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胜利的纪录侵略的铁证
越南一次又一次侵犯柬埔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却倒打一耙,反诬“柬埔寨进攻越南”。苏联也赶忙出来帮腔,极尽诬蔑柬埔寨之能事。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香港《大公报》记者冯仲良今年九月到柬埔寨采访时拍摄的这一组照片,就是苏联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的铁证,也是柬埔寨军民英勇保卫领土主权的胜利纪录。
且看,战争是在柬埔寨的柴桢、茶胶等省进行的,难道竟是柬埔寨军民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了对越南的“侵略”吗?
再看,柬埔寨缴获的这些苏联武器,难道就是苏联对越南“正义事业”的“正义”支持吗?
越南当局头脑发胀,以为依靠苏联的支撑,可以轻而易举地征服“军事上和政治上弱小”的柬埔寨,实现“印支联邦”的迷梦。结果是“弱小”的一次又一次挫败了“不可一世”的,地雷加步枪战胜了“米格”加坦克。
胜利的纪录令人鼓舞!
侵略的铁证令人愤慨!(附图片)
开赴茶胶省前线的柬埔寨装甲部队
柬埔寨军民迎击来犯的侵略军
柴桢省军民布下地雷阵
在稻田中被击毁的越军装甲车
被缴获的越南侵略军武器
缴获的苏制武器上俄文字母清晰可辨
柬埔寨战士缴获的苏制步枪


第6版()
专栏:

英萨利副总理到菲律宾访问
丹麦《工人报》谴责越南充当苏联工具侵略柬埔寨
新华社马尼拉十月十七日电 由民主柬埔寨政府负责外交事务的副总理英萨利率领的民主柬埔寨政府代表团十月十七日下午乘飞机到达马尼拉,对菲律宾进行正式访问。
英萨利副总理一行在马尼拉国际机场受到了菲律宾总统兼总理马科斯和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内阁成员们、代理外交部长和代理国务委员会主席何塞·英格莱斯以及其他高级官员的热烈欢迎。
英萨利副总理在机场上发表的书面声明说:柬埔寨和菲律宾建交后,两国关系“又有了很好的发展”,“在我们两国都需要保卫各自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扩张主义野心的情况下,这种关系的发展更具有新的重要意义和新的范畴”。
声明说:“本着我们两国人民的愿望和正当利益,我们目前的访问将会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民主柬埔寨和菲律宾共和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双边合作”。
菲律宾总统兼总理马科斯在欢迎英萨利副总理一行发表的书面声明中说:民主柬埔寨副总理英萨利一行对菲律宾的访问“表现出柬埔寨不仅要同我们加强联系而且也要同整个东南亚地区加强联系的决心”,“我们把这次访问看作是在你们国家实现了新的稳定的反映”。
声明说:“在我们两国建交之后,你的访问提供了恢复和进一步发展民主柬埔寨和菲律宾之间历史性联系的机会”。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十月十六日电 哥本哈根消息:丹麦共产主义工人党报纸《工人报》十月十一日至十七日一期发表一篇评论,谴责越南推行扩张主义政策。
评论说,越南现在正准备在雨季结束时对柬埔寨发动一次新的大规模的进攻,而“苏联将对越南进行军事空运”。
评论说,“越南已经越来越把它自己同苏联绑在一起”。越南是经互会的成员国,但是它却声称自己是一个“不结盟国家”。
评论指出,越南推行扩张主义政策是“它国内经济困难和充当苏联工具的结果”。


第6版()
专栏:

马来西亚报纸就范文同访问发表社论
东盟的中立化概念不容修改
据新华社北京十月十七日电 前几天,越南总理范文同访问马来西亚时,当地的《星槟日报》发表社论说,“我们希望,范氏对东盟国家的访问,能促使他重新检讨近年来推行的外交政策。事实上,越南与任何国家为敌,都将影响东南亚的安定,更会使东南亚再次沦为超级强国的争夺场所,则‘中立化和平与自由’的目标将无从达致。因此,越南除了谋求与东盟改善关系外,最重要的是:重新估计自己所处的地位,解决与中、柬的冲突。以实际和符合本地区利益作为其政策的基础。”
《马来亚通报》十月十四日的社论说,东盟所遵循的“和平自由与中立区”的概念也不容许越南修改为“和平、独立与中立”,否则会陷入苏联“亚洲集体安全”的圈套。


