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国际随笔

湄公河畔的丑剧
司马达
中国旧武侠小说里,有的妖僧魔徒会施一种吓人的妖术:他们口里念念有词,两手空中一招,霎时间阴云密布,飞沙走石,骤然出现一群青面獠牙的“神兵天将”,看起来非常可怕,可是,邪不压正。如果拿照妖镜之类的法宝一照,那些“神兵天将”会倾刻纷纷坠地,显出一堆纸人纸马的原形。
河内的扩张主义者,近来似乎也在玩弄这种妖术。他们拉开嗓门大喊大叫:柬埔寨爆发“总起义”了,全国有十六个省建立“根据地”了,金边政权今年年底前就要“垮台了”……,好象民主柬埔寨真的朝不保夕,倾覆在即了。然而,用事实的毫光一照,原来被他们说得神乎其神的柬埔寨“起义力量”,不过是一支幽灵部队;所谓“垮台”之说,纯粹是河内的梦想。
他们嚷了一、两个月,眼看自己的谣言攻势并不见效,就一不做,二不休,经过精心策划,抛出一块美其名曰“柬埔寨救国民族团结阵线”的招牌,来作遮羞布,以掩盖它发动数以万计的部队,肢解和侵吞柬埔寨的领土。这种勾当,不能不使人想起当年希特勒利用挪威卖国贼吉斯林分子来侵占与德国隔海相望的那个北欧国家的卑劣手段。吉斯林分子尽管为希特勒效犬马之劳,以内部的颠覆行动配合法西斯德国的武装侵略,可是在“元首”的眼里,这一小撮民族败类不过是个工具而已。希特勒自己就说过:“这种人我们可以寻到。各国都有野心勃勃、失意、偏私和妄自尊大的流氓”,可以“驱使着他们……作为我们的走狗,做我们的挺进队队员。”
历史告诉我们:恃强凌弱的侵略者,不但要把自己打扮成圣徒,而且,他们在兼并邻国的时候,总要拉出几个民族败类来装点门面,遮掩世人耳目。今天,那些被霸权迷了心窍的河内领导人,不是也在老戏重演、旧谱新翻吗?
柬埔寨何罪之有?就是因为它坚决不当越南的属国。在河内的野心家看来,小小的柬埔寨有什么权利单独立国!一百多年以前的阮氏王朝尚且派兵“保护”过真腊国,使之纳贡称臣,一有“反叛”就加镇压,难道今天的高棉就不该向雄王嫡嗣俯首臣服,成为“印度支那联邦”的一员吗?老子抗美多年,数得上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了,金边的“波尔布特—英萨利集团”算个老几,居然敢分庭抗礼,跟我平起平坐!如今我大军压境,又让几个高棉吉斯林分子扛旗开路,岂不就可以“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推行柬埔寨的“越南化”计划了吗?
然而,如此拙劣的障眼法,究竟骗得了什么人。谁都看得清楚,柬埔寨的叛徒“阵线”和傀儡班底,完全是河内豢养的哈叭狗。所谓“起义武装力量”,不过是来自河内、西贡,嘴里说着越南话,手里拿着苏式武器的越南侵略军。外国通讯社已经纷纷指出:“河内正在支配柬埔寨的叛乱活动”,那个“阵线”的头目,是“在河内受训的”、“越柬混血”的傀儡。不管河内使用武力也好,玩弄政治阴谋也好;有高棉傀儡打前哨也好,莫斯科的霸主当后台也好,反正他们征服不了英雄的柬埔寨,也休想逃脱国际舆论的谴责。柬埔寨人民浴血奋战消灭朗诺卖国贼,决不是为了让越南来扶植另一个傀儡政权,重演卖国践民的丑剧。向湄公河畔伸展的大小霸权主义妖魔鬼怪,难道不会被湄公河的滚滚波涛吞没掉吗?


