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京郊应该走在农业现代化的前列
——从通县县委书记的访欧观感谈起
首都郊区应当走在农业现代化的前列。北京市的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对这个问题想得很多、很深、很远……
思想的闸门打开了
通县县委书记赵峰同志刚从欧洲访问回来,心情很不平静。他一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大西洋岸边的丹麦只有十三万农业劳力,每年生产的农牧产品,除了保证全国五百万人吃饱以外,还有三分之二出口。每个劳力每年为国家赚回二万美元外汇;而通县十八万农业劳力,每年生产的产品,除了养活全县五十多万人外,每个劳力每年只赚回一百来元。差距多么大呀!
他想,建国以来,我们在粮食生产上没少下功夫,解放初期,粮食亩产才一百多斤,今年上升到七百多斤,增长幅度不算小。但是,取得这个成绩,是用了二十九个年头啊。特别是从一九七一年提出争取粮食“过江”以来,全县八年徘徊在江北;买农机花了七千多万元,农机保有量在全国已经是上等水平了,但平均每个劳力还只耕种六七亩地;社员每人每年平均分配才八九十元。从劳动生产率和社员收入看,八年来没有多大变化。
赵峰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关起门来看自己,好象成绩也不小;打开窗子向外看,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农业,都在迅速发展,我们落后了。这几年,林彪、‘四人帮’干扰破坏太严重了,我们的工作也没做好,老牛拉破车,慢慢腾腾地爬行。”
通县农业局的同志作了对比:欧洲农业现代化国家,搞的是专业化、社会化生产,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的作用,因此,劳动生产率、商品率都很高。我们直到现在搞的实际还是扩大的小农经济。上面是粮、棉、肉、油、瓜、果、梨、桃样样要;下面是种啥吃啥,不种啥,就没啥吃,只好搞“小而全”。一个生产队在一小块地上,种个五花八门,国家得生产出多少农业机械,才能满足生产队需要呢?就是有这么多机械,一种作物配一套,生产队买得起吗?这样搞下去,何年何月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
一位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老同志说,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顽固地束缚人们的头脑,搞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我们还没有上路。
在通县的许多社队,到处都可以听到这样生动活泼的议论。人们的思想,象打开闸门的流水,奔腾而出。
上 路 第 一 步
通县县委的同志认为,只有用现代化手段,才能建设现代化农业。当前迫切需要有个通盘考虑,明确京郊的建设方针,搞好区域化种植,采用科学的生产方法和管理方法,以加速农业发展的步伐。
通县农机局的同志说,北京郊区要建设成商品粮基地,还是副食品基地?过去我们心中没有底,劲不知往哪儿使,农业机械又怎么配套?按理说,一个拥有六百多万亩耕地、三百八十万人口的郊区,完全有条件解决四百万城市人口的副食品供应。但是,这些年来,片面搞“以粮为纲”,现在还得从外省市大量调进肉、蛋、鱼,一年光是运费和损耗就得花掉几千万元。如果拿这笔钱有计划地在郊区建设副食品基地,首都的副食品供应问题早就解决了。
在西集公社,我们听到这样一些议论:一位主管农业生产的干部说,去年一个生产队拿六十亩沙地种了西瓜,没有完成上面规定种小麦的指标,我就狠批了这个生产队长。可是,社员却鼓励他说,“不种这几十亩西瓜,秋后连打油买盐的钱都没有。他们是铁杆庄稼,月月领工资,哪知道咱们农民的苦处。你顶住,秋后就是挨批,我们还拥护你当队长。”这些话值得我们深思。领导生产不能把每一分地种什么都列入计划指标,层层往下压。上头想的和社员盼的不是一个劲儿,越来越脱离农民群众。这么搞下去,危险啊!
一位公社领导同志说,最近,我算了一笔账,我们有四万多亩耕地,上级规定种三万一千亩粮食作物,除了吃、留以外,交售的商品粮不过收入四十多万元,只相当于种一千亩西瓜的收入。如果上级不死卡西瓜和其他作物的种植指标,我们种它一千亩西瓜,也拿到了这笔收入。在六千亩沙地上种花生,每亩收二百多斤,拿到国际市场上,一斤花生能换六七斤小麦,二百斤花生就能换一千多斤小麦。剩下三万多亩耕地,不仅能够完成上级的粮食征购任务,而且社员口粮、油料等需要也是绰绰有余的。这样,地好种了,机械化好搞了,劳力占的少了,成本降低了,集体和社员收入增加,国家物资也会更加丰富。
几个同志争着说,这笔账算得好。但是,象现在这样抓生产还是办不成:一是,种经济作物,不经上级批准就没有口粮,社队想种什么,没有自主权;二是,农产品价格太低,种庄稼、养猪、养鸡,不少地方还赔本,外贸出口的实惠,农民得不到,群众的积极性,怎么起得来?这些问题不解决,下面即使有再大的干劲,也是“竹篮提水一场空”。
通县县委一位领导同志告诉记者,北京市委已决定,京郊生产要为首都副食品供应和旅游事业服务,但还未作具体安排。我们根据通县的自然条件,有个初步设想,准备逐步搞起来:西南几个公社,地势低洼,主要种水稻和小麦;潮白河、北运河一带的几万亩沙地,种油料作物;南部一些盐碱易涝的公社,拨一部分地种饲料和饲草,发展畜牧业,为北京居民多提供一些鸡、鸭、鱼、肉、蛋和牛奶等副食品。其他高岗地带种玉米和小麦;还要在胡各庄公社建立专业化的良种基地。这样,我们就能够尽快采用现代化的机器和先进科学技术,加速农业的发展。只要上级给我们一点自主权,县里完全可以安排好生产,既保证完成上级征购的任务,又保证经济作物区和产粮区一样吃饱饭,放手搞专业化。以后,市里有了统一安排,我们再作适当调整。
向全盘机械化进军
通县许多干部都对黑龙江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的先进事例,发生很大兴趣。他们认为,搞农业现代化,首先要象二队那样,实现全盘机械化。这几年,通县虽然买了不少机器,但到处撒盐花,分散使用,又不配套,没有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当前,要集中力量解决全盘机械化问题。
通县要实现农、林、牧、副、渔全盘机械化,还需投资一亿二千万元。这笔资金怎么解决?社员们说:“机械化好是好,光吃玉米粒受不了”。买一台铁牛55,就得花十五万斤玉米粒。单靠农业积累,是不可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
通县是农业全盘机械化的试点县,县委的同志认为,解决农业机械化资金问题,要参考世界各国的经验,最好主要由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来解决。他们还建议把通县作为一级财政,由县工业、商业和社队工副业积累资金,加速实现全盘机械化。
如何安排机械化解放出来的大量劳动力,是搞农业现代化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通县县委决定,明年首先集中力量,帮助张家湾公社实现公社工业化,取得解决这个问题的经验。我们专程访问了这个公社,一位领导同志说,搞公社工业化难处真不少。过去,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没门路,全凭小道,东奔西跑。结果,费气力、赚钱少的工业下乡了;已经发展起来、有油水的工厂,又被上级调走了;剩下一些社队企业,有的没销路,有的吃不饱。我们迫切希望上级统一安排产品下放,壮大社队企业。这样,劳力有出路了,集体和社员收入增加了,机械化也就好搞了。
北京工业基础雄厚,通县也有不少大工厂,过去就有厂社挂钩的经验,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关键就在办不办?只要认真抓,组织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社队企业就能遍地开花,京郊的农机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的步伐也会大大加快。
本报通讯员 黄兆琦
本报记者 周毅之


