。作家的不同个人风格可以发展了。但就目前来看,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的文章和作品,似乎还不多。我希望,编辑同志要提倡和鼓励作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作家也要注意培养和珍惜自己的个人风格。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了这一点,不同风格的文章和作品一定会象五彩缤纷的鲜花一样,大放异彩,开遍我们的文艺花苑。


第6版()
专栏:

“老八路”又回到银幕上来了
——彩色故事影片《我们是八路军》观后
白钢
被“四人帮”打成所谓“民主派”的“老八路”又回到银幕上来了,被“四人帮”破坏了的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又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一个又一个真实、亲切、感人的镜头镌刻在脑际,心中荡漾着一种说不出的畅快和高兴,这是看完春节期间新上映的彩色故事影片《我们是八路军》之后的思想感受。
影片选用《我们是八路军》作为题名,标志编剧和导演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多年来,“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狼子野心,抛出了“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把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反映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高贵品质、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文艺作品,取缔净尽。读者看到的是没有生活、没有真实感、弄虚作假、毫无艺术性的阴谋文艺。看了《我们是八路军》之后,耳目为之一新。被“四人帮”开除出银幕的老一辈革命战士又回来了!被“四人帮”抛弃的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又得到发扬了!被“四人帮”颠倒了的电影艺术创作过程纠正了!被“四人帮”践踏了的艺术构思得到重视了!这怎能不叫观众拍手叫好呢?
影片选择了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九四一年,延安地区我八路军某烧炭队,响应党中央、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冲破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骚扰和破坏,出色地完成了伐木烧炭的任务的真实故事,深刻地阐述了八路军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讴歌了老红军团长周威虎甘当普通一兵,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高尚品德。
影片的编、导,从实际生活出发,紧紧抓住革命队伍中,正确的思想和作风与错误的思想和作风之间的矛盾斗争作为主线,具体地剖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展开故事,塑造人物,给观众以强烈的生活真实感。
《我们是八路军》塑造了一支来自五湖四海,由男女老少组成的八路军烧炭队的英雄群象。他们既具有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心直口快、生龙活虎的共性,又各自有其独特的个性。看过这部影片,使你感觉到人物真实,故事真实,难以置忘。就以影片着力塑造的赵长龙、周威虎、杜黎三位老红军的英雄形象为例,既有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又有富于哲理的恰当对话。一个镜头,寥寥数语,人物的思想境界得以准确的反映。影片十分注意刻画不同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性格上的区别。它用一根“老周扁担”,把周威虎、赵长龙、杨学仁三个典型人物的阶级关系交代得一清二楚,并且通过对围绕这根扁担所发生的两件事的不同态度的描写,勾画出三个典型人物思想境界的差别。在长征过草地的时候,当时任团长的周威虎用这根扁担抬过奄奄一息的营长赵长龙;在山城寨战役中,赵长龙又用这根扁担抬过受伤的杨学仁。在周威虎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阶级友爱,因此,当赵长龙初到烧炭队,发现扁担的主人就在自己的身边,试图同周威虎话旧叙情的时候,周威虎却说:“老同事、老相识?咱们部队不靠这个!”仅仅一句话,勾画出老周作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的精神境界。赵长龙学习老周的高贵品德,用这根扁担救过杨学仁,也同老周一样,把它看作革命战士应尽的义务。然而,这在从旧军队解放出来的、沾染上一些军阀作风、有一些错误思想的副队长杨学仁看来,救命之恩,不能不报。因此,他一再表白,要凭他是副队长的职权,“照顾,照顾”扁担的主人!同是一条扁担,前后救过两个生活阅历、社会地位完全不同的人,在被救者之间,在被救者与扁担的主人之间,显现出思想意识的深浅差别,从而赋予三者之间不同的鲜明的个性。
《我们是八路军》好就好在旗帜鲜明地反映了八路军的斗争生活的历史真实,用电影艺术的表现方式,给观众以难忘的艺术感受。影片的缺点是结构还不够紧凑,戏剧冲突不够集中,看完之后,感到不大满足。但《我们是八路军》仍不失其为一部优秀的影片。广大青少年同志们,如果你们不了解被“四人帮”诬蔑为“民主派”的老一辈革命战士过去是怎样斗争的话,如果你们不了解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战士之间是什么样的感情的话,如果你们不了解人民群众和他们的子弟兵八路军之间又是什么样的鱼水情谊的话,那末,就请你们去看一看电影《我们是八路军》吧!


第6版()
专栏:

从小爱科学 黄丽


第6版()
专栏:

祖国在召唤 苏耕


第6版()
专栏:

放学以后〔年画〕 赵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