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农田基本建设要讲经济效果
四川省委在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中强调,效益大、见效快的就优先安排。充分尊重各社队的自主权。有困难的社队可着重恢复生产,休养生息,量力而行
新华社成都十二月二十九日电 四川省农村在农田基本建设中,注意讲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前几年,四川不少地方在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中,把参加人数多少、动工项目多少、搬动土石方多少,作为衡量农田基本建设好坏的标准,片面追求规模声势,不注意讲求实效,造成农田基本建设摊子大、工期长、危险工程和半拉子工程多。全省有二十多处中型水利工程连续施工十年到二十年,还没有完工。在已经完工的一些水利工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工程长期不配套或配套不全,不能很好发挥效益。有的水利工程还常出事故。针对这种情况,今年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和省委其他负责同志,深入农村调查,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农田基本建设搞得好与不好,应以发挥效益的大小作为检验的标准。省委把“围绕抗旱,狠抓效益,大打歼灭战”作为今冬明春农田基本建设的指导方针,强调指出,搞农田基本建设要讲求经济效果,安排建设项目要进行效益比较,下决心从扩大效益去安排投资项目。效益大、见效快的就优先安排。要充分尊重各社队的自主权。只要能扩大效益,建多少项目,上多少劳力,均由社队自己作主。有困难的社队可着重恢复生产,休养生息,量力而行,不勉强从事大规模的当前不受益的工程建设。省委从今年九月起,除了召开会议贯彻上述精神外,还在泸县、酉阳、万县等县进行试点,摸索经验。全省派出五个工作组,分别到绵阳、江津、内江、南充等地区农村督促检查。各地从实际出发,及早制定了农田基本建设规划。
为了做到效益大,见效快,各地都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今年冬季到来之前,省委制定了农田基本建设的方针,决定在今冬明春要坚持打好以下几个歼灭战:在改田改土上,要打好建设“千斤田”、“双纲田”、“吨粮田”的歼灭战,尽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农田;在水利建设上,要搞好喷灌建设、配套挖潜和续建工程,确保明年增加灌溉面积六百五十万亩。为了打好这几个歼灭战,省委要求农田基本建设要缩短战线,水利建设一般不再上新的项目,而以续建、挖潜、配套为主,改田改土以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为主。打歼灭战的项目一律实行五定(定领导、定劳力、定资金、定物资、定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速战速决,限期完工。从目前全省已动工的七千多处水利工程来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除险加固、配套挖潜、续建扫尾工程。这样,农田基本建设项目虽比去年减少了,但是效益提高了。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改造冬水田三百四十八万亩,比去年同期多一百多万亩,是历史上改造冬水田最多最好的一次。改土面积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三十万亩。温江地区已改造了十多万亩低产田,新建“吨粮田”十万多亩。
四川各地还从防旱着眼安排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凡是有利于明年抗旱的工程就立即上马,加紧施工。许多地、县秋收秋种一结束,就组织劳力开展打井和提水活动。目前凡是在沿江河的地区,正在抓紧从江河提水入塘入库。许多无大江大河水源的地区,正千方百计堵溪截流,提引溪水、泉水等入塘入库入田。据绵阳、南充、内江、江津、达县等七个地区(市)的不完全统计,入冬以来已提水四亿多立方,灌满四百多个水库和一万四千多个水塘,灌田二十多万亩。


第2版()
专栏:

