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一声惊雷
——赞话剧《于无声处》
曹禺
《于无声处》的作者宗福先同志十四日由沪抵京,晚上来我家探视。这时,正是首都观众望穿秋水,等待《于无声处》剧组来京演出。我和这位年轻的作者会见,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年近七十,他才三十一。写了那样一本十分勇敢而又比较成熟的剧本,给了我深刻的教育。在这位剧作者身上,我看见了祖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灿烂文艺的面貌。我感到我的小房间忽然亮起来。我的面前突然有许多年轻有为的剧作者们,有的坐,有的立,有的激昂地踱着快步,大家都拿起自己的辉煌的剧作高声朗诵。那愉快的声音象无数的“惊雷”,从我这狭窄的房间里,冲破墙壁,向四面八方,闪电一般地发出去,震惊了中国。
在宗福先同志来京之前,我读完了他的话剧剧本《于无声处》。我衷心地祝贺作者,这位勇敢的青年人,我的年轻的老师。
我要称宗福先同志是我的老师。因为他写出了《于无声处》这样的好剧本;他说出了全国人民憋了许久的心里话,说出了真话。他冲破了一个“禁区”。而我们老一辈的和专业的作者却落后了。“禁区”的门被他打开了。
“天安门事件”是一场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这就是它的本来面目。怀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一九七六年清明时节,千百万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就是这样战斗的。
那个时候,我的孩子们天天到天安门广场去,深夜才回到家,没有一丝一毫的倦容。我整天都在等她们,她们给我讲天安门广场上发生的一切,把抄来的诗词念给我听。在那几天里,我们常常是一夜夜地交谈,兴奋着、激动着,同时,也深深地忧虑。四月七日以后,家里沉默了,天安门广场沉默了,历史被颠倒,人们的心被扭曲。罪魁就是“四人帮”。但是,天安门广场的群众运动撒下的火种,始终在人民的心里亮着。有这样的人民,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
英明的领袖华主席粉碎了“四人帮”。人民在天安门立下的志愿,得到实现了。那时造成的许多冤案得到了平反、昭雪。今天,天安门革命群众运动终于在舞台上得到了反映。这是件了不起的、令人高兴的事,人民会坚决而热烈地拥护。人民群众将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因为人民懂得了他们是中国的主人,历史的主人。
我家中有各种版本的《天安门革命诗抄》,有第二外国语学院童怀周编的,有自动化研究所编的……。我和孩子们因能得到这样的一本,欣喜万分。夜晚,在灯下,我细细地、一首一首地读过,从那些诗歌中,我看到人民的力量与真诚的情感。这些诗歌是不朽的,因为它们在中国的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中,是炸弹,是旗帜。这些诗抄给予人的教育和鼓舞是不可限量的。
《于无声处》一剧中的欧阳平,正是编了一本这样的革命诗集——《扬眉剑出鞘》。在“四人帮”猖獗万分的时候,他编出诗集,散发了。他完全了解“四人帮”的残暴,完全想到了他会就此失去自由。妈妈梅林所遭受的,也许他也要遭受。所有这些都没有阻拦住他,因为他不能违反自己的心。他热爱祖国,不忍看到中国被“四人帮”毁掉。他热爱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不能允许“四人帮”的中伤。他看穿了那些极“左”的面孔,极“左”的口号和种种倒行逆施。欧阳平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战士,他要说真话,尽管这代价也许是生命。这样的人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的英雄。作这种说真话的英雄绝非容易。有很多人在咬牙沉默,有一些人冷漠的闭着嘴。还有的人只得违心地说话,另有一类人无耻地吹捧。中国实在需要欧阳平、韩志雄、庄辛辛、李春光这样的同志,有他们,中国便不会是无声的中国。
还有一种人,没有骨头,没有灵魂,没有信仰,没有人味。《于无声处》剧中的何是非就是如此。他并非看不出“四人帮”所干的坏事,并非不知道人民的仇恨。他没有迟钝到这一步,更不可能如此单纯。他们是押了赌注的!他们以为看准了风向,看准了江山属谁,便把性命、官职等等,都押在这一赌注上,押在“四人帮”这一头。为此,他们可以丧尽天良地做事,诬陷,告密,出卖,关押,杀害。我见到过这样的人:活着,人们视他为犬;死了,人们视他为粪土。
《于无声处》,正是写了一九七六年的中国人民与“四人帮”的搏斗。以天安门事件为背景,集中在两个家庭,集中在一个场景,集中在一天之内。情节紧凑,发展急剧,引人入胜。《于无声处》这个名字也起得好。于无声处听惊雷!
天安门广场的革命群众运动是一声惊雷。今天,宗福先同志写了这个戏,也可以说是一声惊雷,教我们敢于打破禁区,打破“四人帮”设置的条条框框。没有无所畏惧的彻底唯物主义的精神,就不可能写出反映我们时代真实面貌、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来。
华主席在国庆二十九周年招待会上讲:“我们要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宗福先同志和上海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学习班的同志们,正是按照华主席的指示做了。我们要认真向他们学习。
写天安门这场革命运动的不只是宗福先一位同志,有很多有志之士都在写,有的已经写出来了。北京更是大有人在。因为这里是发生地,人们永远忘不了那时的一切。我非常希望能早日看到这些作品。尽管不一定每个人都写得很好,很成功,但是我祝愿他们努力地写,写出人民的心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