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国际随笔

“鹦鹉嘴”的炮声又响了
司马达
当柬埔寨的漫长雨季快要结束的时候,柬越边境一带的炮声一天比一天地响了起来。柴桢、斯努、棉末、“鹦鹉嘴”和“鱼钩”这些多年前占据过世界各国报纸标题的柬埔寨地名,如今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在抗击美国侵略的岁月里曾经烈焰熊熊的那些地区,现在又是硝烟滚滚,炮声隆隆,再次成为一个热战的战场了。
战争,在同一个地点进行着。但是,战争的内容和性质,作战的对手双方,却完全不同了。
八年前,南越阮文绍傀儡集团的几万伪军,在美国飞机、大炮、坦克和作战部队的直接配合下,从那个有名的“鹦鹉嘴”地区侵入了柬埔寨。他们打着“拯救人民生命”和“尊重邻国独立”的幌子,叫嚷要“摧毁边界那边的共产党(也就是越南南方游击队)庇护所”。这些强盗们烧杀劫掠,无恶不作,用剑与火把那里变成了一片焦土。
今天,河内的扩张主义者出动了比阮文绍更多的兵力,沿着同样的公路,从同一个“鹦鹉嘴”地区,把侵略的魔掌伸进了柬埔寨。他们干着同当年美伪军一样的勾当:烧房子,抢粮食,屠杀无辜的平民,把柬埔寨的村庄、城镇、农田和橡胶园变成了血腥的无人区。
不同的是:昨天他们用夺来的美国武器打美伪军,今天他们除了美国武器还有苏联武器,但打的是柬埔寨人民。昨天他们在“鹦鹉嘴”进行休整,取得补给,受到“庇护”,今天则恩将仇报,不但鹊巢鸠占,而且要想鲸吞整个柬埔寨。
事隔八年,反侵略的雄心变成了贪婪的侵略野心;从前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兄弟,被当成了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仇敌;今天的河内,变成了当年的西贡……这历史的反复与变迁,真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啊!
事态变化得这样剧烈,也许会令人难以相信,但纵观历史,却不是不可以理解的。
列宁说过:“没有任何一种现象不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民族战争可以转化为帝国主义战争……”例如,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
小小的“印度支那联邦”的迷梦,当然比不上称雄欧洲的拿破仑帝国的版图。河内的野心家与拿破仑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不过有消息说,现在那里有些人确实是头脑发昏了,吹嘘自己的“赫赫战功”,在历史上仅仅次于古罗马的凯撒,中世纪的成吉思汗与近代的拿破仑。其实呢,说来也很可怜,这些人如今扮演的角色,不过是充当那个横跨欧亚两洲的新帝国的贩夫走卒而已。
外国通讯社说,越南正在对柬埔寨“鹦鹉嘴”地区发动的攻势,“使人联想起八年前美国对柬埔寨发动的军事进攻”。而那次进攻的可耻结局,早已记载在历史上了。如果说历史正在重演的话,有什么理由不能认为,从“鹦鹉嘴”传来的炮声,不会成为新侵略者的丧钟呢?(附图片)
东霸天的步调, 西霸天的老路 方成


第6版()
专栏:

警笛长啸
吴歌
去年年底,中国记者在南斯拉夫布莱
德湖畔的莱斯采村采访时,突然听到了
汽笛的响声。主人告诉记者,这是全民
防御委员会每周按时进行的警报演习。无论播种时日,还是收割季节,无论天晴日丽,还是风狂雨暴,每到这个时刻:星期六,十二点,警笛,就在布莱德湖畔发出长啸。这警笛呵,是历史的回声,这警笛呵,是时代的号召;一声声,牵动着村民警觉的神经,一声声,激荡着战士胸中的波涛……呵,美丽的南斯拉夫,多少个世纪你曾在血泪中浸泡:戴过奥斯曼的锁链,挨过奥匈帝国的马刀;更难忘,在法西斯的铁蹄下,牺牲了十分之一的骨肉同胞……难道能让这受奴役的历史重演吗?不呵,决不——警笛正在庄严地宣告!常与野兽周旋的猎手,最知虎狼凶恶,熊罴残暴;经历战斗考验的勇士,最知血的代价,枪的功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主权和自由,必须以战斗来确保!三十多年来,南斯拉夫人民的心头呵,时时响着反对一切外来侵犯的警报!听,警笛声中:人民军战歌激昂,看,警笛声中:民防队员擦亮刺刀;瓦尔特又回到塞拉热窝前沿阵地,老游击队员又进入乌日策的战壕,德里格拉夫峰攥紧愤怒的拳头,亚得里亚海掀起了不息的浪潮……为了防备那外来的魔爪,全民防御之网早已经布好,布好……


