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几点看法
童大林 鲍彤
编者按:黑龙江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的经验,引起社会上的广泛注意,许多人都在思考: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怎样实现农业现代化?童大林、鲍彤同志的文章,根据二队的情况,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对我们很有启发。希望更多的同志来做这种调查研究工作。
今年八月间,我们几个同志到黑龙江省,在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绥化等地区,邀请一些同志座谈农业现代化问题。在友谊农场,遇到美国朋友韩丁,也向他请教一些问题。一路上接触到的,主要是五个问题。
一、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我国三亿农业劳动力,每人每年生产粮食近二千斤。黑龙江省较高,有四、五千斤。韩丁每年劳动一百五十天,生产玉米一百五十万斤,每天生产一万斤。我国和美国情况不同。上述数字中,也包括了一些不可比的因素。但差距如此之大,是发人深思的。
在座谈中,许多同志说,农业现代化问题,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问题,是把农业劳动力大量解放出来的问题。我们同意这个观点。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现代化程度的综合指标。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是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
有些地方,二十多年来,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例如,黑龙江青冈县从一九四九年到现在,粮食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四十,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则增加了一倍。
我们到一九八五年要生产八千亿斤粮食,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变,农业劳动力就必须从三亿增加到四亿。如果保持现有的农业劳动力总数不变,劳动生产率就至少必须提高三分之一,低于这个幅度,势必追加农业劳动力。因此,必须用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幅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比如说,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从二千斤提高到四千斤,农业劳动力就可以从三亿减到二亿,抽出一亿人干别的。显然,今后农业生产的提高,原则上应该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借口劳动力多,不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观点,是不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的。
粗略估算,如果我们的水稻、小麦、玉米的单产都能够达到目前世界的最先进国家的水平,即使种植面积不变,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也可以达到九千亿斤。因此,提高单产十分重要。而单产和工效,正是构成劳动生产率的两个因素。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非是要求:一、每个劳动力种更多的土地;二、每亩地出更多的产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提高工效决不能以牺牲单产为前提,提高单产也决不能以牺牲工效为前提。精耕细作同手工操作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在友谊农场看了从美国进口的播种机,八小时能播一千二百亩玉米,开沟、点种、施肥、下药、覆盖、镇压,一次完成,行距、株距、深度都好,下种量的精确度也很高。无论在速度上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手工操作。相形之下,手工劳动成了粗放耕作,现代化才是更高级的精耕细作。在小生产的条件下,工效和质量确实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但是,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装备面前,手工作业是可以用更准确的机械作业来取代的。搞农业现代化的目的之一,正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把单产和工效对立起来,把精耕细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立起来,是一种以小生产为基础的观点,不符合现代化生产的情况。
我们现在同发达国家在农业上的差距,不是几倍,甚至不是几十倍,而是几百倍。不抓住劳动生产率这个根本点急起直追,赶超是无从谈起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一定要把劳动生产率问题提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一年比一年高。农村中各项工作,如科学种田,农业机械化,以及社队经营管理等等,都要着眼于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最近从美国引进了六十台农业机具。韩丁说,这些机器基本上可以代表美国七十年代初期的水平,比他自己使用的机器先进。他建议二队同他竞赛,比一比劳动生产率。现在这套机器由二十人操作,种两万亩地。其实有十五人就够了,可以种三、四万亩地。如果再加上采用良种,普遍使用灭草剂,实行更合理的种植制度,大力改进经营管理等等,那么,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很快就可以赶上和超过韩丁。
从上面这个例子来看,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并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遥遥无期的事情。办现代化农业,同办现代化工业一样,要舍得花本钱。黑龙江省的自然条件,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仓,可以考虑,先在黑龙江建设这样一个农业现代化的样板。
二、农业现代化首先必须狠抓机械化,当务之急,是农机配套
在座谈中,大家认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必须狠抓机械化。同过去比,我们已经有了不少机器,但是,为什么劳动生产率没有相应提高?为什么劳动力不能相应地解放出来?主要原因之一是机器不配套,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没有播种机、中耕机、收割机,有了拖拉机,也干不了多少农活,只能跑运输。黑龙江不少群众把拖拉机叫做“犁后喘”,因为这些拖拉机没有配套农具,只好挂上犁杖,由人扶犁,拖拉机在前面开,人在犁后喘。机械化投资来之不易。一台拖拉机就要花一、二万元。但机具不配套,发挥不了作用,群众意见很大。
