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挣脱科学技术落后的锁链!
出席工会九大的代表决心大步奔向四个现代化
三年前,两台从国外引进的五千米钻机,运到了四川一个油田工地。钻井工人们高兴极了。他们正需要这种钻机来探查地层深部的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高大的井架在蓝天白云下矗立起来。但是,因为这台半自动化的钻机起钻、下钻速度太快,掌握不了,工地上只好把半自动化设备卸下来,仍然改由手工操作。
没有好驭手,良驹也无法驰骋千里。钻井工人牢牢地记住了由于技术水平跟不上而吃的这个苦头。
三年前发生的这件事,是出席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四川省代表金通惠讲的。这位曾经担任过女子钻井队队长的年轻代表,为什么谈起这件事呢?她是妄自菲薄吗?不!她是为科学技术水平低,影响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速度而焦虑不安。这些日子,她耳边一直回响着邓副主席代表党中央发出的号召:“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步伐”。是啊,在新的征程中,有多少地下宝藏急待我们去开发,有多少新的科学领域需要我们去打通呵!
找出差距,是为了缩短差距,消灭差距。不只是金通惠一个人这样想,许多代表都有同样的看法。有些代表在会上谈了他们在国外的见闻。
提到钢铁冶炼,人们自然会想起黑烟滚滚,尘灰扑面,工人在炉前冒着高温灼热,紧张地操作……。但是,在技术先进的国家,钢铁厂早就不是这个样子了。那里不见浓烟,很少污染,里里外外干干净净。工人们坐在控制室里按电钮,看仪表,有的炼铁炉旁还种着花、养着鱼呢。
开采煤炭,技术先进的国家采用综合采煤机械,工人在远离采面的操作台上操纵,煤炭就源源不断地从矿井流出来。一个年产七亿吨煤的国家,只有十九万煤炭工人,而我们目前的矿井,只有一部分采用机械割煤,其余还是打眼放炮,大板锹攉煤,人工支柱回柱。
勘探资源,技术先进的国家用卫星,一天绕地球十八圈,森林里抽烟的火光,地面上掉落的硬币,它都能拍摄下来;地下的断裂带、矿藏和水下渔业资源,都能勘测出来。
建筑房屋,技术先进的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全套构件在工厂成批生产,然后运往建设工地,用机械吊装,建筑质量好,速度快。一个建筑公司建造一幢五层楼的住宅,不包括基础工程,九天就可以完工。
当前,世界的科学技术正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在飞速发展,不仅传统的生产部门普遍进行了技术改造,而且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兴工业。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发展并不算慢,有些新兴的和尖端的科学技术已经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疯狂摧残、破坏,我们现在落后了十五年到二十年。
事实说明,科学技术落后,已经成为束缚我国工人阶级奔向四个现代化的一条锁链。
“挣脱科学技术落后的锁链,大步奔向四个现代化!”这是出席工会“九大”的代表们的共同决心。许多老工人、老模范、老工会工作者激情满怀地说,在民主革命阶段,我们工人阶级挣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锁链,推翻了三座大山,今天,我们工人阶级同样有志气、有能力挣脱科学技术落后的锁链,加速奔向二○○○年。
出席这次大会的老一代劳动模范——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以“走在时间前面”著名的王崇伦,技术革新的老闯将马恒昌、苏广铭,“刀具大王”桂育鹏,工人工程师丁杏清等,原来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们都以自己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在五十年代为推动我国工业技术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老模范们的经历,使到会的青年工人代表受到很大的激励。他们说,不怕文化低,就怕没志气。我们一定要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为提前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
代表们提供的许多事实告诉人们,勤劳勇敢、聪明睿智的中国工人阶级,不仅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能够大步前进,迅速接近世界的先进技术水平;在七十年代起步的新长征中,也一定能够披荆斩棘,攀登高峰。
据大庆化工总厂工会副主任王有文向记者介绍,大庆化肥厂引进的尿素装置,是具有七十年代技术水平的先进设备,国内没有人会使用。但是,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技术员王洪学,以不畏困难、一往无前的精神攻克了它。他用两年多时间,阅读了一百多本、一千多万字有关尿素生产的书籍和技术资料,还学习了十多门理工科知识,学会了两门外语,掌握了尿素新工艺理论,对全套装置的流程走向,所有机器、仪表、管线、闸门的安装部位和结构、性能、用途,全都一清二楚。尿素装置投产后发生的二十多个技术问题,都由他和工人们顺利解决,生产很快达到了设计能力。群众说:王洪学已经成了我们的尿素专家。