第6版()
专栏:

也门粉碎一次武装政变
据新华社萨那十月十六日电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在十五日粉碎了一次武装政变,十六日萨那局势已趋平静。
据萨那电台广播,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阿里·阿卜杜勒·萨利赫十六日公布一项决定,任命艾哈迈德·伊斯梅尔中校为步兵第五旅旅长,阿卜杜勒—马利克·萨亚尼少校为中央部队司令,加利卜·马萨尔·加姆什上尉为宪兵部队司令。这几个部队的前任司令参与了未遂政变。据报道,叛乱分子在十五日早晨曾炮击总统府,当时萨利赫总统正在红海港口城市荷台达视察。忠于政府的武装部队及时粉碎了这次叛乱。萨利赫总统于当天赶回首都萨那。


第6版()
专栏:

美国一瞥(二)
中国新闻代表团 王若水
狄 斯 耐 乐 园
洛杉矶的狄斯耐乐园是有名的游乐场所,每年要吸引大量的游客。华尔特·狄斯耐创作过许多动画片,其中的米老鼠的形象是风行全世界的。他在三十年代制作的动画片《白雪公主》现在仍在美国放映。这个游乐园里是他创作设计的,为了招徕游客,花了不少心血。
我们去那里的时候,正是休假季节,游乐园里真是人山人海。一进门,人化装的米老鼠就跑来表示欢迎,同你握手。走进去,里面分了好多区域,有什么“冒险世界”、“幻想世界”、“明日世界”等等。我们乘游览车进入了一个山洞,经过了一段黑暗的道路,两旁显出了远古时代的景象,有恐龙、犀牛和其他各种各样的怪兽。“幻想世界”是乘小船沿着一条小溪进入的,小溪蜿蜒曲折,两岸的假山上,有世界各个民族的玩偶伴随着音乐表演舞蹈,栩栩如生,倒很有趣。还有其他一些地方,也无非是鸭子唱歌,狗熊跳舞之类。所有这些,都是由电子控制的。
看到这些,我想到我们国家每年为了布置国庆节的游园节目,花了不少钱,然而那些游艺设备只过几天就拆掉了,这是很不合算的。
狄斯耐乐园固然是一个游乐场所,有些节目却也有“寓教育于娱乐”的意思。我们在那里看了一次“全景电影”,名叫“美丽的美国”,那也可以说是一部科教片。电影场是一个圆形大厅,观众站在里面,周围都是银幕,无论从那一个方向看都可以,就好象从一辆大轿车的四面窗户朝外看一样,这样就产生一种置身其境的感觉。当银幕上出现华盛顿广场时,银幕上的游人就在我们的前后左右走来走去,我们也好象和他们一起参观。一会儿,银幕上出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我们又好象是在船上,左右摇晃,颠簸起伏,好象站立不稳的样子。一会儿,整个电影场好象腾空而起,我们又象是坐在飞机上,越过大城市的上空,越过山顶积雪的崇山峻岭。飞机打起圈来,我们也弄得头晕目眩……
然而最使人惊异的还是在一个小剧场里看到的。当幕布徐徐拉开时,我们看到在国会大厦的背景前,一个人坐在椅上。灯光渐渐转明,我们看出那是林肯的形象。起初他一动也不动,好象是一具蜡像。接着,他慢慢站了起来,开始发表一篇演说。他的声音缓慢而庄严,他的举止安详而严肃。我以为这是一个杰出的演员,然而这却是一个机器人!
华 盛 顿
在华盛顿,我们参观了白宫和国会。白宫和国会从星期二到星期五都对外开放,任人参观,当然要由向导带领,走一定的路线,不能随便乱串。
国会开会时,不只是记者,一般人也是可以进去旁听的。不怕有人闹吗?不要紧,有警察守卫着,谁要闹,就揪住谁的脖子,把他撵出去。
白宫和国会里面都有很多艺术品。国会有一个圆形屋顶,我发现那天花板上的绘画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堂屋顶的宗教画十分相似,只是坐在中间的不是圣母或耶稣,而是华盛顿。在他的两边是自由女神和胜利女神,还有一群仙女。向导说,这是一个来自意大利的画家在一百多年前的作品,人们称他为“国会的米盖朗琪罗”。
国会里还陈列着许多塑像,有的是美国历史上的政治家,有的是美国历史上的科学家。在这个国家里,科学家是受尊敬的。
在华盛顿的科学技术历史博物馆,我又发现了一个雕像,远远一看,好象是希腊雕刻;走近一看,原来又是华盛顿。他一手平举,一手拿杖,那一副姿势和神气活象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他的周围有一些小的神像,象征艺术、科学和技术。就是说,由于华盛顿这位宙斯的恩赐和庇护,才有了艺术、科学和技术的繁荣。