第6版()
专栏:中外交流史话

孙悟空与印度史诗
顾子欣
在中国古典文学里,最逗人喜爱的艺术形象,恐怕莫过于孙悟空了。只要他那手搭凉棚、提着金箍棒的模样在舞台上一出现,观众们不分老幼,无不喜笑颜开。他的别名也真繁多:孙猴、猴头、美猴王、孙大圣……直到齐天大圣(虽然这是他自封的)。单从这许多外号昵称,也可见他是多么受欢迎了。若谈到孙悟空的出处,谁都知道,他来源于小说《西游记》里唐僧去西天(印度)取经的故事。而其实呢,根据文学史的资料来看,我们这位猴王不是先从中国去印度,倒是万里迢迢,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
查考猴王的历史背景,原来与印度的一部史诗《腊玛延那》有关。这部史诗共有五万行,其篇幅仅次于印度的另一部史诗《玛哈帕腊达》,是世界文学史中罕见的鸿篇巨著。
《腊玛延那》约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从内容来看,可能史诗的作者,相传名叫瓦尔米基。
史诗的故事梗概是:在古代恒河下游,有一个国王名叫达沙拉赛,膝下有四个儿子,个个聪明勇敢;其中尤以长子腊玛武艺高强,品德出众,受国人敬重。他娶邻国美丽的公主息妲为妻,相恩相爱。达沙拉赛老了,要把王位传给腊玛,但国王的第二个妻子图谋让自己的儿子僭居宝座,便百般献媚国王,终于叫国王把腊玛逐入荒林,由她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腊玛夫妻在林中度日,不觉已过了十年。一天,恶魔莱瓦那来到这树林,见息妲艳丽动人,便化作金鹿,把腊玛诱开,劫走了息妲。腊玛到处寻妻,遇见猴王苏格里瓦。猴王见义勇为,发兵四路,征讨莱瓦那,最后灭了妖魔,救出息妲,并帮助腊玛回国做了国王。这位印度猴王与孙大圣确有不少相似之处;二者都嫉恶如仇,且神通广大。苏格里瓦勇猛无敌,就象孙悟空舞起金箍棒来谁也不能抵挡一样。
我国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西游记》作者在创造孙悟空的形象时,很可能曾得到这部印度史诗的启发。但孙悟空又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艺术形象。从塑造典型来说,他更泼辣、更风趣、更生动。他敢于大闹天宫,搅乱蟠桃宴,偷丹老君堂,后来又历尽艰辛,保驾唐僧从西天取回佛经,比起印度猴王来,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中印都是文明古国,两国在文化上的相互影响可以追溯很远。印度史诗古时虽无中文译本,但史诗中的故事多见于佛经和印度神话,而后者输入我国,早在汉魏年代。一千多年以前,唐代和尚澄观所作《华严疏抄》一书中又曾提到过这两部史诗,关于猴王的故事则在这之前就已流传到中国了。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宋代还有一本小说叫《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讲的也是猴王得道助玄奘取经的故事,可谓《西游记》的先声。根据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考证,不但孙悟空与印度猴王有亲缘,就连猪八戒也同印度神话和史诗有关。
今年我在印度访问时,当地朋友曾请看印度古典舞,其中有两个节目取材《腊玛延那》:一个是恶魔变作金鹿,一个就是猴王协助腊玛攻打恶魔。那些扮猴军的演员们都戴上猴面具,插上猴尾巴,学着猴子抓耳挠腮,蹦跳翻滚,时时引得观众发笑。但印度舞蹈中的武打,不象我国京剧那样大打出手,那样热闹。这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情况,正好说明中印两个文明古国的文化交流,是影响十分深远的。


