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本报《战地》征文

丙辰清明纪事
伟大的“四五”运动,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革命行动。它以鲜明的战斗旗帜,磅礴的革命气势,史无前例的巨大规模,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决定中国的命运,才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人民革命运动中,千百万群众表现了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这个伟大的革命行动,将以辉煌的篇章载入千秋史册。
但是,在“四人帮”及其心腹、党羽控制舆论的时候,有关“四五”运动的真实面貌,没有也不可能公之于众。只有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为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的今天,它的真相才能大白于天下。为了更充分地反映这一场全国规模的伟大革命运动,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真实的斗争纪录,使它更好地发挥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我们特举办《丙辰清明纪事》征文,热烈欢迎全国广大读者(包括港澳同胞、海外华侨)予以支持。
一、征文内容:真实地记载一九七六年丙辰清明节前后,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在上海、南京、杭州、郑州、武汉、重庆、贵阳以及全国其他地区人民群众坚决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沉痛悼念周总理、愤怒讨伐“四人帮”的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从一滴水看大海,从一个侧面反映这场斗争的面貌。每篇稿件,不要求全面、详尽,但一定要真实、具体。不是道听途说,而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征文体裁:以散文和报告文学为主,包括通讯、速写、随笔、小品、日记、书信等形式。长短不拘,但希望不要太长。
三、应征稿件,请在稿末注明真实姓名、单位和通讯地址,信封上注明“征文”字样,寄到人民日报《战地》编辑组。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四、本报将从一九七九年一月起在《战地》副刊和《战地》增刊上陆续选登部分征文稿,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汇编成书出版发行。
五、为了使征文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请下列同志担任征文评选顾问:
茅 盾(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
席)
巴 金(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
主席)
刘白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解放军总政
治部文化部部长)
贺敬之(文化部副部长)
宋侃夫(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胡德华(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
李宝光(全国妇联副主席)
沙 汀(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李 季(《人民文学》主编)
冯 牧(《文艺报》主编)
童怀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
人民日报文艺部《战地》编辑组


第2版()
专栏:

《于无声处》给人教益引人深思
中国戏剧家协会召开座谈会,与会者畅谈感受
新华社北京十二月四日电 好的艺术作品给人以教益,能引人深思。看完上海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队演出的话剧《于无声处》,观众们走出剧场后想些什么?在中国戏剧家协会最近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记者听到了动人的回答。
“四五”期间同“四人帮”进行英勇斗争的勇士想到了什么?
读过《天安门事件真相》的读者,都会记得这篇文章中表彰的侯玉良、刘万勇、刘迪、李舟生等青年。《于无声处》把他们带回到和“四人帮”搏斗的日月。他们说,斗争总会有牺牲。象梅林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甘洒热血,我们后来者还有什么割舍不下?《于无声处》的演出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四人帮”倒台并不是斗争的结束。要革命,就要具有更大的勇气,去经受更大的考验。
专业文艺家们感受到了什么?
戏剧家李伯钊被人搀扶着来到会场,这部革命人民的正气篇感动了她。剧中的老干部梅林交党费的情节勾起了她的联想。“四人帮”横行时,她被打成走资派,仍然从每月仅有的生活费中抽出部分来交党费,人家不收,她坚持要交,她说:“我永远不能放弃一个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感谢《于无声处》的作者,给老共产党人以继续革命的教育,告诉我们,革命会出现三九严寒,但真理终究要战胜邪恶,人民必定会取得胜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负责人陈荒煤,从《于无声处》谈到了文坛上近期出现的新作品。他说,有人说现在文艺作品写了受伤的一代,担心青年人会抚摸着身上的伤痕,辜负这伟大的时代。看一看《于无声处》吧,它塑造了以欧阳平为代表的嫉恶如仇、无私无畏的年青一代,这是思考的一代。面临复杂的斗争,能识别真伪,去探寻真理。文化部副部长贺敬之激动地插话:“这也是战斗的一代。”“对”,陈荒煤表示赞同:“尽管他们遭受‘四人帮’的摧残,身上的伤痕还未平复,但这是站起来了的战斗的一代,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负责人张庚,坦率地告诉大家,他这个一向冷静的观众在看《于无声处》时,却象孩子那样哭了。由此,他想到文学艺术的力量所在,能代表一个时代、千千万万人发言。他说,文学戏剧任务很重,我自觉落后了。现在,许多文艺工作者写了东西,但不敢拿出来。为什么?还有余悸嘛!业余文艺工作者已放了一炮,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人民一边,永远为人民讲话!这番充满激情的话博得了掌声,引起在座者的共鸣。创作话剧《陈毅出山》的作者丁一三表示,文艺工作者就是要接触真实,不能无动于衷,从艺术上去接触、反映伟大的真实,人民才会欢迎他。党中央、华主席给我们撑腰,我们要鼓足了劲干哪!
《于无声处》这出政治上正确、艺术上成功的戏出自一批业余文艺工作者之手,引起了文艺界领导的深思:怎样扶植更多的反映现实的好作品问世?怎样为有勇气的艺术家们排除障碍、开创道路?文化部副部长贺敬之颇有感触地说,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党新时期总任务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要为此创造条件。让我们跟上日益发展的形势,讲求艺术民主,按照艺术规律办事。他热情地向文艺界各级领导呼吁:坚决依靠群众,推动文艺事业的发展,让《于无声处》响起的惊雷声在祖国大地上回荡。
首都近百名戏剧工作者参加了这次座谈会。文化部副部长刘复之、周巍峙,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宋侃夫、王崇伦等应邀出席。主持会议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曹禺最后发言说:“年青人走在我们前面了。专业文艺工作者们,老一辈的剧作家们,接受这一挑战,写出新的好作品来吧!”