从黑龙江的情况看,当务之急,是农机配套。这样做,见效快。绥化县积极发展经过群众革新的深松播种机,松土、破茬、点种、培垄、镇压,五道工序一次完,深得群众欢迎。他们播种和中耕的机械化程度已达百分之七八十。全县十三万农业劳动力,有五万人已初步解放出来,参加了社队企业和植树造林、养猪积肥、农田基本建设等专业队。他们有一个规划,打算把其他田间作业和非田间作业的机具尽快配成套。
搞农业机械配套,在黑龙江,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成问题,省、地、县可以设法解决。问题是缺资金和材料。特别是缺方钢之类的合格钢材,省内无法解决。我们认为,唯其资金和材料缺乏,需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分散使用,到处撒胡椒面,到处都配不成套。如果选择一些机械化基础较好的地区,集中使用投资,帮助他们迅速配套成龙,收效可能更快,更显著。
搞好配套,可以大大提高工效,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产量。比如,黑龙江无霜期短,及时播种就特别要紧。绥化县过去春播要一个多月,现在十几天可以播完,有的公社几天就可以播完。这就等于为作物延长了二十天到三十天的生长期。再如,从美国进口的播种机,镇压器的保墒效果很好,播后出苗齐全。这种镇压器,结构简单,如果应用到我们自己的播种机上,对春旱地区就是一项简易而重大的增产措施。
因此,配套也要提高质量,也要赶超。我国地域广大,地形复杂,作物种类繁多。看来,从不同的发达国家,多引进一些先进的农用机具,作为研究和生产的借鉴,是很有好处的。
黑龙江地多人少,三铲三耥,十分紧张,稍一耽误,就成草荒。友谊农场使用进口的灭草剂,效果比锄草好。我们去看了,地里非常干净。成本也比锄草低。除草,是以机械锄草为主,还是化学灭草为主,尚可研究。但从长远看,化学灭草必须及早上马,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一系列为农业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结构的改变问题
谈到韩丁的劳动生产率时,大家都认为,这种劳动生产率,不是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属于整个社会的。韩丁不仅有七台机器,而且有许多社会机构在为他服务。韩丁自己也说,农业是美国最大的工业,一系列的企业都是为农业服务的。要良种,找种子公司。不管要哪种化肥,化肥公司都能迅速供应。去年韩丁的烘干机坏了,第一天下午向一千多里以外打电话,第二天就收到了空运来的零件。他要了解土壤成分,就找三十里外的大学帮他分析。他技术上有困难,县里的农业科可以提供咨询。农民要盖房子,挖沟渠,运粮食,运牲畜,运饲料,都可以找有关的企业承包。没有这些条件,即使有了土地,有了机器,生产过程也得中断。这些当然不是资本家对农民的“福利”,而是垄断资本的触角已经伸到四面八方,把个体农民紧紧地囊括和控制到自己的手中去了。韩丁这样的个体农民,不同于本来意义上的个体农民,实质上,他们已成为被许多资本家共同使用的“厂外工人”了。
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为了把分散的个体农户抓到自己手中,尚且同农业建立了如此密切的联系。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的整个社会,我们的工业和各行各业应该如何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呢?
生产的现代化,要求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要求改变自给自足的社会生产结构,要求城乡之间、各专业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建立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农业现代化需要全党全国的重视,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援,特别是城市的支援,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支援,科学和教育的支援。看来,在大城市和大工业中心的周围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应该更快一些。拿黑龙江省来说,在哈尔滨和大庆之间的地区,应该是首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区。
国务院已经决定建立各级种子公司。这是一个重大的措施。黑龙江的青冈县是全国八个试点县之一。我们找了一些同志座谈。初步看,办好种子公司,恐怕至少要注意这样四点:一、要同科学研究机构挂钩,把做买卖同推广科研成果结合起来。很可能将来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不是依靠行政的办法,而是主要依靠科普教育和专业公司这两个渠道。二、要有好的装备。一定要把比较先进的烘干机、精选机、储藏手段、测试手段和必要的运输手段配备起来。否则,如果在精选、储藏等环节上出了问题,影响就太大了。三、要按照经济规律,用做经济工作的方法办事。要有计划,讲核算,订合同,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提高工作效率。要使社队看到专业公司对它们的服务真正是有益的和有效的。如果本县的公司不能为社队提供良好的服务,可否允许社队向外县的公司订购呢?恐怕是应该允许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不是你需要什么我供应什么,而是我卖给你什么你就得要什么,这种办法,对农业不利,对公司提高管理水平也毫无帮助。四、配备人员,要多配科技人员和营业人员,少配行政人员。总之,要在政治挂帅的前提下,讲科学,讲技术,讲做买卖,讲效率,坚决克服官僚主义。不能把种子公司办成只换一块招牌的行政机构。
将来各种专业的支农公司会越来越多,种子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办好种子公司,对于如何办其他各种专业公司,如何提高支农的质量和效率,是会有参考作用的。
加强对社会结构问题的研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展,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如何统筹安排,如何建立大中小城镇的各种支农企业,如何试办例如南斯拉夫的那种农产品加工的联合企业,整个经济结构将会起什么样的变化,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四、剪刀差问题
黑龙江省通过揭批“四人帮”,改进干部作风,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群众情绪高涨。
看来,经济政策方面,继按劳分配之后,缩小剪刀差势在必行。这是一件关系到广大农民收入、资金积累和提高农民积极性的大事。下面是几个带普遍性的突出问题。
一个是拖拉机的油料费用和维修费用。我们所到的县,每台拖拉机每年花在这两项的费用,一般都在一万元以上,有的达一万五千元。即以一万元计算,按照黑龙江的情况,就相当于四百亩土地上全部粮豆产品的收购价格!
