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向管理要速度
——江苏省江阴县华西大队的调查
新华社编者按:这篇通讯,值得认真一读。列宁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伟大的创举》)华西大队,以及许许多多先进社队的事实都令人信服地证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着何等巨大的潜力!问题是,要把它挖掘出来,就必须善于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把劳动力合理地组织起来,并且用先进技术装备农业,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要做到这一点,一切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都必须象华西大队的干部那样,摆脱至今还严重存在的小农经济的思想影响,认真地把小生产的管理方法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速度,向管理要高产,使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十五年前,华西人民用了十来年的时间,把粮食亩产从三、四百斤提高到八、九百斤。那时候,连他们自己也想不到,以后只用了八年,粮食亩产就突破了一吨,更没有想到,又用了五年,就跃上“三纲”。十五年来,华西大队粮食单产以平均每年增产一百斤以上的高速度向前发展。如今,全大队七百九十五亩耕地,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了两千七百二十斤,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八千二百多斤。
十五年前,华西大队负债累累。今天实行农业、副业、工业综合发展,一年能创造出价值百万元的财富,今年每个工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达到五千一百多元。
这里没有建筑公司,都是社员自己盖房。但是,施工效率很高。一幢幢社员住宅楼很快就建起来。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一千多平方米的五层教育大楼,从破土到落成,只用了五十天的时间。
华西大队农业发展速度为啥这样快?社员劳动效率为啥这样高?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必须认真抓好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非抓好不可
“管理工作非抓不可。不抓管理,群众积极性再高,也是一盘散沙;抓好了管理,就能把群众的积极性恰当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拳拳打到实处,打出劳动高效率,打出生产高速度。”这是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谈的体会。他的话,道出了华西大队十五年来农业生产高速度发展的奥秘。
现在,回想一下他们的发展过程深有教益。十五年前,华西大队组织起来已经十多年了,但是在管理上仍然沿袭着小农经济的办法。劳动无定额,出工记钟点。队长的职责,似乎就是吹哨子派活,年年催种催收的老一套。集体经济优越性看不见,窝工浪费无人问。最典型的是,有一年大队兴修水利,要填掉一个亩把大的池塘,发动了三个受益生产队的劳动力,拖拖拉拉,整整花了三个月才填平。劳动效率很低。
“为革命种田”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进行了,但是,无定额的劳动怎么也调动不起社员的积极性;哨子把人催齐了,各个环节衔接不上,窝工费时的现象仍旧避免不了。
一次又一次的教训,使华西大队党支部悟出这样一个道理,社员已经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但是,小生产的观念,不能指导人们有效地进行社会化的大生产;思想政治工作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代替具体的管理工作。要把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挥出来,就应当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按照社会化生产的要求,抓好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