第2版()
专栏:

合理利用近海资源
舟山群岛努力开辟外海渔场,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事业
从宁波乘轮船东北行,穿过弯曲的甬江,便是天水相连,浩瀚辽阔,岛屿林立,景色壮丽的舟山群岛。
舟山群岛共有大小岛屿五百多个,处于长江和钱塘江入口处,是潮流交汇的地方。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鱼类来到附近海面寻食、产卵、回游,形成一季又一季的渔汛,是我国最大渔场之一,是有名的“鱼仓”。经济鱼类有三、四十种,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目鱼。全国六省一市的千百万条渔船,经常聚集在这里。去年全国年产鱼十万吨以上的六个县,舟山地区就有三个。舟山的商品鱼占全国商品鱼总数的一半以上,京、津、沪,特别是北京市场上出售的渔产品,百分之六十来自舟山。
拨乱反正,加强领导
为了支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舟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要求把渔业生产搞上去,但在“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渔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岗位责任制被搞乱了。一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以鱼易物,乱搞协作,劳力转向等资本主义倾向。粉碎“四人帮”以后,舟山地委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周总理和华主席对发展渔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揭批“四人帮”破坏渔业生产的罪行,树立以渔为主,渔业大有可为的思想。地委除确定一、二把手和一名常委抓渔业生产外,还充实加强了地委渔业工委的领导力量,建立了必要的办事机构,对渔业的产、供、销实行统一领导。各行各业的领导思想、计划安排、物资供应、工作重点都要放到以渔为主的轨道上,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到想渔、急渔、支渔。地、县两级财政,把百分之五十到七十的资金用于渔业。
地委书记、县委书记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劳动,指挥生产,解决问题,进一步调动了渔业职工的积极性。今年第一季度,地委副书记高子成带领县、区、镇、社、队五级书记,四百多名机关干部,与四万渔民一起,到大陈渔场迎接春汛,春节时也没有回机关。广大渔民和职工说,过去,干部不下来,或者下来了不坚持到底;今年这样多干部与我们一起坚持到底,是解放以来的第一次。
努力开辟外海渔场
这些年来,渔船大都在舟山海面捕鱼,近海资源利用得不够合理,作业单一,造成某些鱼类捕捞过度。
现在,这个问题已引起各级党委的普遍重视,不少公社、大队改变了只带对网,不带拖网的老习惯,实行以对网为主,对拖结合的办法,捕捞上、中、底层多种鱼类。他们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机帆船到禁渔线以外进行灯光围网作业,对大、小黄鱼实行禁渔期,限制捕捞时间和捕捞渔场。进一步搞好网具改革,禁止使用残害鱼苗的网具。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把捕捞过度的某些渔业资源恢复起来。
要想提高渔业产量,必须大力提倡科学捕鱼,他们采取“打出去”的方针,积极开辟外海渔场。今年他们组织了二千七百多艘渔船,第一次到南洋二百海里以外开展远洋生产,战胜了十级强风的突然袭击,取得了高产。在六十天的时间中,全区共产鱼一百六十万八千多担,机帆船平均单产一千一百三十七担,最高的达到五千担,涌现出一批单产三千担的大队和二千担的公社。不仅获得了渔业大丰收,而且锻炼了干部,训练了队伍,取得了外海生产的经验。
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事业
舟山群岛有着大量的港湾、滩涂和岩礁,气候温和,水质肥沃,海底平坦,潮流缓慢,有着丰富的海藻和各种贝类资源,是发展各种养殖事业最理想的地方。据初步估算,这里可供养殖的海面有二十多万亩。全区每个县都根据本地具体条件,建立了各种养殖基地。
嵊泗县勾奇公社八个渔业大队,队队办养殖;环岛海域,处处养殖海带、淡菜,每年收入七、八十万元。一九七一年,岱山巨山区百分之七十以上改用维尼纶编网帘养殖紫菜,不仅给国家节约了大量毛竹,还大大提高了紫菜产量。
海水养殖,具有投资少、收入大、生长快、管理简便等特点,是向海洋索取食品的一个主要方面。现在全区的养殖面积仅占可供养殖海面的百分之七,养殖的品种三、四种。为了大力发展海洋养殖生产,舟山地委计划对未利用的港湾、海涂、岩礁一个个摸清底细,有计划地进一步发展多种养殖业,恢复蛏子、蚶的生产。同时准备积极试养对虾、海参、鲍鱼、扇贝等海珍品。到一九八○年,全区养殖面积将比现在增加百分之百,产量增加一倍。
本报记者 穆尧 闻政


