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辽宁省直机关召开群众大会
清算“四人帮”在辽宁那个女党羽的罪行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报道:不久前,辽宁省直机关召开群众大会,揭发批判“四人帮”及其死党在辽宁的那个一度窃据高位的女党羽的严重罪行。辽宁省直机关和沈阳市三万人参加了大会。
那个女党羽是“四人帮”及其死党的心腹和忠实打手,是“四人帮”死党拼凑帮派体系的得力干将。她看风使舵,投机钻营,招摇撞骗,搞阴谋诡计。她骗取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的称号,把它做为实现个人政治野心的阶梯。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她就追随“四人帮”及其辽宁死党的大总管,到处鼓吹
“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残酷迫害革命老干部。她拉帮结伙,煽动武斗,破坏革命和生产,深受“四人帮”及其死党的赏识,因此扶摇直上,飞黄腾达。
文化大革命初期,她在“四人帮”死党那个大总管的指使下,打着造反的旗号,狂叫要砸烂东北局和省、市委,打倒宋任穷、马明方、黄火青等一大批老干部。中央把宋任穷同志调到北京后,她还参与策划冲砸宾馆的阴谋活动。他们大乱辽宁,波及东北,严重破坏革命和生产,制造了大量冤案、假案,不少干部被迫害致残、致死,一大批领导干部被打成“叛徒”、“特务”、“反革命”、“走资派”。她叫嚷“使用老干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抓紧把旧势力赶到太平洋去”。
那个女党羽竭力效忠“四人帮”及其死党,同死党结成特殊关系。她在辽宁省工作期间,死党通过她网罗党羽,全面控制省委。死党培植帮派势力,办了辽宁省“工农干部学习班”,自任领导小组组长,指名那个女党羽任副组长。死党仿效林彪的大小舰队,在省直机关组织反党别动队“学习小组”,亲自指名她当第一任组长,同死党单线联系。那个女党羽到处吹捧死党,说死党“在辽宁是我们的偏得,是辽宁的骄傲”,“在辽宁工作的同志确实很幸福”。她在北京兜售死党炮制的祸国殃民的“哈尔套经验”,说什么“经验好,刀刀见血”,“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对全国农村工作、外贸工作有很大作用”。在党的十大期间,她煽动辽宁代表对抗毛主席,带头向党中央发难,妄图推荐死党当中央委员。
那个女党羽紧紧追随叛徒江青。她窃据高位后,江青召见她,向她交底,说什么“当前最大的危险是经验主义”,“要好好学习春桥、文元的文章”。江青对她自吹说,我支持新生事物,爱去小靳庄,但有人不让去,影射攻击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江青、死党和那个女党羽一起,背着党中央,阴谋策划进一步篡夺党和国家的权力,那个女党羽就出面写假报告,妄图篡夺国务院财贸口大权。在那个假报告里,她恶毒攻击李先念同志,攻击国务院。她还大造反党舆论,说什么“有些老同志有情绪,国务院没有几个人抓经济工作了”,她要管财贸五个部的工作。江青对那个女党羽说:“咱们路线一致,你很有见解”,“不愧是穆桂英”;那个女党羽吹捧江青“对工农干部非常关心,亲自安排我的工作”。
那个女党羽对抗毛主席,反对周总理,诬蔑华主席,攻击叶副主席、邓副主席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在九大期间,她就对抗毛主席制定的团结胜利的路线,指名诬蔑中央政治局中好几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并串连别人围攻陈毅同志。在九届二中全会上,她跟随林彪反党集团反对毛主席的决策。她知道我国外贸工作是周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抓的,便叫嚷“外贸工作上执行的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反动路线必须彻底批判”,说什么外贸工作的领导人“成了资产阶级老爷”,“迟早要被工人阶级打倒”。她攻击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批准的石油出口政策是“投降卖国出卖资源的大政策”。
在中央召开的一次计划工作座谈会上,“四人帮”有计划、有预谋地向华国锋同志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猖狂进攻,那个女党羽充当“四人帮”的代理人和前线指挥,反对中央政治局批准的会议日程和会议开法,蛮横霸道地给各部施加压力,硬把围攻邓小平同志作为会议的主要内容。她在国务院务虚会的材料上写上许多恶毒批语,什么“完全是唯生产力论”,“要走社会帝国主义国民经济的道路,使我国变成资本主义复辟,变成社会帝国主义国家”,等等。被她先后攻击的有八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二十几名正副部长。
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以后,她十分仇恨,破口大骂。为了效忠“四人帮”,她疯狂叫嚷要与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斗一通,然后就回去卖菜”。广大群众满怀愤恨,决心把她的罪行揭深批透。


