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美国必须执行联大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
本报评论员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通过了阿尔及利亚、中国等四十三国联合提出的关于《在朝鲜把停战转变为持久和平、为促进朝鲜自主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的决议草案。决议要求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和撤走在联合国旗帜下驻在南朝鲜的一切外国军队,建议停战协定的实际当事者用和平协定代替朝鲜军事停战协定。这是联合国在解决朝鲜问题上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朝鲜人民争取自主和平统一祖国正义斗争的胜利。这个决议通过已经三年了,如果能够得到实施,那将对消除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结束外国对朝鲜的干涉,为加速朝鲜自主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但是三年来,美国政府拒不执行联大通过的决议,继续干涉朝鲜内政,加剧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破坏和阻挠朝鲜的统一。
联大的决议要求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但是美国不仅不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反而于十一月七日成立什么“韩美联合司令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十一月九日发表声明,谴责美朴集团拼凑“韩美联合司令部”,指出这是对全体朝鲜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挑战,是对朝鲜和亚洲的和平与安全的践踏。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严正立场。
联大的决议要求撤走在南朝鲜的一切外国部队。但是美国政府却玩弄“撤军”把戏,欺骗世界人民。去年,美国政府在朝鲜人民的坚决斗争和美国人民、世界各国人民的压力下,曾作了些姿态,表示愿意在从今年起的四、五年内从南朝鲜撤出全部地面部队,但仍坚持保留它在南朝鲜的海空军部队。最近,美国政府虽然装模作样从南朝鲜撤走了一点地面部队,同时却竭力给朴正熙集团输血打气,增强它的军事实力。今年以来,美国政府继续增加对朴正熙集团的财政援助和军事援助,并不断向南朝鲜运进武器装备。今年三月,美国和朴正熙集团在南朝鲜举行了停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联合军事演习。所有这些表明,美国政府所谓“撤军”的计划,不过是用来缓和世界舆论的压力,同时为增强朴正熙集团军事实力制造借口的幌子。
事情很清楚,美国军队长期赖在南朝鲜不肯撤走,美国政府支持和纵容朴正熙集团猖狂推行民族分裂政策,残酷镇压南朝鲜人民,加紧进行战争准备活动,这是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根源,也是朝鲜自主和平统一的根本障碍。在朝鲜半岛,根本不存在什么北方对南方的“威胁”问题,倒是存在着南方对北方的威胁问题。只要美国和朴正熙集团不动手动脚、加紧扩军备战,朝鲜半岛的局势就能得到和缓。
一切被人为分裂的国家,最终都要实现民族统一。朝鲜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朝鲜问题应当按照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提出的三项原则和五点方针,由朝鲜人民自己来商谈解决,任何外部势力都不得干涉。美国政府必须停止对朝鲜的侵略和干涉,按照联大的决议,立即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从南朝鲜撤走一切武装部队和武器装备。只有这样,才能为朝鲜的自主和平统一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安全得到保障。


第5版()
专栏:

萨达特总统接见乌兰夫副委员长时说
埃及和中国是相互信赖的朋友
乌兰夫副委员长拜会苏菲·阿布·塔列布议长
据新华社伊斯梅利亚十一月十六日电 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十六日在苏伊士运河岸边他的别墅接见前来访问的乌兰夫副委员长时说,埃及和中国“是相互信赖的朋友”。
乌兰夫副委员长向萨达特总统转达了华国锋主席和叶剑英委员长请他访问中国的邀请。萨达特说,他一定访问中国,他也热烈地欢迎华国锋主席访问埃及。
萨达特总统回顾了自从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以来中国人民对埃及人民斗争的支持。
他接着揭露了苏联反对埃及人民的背信弃义的行为。他说,当时“在运河的另一边是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俄国人对我们说,只有使用原子弹,我们才能越过运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至少得牺牲四千名士兵。既然我们没有原子弹,运河又长达一百八十公里,我们该怎么办?俄国人说,把它搁起来算了。”听到萨达特总统对这段历史的扼要重述,所有在场的人都哄堂大笑起来。
萨达特和乌兰夫讨论了进一步发展两国双边关系的办法和共同关心的重要国际问题。
据新华社开罗十一月十五日电 乌兰夫副委员长十一月十五日下午在开罗埃及人民议会大厦拜会了埃及人民议会议长苏菲·阿布·塔列布。
在会见大厅里,苏菲·阿布·塔列布议长以埃及人民的名义欢迎乌兰夫副委员长到埃及访问。他说,埃及人民认为中国作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出现,对世界人民是有利的。他说,埃及和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他们的紧密团结和友谊有利于两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共同斗争。
乌兰夫副委员长对埃及议长的热情讲话表示感谢。他说,埃及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他们在反对霸权主义和捍卫国家独立的斗争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乌兰夫副委员长说,中国和埃及是友好国家。两国在各个领域里的关系的发展有着光明的前景。
据新华社伊斯梅利亚十一月十六日电 乌兰夫副委员长及其一行在埃及军工生产国务部长卡迈勒·艾哈迈德·纳赛尔和姚广大使陪同下,十一月十六日访问了苏伊士运河西岸美丽的英雄城市伊斯梅利亚。
这天上午,伊斯梅利亚省省长马哈茂德·扎基·阿卜杜勒·拉蒂夫和夫人以及当地官员在省长办公室热烈欢迎中国客人。
乌兰夫副委员长代表他的一行并且以中国人民的名义对伊斯梅利亚地区人民的热烈欢迎表示感谢。他说:“伊斯梅利亚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我们到这里来访问,同时也是来学习你们建设新城市的经验。”
乌兰夫副委员长及其一行在游览了伊斯梅利亚市容后,访问了大苦湖岸边的苏伊士运河管理局。
运河管理局局长把一个刻着苏伊士运河的银盘赠送给乌兰夫副委员长作为纪念。乌兰夫对此表示感谢,他祝运河管理局不断取得成就。(附图片)
十一月十六日,埃及总统萨达特在苏伊士运河岸边他的别墅接见乌兰夫副委员长。
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摄(传真照片)
十一月十五日,乌兰夫副委员长在开罗拜会埃及人民议会议长苏菲·阿布·塔列布。
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摄(传真照片)


第5版()
专栏:

卡拉汉首相会见王震副总理
新华社伦敦十一月十六日电 英国首相卡拉汉十一月十六日下午在首相官邸会见王震副总理,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卡拉汉首相对王震副总理访问英国表示热烈欢迎。他说,王震副总理的这次访问是两国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标志。
王震副总理对英国政府在他访问期间所给予的友好接待表示感谢。他说:“到贵国来访问,我们看到了你们城市、乡村和文化古迹,参观了你们的先进的工业部门,英国人民对我们的友好、好客和他们在发展自己国家所作出的努力中显示出来的智慧和创造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震副总理向卡拉汉首相转达了华国锋总理对他的问候并邀请他在适当的时候访问中国。卡拉汉首相说,访问中国是他的愿望。他邀请华国锋总理访英。他说,他期待着中国领导人的来临。
卡拉汉首相说,“中国在世界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对未来所选择的方针是与各国人民有关的。我祝你们成功”。
王震副总理和卡拉汉首相还就进一步加强两国间在政治、经济、贸易、科学技术和文化领域的关系交换了意见。
会见时英国方面在座的有:工业大臣瓦利、外交和联邦事务大臣欧文和贸易大臣史密斯。中国方面有:王震副总理顾问、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熊向晖,国家计委副主任段云,国家科委副主任刘华清和中国驻英大使柯华。(附图片)
英国首相卡拉汉十一月十六日在伦敦首相官邸会见王震副总理。新华社记者 汤孟宗摄(传真照片)


第5版()
专栏:

南朝鲜统一革命党谴责成立“韩美联合司令部”
汉城大学学生集会反对朴正熙集团黑暗统治
新华社平壤电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南朝鲜统一革命党发言人十一月十日发表声明,谴责美国国防部长布朗同朴正熙集团成立“韩美联合司令部”,要求美军立即从南朝鲜撤出去。
声明指出,布朗说什么从南朝鲜“撤走美军地面部队”不是“撤军”,并表示要“从质量上增强驻韩美国空军”,这就清楚地暴露了美帝国主义者企图把南朝鲜作为殖民地和军事基地而加以永远霸占,并加紧进行战争准备的侵略阴谋。
声明在谴责成立“韩美联合司令部”和美国把鬼怪式飞机大队部署在南朝鲜等行径后说,美军霸占“韩国”三十三年的可耻侵略史到结束的时候了。不论是地面部队,还是空军、海军,凡是驻“韩”美军,包括核武器在内的一切杀人武器、作战装备和军需物资,都必须毫无保留地撤出南朝鲜。
据新华社平壤十一月十五日电 汉城消息:南朝鲜汉城大学学生最近在校内举行集会和示威斗争,反对朴正熙集团的黑暗统治。据报道,最近汉城大学二千多名学生聚集在该校图书馆前,用扩音器高呼“废除紧急措施”、“释放被捕的政治犯”等口号,并要求朴正熙集团下台。


第5版()
专栏:

加利国务部长会见何英副部长
新华社开罗十一月十六日电 埃及外交国务部长布特罗斯·加利十一月十六日晚在开罗会见了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英,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何英副部长正陪同乌兰夫副委员长对埃及进行友好访问。
加利国务部长和何英副部长讨论了进一步发展两国间的友好关系的问题,并就共同关心的当前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5版()
专栏:

《权力和真理》——一部发人深省的影片
影片《权力和真理》成功地反映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罗共党内的斗争。影片主张尊重科学,发扬民主,反对主观唯心和滥用权力,曾在罗马尼亚国内引起强烈震动。
罗马尼亚故事片《权力和真理》,是一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罗马尼亚党内斗争的优秀文艺作品。这部影片几年前上映时,在罗马尼亚曾引起强烈震动;直到今天,不少罗马尼亚同志对这部影片还有着深刻的印象,在谈话中经常提到它。
电影是根据同名小说拍摄的。作者蒂图斯·波波维奇是罗马尼亚著名作家、罗共中央委员。他说,他的这部作品取材于“罗共党内过去的矛盾和沉痛的错误”。
影片分上下两集。主要人物有:罗共某州委第一书记帕维尔·斯托扬,州委书记米哈伊·杜马,州委领导人员、工程师彼得·彼得雷斯库,州公安机关负责人瓦西里·奥拉留,州委书记蒂比·玛努。
上集《权力》,描写以斯托扬为中心的这几个主要人物在解放前和解放初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而进行的英勇斗争。主要情节有:杜马、彼得等从敌人监狱里营救斯托扬;他们一起参加八·二三武装起义;胜利后一起接管地方政权和打击潜伏的敌人。通过这些情节,影片反映了几个主要人物之间亲密的战友关系。
下集《真理》,是故事的高潮。身为州委第一书记的斯托扬,坚持要让一项当时无法完成的大型水利工程立即上马。另一位州委领导、工程师彼得根据科学计算,认为这项工程超出本州人力、物力的实际可能而反对上马,并提醒不尊重科学的蛮干是“冒险”,会造成“灾难”。两人在州党委常委会上发生激烈争论。主观自信的斯托扬,武断地把分歧归纳为是“要不要社会主义建设”,并给彼得扣上了“失败主义”帽子;彼得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故事就围绕着这一场斗争而展开了。
在这场尖锐斗争中,几个老战友各自的表现不同:
州委书记玛努,由于同斯托扬结成亲密的个人关系,认为忠于斯托扬就是忠于党,“把维护斯托扬个人的权威看得高于一切”,因此,他在会上组织了对彼得的围攻,指使一些人把彼得说成“敌视社会主义建设”,是“阶级敌人”。
奥拉留这个早年的革命英雄,也一味追随斯托扬,竟然利用公安职权陷害彼得。一天夜晚,奥拉留派公安人员抄了彼得的家,把彼得读外文科技书刊说成读“帝国主义书籍”,因而把彼得逮捕入狱。
彼得是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干部。他在讨论水利工程问题时,坚持科学态度,指出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靠群众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还要靠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被扣上读“帝国主义书籍”的罪名时,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数学和控制论是没有阶级性的”。在被捕后受审过程中,彼得被加上各种莫须有的罪名,终于被开除党籍,强迫劳改。但是,他仍然坚持真理,不在迫害面前低头。
年轻的州委书记杜马起初也不理解彼得意见的正确性,也举手赞成工程立即上马的方案。但他希望倾听和研究彼得的见解,坚信彼得政治上是无辜的,坚决反对迫害他。杜马为捍卫社会主义民主和维护党纪国法,同斯托扬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斯托扬被迫为彼得部分恢复名誉。但杜马并不认为这样就算正确了。要求分清是非。
影片的结局是,真理终于得到了胜利。工程最后因无法进行下去而被迫停工。州委会改组了,杜马升任州委第一书记。彼得彻底平反,更受人尊重。斯托扬在事实的教育和杜马的帮助下认识了错误。他亲自向彼得道歉,亲切地同杜马交换意见。他尖锐地对玛努说:“你不要忠于我,你要履行对党的义务!”他问奥拉留:“你为什么要说我要你说的话呢?”他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一旦认识了错误,仍然表现了一个对党忠诚的老干部的崇高品质。
“权力应理解为人民的委托,而不是对政治功绩的报偿。不管功绩多么显赫,都不能对落后于生活和社会发展进行弥补。”作者通过影片中人物所说的这些话,点明了影片的主题,发人深省。


