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深深的怀念
郝治平
罗瑞卿同志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十分敬爱。生前,他一直很想写一篇回忆毛主席的文章。主席逝世后,他这个愿望更加强烈,几经酝酿、忖度,只写了一个提纲的开头:
《回忆伟大的领袖和导师近四十年我直接接触到的若干片断》
一、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一九二七年春,我在武汉黄埔分校,主席到我们学校作过一次讲演,主要讲“两湖”当时的农民运动。这件事,我到红军后主席知道我是上述学校的学生时,也曾向我提到过。讲的内容,详细的我当然记不得了,记录也不可能保存到今天。但有两条是还记得一个大概的,因为它给我的印象特深……
由于繁重的日常工作和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残的身体,瑞卿同志没来得及完成这个心愿,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毛主席八十五周年诞辰即将来临,引起我对他老人家深切的怀念和对许多往事的回忆。
一九四三年深秋,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经历了极端艰难的相持阶段的两个年头,进入了革命力量蓬勃发展的抗日战争的第三阶段。罗瑞卿同志作为七大代表,为了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从硝烟弥漫的太行山区,穿过敌人的重重封锁线,回到了阔别四年的延安。我也和瑞卿同志一起,回到了毛主席的身边。
转眼,已近年底,毛主席的五十诞辰就要到了。我们这些刚刚从前方回到党中央、毛主席身边的人,本来就觉得特别幸福和愉快,现在又逢主席生日,大家都想团聚一起,给主席热热闹闹地过个生日。可是,主席是订了规矩的:谁也不准给他做生日。这下可使大伙儿着了难。商量来商量去,不知哪位聪明的同志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十二月二十六日那天举行个联欢会,并演出京剧,不说是给主席做生日,请主席一定来参加。这样一举两得的事,自然得到了大家的热烈赞同。
十二月二十六日那一天,我和瑞卿吃过晚饭,领着我们两岁的女儿峪田,来到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大礼堂里汽灯点得雪亮。有好多同志比我们到得还早。大家在一起,谈呀,笑呀;打扑克,下棋;“洋气”一点的同志就跳交际舞。那时,无论男同志还是女同志,大家的衣着都很朴素。尤其是我们这些从太行山来的人,由于新军装一时发不下来,还穿着过封锁线时换上的黑棉袄。生活虽然艰苦,可是,欢乐的情绪荡漾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浮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大家一边玩着,一边热切地等待着主席到来。
不一会儿,主席来了。同来的还有周恩来副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领导同志。我们大家都站起来鼓掌。主席一边往里走,一边和周围的同志握手问好。因为主席是不准给他做寿的,同志们就都没有给主席说祝寿的话。可是,大家都从心里祝愿他健康长寿。我觉得,毛主席也懂得同志们的心。他脸上的笑容又亲切,又慈祥。主席一路走来,欢快的笑语声一直紧跟着他。此时此刻,深厚的同志之爱充满了每一个人的心。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看到毛主席。从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到延安,我听过主席的报告,在许多不同的场合见过主席。可是这一次,也许是因为久别延安,也许是因为感觉到艰苦的抗日战争已经胜利在望,或者是因为这天是主席的生日……总之,我觉得这天的心情格外激动。毛主席也显得格外高大和亲切。我低头望望站在我身边的女儿,她胖胖的小脸高兴得通红,懂事似地和大人们一起使劲儿地向毛主席鼓掌。
主席走到礼堂的前排坐下,延安平剧院的同志们开始演出。那天上演的剧目好象是《逼上梁山》。我和瑞卿,还有我们的女儿并排坐在一条长凳上。瑞卿是很喜欢看京剧的,战争年代里能够看到一次戏很不容易,而且,这一次又是和主席在一起看戏,瑞卿看得很入神。我望着瑞卿那专注的、略现清癯的脸,不禁想起了瑞卿给我讲过的两件难忘的往事。
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抗日呼声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停止了内战,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我们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发展,全国抗日民主力量空前高涨。当时,瑞卿同志任抗日军政大学的副校长。为了配合斗争和形势的需要,毛主席亲自指示瑞卿同志为当时延安的抗日战争研究会写一本书,论述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作为抗日战争丛书的一种。瑞卿是个带兵打仗的人,虽然长期作政治工作,但是对他来说,写书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主席要瑞卿同志搬到凤凰山与他同院居住。这样,瑞卿在写作过程中有些什么难点和疑问,便可以就近请教主席。毛主席也常常主动给他许多宝贵的指示和启发。一九三八年,延安解放社将此书付印时,主席还亲自给这本书题写了书名:《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