第3版()
专栏:本报记者来信

长江航运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长江,是世界上的第三大河,是我国贯通东西的运输大动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长江航运不适应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紧迫需要,工作中有不少问题。一些船员反映,长江航运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局领导执行的干部路线不端正,搞任人唯亲、裙带关系那一套不正之风。例如,某货轮轮机长并不懂轮机技术,因为靠着与航运局某领导的特殊关系,就当上了轮机长,还担任过其他重要职务。今年五月,这位轮机长所在的货船在上海港装柴油,由于他不懂技术瞎指挥,别人发现问题,三次打电话告诉他,他都不听,致使六百吨柴油流入黄浦江,江面被污染三十多里,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对这种犯罪行为,长江航运局领导出于“关系”的考虑,不予严办,把他调换到另外一条船上继续当轮机长。此事在航运局影响极坏,工人群众非常愤慨。
据反映,长江航运局领导机关这几年越来越庞大,人员不断增多,很多人都是靠着与某些领导有亲戚等各种关系进去的;一些多年不干事只拿钱的干部挤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干部队伍的思想、工作水平降低了。一九七五年一艘轮船失火,有的领导干部不是去组织救火,而是抢着搬自己的财物。“东方红三十五号”轮的政委,干了二十多年,仍然不懂轮船上的各项技术,甘当外行。一些领导干部长期不到基层调查研究,“工人大干流汗,干部电话电扇”,工人群众工作、生活上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东方红三十五号”轮的工人告诉我们,许多轮船上船员晚上航行值班吃不上饭,每人只发二两生面条,群众反映了多次,领导机关也不理睬。这些年,长江航运局年年出事故。工人们指出,许多事故的造成,都可以在领导干部身上找到原因。
长江航运局今年的货运量是四千万吨,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航运任务会越来越重。但是,由于这个局不是任人唯贤,许多有技术、内行的人得不到合理使用,以致一些轮船无人驾驶。我们亲眼看见航道宽阔的长江中游江面上,货运轮船过往稀少,与长江应有的货运量很不相称。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必将对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在船上,我们感到服务工作很乱,没有制度。二等舱房的桌子五天不擦一次;开水供应时有时无,时早时晚;服务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甚了了,工作漫不经心。二等舱房尚且如此,三、四、五等舱房的服务工作就可想而知了。总之,比起火车上的服务工作差远了。客轮上的服务员占全船编制人员的一半,工作如此没有积极性,恐怕主要责任不在群众而在领导。
最近,交通部派了一个工作组来到武汉,同地方党委一起研究解决长江航运局存在的严重问题。我们希望这个航运局的工作能有较大较快的改进,使长江航运工作能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田 流 张平力