第6版()
专栏:

“大家庭”的小宝贝 方?成


第6版()
专栏:

《独立宣言》——美国最重要历史文献
晓?鹰
美国建国两百多年来,有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最主要的文献,就是一七七六年的美国独立宣言。直到今天,这个宣言仍然没有失去它的历史的光辉,被美国人民引为骄傲。
一七七六年七月,美国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民族独立战争,已经进行一年多了。为了彻底粉碎英国的殖民统治,北美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和马萨诸塞等十三个殖民地
(州)的代表,于一七七五年五月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决定脱离英国,宣布独立。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弗吉尼亚州的代表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七月八日,在费城向人民宣读和公布独立宣言,受到了北美各地人民的热烈拥护。这一天,费城钟声齐鸣,欢声雷动,礼炮鸣放十三响表示北美十三个州的团结。虽然独立战争一直进行到一七八一年才逼使英军投降,但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把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通过独立宣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定为美国国庆。
独立宣言严厉谴责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实行暴政和残酷掠夺,剥夺殖民地人民最起码的民族民主权利,庄严宣告北美殖民地从此“成为自由和独立的邦国”,“解除对不列颠王室的一切臣属关系”,“有全权宣战、媾和、结盟、通商并采取凡是独立国家都有权采取的其他一切行动和事宜”。
同时,独立宣言还宣称:“一切人生而平等,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让渡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它指出,“任何形式的政体一旦妨害这种目的,人民有权利去改变它,或废除它而成立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的内容,及其主要起草人杰斐逊的思想,受到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启蒙学派的显著影响。它反过来又鼓舞了欧洲各国人民反对君主政体和封建专制、要求实现民族民主权利的斗争。正是因为如此,美国独立宣言所体现的进步思想,越出了美国的国界,受到了欧洲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与支持。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给予美国独立宣言以很高的评价。他在一八六五年一月曾经指出:在美国,“不到一个世纪以前第一次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民主共和国的思想,从那里发出了第一个人权宣言,并且给了十八世纪的欧洲革命以最初的推动”。列宁在谈到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时也指出,这个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早的最伟大的真正的解放战争”。
虽然美国独立宣言所宣布的重要原则,后来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彻底的实现,美国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加紧了对外殖民扩张和对国内劳动人民的剥削,但是作为一个奠定了美国独立的基石的重要文件,同时也由于它对世界政治的重大影响,美国独立宣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附图片)
北美第二次大陆会议通过美国独立宣言的情景?(油画)


第6版()
专栏:

波士顿的“活人博物馆”
周立方
“请问您今年多大岁数?家乡何处?”
“我生于公元一五九二年,家住伦敦附近。”
“您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
“我和我的同伴于一六二○年秋乘‘五月花号’帆船,离开英格兰,横渡大西洋,同年十一月十一日抵达新大陆。在这里已经度过七个年头了。”
这一段对话并不是引自某部历史小说的片断。它发生在一九七八年九月五日,地点是美国波士顿南郊的“普利茅斯垦殖园”,对话的一方是旅游者,另一方是一个身着十七世纪英国农民服装,正在一栋尚未完工的茅屋的屋顶上抹泥的壮年人。
许多到过波士顿的人都知道,占地一百多英亩的“普利茅斯垦殖园”并不是一个农场,而是一座别开生面的博物馆。它通过仿照当年形式兴建的房屋、棚圈、碉堡、菜园等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三百多年前欧洲移民的生活。在这里担任向导的人员,身穿古代装束,口操詹姆士一世时期的英语,扮演着当年“移民村”的“居民”,采用“第一人称解说”的方式,向游人介绍他们如何不堪宗教迫害,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到北美大陆来寻求新天地的历程。因此,这个“垦殖园”又被人称为“活人博物馆”。
今年九月五日,我们访问了这座引人入胜的“垦殖园”。好客的主人首先请我们吃了一顿十七世纪式的由虾、蚌、猪、牛、鸡、兔等肉类和橄榄、黄瓜、豌豆、蘑菇、白薯、野莓等蔬菜水果做的十分丰盛的午餐。据主人介绍,当时的移民劳动强度很高,因而食量也很大。招待我们的服务人员,也都一律古装。厨师还向客人介绍了古食谱研究整理的情况。
饭后,我们沿着一条羊肠小径前往参观“移民村”。在入口处登上一座木材建造的碉堡,上面安装着几门铁炮。从高处往下看,整个村子呈菱形,四周围以板桩。十几座简陋的小屋稀疏地沿街而列。进村后不久,在一口小井旁碰到一个身穿麂皮上衣、头戴宽边毡帽、足穿牛皮短靴的中年男子。他用弓形的扁担横挑着两桶水,同时向游人讲述这里的耕作制度。
在一间阴暗的小屋里,我们看到一个梳着大髻、身穿长裙的年轻妇女述说着她在伦敦时的生活。屋的一角是一张石砌的矮床,上面铺着兽皮和粗呢毯。另一角是一个火塘,既是取暖也是做饭的地方。屋梁上挂着干鱼、葱头和香料等准备过冬用的食物,窗台上放着两个南瓜。屋外的菜园里种着各种菜蔬,旁边的棚圈里有几只肥壮的鸡。街的一侧,两个宽袍大袖的妇女正在打开用柳条和泥做成的烘炉的门,用一把大铁夹从里面取出刚烤好的黑面包。
突然间钟声大作,刚才挑水的那个中年男子沿街疾跑,一面发出集合的命令。不一会四个男子,一人捶着胸前的一个铜鼓,三人手持火铳,在街上排成一列。原来,“民兵”操练的时间到了。一通急鼓之后,这四个“民兵”由队长率领操练步伐,然后开赴一片空地。一声令下,三名枪手端起火铳,吹燃火绒,点了引线,接着,砰的一声完成了“实弹射击”的表演。
除了“移民村”外,这个“活人博物馆”还设有一座印第安人用树皮搭成的圆形棚屋,这是十六、十七世纪时,一支叫做瓦姆巴诺格的部族的夏季住所。我们来到这座棚屋前面,看见两个身穿鹿皮紧身裙、赤着脚的印第安妇女正在篝火上用一只铁锅煮饭。食物有鹿肉、扁豆和一种瓜。棚屋里沿墙挂着各种兽皮。主人向我们叙述了他们冬季上山打猎、暑天下海捕鱼的生活习惯。其实,这些印第安人也都是些“第一人称解说员”。
在美国,象“普利茅斯垦殖园”这样奇特的
“活人博物馆”当然是独一无二的,然而,目的在保护历史文物,介绍民族传统的文化机构,却随处可见。
我们在美国访问期间,经常听到主人说:按我们的标准看来,这已经很古老了,而按中国的标准看来,那还年轻得很哩。尽管美国的历史较短,但美国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却充满自豪之感,对披荆斩棘、创业维艰的先辈始终深怀崇敬之情。
在美国访问的日子里,虽然看到的博物馆和文化遗迹为数有限,然而所见所闻毕竟给我们留下了相当强烈的印象。美国人民素以积极进取、勇于革故鼎新而著称。近世以来,他们在科学技术、生产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他们并不因此而对自己的文化遗产采取妄加鄙薄的态度。他们那种既缅怀先辈业绩而又不迷恋过去,既尊重历史传统而又不故步自封的精神,不是足以发人深思的吗?(附图片)
波士顿“普利茅斯垦殖园”中装扮成印第安人的解说员。
沈觐光摄


第6版()
专栏:

看古罗马的角斗场
马信德
深秋的罗马是绚丽多姿的。耸立的高层建筑群和绿荫丛中古罗马的断垣残壁相辉映。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雕像和拜占廷式的教堂比比皆是,构成一幅从古罗马到现代罗马发展的壮丽画卷。
我们趁访问的机会,驱车来到斯巴达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世界八大名胜之一的大角斗场。眼前是一座象露天球场似的圆形建筑,围墙的半壁已经倒塌,四周的看台还保存得相当完整。入口处有一座称为“凯旋门”的牌坊,几辆中世纪的轿式马车,刷得乌亮,招徕好奇的旅游者……这一切情景,似乎把人们带回到古罗马帝国的时代。
据说,这个大角斗场是公元八十年代开始兴建的。罗马提多斯皇帝为了纪念毁灭耶路撒冷的胜利,强迫几万名犹太俘虏劳动了十年,才建成这座高达五十二米的古代摩天楼。此后,三世纪和五世纪又加以重修。现存的建筑周圆半公里,四层看台可容纳观众四、五万人。这座建筑是罗马时代的帝王、贵族们用来让奴隶和奴隶、奴隶和野兽、野兽和野兽进行残酷搏斗以供他们取乐的场所。
据史书记载,这个角斗场开幕时,各种表演持续了一百天。总共有五千头狮子、老虎和其他猛兽,以及由三千名无辜的奴隶、俘虏、罪犯和基督徒组成的角斗士,在比武场上被活活地斗死。我们漫步在看台的长廊上,可以看到兽窟的铁栅和囚禁奴隶角斗士的地牢中的斑斑铁锈。
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古罗马曾爆发一次气壮山河的奴隶起义,奴隶革命领袖斯巴达克率领几十万奴隶在亚平宁半岛上转战南北,谱写了一部壮丽的革命史诗。马克思曾称颂这位奴隶领袖是“整个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一位伟大的统帅,高尚的品格,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斯巴达克和他的战友由于忍受不了奴隶主们的残忍、野蛮的角斗和戮杀,冲出了角斗场,进行了历时三年之久的武装起义,把克拉苏一伙王公贵族打得落花流水。
斯巴达克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形象却万古流芳,永垂史册。在远处传来的古老教堂的钟声中,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想起了斯巴达克的豪言壮语:“我们的鲜血会产生无数的复仇者,我们留下了可以被人模仿的榜样——这是我们能够留给后代的最宝贵的遗产!”(附图片)
这是古罗马的大角斗场的一角


第6版()
专栏:

可悲的缩影
纪鹏
罗得西亚的史密斯白人种族主义政权,为了阻挡蓬勃发展的黑人民族解放斗争,最近试制了一种9MM小口径卡宾枪,分发给白人家庭,名曰供“防御”之用,实际上是企图进行垂死的挣扎。
七分恐惧,三分沮丧,
两眼迷茫,满脸忧愁,
双手紧握袖珍卡宾枪,
浑身吓得直颤抖!
仿佛四周响起声声战鼓,
向殖民统治者发出怒吼;
仿佛八方围满了自由战士
举起了无情惩罚的枪口。
白天,血腥镇压,播下仇恨的种子,
多少“保安”部队的士兵尸骨难收;
晚,黑人“保留地”里通宵戒严,
梦中自己却变成了被追捕的盗寇!
多少年的奴役压迫,残酷掠夺,
黄金装满腰包,鲜血沾满双手,
津巴布韦战士掀起革命的风暴,
种族主义政权成了风暴中的孤舟。
小小的卡宾枪呵,
怎能阻挡民族解放的洪流,
种族主义终将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革命的风暴终将撼动整个非洲。
一张照片印下史密斯政权的缩影,
火红的朝霞将升起在长夜的尽头。
让白人统治集团唱覆灭的挽歌吧,
时代要为独立自由的津巴布韦亮起歌喉!(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谈汽车(政治笑话)
一个英国人、一个法国人和一个苏联人在一起聊天,谈汽车。
英国人说:“我出去做生意坐罗尔斯—罗伊斯牌汽车。我夫人去买东西驾小库珀牌汽车。当我们出国时,将乘坐美洲虎牌运动车。”
法国人说:“我用D·S牌汽车。我夫人用普吉奥牌汽车,我们出国时用马特拉牌汽车”。
那个苏联人不吭声,别人问他:
“你呢?”
“哦,我有一辆莫斯科人牌汽车。”
“那末,你们出国呢?”
“我们乘坦克。”(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