四川化工厂工会副主任刘燕裕谈到,这个工厂的工人们为了尽快掌握从国外引进的自动化化肥设备,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学习和技术练兵活动。许多人早起晚睡,孜孜不倦地看资料、钻技术,很快能够熟练地操作了。今年七月,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到这个厂观察了设备运转情况之后,称赞说,你们厂很成功,向你们祝贺!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国工人阶级经过努力,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而且能够博采世界各国之长,加以创新。上海工人阶级对羊毛衫行业的技术改造,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例证。
在上海第八羊毛衫厂里,呈现着一幅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的景象。两百多台老机器全部装上了电子控制箱,工人按动电钮,机器就自动操作。五颜六色的羊毛衫按照人们预先编制好的程序,一件件地编织出来。“群控”车间更加引人注目:一台装有电子计算机的“群控机”,指挥着六十台自动羊毛衫织机进行工作。羊毛衫从起头到落片,其中包括收针、放针、换梭等十多个复杂的动作,都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着织机自动完成。
这个厂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是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在二十多个兄弟单位的协作下,自力更生地搞成功的。现在,上海羊毛衫行业十四个工厂的一千七百台织机,经过技术改造,已全部实现自动化、半自动化,其中有一千二百台是使用电子技术操作。老式的手工操作的织机已经消灭了。
到会的代表们兴奋地谈到,目前,一个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积极学习科学技术,开展技术协作和技术革新的热潮,已开始在工业战线出现。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沈阳等城市,纷纷办起了七二一大学、工人业余大学和各种专修班和技术文化学习班,工人们踊跃参加学习,群众性的技术交流协作活动也很活跃。完全可以预见,在这次大会之后,群众性的技术学习和技术革新活动必将更加波澜壮阔地兴起。我国工人阶级插上先进科学技术的翅膀,凌空翱翔的日子,必将提前到来!
新华社记者 李正杰 冯代松


第2版()
专栏:

两年胜过二十年
——记石家庄棉纺二厂的技术改造
石家庄棉纺二厂是一个老企业。一九七五年以后,由于广泛学习推广国内同行业的革新成果和先进技术,有计划地进行设备改造,两年就出现了生产大跃进,发展速度超过了过去二十年。一九七七年纺纱能力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一年就为国家多生产三十二支棉纱一万三千三百件,增加产值一千二百万元,为国家积累四百零五万元。
最近,我们到这里采访,询问了技术改造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过程。原来是这么回事:在领导部门的支持下,石棉二厂把全国纺织系统许多兄弟厂所创造的二十多项重大革新成果,在本厂配套推广,提高了各个工序的生产效率,节约出了前纺设备八十八台。他们拆掉这些设备,腾出厂房,新装两万纱锭,增加了年纺纱线一万三千三百件的生产能力。这等于在不扩大老厂规模的情况下,大厂里面又繁殖了一个两万纱锭的小厂。
有关部门就石棉二厂这种做法算了两笔帐。一笔是看它的经济效果。二厂的改造工程投资三百六十万元,新增工人四百五十名,由于不用盖主厂房,很快就达到正常生产水平。如果建一座两万纱锭的新厂,一般要投资五百五十万元,招收职工七百二十名,盖生产、生活建筑二万三千多平方米,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才能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二者相比,改造比新建节约投资三分之一,少添人员百分之三十八,时间缩短一年。另一笔是对加快纺织工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不讲全国,单就石家庄市来说,如果一些五十年代建设的纺织厂都象石棉二厂一样,两年就能增加一座十万纱锭的大型纺织厂,一年纺出的纱织成布,可为河北省每人多提供一点六米商品布。
听了这些发人深思的介绍,看看石棉二厂的两年巨变,就可以生动具体地看到立足于现有基础,努力采用先进技术,对企业进行改造、革新、挖潜,对于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石家庄棉纺二厂是一九五五年投产的一座大型纺织企业,有十万纱锭,两千多台布机。建厂以来,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各种经济技术指标不断刷新,棉纱和棉布单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九七四年,他们听说当时的轻工业部决定系统推广国内二十四项棉纺织新技术,决心认真学习,在本厂推广使用,争取在生产发展速度上来个突破,为国家多做贡献。根据大家意见,党委拟订了一个大规模改造老厂的两年计划。
