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解放思想 跟上形势 加快部队建设
北京部队党委中心学习组和武汉部队党委常委联系部队建设实际,认真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四日电 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党委中心学习组和机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联系部队实际,座谈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对“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加深了理解。同志们说:在新的发展时期,许多新问题正在一个个地来叩我们的大门,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加以研究和解决。
参加学习讨论的同志们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快三十年了,现在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要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就必须认真总结近三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究竟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既不能凭主观感觉,也不能靠“本本”来判定,唯一的标准是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列主义的常识,本来是很明确的,但这些年来被林彪、“四人帮”搞乱了。他们肆意歪曲篡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大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凡是革命导师的话,不管是在什么条件下讲的,他们一律定为“句句是真理”,都要“句句照办”,否则就是犯了“弥天大罪”。结果“禁区”重重,使人们思想僵化,独立思考没有了,创造性窒息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被破坏了。在新的发展时期,如果不从根本上拨乱反正,搞清这个问题,那就不可能实事求是地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也不可能从面临的新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势必变成一句空话。
在讨论中,同志们摆了自己部队的实际情况,更加感到弄清真理的标准对于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解放思想,跟上形势,加快部队建设有着重大意义。大家谈到,粉碎“四人帮”已经两年了,在相当一部分领导同志中,思想还不是那么解放,胆子还不是那么大。有些同志说话办事总是要“拿本本来”,讲几分钟的话也要让人写好稿子,生怕出了格。有些同志不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动机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是等上面说过了再动,看别人干过了的再干,“一慢二看三通过”。还有些同志固步自封,思想保守,没有闯劲,因而工作被动,起色不大。同志们畅谈新的形势,清楚地看到:在新的发展时期,许多新问题正在一个个地来叩我们的大门。比如,军事训练如何着眼未来战争,改进训练内容和方法;政治工作怎样针对新的历史条件,切实解决问题;后勤工作如何实事求是地抓好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吃、穿、住、用、医疗、运输等问题,“本本”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都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加以研究和解决。如果我们不解放思想,不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就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参加讨论的同志们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早已为大量的事实证明了。但坚持这个标准,并不容易。关键是一个改造世界观的问题。有些同志在林彪、“四人帮”横行之时,对某些明明是脱离实际、违背民心的东西却不敢讲半个不字。粉碎“四人帮”之后,他们也感觉到新的情况、新的条件已经出现,但办起事来仍然是墨守成规,思想陷在林彪、“四人帮”设置的框框里。他们总是心有余悸,缩手缩脚。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工作?又怎么能去探索真理,捍卫真理,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有鲜明的党性的,只有从实际出发,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才能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贯彻到底。不然,嘴上讲的是实践论,实行起来还会是唯心论,还是本本主义那一套。现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号召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要联系思想实际,认真开展灭资兴无的思想斗争,根治林彪、“四人帮”造成的“内伤”,振奋革命精神,从努力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这样一个根本点来认识问题,考虑问题,积极带领部队做好各项工作。
北京部队党委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还发出通知,要求所属部队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充分认识弄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大意义,组织好部队的学习和讨论,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使部队各项工作有新的起色。
新华社武汉十一月二十四日电 人民解放军武汉部队党委常委学习华主席最近发出的关于“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指示,一致认为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才能粉碎林彪、“四人帮”的精神枷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
