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是西藏人民的引路人
——访阿沛·阿旺晋美副委员长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西藏人民的今天,就没有我的今天,毛主席是西藏人民的引路人。”这是毛主席诞辰八十五周年前夕,记者访问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时他开始说的几句话。
阿沛副委员长用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联系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动地讲述了毛主席对西藏人民的关怀和对他本人的教育。他说,“回忆毛主席多次专门接见我和给我的亲切教诲,我的心情是无法平静的。”他拿出一张珍藏的照片。画面上,毛主席和他坐在宴会桌前倾着身子亲切交谈,毛主席用半握的右手打着手势,表情是那样和蔼慈祥。阿沛副委员长看着照片,忆述在毛主席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西藏革命的一些伟大历史进程。
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建立不久,为了把帝国主义势力驱逐出西藏,解放西藏人民,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命令人民解放军向西藏进军之际,通知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中央举行谈判,订立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阿沛·阿旺晋美就是参加这次谈判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中的首席代表。阿沛副委员长讲到这次谈判的经过时说:“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和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西藏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共产党、毛主席把西藏人民挂在心上,新中国成立不久,便让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商谈和平解放西藏的问题。在毛主席亲自关怀下,很快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解决了极其复杂的西藏问题,使西藏人民走向了光明,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加强了汉、藏民族的团结和西藏民族内部的团结,这十七条协议作为一个解决民族问题的文献载入了史册。
“那是一九五一年四月下旬,我带领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五一节上午,在天安门城楼上我们向毛主席献了哈达,他老人家高兴地握住我的手说:‘谢谢,谢谢,欢迎你们来北京’,并叮嘱我们有什么困难就找李维汉同志解决(李维汉同志当时是中央人民政府参加谈判的首席代表)。协议签订后,毛主席在五月二十四日下午接见了我们,与我们合影留念,请我们吃饭,晚上还招待我们观看文艺节目。”
说到这里,阿沛副委员长端详着照片说:“这张照片就是那天晚宴时照的。”
阿沛副委员长接着叙述了毛主席那次接见他们的情景:“记得那天我们五个谈判代表和工作人员到中南海时,毛主席已在住处门前等我们了。他和我们热情握手后,把我们让到房中,亲切地说:‘你们一路风尘,辛苦了。’我们说,来京路上,我们受到各地负责人的热情欢迎和照顾,看到各族人民空前团结的盛况,路过重庆时,邓小平等西南军政委员会首长接见了我们,还转达了毛主席对西藏人民的关怀和对我们的问候。一到北京,周总理代表毛主席亲自到车站迎接,这使我们深受教育。毛主席听后笑着说:‘为了祖国团结统一,你们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祖国的首都,你们是应当受到欢迎的。’接着,毛主席又通过翻译一一询问我们每人的名字、年龄、在地方政府中的职务,问我们由大高原到北京后身体适应不适应、生活习惯不习惯。当我们起立回答时,毛主席亲切地让我们坐下,还不时地请我们吃糖、喝茶、抽烟,我们慢慢消除了心情的紧张。记得毛主席问:‘你们和李维汉他们谈得怎么样?’我回答:‘谈得很好,已经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毛主席高兴地说:‘好哇,这是件大好事,大大的好事。’又问我们:‘你们怕不怕革命?’当有位代表说有些害怕时,毛主席笑了起来,说:‘你们不要怕,革命是解放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是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进军西藏是解放人民、为人民服务的。’为了教育我们,毛主席耐心地向我们解释党的民族政策,他说:‘藏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在历史上,藏族人口曾达到一千万人,现在藏族人口减少到一百多万人了,这样继续几百年,藏族就会灭绝的。你们希望不希望发展呀?’我们回答后,毛主席又说:‘我们共产党要帮助所有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还要帮助发展人口,对藏族人民也是这样,你们怕什么呢?你们不用耽心民族衰亡。’毛主席对藏族人民寄予殷切的期望,指示藏族人民要为祖国做出贡献。毛主席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勉励我们为加强汉、藏族人民的团结做出贡献。毛主席这些感人至深的话语,一直是激励我前进的力量。”
阿沛副委员长列举具体事例说:“毛主席对民族问题的研究是很深的哩!就在庆祝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的那次宴会前不久,毛主席拿了一本国民党政府编的中国地图,翻到绘有西康省的一页对我说:‘你看,国民党把贡布江达以西也划给西康省,这是不符合历史的。我们把它改了,以金沙江为界划分西藏和西康省,这样就符合历史,你看怎么样?’当时,贡布江达这个地方有我的庄园,我是了解这个情况的,便回答毛主席说,中央的修改符合历史事实,我完全拥护,并感谢中央对西藏的关怀。宴会开始后,毛主席首先举杯庆祝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的签订,庆祝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庆祝西藏民族内部的大团结。他说,几百年来,中国各民族之间是不团结的,特别是汉民族与西藏民族之间是不团结的,西藏民族内部也不团结,这是反动的清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统治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挑拨离间的结果。现在,团结起来了,这种团结是兄弟般的团结,不是一方面压迫另一方面。在这个团结的基础上,我们各民族之间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方面得到发展和进步。”