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中
认真执行法律规定的审判制度和程序
新华社上海十二月二十九日电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遵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实行公开审判、群众代表陪审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等一套审判制度和程序,有效地保证了刑事审判案件的质量。
从今年三月份以来,卢湾区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除了法律规定不能公开的案件和一般轻微刑事案件以外,都实行了公开审判。每次审判,都由审判员一名、陪审的群众代表两名组成合议庭。开庭前,他们认真做好阅卷、核实证据等项准备工作,并张贴公开审判的通告和通知被告人所在单位、被侵害单位的群众参加旁听。开庭时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通过庭讯调查、公诉人同辩护人(或被告人)的辩论,进一步搞清事实,鉴别证据,最后经合议庭合议作出判决。这样做,就把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直接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使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在刑事审判中得到正确执行。
卢湾区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中,重视发挥陪审群众代表的作用。在目前尚未依法选出陪审群众代表的情况下,他们采取邀请被告人所在单位或被侵害单位选派群众代表参加陪审的办法。这些代表的条件之一是同案件的当事人没有利害关系。参加陪审的群众代表,与审判员享有同等权利。他们同审判员一起阅卷、查证。开庭时,审判员担任主审,两名陪审的群众代表也参与审问被告人、询问证人、宣读证词、出示物证让被告人辨认等庭讯活动。庭讯结束后,陪审的群众代表同审判员一起对案件的事实是否已经清楚,认定被告人犯罪的证据是否确凿,定什么性,判什么刑,共同进行合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作出决定。有一起贪污案件,被告人的单位和起诉机关都认为这件案子事实是清楚的,证据是确凿的。参加陪审的群众代表仔细地审阅案卷材料后,发现被告人的口供与证人的证词有矛盾,证人与证人之间的说法也不一致,起诉认定的某些贪污数字不实。经过调查,实事求是地作了纠正。
在审判案件过程中,卢湾区人民法院让被告人充分行使辩护权。他们在开庭前三天,将起诉机关的起诉书发给被告人,并告知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辩护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由被告人自行辩护,二是根据被告人的请求,由法院指定辩护人为被告人进行辩护。对指定的辩护人,法院给予充裕时间,让其阅卷、调查和听取被告人的陈述,做好辩护准备。在法庭上,审判员认真听取公诉人和辩护人的辩论,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对辩护人或被告人的合理要求予以接受,对被告人的无理狡辩则予以揭露,正确认定事实,正确执行政策和法律。
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认真执行我国法律规定的审判制度和程序,充分体现了司法民主的原则,确保了办案质量。几个月来,他们所办的三十八起案件,没有发现一件在认定事实上有重大差错,没有发现一个冤错案件。


第2版()
专栏: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涟源分院
举办干部训练班促进检察工作
据新华社长沙十二月二十九日电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涟源分院针对检察干部来自各条战线,“老检察”心有余悸,新同志不懂业务的特点,举办地区和县两级检察干部训练班。通过学习,提高了检察干部的思想认识、政策观念和业务能力,促进了检察工作的开展。
由于政法战线上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没有完全肃清,涟源检察分院的一些干部对检察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同志认为:“侦察有公安,判刑有法院,检察院可有可无。”有的同志余悸未消,顾虑重重,审查批准是否逮捕人犯、审查决定是否起诉,坚持少捕少杀,怕被说成是“思想右倾”、“找岔子”;反违法乱纪,怕被说成是“矛头对内”;搞劳改检察,怕被说成是“阶级投降”。通过在训练班里学理论、批谬论、肃流毒、分是非,大家提高了对重新设置检察机关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为了使检察干部树立牢固的政策观念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涟源检察分院组织参加训练班的同志学习了《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了党的对敌斗争总政策和各项具体政策;重点解剖了几起由于办案干部未弄清事实、不坚持党的政策而造成的冤错案件。这样的学习,加强了大家的责任感。同志们说,我们是无产阶级的检察干部,要作到深入调查,作风正派不信邪、执行法律不走样,不枉不纵,正确地行使国家和人民交给的检察权。
在训练班上,涟源检察分院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业务训练:一是请优秀的“老检察”上业务课,讲检察工作的优良传统,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讲办案方法;二是选择一些非捕不可的、可捕可不捕的和事实不清等不同类型的案例组织大家讨论,进一步明确政策界限;三是现场教学,组织学员参加公判大会,学习“老检察”如何出庭支持公诉;四是安排到当地政法部门实习。参加学习的同志说,这样的训练,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收效甚好。