第3版()
专栏:

西藏国营农牧场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从一九七○年开始把农牧业生产、加工工业和购销系统结合为一个整体,成为初具规模的农工商联合企业。一九七一年以来,生产迅速发展,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扭亏增盈
据新华社拉萨电 本社记者柳梆、任泽励报道:西藏自治区农垦局所属各国营农牧场从一九七○年开始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把农牧业生产、加工工业和购销系统结合为一个整体,成为初具规模的农工商联合企业。一九七一年以来,各项生产迅速发展,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今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可达四千三百多万元,比一九六九年增长三倍。年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食和肉类,为拉萨市场提供大量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给国家上缴的利润一年比一年增加,在西藏的农牧业生产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西藏的农垦事业是从一九六○年发展起来的。十九年来,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起了澎波、林芝、“八一”等九个国营农牧场和毛纺、皮革、食品加工等五个厂矿企业。建场初期,由于单一经营,农牧业、资金、技术等方面困难很多。不少农牧场既缺粮吃,也无钱花,靠向国家伸手。一九七○年以后,他们开展多种经营。在农业内部,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外,发展了油料、水果、蔬菜、甜菜等经济作物和养猪、养禽等生产。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办起了一座年产一万一千八百吨的面粉厂和一座年产一百吨的食油加工厂,还有糖、酒、醋、酥油、点心、粉条、酱油、豆制品等加工厂。工业方面,扩建了毛纺厂,办起制革厂、小煤窑、建筑材料、农机修造、汽车运输、少数民族商品等企业。商业方面,各农牧场均有农副产品收购站和销售网点,还在拉萨市设有饭馆、照相馆、零售商店等,农牧场生产的水果、蔬菜和一部分工副业产品直接在这里出售。这样就把食品工业等加工工业同农牧业生产基地直接联系起来,使产品生产同购销直接联系起来,初步形成农工商一体化。
西藏农垦系统的实践表明,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综合经营,好处很多。显而易见的是,生产、加工、销售联成一体,有利于合理安排生产,综合利用,就地加工,减少中间环节,减少运输,减少损耗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这些农牧场,一九七○年以前,农作物产量低,开支大,收入少,年年亏损。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以后,生产迅速发展,今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五千五百万斤,同一九七○年以前各年度产量相比,增加两倍左右;平均亩产增加一点五倍以上。一九七一年开始扭亏增盈。一九七二年上交利润一百万元,今年可增加到五百六十五万元。七年来,利润平均逐年递增率为百分之三十五。近几年来,每年有二千多万斤粮食和近三十万斤肉类上交给国家,有二百多万斤水果、四十五万斤鲜鱼和大量的蔬菜供应拉萨市场。
西藏农垦系统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他们决心理直气壮地进一步把农工商联合企业办好。


第3版()
专栏:

美丽的班公湖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日土县与克什米尔交界处,大部分在我国境内。
新华社记者 戴纪明摄