当时,“四害”横行,乌云滚滚,什么二厂是“唯生产力论”的黑样板,是“为走资派卖命”等等一顶顶大帽子,接二连三飞来。有人还扬言要揪二厂的“黑后台”。石棉二厂的广大职工坚信自己的做法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要求,坚决顶住了这股妖风。党委书记刘素欣和其他一些领导成员,带领一个个“三结合”取经小组,从北京到广州,从上海到西安,先后走访了九个城市和一些县城的几十家纺织厂,象海绵吸水一样引来了一项项新技术。在二厂,我们参观了他们改造过的高速梳棉机。只见整齐排列着的一台台这种机器,把棉卷上的棉花一层层地缓缓吸入腹内,经过钢丝针布的高速梳理,吐出一根雪白的棉条,象流水似地注入棉条筒。车间工段长介绍说,它的转速较过去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五,产量增长了一倍。这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梳棉机,是他们三次到上海学习,又经过一年试验才改制成功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许多外地的革新项目就这样逐步被二厂的工人、技术人员所掌握。但是,由于工程大,时间紧,改造工作更是一场艰巨的任务。二十多项改造项目,分布在各个工序,牵扯到四百多台机器需要搬迁,六百多台设备需要改造,数以千计的零、部件要自力更生加工。此外,还有七千多立方的土方工程。这些工作又必须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完成。石棉二厂的职工,勇敢地挑起了生产、改造两副重担。厂党委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同时广泛动员群众,开展会战。厂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车间、工段建立了改造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工作。边生产,边改造,边土建,边安装。各项工作紧密配合,交叉进行。清钢车间的改造是全厂的重点工程之一。这里的二百八十六台梳棉机要全部拆掉改造,移位安装,还要挖一千八百多米长、一米七深的地下风道,改装近二里长的空中吊轨,共需五万七千多个工作日。怎么办?他们充分发动群众,合理组织力量,开展会战。为了避免改造与生产发生矛盾,工人们拆一批,改一批,安装后投入生产,再拆另一批。在那段日子里,各级领导干部和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天天和工人滚在一起。专业队员有不少人吃住在厂里,有的一连几个月不歇公休日,常常一进车间就是十几个小时。运转工人对技术活插不上手,下班后就帮助拆擦机器。机修车间日夜赶制配件,后勤部门千方百计保证物资供应。人人出力,各方支援,呈现出一片紧张热烈的战斗场面,大大加快了进度,如期完成了任务。
石棉二厂的经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九七六年,他们被评为大庆式企业,去年,光荣地参加了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如今,国内纺织系统比较先进的革新项目,已在这里普遍开花结果。这个厂五十年代的旧设备面貌已大大改观。
电子、射流磨床、自动穿筘机、蒸喷制冷等先进技术开始应用,全厂的纺纱技术提高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清花工段,过去笨重的往复式抓棉机改为圆盘式抓棉机之后,质量提高,体积缩小,使原来比较拥挤的车间变得宽敞明亮了。和它毗邻的钢丝工段,车间里一扫过去呛鼻子的混浊空气,给人一种清晰之感。红色地面闪闪发光,台台机器干净明亮。这是因为改造了“三吸”工程,把大量飞花和尘土从地道中吸走了的缘故。据测量,改造前这里每立方米空气含十毫克飞花和尘土,现在降为三点六毫克,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保证了工人身体健康。在络筒车间,一个个络筒工、合股挡车工,坐着电动小车,轻快自如地巡回在机旁。过去一天走几十里路的繁重体力劳动,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石棉二厂的挖潜、革新、改造工作又有新发展。他们把重点转移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上面,要把每件纱的用工数大幅度地降下来。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自动化、三个高速化的双革项目,力求在优质、高产、低耗方面取得新进展。
郑春庚 逯祖毅


第2版()
专栏:

福建省委书记马兴元在龙海县召开座谈会
虚心听取老农业劳动模范的意见
据新华社福州十月十九日电 不久前,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马兴元在龙海县召开老农业劳动模范座谈会,征询他们对揭批“四人帮”、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和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意见。老劳模们在会上畅所欲言,实事求是地谈了许多情况和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
参加座谈会的有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龙海县委副书记黄海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县农业局副局长潘无毛,全国农业(柑桔)劳动模范、步文公社党委副书记郭昆成,华东农业劳动模范、紫泥公社农机站站长吴建基,华东农业劳动模范、山后大队党支部书记杨金海,以及省劳动模范郑豆干、黄九驶、李春来、康福寿等。