阿沛副委员长同记者谈话时习惯说藏话,有时也说汉话,他问记者:“我的汉话说得不太好,你们能听懂吗?”当记者说听得懂时,他说:“提到我学汉话,有两件事使我终生难忘。就在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四日晚宴后,毛主席在怀仁堂请我们看文艺节目,他把我拉在他身边坐着,边看节目边与我交谈。可惜,由于没有翻译在场,毛主席的许多教诲我没有听懂,因此我决心学汉话。一九六六年国庆前,周总理要我从西藏回京过节。十月一日上午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看到我时,亲切地握住我的手问寒问暖,并招呼说:‘翻译在那里?翻译呢?我要同阿沛说几句话。’但是城楼上没有藏语翻译,等从楼下找来秘书时,毛主席忙于别事去了。事后,我猜想毛主席一定是对我有所嘱咐,可惜由于语言不通,没能谈成,这是个终生憾事,所以我下决心学汉话,以适应工作、学习的需要。”
阿沛副委员长继续说:“一九五四年到一九五五年这段时间,我多次见到毛主席,他对我的教育是很多的。有一次他对我说:‘西藏经济落后,人口也少。旧制度不好,对西藏人民不利,一不人兴,二不财旺。’还有一次毛主席接见我们时,问我有几个孩子,当毛主席知道我孩子较多时,风趣地说:‘西藏人口太少,你对发展西藏人口有功劳哩!’又说:‘要教育孩子们好好学习,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他们是大有前途的。’还有一次,毛主席在接见我们时,意味深长地说:‘释迦牟尼也是贵族,是个王子,但他和人民一起搞改革,得到人民的拥护,因而人民就纪念他。希望你们为民族、为祖国做出贡献。’毛主席的这些话,一直是激励我前进的巨大力量。
“毛主席为西藏的进步和发展花费了不少心血。再举一例来讲吧,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通车以后,毛主席告诉我说:‘一个地方的交通发达不发达,关系着这个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在公路是通了,开始改变了西藏交通落后的状况,但这只是第一步,将来还要修铁路,让火车爬上世界屋脊哩。只有铁路通了,才能真正解决交通问题哩!’我听了兴奋地说,‘那太好了,毛主席为西藏人民想得真周到。’”
阿沛副委员长回顾了西藏人民在毛主席的关怀和西藏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进而谈到毛主席的民族政策对西藏革命的伟大指导作用。他说:“西藏是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一九五四年西藏各方代表在北京进行了商讨,呈请国务院批准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一九五五年三月初,毛主席接见我们时,肯定了我们的成绩,希望我们继续加强民族内部团结及国内各民族的大团结,勉励我们为尽快成立自治区筹委会而努力。一九五六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委会时,党中央、毛主席派陈毅同志率中央代表团到拉萨祝贺。一九六五年九月九日,在党中央、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西藏自治区成立了。这是继西藏人民废除封建农奴制,实现民主改革后的又一伟大胜利,是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胜利。一九七五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时,党中央、毛主席又派华国锋同志率中央代表团到西藏祝贺。西藏的每一个进步,都凝结着毛主席的心血啊。”
“历史要发展,人民要前进,这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住的潮流。正当西藏人民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不断前进的时候,西藏上层某些人却在一九五九年春天发动了武装叛乱,西藏人民看清了他们背信弃义、分裂祖国的面目,积极协助解放军很快平息了叛乱。一九五九年四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毛主席在专门接见我们时说:本来我们要根据和谈协议逐步改变西藏的落后面貌。一九五六年年底我们就说过,从一九五七年起六年内,西藏可以不进行民主改革,连试点也不搞,六年后改不改革,要根据那时的情况,由西藏上层和人民群众共同协商解决。可是达赖不高兴,叛逃了,这件事是我们所不希望的。但只要他们回心转意,我们还是欢迎的。你们站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站在人民方面,这很好,希望你们今后要坚持学习,进一步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为祖国、为人民多做些事情,祖国和人民是高兴的,是会感谢你们的。谈到民主改革问题,毛主席问我们,‘现在你们同意不同意进行民主改革呀?’我说:‘我们来开会前,西藏党组织的领导同志曾征求过我们的意见,我们完全拥护中央关于边平叛边改革的方针,请毛主席放心。’毛主席高兴地连连点头说:‘你们也主张边平叛边改革,这很好,民主改革是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希望你们多做工作,搞好民主改革,早日把西藏变成繁荣昌盛的新西藏。’这次谈话时,毛主席还反复告诉我们,民主改革要根据西藏的具体特点逐步进行,在改革中要严格执行政策,要团结各阶层僧俗人民,要区别对待没有参加叛乱的、被裹胁叛乱但又迅速投诚的与坚决参加叛乱的农奴主,要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和文物古迹,等等。听了毛主席这些谆谆教诲,我更加心明眼亮了。我们这些当事人都清清楚楚,共产党、毛主席对西藏的每项方针政策都是事前就和我们讲清的,许多事情是和我们商定的,都是从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为了等待西藏上层的觉悟,党中央、毛主席在一九五六年底决定暂不改编藏军。往事重温,更加使我们感到共产党、毛主席对他们做到了仁至义尽。”