这次写作,瑞卿同志得到毛主席的亲自指导,思想上、理论上所得教益极深。这件事,瑞卿后来常常向我谈起,对于主席不仅爱护干部和善于使用干部、而且精心培养干部的崇高精神,铭感不已。
瑞卿是个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人。有的同志觉得他过于严厉。为此事,主席曾在一封给瑞卿同志的亲笔信中,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要瑞卿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还要有必要的灵活性,注意团结同志。主席的教导,瑞卿铭记不忘。几十年来,他常用这两句话提醒和勉励自己,也讲给我和孩子们听。一九七七年,当他遭受林彪、“四人帮”一伙十多年的迫害之后重新开始工作时,他还请有关同志查明这两句话的出处,重新学习,鞭策自己。
瑞卿同志对毛主席无比热爱和景仰。他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毛主席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是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的压迫、完成解放自己的事业的英明领路人。为此,瑞卿同志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解放全中国和保卫毛主席的伟大事业。
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二十八周年,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召开了群众大会。那时,瑞卿同志正在负责筹建公安部,并且担负着保卫毛主席的责任。那天,从早上起天气就有些闷热。我和瑞卿一起来到会场。刚到会场,瑞卿就忙得不见影儿了。我知道今天主席要来,就一个人找到座位坐下。主席亲自前来出席这个大会,使会场气氛很热烈。本来没有安排主席讲话,大家看到主席来了,都要求主席讲,不听到主席的声音,谁也不愿离开会场,千万双眼睛都注视着毛主席容光焕发的面孔。在群众再三鼓掌热烈要求下,主席终于讲了话:“一九四九年七月一日这一个日子表示,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二十八年了……”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场。同志们的心都被主席的话紧紧抓住了。
主席讲话的时候,一场大雨向人们劈头盖脸地倾泻下来,很快就打湿了同志们的衣衫。可是,会场上没有一个人走动。在露天的主席台上,敬爱的朱总司令也一直站着,和几万群众一起淋着倾盆大雨。
散会了,我在看台上等着瑞卿一起回去。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好一会儿,一位陌生的同志走到我面前,问了我的姓名,把我带上一辆汽车。在车上我才知道,刚一散会,瑞卿同志就亲自护送主席回住地去了。倒是别的同志想起我还在看台上,找到了我。不一会儿,汽车开到了主席的住地,我从车上走下来,看到主席和瑞卿在前面一辆车上也刚刚下来。主席看到了我,就对瑞卿说:“好啊,你把夫人都丢了。”又说:“这个女同志真不简单啊,自己追上来了。”我们三人都愉快地笑了。
瑞卿同志任公安部长后,象这样一心保卫毛主席的事,说不清有多少。他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去做,从不觉累。
有一次,瑞卿和一些同志陪同毛主席到武汉的蛇山去。主席漫步走上山坡,碰到一位卖豆腐的老人。主席亲切地和老人打招呼,谈家常。忽然,有两个玩耍的小姑娘认出了毛主席。顿时,一传十,十传百,成千上万的人激动地奔跑着向毛主席涌来,大家都想看看日夜想念的毛主席。一时间,主席身边汇集了两、三万人。前面的人看到了毛主席舍不得离开,后面的人看不到就拚命往前挤。瑞卿急了,他怕人群挤倒主席,就招呼同来的同志们挽起手臂,承受着人群的压力。周围的群众看到了瑞卿的举动,也挽起了臂膀。还有人不停地喊着:“不要挤,不要挤。”就这样,在群众的帮助下,瑞卿他们把主席送到停在长江边的船上。瑞卿同志常对我说,人民群众对党、对毛主席深厚的感情,是保卫工作的最可靠的保证。
一九五九年,瑞卿回到部队工作,他又把全部精力用在部队建设上。为了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更好地执行毛主席的建军路线,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军委各位副主席的领导下,瑞卿同志注意抓了部队的军事训练,在全军展开了大练兵运动。一九六四年,为了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部队军事训练的成绩,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瑞卿同志组织了北京部队、济南部队的军事表演。我有幸观看了这次汇报表演,而且坐在离毛主席很近的地方。