这些老劳模们一致指出,农业要大上,必须深入揭批“四人帮”。他们说,龙海县今年早季之所以社社队队增产,总产和单产都创造了新纪录,形势大好,除了推广良种,精耕细作等因素,关键是县委以揭批“四人帮”为纲,开展“一批两打”运动,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调动了干部和社员的积极性。今年六月底,县委在三级干部会议上联系本县实际,旗帜鲜明地狠批林彪、“四人帮”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为一批受迫害的老干部、老劳模平反昭雪,为被打成“黑样板”、“黑典型”的先进单位恢复名誉,对全县震动很大。许多干部和社员反映,只有这样大力拨乱反正,农业生产搞上去才大有希望。劳模们建议说,一定要继续深入揭批“四人帮”,抓好“一批两打三整顿”。只有这样,才能扫清障碍,保证农业生产更快地向前发展。
关于农村经济政策,劳模们对大队干部补贴和社员口粮标准提出了一些意见。他们认为,大队干部补贴,必须坚持压缩现有补贴人数的原则,但每个大队的补贴人数,不必强求一律。另外,补贴工分总数限制在总工分的百分之二以内是对的,但是每个干部补贴多少,最好能考虑到干部的具体情况,比如年老的和年青的,身体好的和身体差一些的,应当有区别。对于社员口粮标准,劳模们反映,一定要贯彻多收多吃的原则。
劳模们还对如何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提出了三条具体建议:一是从龙海的情况看,在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时要特别注意抓好种子和肥料。二是要认真解决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问题。三是改进领导方法。指挥生产不要光靠行政命令,要深入下层,抓好样板,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
省委书记马兴元虚心地听取了老劳模们的意见,勉励大家说,你们都是解放时出来参加革命的,是土改、反霸的积极分子,是走合作化道路的带头人。希望你们继续革命,带领群众大干。


第2版()
专栏:

某些电视机的常见“节目”
这是上海《解放日报》九月十九日刊登的题为《某些电视机的常见“节目”》的四幅漫画,请电子工业战线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生产电视机及其配套元器件的企业领导同志认真地看一看。这是代表当前社会舆论对我们生产的电视机质量状况的辛辣讽刺和尖锐批评,反映了广大用户的呼声。
我们生产的有些牌号的电视机所存在的质量问题,的确是很严重的。很多用户用几年节衣缩食积蓄的钱买回电视机后,经常收看的却是这几个“节目”,心里该有多么难受啊!不仅如此,他们还疲于奔修,屡不奏效,叫苦不迭。我们认为这几幅漫画讽刺得好,批评得对,击中要害,我们某些电视机的常见“节目”确实是这几个。一切生产电视机及其配套元器件的有关工厂,应该对照这几幅漫画认真地想一想,议一议,该怎么办?什么时候能够消灭这些常见“节目”,而代之以收看真正喜闻乐见的节目,让广大群众拍手叫好呢?
五十年代中期,《人民日报》曾刊载过一篇反映南京无线电厂红星牌收音机质量不好的人民来信,题目是《哑叭收音机》。南京无线电厂从批评中吸取教训,认真整顿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创出了名牌产品——熊猫牌收音机,至今誉满中外。这说明批评是一种推动力,它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一切生产电视机及其配套元器件的企业,应该向南京无线电厂学习,把批评作动力,认真整顿和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出让群众信得过的名牌产品来。我们相信是会做得到的。
四机部办公厅文 丁兆庆画(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上海工商部门联合检查电视机质量
干部亲眼看到本厂的电视机当场“出丑”,羞得面红耳赤,回厂立即发动群众限期攻克质量关
据新华社上海十月十五日电 九月上旬,在离上海市区五十公里的青浦县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电视机、收看收听比赛会。上海生产的各种牌号、型号的黑白电视机从工厂运到这里,由工、商双方开箱检查和评比。一台台电视机从木箱里取出来,放在同一个部位接受检查。只见有的电视机画面清晰,伴音良好;而有的却图象扭曲,声音沙哑,当场出了丑。
这次质量检查活动,是上海市电视机行业的产、供、销部门联合组织的。在这之后,各电视机厂的领导干部、工人代表和商业部门的营业员、修理员等组成的技术检查组共三百多人,又在市区的上海交通电工器材采购供应站对上海最近生产的各种型号的黑白电视机进行了开箱检查和现场收看评比。
这次工商联合开展的质量检查活动,暴露了上海电视机质量上存在的不少问题。从上海交电采购供应站仓库调出的十三种型号、一百三十台黑白电视机中,开箱率达到百分之百的(即开箱检查台台合格)只有四种型号,它们是:上海广播器材厂生产的上海116—3、上海无线电四厂生产的凯歌4D4A和4D8、上海无线电十八厂生产的飞跃9D3—1,而平均开箱率仅百分之八十一点五。这就是说,挂上“合格证”出厂的电视机,每十台中就有两台有毛病,不能出售。
这次检查活动,对上海各个生产电视机的工厂触动很大。参加检查的干部亲眼看到本厂的电视机“当场出丑”,羞得面红耳赤。他们回去后立即召开会议,发动群众攻关,限期改进产品质量。上海电视机一厂的党委书记和厂长还带了一批技术人员到商业部门的仓库里,把本厂一千六百多台不合格的电视机“背”回去检修。
上海有关工商部门认为,联合开展质量检查活动,是推动工业部门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好办法。他们决定今年年内对上海电视机质量再进行一次检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