第3版()
专栏: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农业就能迅速上去
——黑龙江省建设商品粮基地见闻
今年,素有我国“粮仓”之称的黑龙江省,农业获得全面增产。全省粮食总产量突破三百亿斤,创造了新纪录。最近记者到省里的农业部门和一些重点产粮县访问,看到各级党委和广大干部、社员都在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加深对黑龙江农业生产特点的认识,找出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正确途径。他们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农业就能迅速上去。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疆,气温偏低,全省全年无霜期平均为一百一二十天,北部只有九十天。低温、早霜、旱、涝、风、雹、虫等灾害差不多年年都有。过去,在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旱、涝灾害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灾害;一种认为低温、早霜是主要威胁。由于认识不一致,常常是东抓一下,西抓一下,遇涝排涝,遇旱治旱,遇霜防霜,结果总是摆脱不了被动局面,形成“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状况。去年四月,华主席视察黑龙江时,曾指示,黑龙江首先要抓好农业,搞规划一定要根据黑龙江本省的特点。按照这个指示,今年以来,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组织农业、水利、气象等单位详细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全省的自然特点,看到新中国建立以来,遭受春旱、低温、早霜灾害的就有二十个年头。从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八年的十年中,因受这些灾害而大减产的就有四个年头。可见,春旱、低温、早霜这“三害”是影响全省农业生产的要害。在黑龙江省发展农业,首先和主要的是防春旱,战早霜。由于春旱推迟了农作物播种期和成熟期,就必然遇到早霜,因此,要做到秋霜春防春抗。
由于对黑龙江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有了一定认识,就能够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趋利避害,促进生产发展。今年,省委从备耕春耕开始,明确要求农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社员抓住抗旱,适时早播,缩短播期,确保全年增产。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还调查推广了肇东、肇源、肇州三县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千方百计挖掘新的水源,扩大灌溉面积、抗旱保苗的经验,使各地主攻方向明确,措施得力,打胜了抗旱播种这一仗。今年入春以后,合江地区持续四个月出现低温、大旱,不少河水断流,水库见底,五月间又刮了五六天八九级大风,土层龟裂,给春耕播种带来很大困难。在严重的大旱面前,全地区每天出动七十八万抗旱大军,三千多台机动车辆和一万五千多辆大车,采用浇灌、坐水种、育苗移栽等多种办法,争取时间抢种、补种。加之入夏以来雨水比较调和,气温升高,田间管理好,化肥比去年增施了百分之五十,秋霜来得也晚,终于获得一千多万亩秋熟作物的好收成,粮食总产量高于去年。
黑龙江省的早霜灾害一般是指发生在九月上旬秋粮作物灌浆上粒时的霜冻。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过去不少地方,选育种植适应本地气候特点的早熟高产粮食品种,适当提早播种时间,使这些作物早熟,躲过霜冻,减少或者避免损失,做到丰产丰收。但是,对这种来自群众实践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好经验,过去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相反,有些地方不从实际出发,违背客观规律,盲目引进外地晚熟高产的玉米、高粱等品种。结果,一遇早霜,就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今年,省农业部门和各地、县吸取经验教训,开始着手进行作物种植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地安排作物布局,大面积种植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特点的早熟高产粮食作物,取得良好效果。最北部的黑河地区,气候寒冷,常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上下,无霜期平均只有一百天左右。多年实践证明,这里最适合多种当地培育的春小麦和大豆,既能抵御春旱,又能躲开秋霜,收成最有把握。今年,这个地区的人民公社和国营农场,根据本地情况,都适当调整作物种植比例,缩减玉米种植面积,使春小麦、大豆的种植面积占到粮食作物面积百分之六十至八十,获得了大面积增产。全地区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长两成,创造了新纪录。松花江地区地处松嫩平原腹部,多数地方地势平坦,气温略高,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适宜多种早熟高产的玉米、大豆。因此,今年全地区玉米、大豆的种植面积达到九百一十万亩,占粮豆总面积近百分之六十,普遍获得大面积增产。全地区十一个县的粮食总产都创历史最高纪录,有两个县亩产过“黄河”,七个县亩产上《纲要》。
为了更有效地抗御春旱、低温、早霜,今年,黑龙江省的许多县、社,开始推行一种新的耕作法——深松耕法。采用这种耕作法,既能改善耕层结构,疏松土壤,又能蓄水抗旱,透水防涝,加快作物生长,促进作物早熟。北安和九三两个国营农场管理局所属的六十三个农场,今年采用深松耕法播种的二百九十多万亩春小麦,都显著增产,平均亩产和总产都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左右。爱辉县爱辉公社党委书记告诉记者,他们全公社十二万五千亩耕地,今年播种前普遍进行了深耕深松,使土壤深层硬度下降,地温提高,大豆、小麦、水稻比前几年提早五、六天成熟,避免了贪青晚熟和早霜危害,粮食总产比去年增长一成半。 新华社记者 孙铭惠 景 博 王来喜