汇报表演在六月十五、十六两天举行。周总理、朱委员长,还有许多中央和省市自治区的领导同志,都观看了表演。毛主席是下午四点钟到达表演场地的。那天,主席的精神和兴致很好。首先观看了济南部队半自动步枪速射。射手们的表演很出色,枪响靶倒,干脆利落。毛主席高兴得首先鼓了掌。周总理、邓副总理连连说:“打得好!打得好!”打完后,瑞卿同志走下看台,拿过战士手中的步枪给主席看,对主席说:“这是我们自己造的半自动步枪。我们打了十几年仗,都没有用过这样好的枪。”主席站起来,接过枪,并端起来做了几个瞄准的姿势。接着是三代民兵表演,也打得很好。主席关切地问瑞卿同志:“给他们照过相没有?”瑞卿说:“照过了。”林彪、“四人帮”一伙硬说这一家三代人是假的,那是睁着眼睛说假话。
十五日的表演,一直到入夜,结束时已经很晚了。可是第二天,主席仍然兴致勃勃地在十三陵水库看了当天的全部表演项目。看表演以前,主席还在十三陵水库里游泳。主席游得很好,从西岸一直游到湖中心的小岛又游回来。我和瑞卿也随主席一起游。主席见了我们,问道:“你们俩谁游得好些?”瑞卿指着我,说我比他游得好。主席笑了,我们也笑了,周围的同志们都跟着笑起来。笑声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传得很远很远。
在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下,瑞卿同志坐了七年牢,我坐了六年牢。记得那是林彪垮台两年以后,我和瑞卿刚刚放出来不久。一次,瑞卿去看病,回来时,他要司机同志把车开到天安门广场。他看到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巨幅画像,让司机同志把车停下来,并对我说:“我想下去,给毛主席敬个礼!”广场上人和车都很多,瑞卿的腿又很不方便,我劝他不要下去,瑞卿没有坚持。但是,当我们的车缓缓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我看到瑞卿默默将右手举起,深情地向毛主席像敬礼,一直到望不见毛主席像了,才把手放下来。我看到他眼睛里噙着晶莹的泪花。我自己的眼睛也湿润了。我理解瑞卿的感情,也知道他的心。瑞卿跟毛主席南征北战几十年。为了保卫毛主席,为了党的事业,瑞卿把一切置之度外,和林彪、“四人帮”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今天,当他恢复了自由,又一次看到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时,怎么能不激动呢?
一九七七年初,我和瑞卿因事去武汉。武昌梅山上有一所房子,毛主席曾住过。瑞卿特意要我和他一起去梅山看看这所房子。那天的天气有些冷,我们都穿得很厚。我陪瑞卿在疏枝朗朗的梅树之间慢慢地走着。雨雾蒙蒙,周围很安静。偶尔,一两片枯叶在我们脚下发出细小的声音。瑞卿对我说:一九六二年,他随主席来武昌,就住在这里。那时,房子周围的梅树比现在多,也茂盛。在一次谈话中,主席要瑞卿同志多读几本马列的书,提高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瑞卿认真执行了毛主席的指示。回京后三天,就编选了一个阅读的书目,请主席过目。主席亲自圈定了三十本。这就是后来军队高级干部必读的三十本马列的书。
从梅山回到住处,瑞卿仍然沉湎在深深的回忆里,他提笔写了一首诗,这就是《重访武昌》中的第一首:“梅林故居忆伟人,耳畔犹闻领袖声。熟读马列数十册,从此可做有心人。”我们万万没有想到,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竟把瑞卿同志提倡认真学习毛主席亲自圈定的三十本书这件事,诬蔑为反对毛主席、冲击学习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的一大罪状。瑞卿坚信自己没有错。就是在受到林彪残酷迫害被监禁期间,仍然坚持学习马列著作。他在日记中这样写着:“……这几天除读主席著作外,开始第二遍读《论一元历史观之发展》,就可以读懂了。这说明对事物不钻,不下苦功夫,是不会有结果的。记得这本书是主席指定要读的。我把《反杜林论》也拿来了,准备下功夫啃它。……革命四十年,读书未有如今之好读……。”
今天,面对瑞卿同志未完成的遗稿,我写了这篇东西,不知是否能够补偿瑞卿同志的心愿于万一。不过,我想,毛主席带领我们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一定要继续下去的。中国要富强,要昌盛,要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四个现代化,是需要我们当年那种跟着毛主席改天换地的革命胆略和献身精神的。所以,我写下了自己记忆中最深切的怀念,献给敬爱的毛主席,献给亲爱的瑞卿同志,也献给新长征路上的战友们。
(选自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罗瑞卿诗文集》)


第6版()
专栏:

寿毛主席
七十五生日
谢觉哉主席:
我好久没有作诗了,今遇您的生日,诌了几句不成诗的诗,送给您看看。
祝您万寿无疆!