再一个是化肥。大庆卧里屯化肥厂投产后,黑龙江全省每亩地可增加供应尿素十斤,本来是好事,但农民不愿买。据省供销社反映,卧里屯生产成本每吨约一百五十元,加上工业利润二百元,出厂价格为三百五十元。商业环节中,从进到销,又加了一百元(其中,运输、损耗和资金利息约四十六元,管理费十八元,上缴总社十九元,省内利润十六元),供销社的出社价格就成为四百五十元。一斤化肥以增产四斤玉米计,农民购买一斤化肥,就花了三斤到三斤半玉米钱。他们买十斤化肥,花了人工,上到一亩地里,虽说增加了四十斤产量,但只能增加相当于五斤到十斤粮食的收入。
许多支农产品是小工业生产的,同大工厂的产品比,质次价高。大工厂生产的500标号水泥,出厂价格每吨五十八元,但农村买不到。农村能买到的,是100标号的劣质水泥,出厂价格高达每吨一百二十元。再以农机零件中的“标准件”为例,有种产品大厂八分钱一件,买不到,能买到的是小厂产品,一元二角一件。
不仅工业品和农产品的比价不合理,农产品内部的各种比价也不合理。有人计算,喂肥一头牛要一万四千斤草,草价每斤三分八厘,合五百三十多元。而一头肉牛的收购价格不到三百元。他们说,牛比草贱,谁还养牛呢!养羊,也有同样的问题。活羊的收购价格每斤一角九分,只合五斤草钱!
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不解决是肯定不行的。
五、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问题
华主席最近指示,各行各业都要自觉树立农业为基础的思想。现在,农业科研工作和农业教育工作极其薄弱,应当大力加强。
省委的工作重点在农业。省科委的工作也应当以农业科研为重点,并组织其他各方面的科研工作直接地或间接地为农业服务。看来,黑龙江如果要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粮仓,不仅要拥有强大的农业机械工业和各种支农企业,同时要建立一系列的农业科研机构和完整的农业教育体系。当前,首先必须把现有的农业科研力量组织起来,开展具有本省特点的农业科研工作。地、县两级的农业科研工作,课题雷同,重复太多,“上下一般粗,左右皆弟兄”,需要在全省范围内,根据各地各县的具体情况,统一安排,各有重点,分工协作。
农业教育工作也亟待加强。黑龙江农学院的前身是东北农学院,基础很好,这些年被折腾得不成样子。美国能建立高度现代化的农业,同他们重视农业教育是分不开的。看来,各省应该把自己的农业大学办好,并且大量发展农业中专。配备师资,购置设备,要优先考虑农业大学的需要。那种只重视综合大学和理工科大学而轻视农业大学的观点,必须纠正。
长期以来,在县、社两级的农业技术人员中,几乎谈不上什么技术责任制。他们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现在各行各业的科技人员,都在恢复技术职称,建立技术责任制。农业方面怎么办,特别是在基层(人民公社和国营农场),农业技术人员中如何建立技术责任制,似需进行研究,把这个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切实解决一下。
一路上,还听到反映:“科学种田,越种越累,越种越贵。”这是对我们过去某些做法的批评。真正搞科学种田,群众是十分欢迎的。问题是一些并不科学的东西,有时也在“科学种田”的名义下流传。比如一亩地要上几万斤土杂肥之类,其肥效往往只等于几百斤秸秆还田,而费工则不可以道里计。黄土搬家,往往还把大量草籽以至碱土弄到地里,不仅徒劳,而且有害。有的地方要求倾斜度在五度以上的坡地都改成梯田,到底有没有必要,有没有可能,也很值得研究。
在农业科技人员中,很需要大大发扬讲究实效、讲究高效的工作作风。我们的农业,正处在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过程中。传统的作物种植制度、土地耕作制度和积肥施肥制度,其中合理的因素应该继承发扬,落后的成分应该逐步淘汰。对各种技术措施,不管是传统的或者新兴的,都应该从经济效果方面进行研究。对农业科技工作者和一切农村工作的同志们,应该鼓励他们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积极开展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


第3版()
专栏:

长征路上话传统
——北京育英学校三十周年校庆纪事
北京育英学校师生不久前度过了十多年来最热闹的一天。这一天,三千名师生和来自各条战线的上千名老校友欢聚一堂,共庆建校三十周年。
整修一新的校园里,一张张大红喜报、一块块黑板报,向校友们报告着育英的新消息:粉碎“四人帮”以来,成绩优良的学生增多了,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今年高考,录取比例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拾金不昧的小雷锋也越来越多了……
看到这一切,老校友们欣喜地感到,育英的革命传统开始恢复了!