第3版()
专栏:读者论坛

对企业管理的意见
企业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有些国家的高等院校把它放在数理化之上。但在最近两次高校招生中,这门学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一些工厂基本上谈不到科学管理。管理人员不是不称职,就是不想管,反正听上面的。有问题,车间主任找厂长,厂长找局长,局长找部长,有时部长也不表态。
企业的领导干部应精通管理,善于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多快好省地完成国家任务。一个人在部队当连长合适,在工厂当车间主任就不一定胜任。干部不懂生产就搞不好生产。有一个车间主任,天天下车间劳动。但他以为劳动就是打扫厂房,工人就管他叫“扫帚大叔”。
有的工厂完不成任务,总爱来一个“高产旬”。虽然短期有效,久而久之,工人烦了,也就松下来。能否这样办:“高产旬”的超额产品,按产值的一定比例,给有关人员以奖励?
工厂里现在完成任务的主要手段是人大干、流大汗。这种精神是好的,但不是长久之计。人的体力有限,而技术革新无穷。在技术上有革新的人,应给以奖励。要造成一个学科学、钻技术的风气。
领导干部的思想要适应现代化,要敢于创新,要多替工人着想。一个领导,如果大多数工人说他不好,那他肯定搞不好生产。
在奖励时,应有这样一个原则:只要超产,都应奖励,而不应搞名额百分比。否则,影响团结,影响生产。
生产紧张了,总爱把科室人员下放劳动,以减少吃“闲饭”的。这真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在国外,企业出现生产紧张情况,并不把科室人员下放,而是给他们更好的条件,让他们绞尽脑汁搞革新。这就要求科室管理人员具有真才实学。否则,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出办法来,还不如去搬搬铁块,搞搞清洁。
产品质量不过关,索性停产整顿,让工人坐下来讨论,这是好事。但要真正重视和采纳工人群众的建设性意见。当前,不少单位的工人意见基本上得不到采纳,领导对他们的好想法,也往往只是“研究研究”,终无所用。
四川成都东方红机床厂工人 张 放


第3版()
专栏:

十二年坐吃社会主义
我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一九六六年我抱着满腔热情来支援新厂建设,至今已十二年了,工厂投产还杳无音讯。市里和厂里领导告诉大家:“迟早有一天会投产的,当前可安排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全国人民都在大干社会主义,我们却以“力所能及”为名,坐吃社会主义。
我厂是由国家科委和省、市共同投资生产富强纤维的试验厂。多年上不去,数百台成套设备在这里睡大觉。一九七五年七月,国家有关部门召集省、市领导和我厂共同商定,增加投资四百万元。国家给的二百万元及时拨来,实际仅有六七十万元用在纤维上,其余都用去生产纤维板了。省、市投资的二百万元没有见面,挪用的国家投资也没有还。
建厂十二年来,工厂的一把手已经换了十三四个。目前,一二把手都没有,政工系统仅有一个收发报纸的办事员,生产指挥系统更不健全。大家只好在这里“力所能及”地坐等。
去年七月决定改用棉短绒作原料生产富强纤维,各种主要设备已基本准备就绪,初步形成了生产能力。但由于没人管,只好长期停顿。
河南安阳富强纤维厂 关明华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企业办社会性事业影响工业发展
社会主义企业是生产单位。生产是企业的中心任务。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并不是这样。
目前,企业举办社会性事业的现象很普遍。这些企业不论大小,也不论是否具备条件,都在千方百计地办学校、商店、医院、农场和交通等,使企业变成了行业齐全的“小社会”。结果,占用大量生产工人,耗费领导者的许多精力,象许多条绳索捆住了企业的手脚。
拿企业办教育来说,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就占用一千零六十三人,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三点五。兰州炼油厂搞教育的人数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五。兰州合成制药厂只有九百多名职工,已经办了小学,明年还要办中学。中学学生不多,又要开几个班,不仅浪费教员,还浪费教室。此外,搞医疗卫生工作的,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点五,兰州炼油厂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三。工厂举办社会性事业,分散企业主要精力,许多领导被这些事情缠身,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用来研究生产。
企业搞社会性事业,并非所有企业都喜欢。这些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和干扰,城市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为生产、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方针,文化、教育、卫生、公共交通、商业服务行业及各项城市公用事业,都不适应需要,致使企业不得不各搞一套。
这样搞下去,会进一步发展小而全,一切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矛盾的。
我建议,各地采取切实措施,改变企业办社会性事业的状况。城市应下决心贯彻为生产、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方针。凡是应当由城市统一举办的事业,就不要推给工厂企业;已经批给工厂企业的,应该在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工业的同时,根据情况交回城市有关部门。这样做,城市社会事业会逐渐壮大起来,企业也能从承担社会性事业中解放出来。 甘肃省石油化工局副局长 李恩德


第3版()
专栏:批评答复

正在采取措施解决
关明华同志反映的情况,省科委和厂领导同志都认为很好,代表了厂内职工群众的意见。安阳市委的负责同志到厂里同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对厂里存在的问题正采取措施解决。关明华同志的这封信,确实对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