正是从心所欲年,
名传寰宇德齐天。
一池春水无心皱,
万古云霄着意旋。
算定帝修反必败,
眼看亚非拉争先。
人民万岁欢呼遍,
雨露阳光在眼前。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编者附记〕这是谢老一生中最后写给毛主席的诗和信。这时,他已瘫痪几年了,右手不能拿笔,用左手艰难地写字。(附图片)
毛主席和谢老一九四七年在陕北佳县神泉堡


第6版()
专栏:革命文物

一担水桶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汪为公
一九二八年,毛泽东同志亲自在永新县的塘边村搞调查研究,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一天清晨,毛泽东同志看见村里周大娘挑着水桶去挑水,他知道大娘的儿子参加红军上前线去了,家里缺乏劳力。毛泽东同志就上去接过大娘的水桶,替她从井里挑了满满一担水,一直挑到大娘的家,倒进水缸里。大娘接过毛泽东同志手里的扁担,激动得热泪盈眶,说:“毛委员,你着累了,多谢你唷!”
毛泽东同志微笑着说:“不累,不累,不要客气啦!”
从此,毛泽东同志每天清早都来帮大娘挑水,还常抽空帮助她干农活,一直到他离开塘边村。
一九二九年一月,红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当地的土豪劣绅就带着国民党反动派和靖卫团,到塘边村为非作歹,杀害共产党员和苏维埃政府的干部,迫害军烈属和革命群众。周大娘的家也遭到敌人的洗劫,敌人将她的粮食和鸡鸭等东西统统抢走,还将毛泽东同志帮大娘挑水用过的水桶用枪托砸破了。大娘噙着悲愤的眼泪,将破碎的水桶木片,一块块的收拢起来,请了一位木匠师傅替她修理,还请一个铁匠师傅在水桶上加了两道铁箍,将这担水桶修得牢牢实实的。在那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她珍惜地使用和保存着这担水桶,看见了它,心里就更加思念亲人毛委员,盼望毛委员带领红军早日打回井冈山。
一九四九年秋,红太阳的光辉又照亮了井冈山,塘边村解放了!盼眼欲穿的周大娘和乡亲们欢庆胜利,热情地迎接亲人解放军。
后来,周大娘就将珍惜使用保存了三十多年的水桶,献给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这担水桶记载着毛泽东同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光辉事迹,它教育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作风,时时刻刻关心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访韶山旧居
瞿 琮金风秋雨——来访韶山旧居:池水微澜,石径几曲……松,依然——风来更添豪气;花,逢时——雨中盛开银菊。门前田垄——主席当年耕犁;新谷犹香,阵阵扑鼻。屋后小坪——主席曾晒谷米;雨中抢收,助人下力……临窗方桌——几番月照如许:主席夜读,每闻鸡啼。迎门火塘——几回薪燃如炬;主席遥看:夜尽天曙……啊,风起——更增添心头的思念;啊,雨落——犹加深脑海的记忆……风起,雨落——韶山旧居巍然矗立:吹不散一根茅草;撼不动一屑瓦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