阿沛副委员长点着雪茄吸了几口,继续讲述毛主席对他的教育。他说:“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经常关心我。一九七○年五月一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亲切地叫着我的名字,介绍我与外宾见面。一九七二年一月十日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时,毛主席握着我的手,还拉着帕巴拉·格列朗杰的手对他说:‘你长大成人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次见面竟成了永别。”讲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
停了一会儿,他说:“前些年,林彪、‘四人帮’疯狂破坏党的民族政策,使西藏及其他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遭到很大损失。平地一声春雷,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我高兴极了。华主席在党的十一大政治报告中强调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要认真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切实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这些话温暖着我的心,温暖着西藏人民的心,也温暖着各族人民的心。毛主席的民族政策正在指引着我们前进。”
记者告辞时,阿沛副委员长深情地说:“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短短二十多年,西藏就跨越了几个世纪,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西藏的每一个发展和进步,都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民族政策的胜利。毛主席的教诲使我认清了旧西藏的反动与黑暗,看到了自己的光明前途,使我能够为党和人民做些有益的工作。毛主席是西藏人民的大救星,是他指引我走上了革命道路。现在,随着祖国向四个现代化的大步迈进,一个更加兴旺的新西藏必将出现在我们面前。我同广大西藏人民一样,决心跟着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新华社记者 李尚志 格来


第2版()
专栏:

坚持流动教学十八年
——记受到瑶族人民尊敬的模范教师陈成芬
在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有一位受到瑶族人民尊敬的小学教师,叫陈成芬。他在居住分散的瑶山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坚持流动教学十八年,行程九万里,十五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最近,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局授予他“模范教师”的光荣称号。
一九六○年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四十六岁的陈成芬,背着铺盖卷登上十万大山,来到滩散公社的高匹瑶寨。热情的瑶胞纷纷从茅屋里出来欢迎新来的老师。
新的生活开始了。陈成芬走家串户、苦口婆心动员孩子们上学。可是,几天过去了,全寨十二个适龄儿童只有两人报了名。
看着只有两个名字的报名册,陈成芬真有点心灰意冷了。这时,李德成大伯来了。这位老贫农向陈老师诉说着旧社会因不识字而遭遇的种种苦难,还告诉他,孩子们不是不想上学,而是因为都要带弟弟妹妹,走不开。解决了这个问题,孩子们就会来上学了。
老贫农的一席话,说得陈成芬心里亮堂了。他告诉群众,允许学生带弟妹上学。很快,全日制、半日制和耕读班都办起来了。
播种文化种子的辛勤劳动开始了。
在上第一课的时候,陈老师用普通话教了一遍,问懂不懂?孩子们摇摇头;再用地方话教一遍,学生们还是摇摇头。
语言不通,就无法传播文化知识。陈老师决心学习瑶话。他向学生、家长和社员群众学习。经过三个月的勤学苦练,他听得懂、说得出瑶话了。他到水尾壮乡教学时,又学会了壮语。
语言沟通了,学生就能学好吗?不!你看,学生们带来的弟妹,一会东奔西跑,一会又哇哇哭闹。陈老师买来小人书和玩具,哄他们在自己屋里玩耍,照顾他们拉屎撒尿,既当老师,又做保姆,使学生能安心学习。陈成芬一天要批改三个小时作业,备一小时课,跑一个多小时路,时间十分紧张,但他对工作总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陈成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开了祖国边疆一朵朵可爱的鲜花。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他感到身上的劲更足了。
有个名叫阮朝周的学生,原来是“见人爱打仗,考试吃鸭蛋”的顽皮孩子。陈成芬第一次找他谈话时,冷不防挨了他一拳。但他没有灰心,又第二次、第三次找他谈话,给他讲家史、讲瑶族的苦难史、讲十万大山的革命斗争故事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阮朝周终于变了,懂得了学习的目的,和陈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九七三年夏天的一个早晨,陈成芬冒着瓢泼大雨到学校去,不慎滚下山沟。昏迷中他听到有人喊他,睁眼一看,原来是阮朝周打着雨伞站在面前。阮朝周是特地来接老师的,他说:“老师,我算了你跑教的路程,你每天跑十五华里,一年就跑五千四百华里,十年就是五万四千华里,二十年就是十万八千里,你就绕地球一周了……”听着这熟练的乘法运算,疲惫不堪的陈老师心里甜滋滋的。他带着满身泥水走进教室,又开始了新的一课。
陈成芬老师在高匹、茅平等五个瑶寨壮乡之间,日夜奔忙十八年,普及了小学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陈老师的学生、瑶族女儿李玉全中学毕业后,又到广西民族学院深造,毕业后回到滩散公社工作。她谦虚好学,办事公道,被选为公社党委副书记。在水尾生产队,陈老师教过的陈胜显等五个初、高中毕业生,于一九七七年组成了“农科组”,帮助社员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使一百零六亩早稻平均亩产从三百斤提高到五百多斤。
瑶族人民深情地说,瑶山的变化,是同陈成芬老师的办校和宣传分不开的。陈老师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老师。
新华社记者 蔡珪村(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