第6版()
专栏:国际副刊

显克维支和他的《十字军骑士》
张振辉
“历史证明,建筑在暴政、怨恨和愚蠢上的楼房是不会经久坚固的。”这是波兰近代著名作家显克维支(1846—1916)在揭露普鲁士占领者压迫波兰人民的罪恶时所说的一句名言。
显克维支所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是波兰因被沙俄、普鲁士、奥地利瓜分,不堪民族压迫而不断起义和斗争的年代。当时普鲁士除了在经济上对波兰实行殖民掠夺之外,还在政治上大搞日耳曼化,禁止波兰学生讲祖国语言,规定德文为官方文字,还公开宣布波兰人如不成为德国人就没有平等权利。尽管如此,波兰人民的反抗斗争却从未停息。比如,显克维支诞生后第三年,波兰人民曾经举行过反对普鲁士压迫的著名的波兹南起义。
显克维支出生贵族家庭,从小受过爱国主义教育。一八七六年,他以《波兰报》记者的身分到美国旅行,写了著名的《旅美书简》,对美国殖民主义者迫害、屠杀印第安人的滔天罪行进行过揭露。一八七九年回国后,他目睹祖国人民在异族统治下的悲惨命运,在许多文章中,对普鲁士占领者进行了愤怒的揭露和控诉。
一九○○年问世的《十字军骑士》,是显克维支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它取材于十四世纪和十五世纪初波兰人民遭受日耳曼骑士团压迫和他们的反抗斗争。作家意在以古喻今,激发人民对普鲁士占领者的仇恨,鼓舞人民进行斗争。
这本小说的主要情节是:波兰骑士尤仑德在十字军骑士入侵时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被骑士团看成眼中钉。尤仑德的妻子在骑士团一次突袭中被害。尤仑德的女儿达奴莎的情人、青年骑士兹皮希科,在玛佐夫舍公爵的宫廷里了解到这件事情后,怀着极大的民族仇恨,发誓要拔下十字军骑士头上的三簇孔雀羽毛,为达奴莎的母亲报仇。后来,兹皮希科因向日耳曼骑士团使者里赫顿斯坦挑战而被判处死刑,幸得达奴莎挺身相救,才免于害。
十字军骑士齐格菲里特等施下毒计,陷害尤仑德父女。他们劫走了达奴莎,拘留了尤仑德。齐格菲里特的儿子罗特吉爱,来到玛佐夫舍公爵朝廷,向公爵挑战,兹皮希科和罗特吉爱决斗,把他劈死。齐格菲里特知道儿子死后,迁怒于尤仑德父女,把他们相继逼死。
后来,波兰联合立陶宛向十字军骑士发动了反侵略战争,兹皮希科最后参加了国王指挥的格隆瓦尔德战役,取得了彻底粉碎十字军骑士团的胜利。
这部作品不仅通过主要人物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日耳曼骑士团的阴险狡诈、毒如蛇蝎的反动本性,而且深刻地反映了侵略者虽貌似强大,而实际上反动腐朽,人心背向。波兰人民是以正义的战争反对十字军骑士的非正义战争,他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是必然的。
显克维支的这部小说具有其高度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在希特勒法西斯统治波兰时期,法西斯分子害怕它的影响,在德国和波兰都把它列为禁书。今天波兰人民遭到社会帝国主义的压迫,他们的反霸斗争从未停息过。显克维支的这部名著,在今天读来,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第6版()
专栏:国际科技漫谈