从一九六四年制订十五年农业发展规划开始,华西大队扎扎实实地抓了管理工作。十五年规划体现了集体化的威力,提出了小农经济思想严重的人想也不敢想的农田基本建设蓝图。这个规划要把全大队的土地按照沟、渠、路、林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部改造成高产稳产良田。根据规划的要求和劳动力的情况,大队还搞了逐年的具体建设方案,保证在搞好当年生产的同时,每年抽出一部分青壮劳动力,开河筑渠,平地修路,植树造林。所有这些活路,一律实行任务到组,责任到人,定额计工。大队党支部成员都到作业组兼任组长,参加劳动,切实解决定额管理、评工记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由于责任明确,按劳取酬,群众积极性越来越高,农田基本建设步子一年比一年快。原定十五年完成的农田基本建设任务,提前七年完成了。
抓好管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又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打这以后,党支部把管理作为一门重要学问来钻研。为了向管理要高效率,向管理要高速度,大队专门举办了劳动管理训练班,定期培训干部;农民夜校增加了劳动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没有订立的制度订立了,已经订立的制度,也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改进和健全。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华西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非难和打击,生产责任制、定额计工被说成是“工分挂帅”。但是,干部和社员却把管理当作“法宝”,抓住不放。在华西,过去那种“红旗飘飘满田人”的大呼隆场面不见了,代替的是井井有条的分工,人人都在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
让群众当家作主
华西大队党支部认为,搞好集体经济的管理,发扬民主是关键。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只有依靠群众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化大生产才能有高速度。
一九七二年,华西大队扩种了双季稻。公社有些同志根据苏南地区一些高产单位的经验,要求他们把中熟中稻改为晚熟晚稻。华西大队经过试验,却并没有取得高产。是华西没有学好外地的经验?还是外地的经验不适合华西?干部、社员议论纷纷。大队党支部认为,有不同的意见,是干部、社员关心集体生产的表现,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社员讨论,还专门请老农和农业技术员座谈。经过讨论、争辩、分析、对比,最后,大家认为,华西地处长江边,无霜期虽有两百一十五天,但土壤冷浸,地温偏低,晚熟晚稻品种太多,就必然会推迟晚稻的成熟期,造成减产。社员们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要创自己的路。党支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否定了推广晚熟晚稻的意见,从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五年,闯出一条以中代早、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的增产路子,粮食亩产超过了“三纲”。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员生活水平的提高,华西大队干部的威信越来越高。群众对党支部非常信赖。但干部们并不因此忘乎所以。支部书记吴仁宝经常说:“干部威信越高,就越要注意发扬民主。干部眼里没有群众,就会产生强迫命令、瞎指挥,势必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从这一点出发,他们在领导生产中,对社员的意见和建议看得很金贵。大队办农忙食堂,就是党支部倾听群众呼声的结果。有一年“双抢”季节,吴仁宝和社员们一起割稻。中午收工时,一个男社员说了句:“真热!”一个中年妇女笑笑说:“你们男的回去还好歇歇,我们妇女可苦啦,回家就得钻热灶头,饭碗一洗又得下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天晚上,吴仁宝就召开支委会,作出了办农忙食堂的决定。
近几年来,华西大队在生产管理中还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民主管理有了可靠的保证。每年的生产计划、作物布局,党支部要召开社员大会专门讨论研究;“双抢”大忙的行动计划,包括时间、任务、分工都一一和群众相商;年终分配以后,党支部还专门拿出三、五个晚上,发动群众提意见,总结计划管理、劳动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经验教训。大队还规定:凡在生产上提出合理化建议,效果显著的人,一律发给奖金;指挥生产不当,群众意见大的干部,暂停行使职权,到作业组参加劳动,当普通社员,直到群众通过了,再回到领导岗位。