第2版()
专栏:

庄河县人民检察院坚持同违法乱纪作斗争
全县十四件严重违法案件已得到妥善处理,上访群众减少
据新华社沈阳十二月二十九日电 旅大市庄河县人民检察院把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放在心上,坚持同违法乱纪作斗争。这个检察院在重建的半年之内就处理了十起违法乱纪案件,处理结果党委满意,群众赞扬。
庄河县检察院的同志从实践中体会到,关心人民,对人民满怀阶级感情,这是勇于同违法乱纪作斗争的动力。有的同志说,每当群众来信来访,提出尽快处理违法乱纪问题的迫切要求,就觉得是对自己的又一次鞭策。我们决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得失,而对群众的痛痒熟视无睹。
在办案中,庄河县检察院的同志坚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忠于客观事实。去年十月以来,花院公社社员李华林先后向旅大市委和庄河县委申诉,控告花院公社一名党委副书记曾擅自决定将他作为盗窃嫌疑犯隔离反省,十冬腊月,把他关进冰冷的仓库,致使双脚冻烂被迫截肢,造成终生残废。此案虽经过两次调查,都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今年四月,县委将此案交给刚成立的检察院。县检察长带领干部深入当地调查,迅速查清了李华林与盗窃案无关。检察院为此在当地召开了群众大会,公开为李华林平反,恢复名誉。花院公社党委也作出决定,每年给李华林一定的生活补助。那个随意侵犯人权的、已被县委免去职务的前公社党委副书记,在大会上检查了错误。通过对违法乱纪案件的公开处理,伸张了正义,宣传了法制,打击了违法分子,教育了干部和群众。群众高兴,受害人也满意。象这样的大会,庄河县检察院已召开过好几次。
为了加强同违法乱纪作斗争,庄河县检察院主动与县委组织部、办公室商量,并经县委批准,于今年六月组成联合调查组,到上访群众多、违法乱纪问题比较严重的五个公社进行了调查,写出了调查报告。县委根据调查情况,两次在公社党委书记会议上就抓紧处理违法乱纪案件作了部署,从而推动了这一斗争的开展。全县有十四件违法乱纪严重、受害群众多次上访省市的案件,已得到妥善处理,因而上访群众大大减少。


第2版()
专栏:

蓄泄结合才能防涝抗旱
——从淮北看水利建设要讲辩证法
淮北地区过去是个有名的水灾区,现在干旱严重又成了一个旱灾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有什么经验教训呢?记者在访问淮北期间,感到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治水必须讲辩证法。
从历史上看,淮北地区水旱灾害是经常交错出现的。解放前的情形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但是旱轻涝重,上半年少雨易旱,下半年多雨易涝,淮河还常常泛滥。
解放初期,因为淮河泛滥成灾,治水的重点是泄水防洪,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五十年代中期,淮北的旱情突出起来,治水的重点改为抗旱,办法是围田蓄水。由于当时没有认识到水和旱对立统一的关系,就单一地搞蓄水,没有兼顾泄水,以致遇到大雨,引起内涝。这时一些人又简单地认为,淮北地势低,不能蓄水,对蓄水来了一个全盘否定,治水重点又改为挖沟泄水。此后多年,虽然在治水的某些作法上有些改变,但基本上沿着重泄轻蓄的路子走下来了。
在近十几年里,淮北地区挖了无数沟河,建了许多排水工程,在泄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情况改变了;但是“不雨旱灾”的情况不仅未变,反而加重了。以前淮北湖洼湿地很多,现在大片的土地干燥,地下水位下降了。沟河两岸地下水位下降更多,形成了沿河三里旱。群众说:国家花了那么多钱,我们出了那么多力,谁知道把水治光了,水灾变成了旱灾!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淮北的干旱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淮北地区在治水问题上,走过两种极端,经过几次反复,今天看这个问题就可以深入和全面一些了。水多和水少,旱和涝是对立统一的,都是依据蓄泄程度、灌排多少这些条件相互转化的。群众说得好:“有排无灌不能抗旱,有灌无排水渍成灾,有排有灌粮食增产。”这三句话可以说是治水的辩证法。治水,一定要处理好蓄与泄的关系,只搞一方面或重一方面轻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都不能达到除弊兴利的目的。
今年安徽省委提出淮北的治水工作要贯彻“蓄泄兼筹”的方针。这个方针是周总理在建国初期,根据淮河流域旱涝交错的自然规律,专为根治淮河而制定的。当时治淮委员会根据这个方针,在淮河中上游兴建了许多大中型水库,在下游修筑了许多堤坝,并在此基础上搞了淠史杭排灌渠,保证江淮广大地区在一般旱涝灾情下保产保收。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方针。
淮北地区由于长期重泄轻蓄,让丰富的雨水和大量的河水白白地流走了。等到农田需要灌溉时,地面水已严重缺乏。淮北应当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把地面水蓄起来,同时也要兼筹泄水,做到有蓄有泄,蓄泄结合,蓄而不涝。
由于大旱以后普遍缺乏地面水,淮北许多地方正在大力发展井灌。井灌是一种有效的抗旱方法,但在大量抽用地下水的同时,必须补给地下水。只抽不补,地下水也会逐渐贫乏。
近几年的抗旱斗争中,淮北群众创造了一些使地面水同地下水结合的好办法。例如:颍上县小张庄生产队,把村边两口旧塘挖深三四米,同浅层水沟通,雨季水塘蓄起地面水,可以直接补给地下水,旱季灌溉用水时,地下水又可渗入水塘。今年大旱,这两口塘浇灌了全队三百亩耕地也未断水。蒙城县小万庄生产队把村边的废沟加宽加深,同地下水沟通了,今年大旱的时候,这里也是清水满沟,取用不尽。固镇县曹老集生产队把一个一百三十多亩大的荒坑,修整挖深,沟通地下水,今年大旱时,流经这个县的浍河断流,这个塘的水却很丰富。类似这样的事例,在淮北是不少的。它们为淮北解决地面水和地下水结合的问题走出了一条路子。
阜阳和宿县地区的同志讲,淮北有将近十万个生产队,几乎队队都有面积三四亩的断沟废塘,如果参考上面提到的几个生产队的办法,顺地形加以整理,挖深,就能蓄起七八亿立方的地面水,补给地下水的力量就更为可观了。用它来灌溉,用它来调节已趋干燥的淮北气候,也会有很大作用。
井、河、沟、塘应当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井、河、沟、塘结合,就是地面水与地下水相结合,也是蓄泄相结合。
本报记者 许仲英


第2版()
专栏:

编者按:解决长征路上的精神食粮,这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十一月份,我们收到了二百多封象《长征路上急需精神食粮》这样的来信。读者要求订阅报刊心情之热切,态度之诚恳,实在感动人。
解决报刊供不应求的根本办法,是增加纸张生产。目前,出版部门应当学习工业战线的做法,实行“择优供应”,对办得好、读者欢迎的报刊,优先供应纸张;对质量不高、读者不欢迎的报刊,适当控制纸张供应。这样做,既能适当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又可以促进一些报刊提高质量。
长征路上急需精神食粮
打开省邮政局一九七九年报纸杂志预订通知单,发现许多报纸杂志的名称旁边印有*,一看说明,原来这是限额发行的符号,一般读者订不到。
华国锋同志发出“广泛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号召以后,全国到处掀起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高潮,出版发行事业形势越来越好。许多被“四人帮”扼杀了十多年的报纸、杂志逐步恢复了,并且增加了一些新杂志,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由于纸张紧张,许多有特色的报纸、杂志被迫限额发行了,群众订不到自己需要的报纸、杂志,十分遗憾。
青少年最少保守思想,最肯学习,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也需要学习。但《少年科学》、《中学科技》、《少年文艺》、《中国青年》这些青少年普及读物,被列入限额发行类。很受青年欢迎的《英语学习》,也不敞开订阅。《大众电影》、《人民文学》、《世界文学》等杂志也限额发行。
长征路上需要精神食粮,迫切希望改变目前报纸、杂志供不应求的状况。
江苏常州市向阳区
反修路街道办事处
树国忠