UFO——一个不解的“世界之谜”
恒炎
今年十月二十三日,在大洋洲上空发生了一件怪事:二十岁的澳大利亚飞行员瓦伦弟奇,在一次天气晴朗的夜间飞行中,向地面报告,发现一个发绿光的庞然大物朝他飞来。几秒钟后,无线电中传来爆炸声音,瓦伦弟奇连同他的飞机一起消失了。
这是最新发生的一次UFO事件。所谓UFO,就是未经探明的空中飞行物的三个英文字(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的简称,也被叫做飞碟。从一九四七年以来,这种来历不明的空中飞行物的超常现象,一直使人困惑不解。它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国好奇的人,而且也引起了各国科学家们的重视和研究。不少国家建立了官方的或民间的研究“UFO”的组织和团体,注意观察和研究这个至今人们还不了解的神秘的空中“怪物”。
早在一九四八年,美国空军部门就设立了研究UFO的专门技术情报部门。一九六九年,美国空军结束了长达二十二年之久的研究,发表了八千四百页的报告,记录了一万二千六百一十八件目击者的事例。后来,美国空军又把这项研究工作委托给科罗拉多大学继续进行,拨款三十一万三千美元。据报道,苏联也由“地球大气圈外智力活动联络委员会”负责专门研究飞碟问题。在日本,有“空中飞碟研究会”等组织,并且出版发行一种专门研究UFO的月刊。
对于UFO是否确有其事的问题,目前尚有不少人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但世界各地报告看到UFO的事件,仍然相继发生。到目前为止,自称为UFO的目击者,已包括军警人员、科学工作者、飞机驾驶员与乘务员、普通市民和学生等。
这里不妨介绍几则国外报刊报道过的UFO目击者的例子:
一九四八年一月七日,在美国肯塔基州某基地上空发现UFO,曼特尔空军上尉驾驶野马式战斗机追踪。他在机上报告说,该物体是金属性的巨大物体,当他继续追踪时,飞机忽然失去联络坠毁。
一九五八年一月十六日,在巴西以东大西洋上的孤岛特立尼达,有一些国家的气象科学家正在该岛从事“地球观测年”的气象观测工作。中午前后,忽然有一个土星型的UFO从海上飞来,绕岛空一圈后飞去,看到的人很多,有人还把它拍成照片,经严格检查后发表出来。据说这是UFO出现以来可靠性较大的一次照片。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四日,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名警官在执勤时,目击白色蛋形的UFO降落在山丘上,后来又轰然一声向空中飞去,地面上留下草木烧焦了的痕迹。
此外,在瑞士、西班牙、日本、智利等国,都不断有看到UFO的报告。一九七八年五月一日,伊朗设拉子一名十六岁的学生萨亚迪波耳,在清晨四时发现了UFO,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和等待,于六月十三日再次见到这种飞行物,并摄下了照片。……
尽管UFO的目击者不断出现,但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并没有形成一种绝对的权威观点,因为UFO不是那种可以再现的或者至少经常发生的事物,没有检验的标准。所以对此,信者认为有,疑者认为无。
持否定态度的科学家认为,很多报告是不可相信的。UFO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人的幻觉而已,目击者看到的可能是天空中的流星、气球、探照灯光在云彩中的反射或者是火箭等等,以讹传讹,越传越奇。
UFO今天仍然是一个“世界之谜”。在去年UFO发现三十周年的时候,在墨西哥和美国曾举行过大型活动,集中了世界的科学家和研究者,讨论和研究有关UFO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搞清UFO的实体,不久前,加勒比海上的岛国格林纳达首相向联合国提出由联合国设置调查机构来调查UFO的提案,建议由联合国宣布一九七八年为“国际UFO年”。
UFO的问题,实际上涉及人类在宇宙是否是孤单地存在的问题。日本宇宙考古学家高坂剋魅认为,“要在地球上建设象宇宙人那样高度文明的社会,地球人对宇宙必须更大地打开心胸,这样的时代正在现实地到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如果确实存在UFO的实体、存在着宇宙人,那末终有一天会解开这个“世界之谜”的。(附图片)
上图为UFO的照片,原载今年九月十日的日本《读卖周刊》


第6版()
专栏:世界一角

芬兰的“白夜”
夏天,当地球上同一经度许多地方正是黑夜沉沉的时候,芬兰拉毕地区的午夜,却是完全相反的景象:太阳高悬,霞彩满天,景色瑰丽。这就是闻名世界的“白夜”。
在芬兰,人们常会对你谈起“白夜”的故事。
“白夜”奇景的出现,是与芬兰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不开的。打开地图,你就会发现,在世界上,芬兰是位置最北的国家之一。它的总面积约有四分之一位于北极圈内。它的中心地区所处的位置,要比其他许多位于北极圈内的国家偏北得多。
芬兰季节的明显特点是冬长夏短,一年当中,从头年十月至第二年四月,约有六、七个月的时间是多雪而漫长的冬天。夏季是六、七、八三个月。当冬天来临时,芬兰最北地区有四五十天见不到太阳,这时,美丽的北极光经常映现天际。到夏天,情况截然相反。从五月底至七月中旬,太阳通宵达旦照耀,一直不下山,留在地平线上的时间长达七十三天左右,人们称之为“不落的太阳”。六、七月份,即使在离北极圈较远的首都赫尔辛基,太阳也几乎从早晨三、四点钟普照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慢慢地落入地平线。因此,当时钟指到晚上十一、二点钟时,室外光线还很明亮,人们可以照样在室外读书、工作。更有趣的是,在离北极圈只差一度的奥卢市,午夜十二点钟太阳才钻入地平线,但一眨眼间,它又从另一处徐徐升起,从日落至日出只隔一个小时。
芬兰人把每年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时节叫做中夏节。在芬兰南部沿海一带,这时的白昼长达十九个小时,正是欣赏“白夜”的好时光。按照当地风俗习惯,这个节日和圣诞节同样为人重视。过去,许多家庭在节日之夜都要远足到湖滨或者海滩,在那里用桦树杆燃起一堆篝火,围着篝火欢度通宵。
(长春)(附图片)
芬兰拉毕地区的“白夜”景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