大家在学习讨论时说: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并没有终极真理。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这正是革命导师寄希望于我们的。我们有些同志不是把革命理论当作行动的指南,而是当作教条,不懂得一切革命理论,都是从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理论上根本性的拨乱反正,也是对我们的同志进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教育。
参加学习讨论的同志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们的前人所没有经历过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正确总结二十九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不断地去研究和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和办法。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把路线是非搞清楚,把“怕”字换成“敢”字,消除余悸,胆子也就会再大一点了。
武汉部队党委常委联系亲身经历学习华主席的指示,深深感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办法才能再多一点。他们说,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我们由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变成一个带兵打仗的指挥员,本事就是在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学来的。战争的实践锻炼了我们,给了我们战胜敌人的办法。现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带领我们进行新的长征,这就必须注重实践,认真实践。只有参加变革现实的斗争实践,才能逐步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更好地去改造客观世界。这些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流毒的影响,我们有些同志不仅不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甚至把过去的好传统好作风也丢掉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根本观点,努力在实践中寻找正确的办法,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自觉地按照唯物辩证法去把工作做好。在具体工作中,究竟什么办法是正确的,要靠实践来检验,不能凭主观臆断,不能拘泥于某些条条框框。凡是能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办法、政策、措施,不管前人做过没做过,条文上有没有,都应该加以肯定,这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参加学习的同志还一致认为,我们肩负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一定要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去研究、分析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思想认识路线搞端正了,广大干部战士的革命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正确地充分地发挥出来。一旦思想解放了,胆子大了,办法多了,四个现代化的步子也就一定会加快。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国营农场大豆空前丰收
今年可超额完成十亿斤大豆上交任务
编者按:黑龙江国营农场大豆空前丰收,一次就向国家提供十亿斤商品大豆,确实是一个大喜讯。
可喜之处还不止此,它说明有计划地建设商品粮基地,用现代化手段发展基地生产,能够大幅度、高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这一试验,在黑龙江垦区已速见成效,希望在其他地方推而广之,把现代化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加快建设起来。
本报讯 黑龙江国营农场今年大豆获得空前丰收,现正源源装车外运,上交给国家,预计可以超额完成十亿斤大豆的计划任务。
今年是这里历史上种植大豆面积最多的一年,大豆长势最好的一年,也是总产和单产最高的一年。全垦区八百多万亩大豆总产达到十六亿斤,比去年增加七亿斤,熟地平均单产一百八十六斤,比去年增加三十斤。今年新开的几十万亩荒地,大豆亩产也达到一百三十斤。牡丹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大豆总产比历史最高产量增长一倍多,熟地平均亩产二百四十斤。曙光、兴凯湖、红旗岭、八五三等农场的大豆亩产在三百六十斤以上,超过了《纲要》的规定。还出现了许多单产四百斤的连队和五百斤的地块。
今年年初的国营农场工作会议,确定重点支持黑龙江垦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由国家优先配备和供应机械、材料、化肥、农药等大量物资,进行农业现代化试验,并且要求当年就拿出十亿斤商品大豆来。这一决定有力地推动了国营农场大干快上的形势。今年刚开春,各农场就因地制宜地作出了大豆的种植计划,采取了科学的增产措施。由于机械化程度提高,化肥施用量增加,特别是在三分之一的面积上施用了化学灭草剂,大豆播种适时,生长旺盛,结荚众多,粒大粒重。今年大量用化学灭草代替机械或人工锄草,灭草效果十分明显,不仅免除了草荒,而且节约了人力和费用。这一现代化措施,对于地多人少的国营农场发展生产,是很有利的。
收获季节一到,各农场又抓住收获质量这个中心环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推行了定额管理加奖励的办法,做到了收割又快又好,避免了往年大豆大量丢撒的现象,使综合损失率降低到百分之三以下。有些农场规定了收获质量标准和每天的收获定额,每超额收割一亩,发给奖金一至二角,调动了群众精收细收的积极性。每亩平均可多收大豆十来斤,只这一项的经济价值就是奖金的十多倍。这种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的办法,也是大豆丰产丰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2版()
专栏:

加快步伐 讲求实效
——访问十个农业全盘机械化试点县领导干部
最近,我们访问了十个农业全盘机械化试点县的领导干部,他们畅谈了当前农业机械化运动的新情况新动向,并且就如何加速农业机械化的步伐,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和建议。
“铁牛”成群等于机械化了吗?
现在,有些地区流行一种看法:哪里的拖拉机台数多,马力多,哪里的农业机械化的程度就算高,就算“化”了。这种推断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确有道理?
试点县的同志们分析了这样一个实例:
有个地区十二年来大中型拖拉机增加了二十五倍,手扶拖拉机增加了四十倍,但是同一时期的机耕面积只增加了百分之零点六。主要是配套的农具太少,拖拉机成了“闲机”,大部分农活仍然靠人力和畜力。试问,这里的“铁牛”成群了,能说
“农业机械化的程度高”吗?