第2版()
专栏:

石渠县委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
大抓草原建设 夺得畜牧丰收
本报讯 四川省石渠县从一九七五年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后,开展牧业学大寨运动,大抓草原建设。一九七六年全县各类牲畜总增百分之二十点二,纯增百分之五点零二;一九七七年战胜大雪灾和牲畜二号病,取得了总增百分之二十点四、纯增百分之五点五四的好成绩。
石渠县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角上的一个纯牧业县,地处巴颜喀拉山脚下,草原面积一千九百四十二点五万亩。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石渠县没有抓草原建设,畜牧业长期处于原始、落后的状态。一九七五年春天,石渠县遇到一场雪灾,全县牲畜减产百分之十一点一,两个重灾公社分别减产百分之二十四和二十九。
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后,县委进行整风,总结春天的雪灾使牲畜遭到大损失的教训,决心大抓基本草场(草库伦)建设,苦战五年建成大寨县。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冬季节,县委领导成员带领干部深入色须坝蹲点,围建五个面积共十三万六千六百亩的草库伦。县委还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工作队,到全县各社队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高群众大搞草原建设的积极性。
粉碎“四人帮”以后,石渠县广大干部群众拨乱反正,明确了牧业县抓好畜牧业,就是为革命多作贡献,全县上下一心,决心在基本草场建设上加快步伐。色须坝五处草库伦围圈后,县委又抓了第二个骨干工程——普公坝十万亩草库伦工程,仅仅用了八个多月的时间就提前完了工。在大搞草原建设中,县委领导成员深入工地,和广大牧民劳动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由于他们长期住在草库伦建设工地的帐篷里,贫下中牧赞扬这个县委是“帐篷县委”。
经过两年多的奋战,石渠县修起了共长九百八十多公里的草库伦围墙,围圈面积共一百零一万亩,达到了一畜一亩。建成的棚圈达到一畜一平方米,实现了幼畜住棚,其它畜住圈的初步要求。围圈后的草场产草量提高,全县冬草储存充裕。去年一场特大雪灾持续十三天,平均积雪两市尺左右,有的地方达两米以上,但社队饲养的牲畜损失很小,抗灾保畜斗争取得了胜利。全县对国家的贡献,集体经济的积累,以及社员的收入都超过这个县的历史最高水平,在今年六月全省农田基本建设会议上被评为先进单位,授予奖旗一面。
石渠县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抓草原建设的下一步规划,准备在扩大冬春草场、草场轮休、改良畜种、科学养畜等几个方面下功夫,力争畜牧业生产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第2版()
专栏:

迅速增产奶制品大有门路
——陕西省发展奶山羊,奶制品供应由不足变有余
西北农学院 姚昆德 罗志成
编者按 鲜奶、奶粉和其它奶制品,是人们生活中需要的一项营养食品。增加奶制品,除了大力发展奶牛以外,还有没有别的门路?有。这就是推广饲养奶山羊。陕西省在这方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奶山羊适应性强。浙江临海县从北方引进的奶山羊,到去年底已发展到一万多只;今年一至九月,临海县乳品厂已收购鲜奶四百六十多万斤。可见,发展奶山羊的经验在南方某些地区也是适用的。
陕西省在一九七一年以前不生产奶粉,乳制品的供应全靠外省调拨,每年多则二百余吨,少则几十吨,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省商业部门在农业、轻工、财政等部门的配合下,积极支持一些县、公社和社员家庭饲养奶山羊,利用分散的羊奶资源,发展地方乳品工业。一九七一年,由省副食公司投资,在富平县建立一个奶粉厂,当年就生产羊奶粉十一吨。以后又陆续建立了一批地方乳品厂,到一九七七年,全省年产奶粉一千二百五十吨,炼乳九百八十吨。今年,截止八月底,乳制品产量已达到二千九百吨(其中奶粉一千九百吨,炼乳一千吨)。目前,陕西省西安市和不少城镇、农村,乳制品的供应大为好转,奶粉货源充足,羊奶粉敞开供应,同时还能调出一部分支援外省。
陕西省的奶山羊发展很快,现在饲养的奶山羊已超过四十万只,约占全国奶山羊总数的一半。这些奶山羊提供的商品奶,已占全省乳品生产奶源的百分之九十五。今年的产奶旺季,仅富平县的最高日收奶量就八万多斤,大大超过西安市全市奶牛一天的总产奶量。
奶山羊是一种便于饲养管理的家畜。它的特点有:一,体格较小,性情温顺,饲养管理容易,投资也少,国家、集体和社员家庭都能喂养。这种羊采食量小,农家喂养时,上工带把镰,收工捎把草,就可满足羊只需要。在以花生蔓、红薯蔓、豆料作物秸秆、树叶和好的青干草为饲料的情况下,年产奶三百公斤的羊只,一般可不补喂精料。二,产奶量多。改良程度高的奶山羊,每年泌乳期近三百天,产奶量可达五百公斤。社员养奶山羊,除家庭食用外,还可出售一部分。三,繁殖快,投产早。奶山羊一般一年一胎,一胎两羔。羔羊一年后可以配种,一年半就可产奶。
奶山羊的发展,对国家、集体和个人都有好处。从一九七一年以来,陕西省乳品工业就为国家积累资金四百六十一万五千元;人民公社、生产大队集体饲养奶山羊或办乳品厂,增加了收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如三原县大程人民公社红旗综合厂,一九七三年在国家扶持下办起了奶粉车间,不到四年,就为集体积累资金四十八万多元。社员家庭养羊,可以增加个人收入,每户养一只奶羊,一年如交售鲜奶三百公斤,就能收入六、七十元。养羊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粪肥,一只羊每年可积粪尿一千斤,相当于九十斤复合化肥。据富平县调查,每只羊一年所产粪肥可上地一亩半到二亩,全县仅羊粪就能上地十二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
根据陕西各地的经验,只要各级党委领导重视,认真贯彻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正确处理农林牧的关系,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奶山羊就可以迅速发展起来。第一,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发展集体养羊,同时鼓励社员家庭养羊。每户社员饲养一至数只奶羊是正当的家庭副业,应当受到鼓励。第二,农业、轻工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农业部门在抓好农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农牧结合,适当集中地积极发展奶羊,为乳品工业提供充足的奶源;轻工部门要大力提高加工生产能力。第三,大力开展奶山羊的改良工作。陕西关中原有的土种奶羊产奶量很低,年产奶量一百公斤左右。利用西北农学院饲养的莎能羊和当地羊杂交,级进杂交二、三代以上的杂交改良羊,年产奶量,一般可达三、四百公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