当然,这都是一百年前的作品,现在这种对华盛顿的神化早已消失了。但是对华盛顿的纪念是不少的。华盛顿有著名的华盛顿纪念碑,但是我没有能去参观。我只参观了佛嫩山的华盛顿故居。华盛顿的墓也在那里,墓并不大,但故居占地面积是很大的。华盛顿用过的许多东西都在这里细心地保存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华盛顿始终是美国人民引以为骄傲的历史人物。
但是,当我询问一个中学教师,现在多数美国青年最崇拜的人是谁时,她犹疑了一刻,没有答上来。不过,她说,在黑人中间,最受崇拜的人无疑是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
宗 教
我们到达美国时,教皇保罗六世刚刚去世。离开美国时,新的教皇刚选出来。这期间,有关教皇的消息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
每个旅馆房间里都放着一本圣经。在参观白宫时,我发现总统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本书,其中一本也是圣经。圣经是美国最畅销的一种书,大约每年销售八百五十万册。
在美国报纸上,我看到“民意测验”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卡特总统是虔诚信教的吗?由于许多人继续对这个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报纸说,这意味着总统还有希望恢复他的威望。
看来,除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以外,在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就是基督教。
我们中国人信教的很少,因此我们容易忽视宗教在其他国家所起的作用。一本美国新闻处编印的《美国概况》上说:美国自称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约为百分之三。那就是说,自称有宗教信仰的人约为百分之九十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但是当我向密苏里大学的一位哲学教授提出这个问题时,他摇摇头说,没有这样多。他说他看到的一个统计材料说是百分之六十。不管怎么样,多数人信教,这是无疑的。
在科学技术如此高度发达的美国,宗教还保持这样大的势力,这只能用统治阶级的需要和人还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来解释。我知道,在五十年代侵朝美军当中,吸毒之风和宗教活动都很盛行。当时美国记者正确地指出:这是由于精神的苦闷和无寄托。
一个同我们一起吃饭的老太太说:她不理解怎么可以没有宗教,在她看来,如果那样的话,生活就没有希望了。
那么青年人怎么样?那些穿着牛仔裤,嚼着口香糖的青年男女,他们对生活怎么看?他们在精神上追求什么?
确实,颓废的嬉皮士现在已经不多见了。许多青年一心只想找个好工作,自己能够过舒适的物质生活,这样他们就满足了。他们既对政治漠不关心,也对宗教失去热情。另外一些思索着生活的意义的青年,却还处在精神的彷徨中。
在田纳西州的一个“汽车旅馆”里,一个留长头发和长胡子的青年询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他说他很想和中国人谈一谈。
他是一个大学生,我们很快就发现,他所感兴趣的是中国和印度的哲学和宗教。他厌弃了西方的文明,要到东方的宗教里寻找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解脱。
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和他详细谈话。
据说,基督教在衰落,一些原先的基督徒转向了一些远东的宗教,包括道教、佛教和印度教。看来,许多人需要神,象伏尔泰说的那样,如果没有神,他们也要创造一个出来。(附图片)
在狄斯耐乐园的剧场里,美国总统林肯在演说。这栩栩如生的形象,原来却是个机器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