试点县的同志们发表一个见解:我们办农业机械化的人,头脑不能“机械”,要用唯物辩证法看问题办事情。只重视拖拉机,轻视配套农具,是形而上学。尤其在拖拉机数量较多的地区,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两配”(关键配件和配套农具)上。宁可少添点拖拉机,也要把现有机械配成套。大家认为,就配套谈配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积极改革目前农机部门的“多头领导,分散管理”的体制,才能克服那些主机和配件生产脱节、修造分家、互相扯皮的弊病,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机具长期不配套、拖拉机光着屁股跑的局面。
判断一个县的农业机械化搞得好不好,需要实地考察那里的农业机械,是不是充分发挥了作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是不是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好的效果,确实增产增收增贡献。如果“铁牛”成群,机械成堆,社队不增产,农民不增收,对国家没有增加贡献,甚至是“三减”,那样搞机械化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凡是准备宣布“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县、社,一定要从“三增”的效果上来过细地检查自己的工作。务求实效,不图虚名。
凿岩机为何在这里吃得开?
办农业机械化怎样选定自己的主攻方向?贵州省长顺县委副书记杨永才同志向我们谈了一段经验:
“几年前,我们一考虑农业机械化的规划,就想先要拖拉机。我们山区坡陡路窄,由于没有先为机械化炸山开路,结果把一台拖拉机‘抬’上了山,机车屁股磨不转,耕不了地。于是,县委下定决心,先买十几台凿岩机。这家伙真管用!一台一天能凿几十个炮眼,可代替三十个人工。群众高兴,干部开窍,都说:这下子对路了,我们的农业机械化应从这里化起。几年来,我们用凿岩机和钢钎、炸药打头阵,先使穷乡僻壤通了公路,让大批的铁牛、拖车、鸡公车开到了社队,大搞田间机械作业,山区生产就出现了新面貌。”
听了老杨同志这一席话,很受启发。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条件不同,搞农业机械化,不能千篇一律。各地先化什么,后化什么,要从当地农业需要最迫切、增产效果最显著、减轻劳动强度最有效的方面入手,来不得半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现在,有些山区并没有象长顺县那样,抓住“山”的基本特点去“化”,而是照平原的葫芦画瓢,跟平川比拖拉机台数、机耕面积比例,“邯郸学步”,辛苦多年,没学到平原的先进经验,反而忘了当地的有效的增产门路,“化”出的成果不大。长顺县同志们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值得思考和学习的。
这个“善后工作”非做好不可!
有些地方出现这样一个苗头:一心盼望最新式的农业机械,对现有的农业机械却不去认真管理和充分使用。
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机械,自己制造新式的机械,都是十分必要的,但要注意挖掘现有农业机械的潜力。
辽宁省昌图县干部算过一笔账:全县现有农用拖拉机二千九百台,九万六千马力,机播面积占百分之四十五,中耕面积占百分之五十多。如果充分用好现有机械,搞好配套,机播面积可以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中耕面积可以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五,收割和脱粒都可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这样,等于一年添置一千三百台拖拉机。
如果对全国现有农用拖拉机加强管理,每马力作业量由一百九十标准亩提高到二百五十标准亩,就等于添置大中型拖拉机九万台,就等于全国兴建几个大拖拉机厂。
大家算账以后,心里亮堂了,觉得抓好农机管理,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机械的作用,的确是当务之急,是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一环。
是不是缺乏管理农机的经验和样板呢?不。黑龙江省的望奎县、辽宁省的盖县的先进经验早已传遍全国,关键在于各地同志是不是认认真真地当做“重要一环”来抓。
为了适应专业化协作的需要,农机工业生产正在改组。试点县的领导干部就此提出一个问题:准备淘汰的农机产品的零配件,停产太早行不行?有的工厂原来成批生产手动插秧机,近年已停产,零配件也随即停产。广西武鸣县有一万三千八百台手动插秧机,仍是社队的“农家宝”,插秧的“好帮手”,今年五千台的零件磨损了,派人到原出产单位求购维修配件,空手而回,只好让这五千台提前报废了。机动插秧机一时进不了货,不够用,部分社队又回到人工插秧的老路上去了。别的县也有类似情况。建议农机制造部门本着负责到底的精神,确定转产的同时,做好新旧交替工作,要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安排生产一部分老机器的零配件,以备社队维修之用。如果贸然停产,将使许多社队仍在使用的几十万、几百万部机具,过早地化成一堆废铁。当年八路军上前线,后方还设个“留守处”做善后工作;今天,农机制造工业在向现代化进军的时候,这个
“善后工作”非做好不可!
关心插秧机的命运!