改革经济结构 合理安排劳动力
十五年前,华西大队单纯经营农业,虽然粮食亩产达到八、九百斤,但收支相抵,积累甚微,无法扩大再生产。有一年,大队好不容易买回一台八马力的柴油机,因为没有钱,只得又忍痛卖给人家。这件事情给党支部教育很深,他们研究了几年来的积累和消费情况,认识到,农业要高速度发展,必须有高积累来扩大再生产,而高积累,光靠农业一条腿是根本不行的,必须发动群众,广开门路,农业、副业、工业一齐发展。这样,从一九六八年起,他们逐步搞起了养殖业、种植业、运输业等三十一个多种经营项目,又办起了农机修配、五金加工、塑料制品等队办企业。农业、副业、工业综合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华西大队原来的经济结构。现在,农业产值占全大队总产值的百分之二十二,副业和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大队总产值的百分之十四和百分之六十四。工业、副业的发展,是农业持续高涨的强大后盾。
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相应的生产管理需要跟上。大队建立了农业、副业、工业、生活福利四条线。党支部书记和一名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其他副书记、支委分工抓各条线。各条线由支委和生产骨干组成精干的小班子领导。他们根据本大队的机械化程度和农业、副业、工业综合发展的需要,组织、划分作业组,合理安排劳动力。全大队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百分之四十四点五,副业和工业的劳动力分别占百分之十四和三十四,还有百分之七点五的劳动力从事服务业。无论是农业、副业、工业,还是服务业,凡能固定的专业就固定下来,使社员能够钻研技术,提高工效,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过去,单一经营农业,每人不过七、八分地,常常愁劳动力没法安排,现在农业、副业、工业的迅速发展,劳动力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它给每个有劳动能力的社员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智慧与力量的场所。例如,这个大队有八十多个老弱病残人员,过去只在家里烧饭、带孩子、闲坐,后来党支部把他们组织起来。年老的男社员,就安排他们种植蔬菜,每天送菜到社员家里;老年妇女细心,坐得住,就安排在托儿所、幼儿园带孩子,安排在场头看谷、赶麻雀;病残的,就分在缝纫组、饲养场、队办厂工作;盲人看不见,手脚还健,就让他们搓草绳;跛子脚不好,手却灵巧,就叫他们做鞋匠。真是闲人不闲,废人不废,人尽其力,各得其所。就拿种菜的十八个老人来说,他们每年为社员生产瓜果蔬菜三四十万斤。塑料工场的十七个社员,大都患有慢性病,不适合参加田间劳动,现在粘塑料袋,一年就创造了四万五千元的产值。社员高兴地说:“在华西,人人有用武之地。”
掌握先进技术提高劳动效率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要合理安排劳动力,实行科学组合,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技术,用先进技术装备武装农业。这是解放生产力促进农业、副业、工业高速度发展的根本途径。
十五年来,华西大队千方百计地大搞农业机械化,先后购买了中型拖拉机两台、手扶拖拉机十二台、卡车两辆,还添置了发电机、电动机、栽秧机、植保机械等多种农业机械,共计四百二十马力,逐步使繁重的劳动过程机械化。党支部还从本地实际出发,与队办企业工人研究,自造了小型绿肥收割机,使工效提高了三十倍。
随着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农机具日益增多,华西大队把文化科学知识和农业科技提到了重要位置。他们将全大队五百二十多名有劳动能力的男女社员按文化程度分成高、中、低三级,系统地上好文化课、技术课。农科队又编印了《稻麦品种》、《水稻地温催芽》、《早稻育秧》、《前季稻管理技术》、《后季稻育秧》、《麦子田间管理》等十多篇补充教材,工业副业人员,也分别组织选学金工、机械、畜牧、园艺等技术课程。通过学习和培训,全大队百分之三十五的劳动力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大队还选拔了一批思想好、肯钻研的青年成立机务组,并请工厂老师傅传授经验,帮助他们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在华西,有九十名社员会开拖拉机、汽车、机帆船,有六十九名社员会做车、钳、刨工,会装配和修理农业机械,做到了小修中修由机务组动手,大修由队办厂解决,使农业机械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重视农业机械化,并不是不用手工劳动了。今天,华西大队手工劳动仍占相当比重。但是,他们十分注意安排农活,根据不同工种和不同的劳动强度、不同的技术要求,合理搭配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保护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努力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就必须努力培育又红又专的农业管理人才,造就懂得管理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经济干部。