第5版()
专栏:

向往自由的歌声
——记蒙古人民喜爱的歌剧《三座山》
乌兰巴托初冬的夜晚,刚刚飘过一阵雪花,寒气袭人。位于市中心的蒙古国家大剧院门口聚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票的争着抢先进入剧场,没有票的在等待着别人退票。这天晚上剧院上演的是蒙古著名诗人达·纳楚克道尔吉于一九三四年创作的歌剧《三座山》。
年过半百的剧院经理告诉新华社记者:歌剧《三座山》演出已四十多年了,今晚是第一千九百一十三场演出。这是蒙古人民百看不厌的传统保留节目。
《三座山》是描写一对蒙古男女青年真挚爱情故事的三场五幕歌剧。他们在众乡亲的全力支持下同封建王公势力展开了英勇机智的斗争,终于获得了幸福与自由。
随着“牛羊遍草原,猎物满山岗。帐前乳品丰盛,牧人心情欢畅”的歌声,一群青年男女在草地上翩翩起舞。年轻的姑娘南斯勒玛同出猎的小伙子云登站在人群旁边窃窃私语,互吐衷情。他们是一对热恋着的情人,沉浸在这欢庆的喜悦之中。他们憧憬着幸福的未来。次日拂晓,勇士们照例策马横枪出外狩猎。但不一会儿,天空乌云四合,出门打猎消遣的官老爷巴拉干在空旷的原野上瞥见了美丽的姑娘南斯勒玛。这个在草原上长期作威作福、横行霸道的“太上皇”顿起歹心。他依仗权势,指使其仆从抢走了这位姑娘。
在豪华的官府帐幕里,倔强的姑娘不为官老爷的威逼所屈服。她用满含愤怒的歌声把以官老爷为代表的恶势力骂得淋漓尽致。
在一个满天繁星的夜晚,云登在伙伴们的协助下潜入官府,巧妙地救出了南斯勒玛。官老爷闻讯后气急败坏,立刻纠集人马紧紧尾追。在一条河边的开阔地上,猎人们手持刀剑、利斧和双筒猎枪,同巴拉干和他的仆从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激烈交锋。经过一阵刀光剑影地拚杀,巴拉干被云登一剑刺穿胸膛,其他仆从四散逃命。
云散天晴,阳光灿烂。猎人们以顽强的斗争迎来了胜利。牧村的男女老幼齐集在小河边盘膝而坐,唱起热情豪放的古老民歌,举杯祝贺他们二人获得了自由与幸福。人们轻歌漫舞,欢声笑语在草原上空回荡。
一位二十五岁的蒙古青年工人告诉记者,这出歌剧他本人已经看了十多次。另一位中年工人说:“观众这么喜欢《三座山》,因为这是来源于我们民族生活的东西。”
新华社记者 巴塔尔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