第3版()
专栏:

河南各地全力抗旱保麦夺丰收
据新华社郑州十二月十一日电 河南省农村广大干部和社员,在胜利完成六千二百多万亩冬小麦播种任务后,不歇肩,不停步,紧接着又投入抗旱保麦活动,决心先发制旱,春旱冬抗,力争明年小麦丰收。
今年,河南省遇到几十年罕见的大旱,不仅给冬小麦播种带来极大困难,而且继续威胁着麦苗的生长。及早动手,抗旱保麦,就成为夺取明年小麦丰收的重要一环。中共河南省委清醒地看到这种情势,及时而明确地向全省人民提出:集中力量,开展以抗旱保麦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把夺取小麦丰收的主动权拿到手。省委第一书记段君毅亲自抓这项工作,全省十万多名机关干部奔赴抗旱第一线,参加战斗。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精心管理麦田,不少生产队对麦田逐块检查,分类排队,采取相应措施。偃师县有十万亩丘陵山坡地缺苗断垄,干部、社员大搞查苗补种或移栽,做到了块块麦田苗全苗壮。
抗旱保麦,关键是水。河南省各级党组织及时修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大搞投资小,用工少,当年见效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平原地区积极修旧井,打新井,充分开发利用地下水;沿黄河的几个地区大力整修引黄工程,利用黄河水浇麦。山区、丘陵地区努力修整蓄水、提水工程,挖山泉,截潜流,千方百计开发新水源。
河南省各级党组织在领导抗旱保麦活动中,注意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全省各地普遍实行了定额管理和相应的奖罚制度,促进麦田管理工作越做越好。


第3版()
专栏:

在严重干旱年头显示出强大优势
我国杂交水稻普遍增产
据新华社北京十二月十二日电 我国南方种植的杂交水稻,今年在遇到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仍然显示出强大优势,普遍比常规水稻增产。
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今年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经增加到七千多万亩。种植面积较大的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河南、浙江等省、区,今年在严重干旱、高温的情况下,杂交水稻普遍获得增产。湖南省的三百七十万亩杂交中稻、一千六百多万亩双季杂交晚稻,亩产比常规稻高一百多斤。江苏省的六百九十三万亩杂交水稻,平均亩产比一般水稻高二百斤左右。浙江、湖北等省的杂交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也都比较高。今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的江西、广西、福建、河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增产效果也很显著。江西省今年种植十六万多亩杂交早稻,一百零九万亩杂交一季晚稻,平均亩产七百斤,比常规稻增产二百多斤。今年各地种植的杂交水稻,不仅大面积均衡增产,而且出现了一批高产的县、社,为今后夺取杂交水稻大面积高产创造了经验。江苏省武进县种的五十五万亩杂交中稻,平均亩产九百五十斤。在贵州、四川一些海拔比较高的地方种植的杂交水稻也同样获得增产。四川省宣汉县天生公社四大队,三百一十七亩杂交水稻,平均亩产一千二百斤。
我国从一九七五年多点小面积试种杂交水稻成功之后,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每年都成倍地增长。随着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各地要求科研部门进一步培育一些高产、抗病、结实率高和容易制种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特别是早、中、迟不同成熟期的组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地有关科学技术人员正在积极进行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杂交水稻种子繁育体系,贯彻制种政策,提高制种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杂交水稻“三系”的提纯复壮工作,保持杂交稻的增产优势。


第3版()
专栏:

对虾养殖业前途广阔
对虾是营养价值极高,受人喜爱的名贵食品。可是,光依靠天然资源,产量不稳定,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怎样让对虾多一些?除了积极做好天然资源的繁殖、保护工作外,大力发展养殖生产,是增产的重要途径。最近记者随全国海水鱼虾养殖现场会议的代表们到渤海湾去参观了养虾场,长了点见识。
我国能不能人工养殖对虾?能不能大规模养殖?不少人是有怀疑的。
对虾生长在近海,从小到大,回游一两千公里,让它在小水面里生活,能长大吗?它既怕冷又怕热,生活条件要求很高,我们用土办法、粗饵料,能养得好吗?国外资料说,养对虾要有良好的港湾,要在含盐度千分之十七的海水里才能生长,我国一些好的港湾都是江河入海口,一下雨,水就很淡,能不能人工养对虾?……。
许多问号把一些人的思想束缚住了。也有人尝试着去碰一碰,成效不大或者失败了,就说“对虾好吃不好养”、“辛辛苦苦养一年,不如痛痛快快捕一网”,于是又回到只捕不养的老路上去。
但是,也有不受框框条条束缚的人,他们勇于实践,在反复实践中有了收获。江苏有个不太出名的赣榆县,面临海州湾,海边全是大片淤积沙滩。一九七五年,他们在水产部门帮助下,围起三亩海滩,蓄海水养对虾,养活了,而且长大了。第二年胆子大了点,搞三十三亩,又养成了。今年步子更大,全县养了四千亩。到十月下旬,对虾长成,渔民收虾,就象农民看到庄稼丰收一样喜悦。下口养殖分场有一个九十八亩的养虾池,平均每亩水面产对虾三百二十七斤。赣榆的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无风港也能养对虾。这里今年夏季大旱,虾池里的海水蒸发快,有时水中盐度高达千分之四十;下几场雨之后,盐度最低时只有千分之四。浓淡相差这样大的幅度,对虾都能生存,说明对虾的适应性是很强的,也说明过去有些框框是不对头的。
山东文登县,情况更好。这里有许多小港湾,三面都有天然屏障,筑一道堤,把口子一拦,就是一个人工湖,几百亩乃至几千亩,任人切割。这些小港,有的专养对虾,有的鱼虾混养,凡是精心管理的,产量都不低,少的亩产近百斤,高的亩产一千斤。山东即墨县小面积精养对虾,亩产是五百斤到八百斤。假如一般达到亩产三百斤到五百斤,每亩水面的产值就相当于三千斤粮食。这样的事业实在是大有可为!
目前,沿海各省水产部门正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订出发展鱼虾养殖的具体规划。我国宜于发展海水养殖鱼虾的水面约有二百多万亩,如果能在近几年内把一半的水面充分利用起来,鱼虾的产量就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根据沿海几个省水产工作人员的反映,鱼虾养殖要大发展,有几个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科研工作要跟上。如果沿海各地大量养殖鱼虾,饵料、种苗等问题就十分突出。此外象防治敌害、饵料的配制、综合利用,以及捕虾实现机械化等等课题,都需要科学工作者加快研究步伐,早出成果,为生产服务。
要解决冷藏、加工问题。在渔区,不论走到哪里,都听到人们议论冰不足、冷库少。为了把对虾保存好,烟台港有时不得不到很远的地方去调冰,一吨冰运到,四分之三化成了水。这类问题,必须解决好。
要使渔民有利可图。养对虾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许多同志认为对虾的收购价格,应该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国家和渔民的利益应该兼顾。
收购体制要改进。现在对虾归外贸部门经销,却由水产供销公司收购。购销不配套,经营环节多,扯皮的事不断有。因为没有先进的装卸工具,都是用荆条筐倒进倒出,用铁锨铲来铲去,娇嫩的对虾,经过几番折腾,有的就碎尸数段了。如果减少经营环节,就可以大大减少损耗和经营费用。
本报记者 王一平