多年来,华西大队农业生产的“前线指挥官”,是一个精通生产的青年农业技术员朱玉良。他从小热爱农业科技,肯学肯钻。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发现这棵好苗子,就注意培养他,经常带他到田间去检查生产;支委开会研究生产,也吸收他参加。“双抢”大忙中,党支部叫他协助安排劳动力,验收农活,总结经验,使他懂得,指挥上每一个细小的失误,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寒往暑来,他逐渐熟悉了华西的每一块土地的“脾性”,掌握了各种农业技术,熟悉了每个社员的特长,不管农活多么紧张,头绪多么纷繁,他都指挥得井井有条。
象朱玉良一样,为了使自己成为精通生产的“行家”,华西大队的干部都积极参加劳动,刻苦地钻研生产技术。大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是个“多面手”,不仅样样农活得心应手,还会开汽车、拖拉机、机帆船。副书记赵毛妹是个养猪能手,抓副业特别在行。另一个副书记吴协东是一个出色的农业技术员,他和大队的农科队育种组一起种的“攻三千”试验田,稻麦亩产达到三千一百七十七斤,为华西大队大面积高产不断创出新套套。
华西大队的干部在生产管理中,逐步学会运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生产。为了加强社员的责任心,他们在农业上实行任务、时间和质量“三定到组”,责任到人,限期完成,检查验收的制度。组与组、人与人之间开展竞赛,分段评分。农活质量不合格的要在规定时间内返工、补工,不计工分。在队办工业上,从去年六月份起,推行班组核算,建立定任务、定质量、定消耗、超产奖励的责任制,从而使工效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产品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在副业上,实行“四定一奖”,采用合同制办法,大队每年与专业组或社员订立合同,把任务、成本、利润、工分、奖赔比例指标定下来,双方签名盖章,到年终结算兑现。这样,各项工作秩序井然,彼此协调。去年养猪实行合同制以后,全年收入比上年增加五千多元,支出减少了四千多元。今年有二十八个饲养员共得奖金七百七十五元,其中最多的得奖达一百元。
新华社记者 袁养和
本报通讯员 赵和兴


第2版()
专栏:

尊重生产队自主权 调动穷队内部积极因素
江津县改造穷队工作收到显著效果
据新华社成都十二月十三日电 四川省江津县近两年来,把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作为改造穷队的一项重要措施,收到显著效果。现在,全县原来的一千二百三十个穷队,粮食比一九七六年增产百分之三十到一倍,林、牧、副、渔都有了较大发展,社员收入平均增加了二十元,已赶上这个县中等队的水平。
江津县穷队占生产队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以上。粉碎“四人帮”以后,江津县委认真总结改造穷队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改造穷队,很重要的一条,必须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调动穷队内部的积极因素。
江津县委允许穷队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去年以来,他们在全县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但对不宜种粮食作物的三百多个生产队,允许根据各自条件,分别采取“以林为主”、“以蔗为主”、“以茶为主”等项种植方针,使一些穷队很快赶上了富队水平。
江津县委还特别注意尊重社员的民主管理权,让社员自己当家作主。比如,选什么样的人当队长、如何评工记分、怎样分配等均由各生产队自行决定。
两年来,江津县由于尊重穷队的自主权,改造穷队的工作大见成效,促进了全县巨变。去年,江津县首次打破了近二十年来农业生产长期徘徊的局面,粮食总产净增一亿一千万斤,创造了新纪录。今年,粮食总产又比去年净增一亿三千万斤;林、油、猪、渔、烟、茶、蔗、药等各业生产在去年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增长。


第2版()
专栏:

北京三个毛纺织厂生产的五十支纱三合一花呢被削价出售的事实说明:
不能让产值指标牵着鼻子走
记者最近到北京清河毛纺织厂采访时,正赶上这个厂和北京毛纺织厂、北京第二毛纺织厂生产的五十支纱三合一花呢开始在市场上削价出售。新的售价是每米十三元,比原价十六元二角降低了百分之二十。按全市现有库存一百二十万米计算,国家因此要少收三百八十四万元。
这个损失是怎么造成的呢?让我们从几个方面看看。
据北京市纺织品公司介绍,五十支纱的三合一花呢只有黑、灰两种,花色单调,售价又高,顾客大都不愿意买。今年一至九月份,本市销售加上供应外地总共只有四十几万米,而同一期间三个毛纺织厂却生产了一百三十七万多米,产量大于销量两倍多。现在,有一百多万米积压在仓库里,不仅占用了一千五百多万元资金,而且每个月要交七万多元的利息。
清河毛纺织厂的同志坦率地说,他们大量生产五十支纱的三合一花呢,是因为这种产品产值高。
这个厂生产的三合一花呢,除了五十支纱的以外,还有六十四支纱的一种。六十四支纱纺线时断头多,费工大,班产量比五十支纱要低三分之一以上。可是织成三合一花呢,产值刚好相反:六十四支纱花呢每米十元五角,五十支纱花呢每米十二元,相差百分之十四多。
为了多拿产值,清河毛纺织厂今年一至十月生产了五十支纱三合一花呢四十五万米,而六十四支纱三合一花呢尽管顾客比较欢迎,却只生产了十四万米,前者比后者多两倍以上。
清河毛纺织厂生产上这样的安排,同上级主管部门制订计划时片面追求产值分不开。
本来,这个厂按照原订的产品产量计划计算,今年的产值是五千七百万元。而上级要他们完成的工业总产值指标却是:保证计划五千八百万元,增产计划五千九百万元。这就是说,产品产量计划完成了,总产值指标还留下一、二百万元的窟窿。要填上这个窟窿,只好在产品品种上做文章,即什么东西值钱就生产什么,“只要产值大,管他需要啥!”五十支纱的三合一花呢大量生产,就是这样造成的。
工厂的同志指出,根据国家规定,产值不在考核企业的八项经济技术指标之列,但实际上这位“老九”在一些领导心目里地位高得很,比八项指标还厉害。他们布置任务时提出产值增长数字,检查工作时衡量产值完成情况,工业学大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评比也要看产值提高多少,把产值指标搞成了“太上皇”。这样一来,在下面就酿成了一种很不正常的状况:完成产值指标比什么都重要;完不成产值指标要受批评;不按社会需要生产倒是可以行得通。
由于想了各式各样的办法,清河毛纺织厂今年的工业总产值指标有可能超额完成。现在,这个厂要停止生产五十支纱三合一花呢,大量生产六十四支纱三合一花呢了,并积极提高六十四支纱三合一花呢的质量,增加新的花色,满足市场的需要。厂里的同志讲,我们在工厂工作的人,谁都希望本厂的产品是群众欢迎的畅销品,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产值指标从“太上皇”的位子上搬下来,解除人们那种唯恐完不成产值指标的忧虑。否则,工厂为多拿产值而想办法,找窍门,不完全根据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的现象,还会存在下去。 新华社记者 于有海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农机用油问题急待解决
编者按 当前农机用油供应不足的情况相当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的计划、供应部门应当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全心全意为农业机械化服务,千方百计做好农机用油的供应工作。
目前农机用油供应紧张,是农业机械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农民反映,“农业机械化两大愁:一愁配件二愁油”。
一、农机用油供应量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农业机械的增长。湖南省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七年,拖拉机增长七倍,手扶拖拉机增长四百三十六倍,柴油机增长一百三十倍,而柴油的供应量只增长六点四倍,润滑油只增长二点七五倍。
二、机油供应不足,被迫用其它油脂代替,造成大量农业机械损坏。机油的供应比例按需要应占柴油的百分之五,许多地方实际供应只占百分之一、二。农民被迫用食油或其它油脂代替机油。衡东县一个区用茶油和猪油代机油,烧坏了许多曲轴和轴瓦。
三、柴油供应品种不对路,经常是夏供冬用油,冬供夏用油,给农民带来很多不便。攸县去年十月和十一月调进的柴油,正二十号柴油占四分之三。这种油在摄氏二十度以下容易凝固,冬天使用极为不便。可是,它价格便宜,夏天使用最合算,但攸县今年七、八月份调进的柴油中,这种油只占三分之一。如果夏天全部供应正二十号柴油,全县农民每年就可以节约油料费二十万元。
四、农民不能全部享受农用油的优待价。农用油实行优待价是国家支援农业的一项重要政策,但这项政策有的地方执行得不好,农民买油的价格比国家规定的优待价高,有的高达百分之四十一点四。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