在战火纷飞的一九四八年冬,育英学校诞生在毛主席、党中央的身边——河北省平山县滹沱河畔。一九五二年“六一”儿童节,毛主席为育英学校题了词:“好好学习”。第二年,朱德同志又为这所学校题了词:“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以后,周总理曾专门派人到学校,叮咛师生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搞特殊化。许多革命前辈都曾到学校做报告,热情关怀师生的成长。文化大革命前从这所学校毕业的三千多名学生,大多数因为品学兼优考上了当时的重点中学,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受到人们好评。
这样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却被林彪、“四人帮”诬蔑为“修正主义温床”、“贵族子弟”的“黑窝”,应该“重点砸烂”,受到了严重摧残。教师挨批斗,学生受到攻击诬蔑。有两万多册藏书和许多珍贵资料的图书馆被洗劫一空。
今天,校友们踏进校门,来到教室、宿舍、食堂、操场,处处感到朝气蓬勃,触景生情,一些老校友深情地回忆起当年育英学校老师讲述的故事和培养的革命传统作风。
浓厚的学习空气,是校友们谈得最多的育英传统。硝烟弥漫的日子里,哪有纸和笔?老师就教同学们用小石头、树枝在泥地上写字、认字,条件这样艰苦,大家却学得认真。进城后,学校实行寄宿制,这种学习空气得到了发扬。学生们不仅刻苦学习,还经常去工厂、农村劳动,到博物馆、展览馆参观,多方面汲取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
校友们期望孩子们把老一代艰苦创业的好传统继承下来。一位校友带来了当年学校发给她的奖品——一个本本。原来,这个小本子是当年老师利用废品做成的。今天她把这个本子献给母校做纪念,是为了使它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许多校友来到教室,看到小课桌上的刀痕,心疼地直摇头。他们对同学们说,过去我们对校园的一草一木是多么爱护啊!谁也舍不得弄脏那干净整齐的教室。果园里果子熟了,没有人去摘一个尝尝;见到掉落在地上的,便赶忙拣起来送到办公室。
谈到师生关系,校友们的话就更多了。他们说,那时,育英的教师,既是老师,又是父母,师生之间真是亲密无间。一位育英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带来了她珍藏近三十年的一本只有三页画面的画册。她向师生们讲了这小画册的来历:那年,为了使同学们过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儿童节,教师们花了好多个夜晚,给每个同学画了一本三页画的“小人书”,画面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鼓励大家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进步。她得到这礼物时的那股高兴劲儿,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校庆大会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进行。年已花甲的延安时期的老教育家、育英学校当年的老校长韩作黎也来了。校友们欢呼着簇拥而上。校庆会上,他满怀激情地朗读了为育英校庆而写的诗:育英,你是一个革命儿女的家,我愿你发扬优良的传统作风;我愿你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怕困难;我愿你又红又专;我愿你攻下科学尖端;我愿你学习、工作、劳动、文体样样领先……。
老校长、老校友的回忆、叮咛,就象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激起师生奋发向上的热情。各班师生纷纷制订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计划,决心把学校办得更好,在新长征中做出新贡献。
新华社记者 沈骊珠
(本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

陕西把省招待所占用的校舍退还学校
据新华社西安十二月七日电 陕西省革委会行政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退还校舍的工作。现已将省第一、第二招待所占用的校舍和校具退还给了有关学校。在这里重办的陕西省外贸学校、陕西省银行学校、陕西省粮食学校、陕西省供销学校已经开学,陕西省公安学校、陕西省财贸干部学校的新学员也即将入学。


第3版()
专栏:

我国成立一批财贸经济研究机构
新华社北京十二月七日电 我国成立了一批财贸经济研究机构和财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
已经成立的财贸经济研究机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外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有关财政、金融、物资和国内外贸易的现状和理论,进行学术交流,为我国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财贸单位建立的一批专业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中,有粮食科学研究所、油脂科学研究所、供销机械仓储研究所、废旧物资利用研究所、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茶叶蚕茧加工研究所、棉麻烟加工研究所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