第3版()
专栏:

基建工程兵广泛开展学科学技术活动
据新华社北京电 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指战员广泛开展学科学、学先进技术、学文化的群众性活动,施工生产创出了新成绩。到十一月底,全部队建筑安装工作量和劳动生产率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三十以上,战斗在钢铁、煤炭、交通、水电、石油化工、水文地质和国防工业等基建工地的一大批部队,已经提前完成今年的施工任务。
在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的一百二十个大型项目中,基建工程兵担负和参加建设的项目占三分之一。面对新的繁重任务,基建工程兵领导机关把迅速提高指战员的科学技术水平当作大事来抓,要求各级干部结合生产和工作实际,学专业技术,学施工管理,成为组织和指挥生产的内行;要求战士入伍后做到一年学会本职技术,两年熟练掌握,逐步达到一专多能;要求整个部队到一九八○年技术水平平均达到三级。
基建工程兵担负和参加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有一些是从国外引进的装置。指战员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阻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罪行,破除思想障碍,学习外国一切好的东西,加快引进项目的建设速度。
群众性的学习科学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革新的广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在各部队普遍得到重视和采用。


第3版()
专栏:

南麻北移结硕果
本报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同山东省即墨县的干部群众一道,应用植物光周期理论,研究成功红麻
“短光照”制种新技术,使南方红麻在北方“安家落户”、“传宗接代”。
红麻,也叫“南麻”,盛产于我国南方,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作物,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逐渐引种到北方。但红麻是短日照植物,从日照时间较短的南方移到日照时间较长的北方,光照条件变了,就不结种。一九七六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派科技人员郎续纲和孙庆祥同志到即墨,与当地群众一起,对红麻北方制种进行了专题研究。他们跑麻乡,访麻农,看麻田,查麻情,从群众那里得到很大启发。青中埠大队的社员,在麻田里偶然发现过一棵被高麻株遮挡的红麻结了六十四粒种子;东瓦二大队农民技术员曾用纸盒扣罩了几株红麻,也收获了一些种子。这些情况,使郎续纲和孙庆祥看到了红麻在北方结种的可能性。
他们同有关部门一起,应用光周期理论,设计出红麻“短光照”制种试验方案。在县委支持下,全县很快确定了六十四个试验点。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终于掌握了“短光照”处理的技术。这种新技术已在即墨县推广。今年,全县育种一千四百六十五亩,总产达二十二万斤,基本实现了种子自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