第2版()
专栏:

不要滥印滥发文件
今年十月下旬,国家计委和经委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一九七八年供货合同的通知》。许多部门广为翻印,造成了惊人的浪费。
我们电子公司只有几十人,三天之内收到了近五十份同样内容的文件,每人平均一份还有余。我们提出不要这样多,发文件的同志说:“上面印得多,发了你就收下。”
国务院曾专门提出要各部门各单位注意节约用纸,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问题。上述滥印滥发文件就是一例。现在有些刊物限额发行,该订的订不到,该买的书买不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纸张缺乏。希望有关单位重视节约纸张。
湖南省电子公司 何卫东


第2版()
专栏:来信

我们渴望订到报刊
我国在校大中学生有几千万人,书报的出版发行量太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们学校有不少人在抄书,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学校图书馆很难借到需用的书。社会上的图书馆对我们不开放。新近重印发行的文学书籍一抢而空,我们哪有时间去排队买?
报刊的发行工作也有不少问题。有些报刊采用强迫订阅的办法,不订就是“不突出政治”,因而一个工厂有几百份同种报刊。而我们这些想订报刊的学生却一份也订不到!
令人奇怪的是,征订《世界文学》的广告说从十月一日起征订,我们于十月一日上午八点去南京车站邮局订,他们说已经订完了!《光明日报》上明明说从十一月份起订阅《文艺报》,而我们十月二十六日去北京西路邮局订时,也说已订完了!
国家出版局等领导机关应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决定书报的印数。纸张的分配应根据报刊的水平、影响、群众喜爱程度以及它在抓纲治国、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作用而定,不要平均分配。
我们强烈要求一些报刊再一次扩大订户,特别要照顾我们文科大学生。我们热切地希望在一九七九年能订到一份自己所需要的报刊!
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常征 池天亮


第2版()
专栏:本报记者来信

请“脚”下留情
北京红星养鸡场的生产区,人来人往,出出进进,热闹得象商场一样。
在短短一旬内,这个场曾经先后接待了来自黑龙江、吉林、广东、浙江、江苏、陕西及北京的二十多批参观者。少者几人,多者上百,真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以前,鸡场有个办事组专管接待。机构精简以后,脱产干部少了,书记、场长几乎成了专职的接待员。有时他们推给别人去应付,一头扎进鸡舍顶班,可是,刚刚换好工作服,又被电话呼唤走了。因为来者不是这个领导机关特许的贵宾,就是那位负责同志介绍来的远客,不好慢待,只得亲自出马去应酬。鸡场的同志不是不好客,也不是对各处发展机械化养鸡事业不支持,他们着急的是鸡的健康和安全。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会带进各种各样的病菌,一闹鸡瘟,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据了解,外国鸡场是禁区,除保证生产的必要联系外,经常与外界隔绝,这样才能减少病源侵入,有利防疫。有一个国家的鸡场,除国家元首外,任何人不得参观。还有一个国家因对参观鸡场控制不严,闹了鸡瘟,好端端的“鸡城”毁掉一半,教训惨痛。
有人会说:“不参观,不学习,怎么办机械化鸡场呀?”这个问题不难解决。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或农业电影制片厂拍一部详细的机械化养鸡科教片,出版部门编个小册子发往各地,或者在鸡场搞个工业电视,不进鸡舍,在外边看,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为了机械化养鸡事业的健康发展,请大家“脚”下留情。
 齐志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