今年南方许多社队用机械插秧的面积大为减少。试点县的领导干部呼吁:要关心插秧机的命运,这涉及水田机械化的去向问题,不可听之任之。
有人给插秧机加了三条罪状:一是去年机械插秧使稻田减产;二是插秧机质量不好;三是机插速度太快,拔秧耗用人力太多,不合算。
湖北省新洲县委副书记孙鹤同志摆事实,讲道理,为插秧机打抱不平:
一、湖北省去年水稻减产是事实。主要原因是插完早秧以后,连续低温四十几天,严重地妨碍秧苗生长。那些用手插秧的稻田也因此明显地减了产,怎么能统统归咎于插秧机呢?
二、插秧机的质量好不好?新洲县使用插秧机已有二十年之久,插秧面积由几百亩逐渐扩大到三十五万亩,插秧机由几台增添到一千五百多台。实践证明,机插比起人工插秧来,可以省劳力,抢季节,保证插秧密度,保住肥水,增加粮食产量。多年实践证明,插秧机的质量基本上是好的。但近几年来,机器质量有所下降,如秧爪的材质不好,这是可以改进的。不能因噎废食。
三、采用机械插秧以后,人工拔秧吃紧,这也是事实。但这是前进中的新矛盾,可以通过积极研制、使用拔秧机具,改进育秧方法来解决。为了迁就后一个薄弱环节,就拉先进机具的后腿,这难道是科学的态度吗!
今年春插前,新洲县委狠抓“培训先行”,全县分片培训大批农机手,并且把好平田、育秧、拔秧、喂秧四道“关”,今年春插按质按量完成了任务,早稻取得好收成。
广西武鸣、江苏无锡、广东南海等县几位领导干部都根据多年经验,充分肯定插秧机是实现水田机械化的重要工具,认为应该大力推广,不要因为它还不够完善就随便打入“冷宫”,更不要迁就别的落后的工序就否定插秧机。有的同志说:想当初,第一次使用蒸汽机时,许多工业部门也是“不赶趟”,如果因此就否定蒸汽机,那还有什么大规模的工业革命?今天,对插秧机也不能求全责备,应当象对待别的新生事物那样,热情地扶持、改进,使它逐步完善起来,发挥更大作用。
试点县的同志迫切希望农机生产部门、农机科研部门派出精锐力量到田间
“会诊”,这样可以听到用户的意见,集思广益,及时解决农业机械化中的疑难问题。如何做到“一机多用”,也是急待解决的大课题。
多余劳力的出路何在?
北方有些试点县提出一个新问题:粮食生产过程中的耕、播、收割用上机械以后,人力“过剩”了,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黑龙江省绥化县的同志认为,有些地方过早地喊“过剩”,实际是那里的领导干部思路太窄,他们只是单打一地抓粮食生产,不抓农田基本建设,不抓“六畜兴旺”,不抓社队企业,把大批劳力挤在一个“胡同”里,就显得“过剩”。绥化县实行机械作业,科学种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连续几年超《纲要》,到一九七四年就节省出百分之四十的劳力。他们就地安排劳力出路,组成了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养猪积肥专业队、植树造林专业队和多种经营专业队,有季节性的,也有常年性的。经过四年努力,许多社队的集体经济壮大了,给国家的贡献增多了,社员的生活也得到改善。大伙高兴地唱道:“机械化,机械化,给集体经济插上金翅膀,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上海市郊和江苏省无锡县的经验证明,安排多余劳力的一个大门路,就是社队企业。目前,社队企业中的劳力相当农业总劳力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如果工作抓得紧,还可以安排更多一些人进去。
一些社队由于农业机具不配套,耕、播基本上靠机械,而锄草、收割时还得动用大批人力、畜力,“两套班子唱一台戏”,“铁牛牵到手,水牛还撒不得手”。有的生产队长把人力“存”在那里,不敢放手安排别的活路。这样,机忙人就闲,人闲不得工分,出现“人机争分”、“停机让人”的现象。解决这个矛盾的最积极的办法是抓紧机具配套成龙,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解放出来。在目前人力时忙时闲的情况下,人闲时如何及时地安排好临时性的季节性的生产门路,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访问十个试点县的领导干部以后,我们深深感到,这些同志由于深入到农业机械化运动中,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因而能够比较敏锐地发现新动向新矛盾,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用革命促进派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同群众一起推动运动一浪高一浪地前进。群众说得好:“党委抓总,头头上阵,农业机械化就能迈大步。”这是对这些第一线的指挥员的一个好评,也是办好农业机械化的一条根本经验。
本报记者 黄际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