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哈尔滨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健全规章制度开展优质服务活动
病人住院不再需要家属陪护
新华社哈尔滨十月十五日电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有效地解决了陪护问题。
陪护人员多,是许多医院长期以来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一个时期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些合理的规章制度被砍掉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搅乱了,陪护人员成堆,事故、差错增加,医护质量下降,群众意见很大。一九七二年,经过整顿,恢复了一些必要的制度,使医疗工作有所改进。后来,“四人帮”又借批林批孔之机大反“回潮”、“复辟”,搞得党委不敢抓管理,医护人员不敢提管理,医院又重新陷入混乱。特别是由于护理工作跟不上,大量患者家属住进医院,造成陪护人员多于患者的极不正常现象。全院病床七百多张,有时陪护人员竟达一千三四百人。人们形容当时的医院“白天是饭店,晚上是旅馆”,肮脏、噪杂、混乱,严重妨碍了患者的治疗和休息。有时甚至出现错给陪护人员注射等怪现象。大批陪护人员住在医院,也加重了患者家属和所在单位的负担,造成劳动力的严重浪费。
粉碎“四人帮”以后,医院党委下决心要解决陪护问题。陪护人员多,反映了医院管理上的混乱。因此,要解决陪护问题,必须从加强医院的管理抓起。
两年来,医院党委带领全院职工联系实际深入批判“四人帮”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逐步分清了路线是非。大家说,在医院管理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两条路线斗争。管理混乱,正是“四人帮”不顾人民死活,煽动无政府主义造成的恶果。医院的组织管理是一种专门的科学,要管好医院,必须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管理。管理加强了,病人的医疗护理和生活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才有条件取消陪护。
去年以来,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并逐步发展成以转变医疗作风、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建立健全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教学、科研、医疗、护理、后勤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医院管理逐步走向正轨。
为了解除患者和家属的顾虑,使病人得到良好的治疗条件,这个医院特别加强了护理工作。过去,重症患者取送大小便器、饮水、喂饭、服药等都由陪护人员担负;现在,医院对住院患者采取从治疗到生活全部包下来的办法,使病人和家属无后顾之忧。对重症病人的护理基本上做到了“五包”,即:包喂水、喂饭,包洗头洗脚,包翻身更衣,包取送大小便器,包生活服务。对重症病人实行定时巡回,主动询问、照顾。有个患颈椎骨折的截瘫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原来对取消陪护的办法半信半疑,但由于医护人员长期热情周到的照顾,终于使他信服,并深受感动。这个医院的一位耳鼻喉科的老护士长,身患高血压,经常为病人热菜、热饭、洗衣服,许多患者说,护士长何止是“五包”啊,“十包”也有了。
为了方便患者,各病房普遍成立了生活服务小组,定期为病人购买生活服务用品;还有义务理发小组,为行走不便的患者理发。对昏迷病人,护理人员帮助管钱管粮票,在家属探视时,一一交待清楚,分毫不差。后勤部门定期派人到病房为患者换钱票、粮票。解决了病人的生活服务问题,为取消陪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这个医院除临危病人之外,全部取消了陪护。医院的混乱局面结束了。走进病房,一片整齐、清洁、肃静的景象,窗明几净,空气清新,在舒适的环境里,患者能得到安静的休息和妥善的治疗了。


第2版()
专栏:

李家庄团支部恢复名誉
这个团支部自一九六三年以来,积极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开展学雷锋活动,社会风尚为之一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前些年,李家庄团支部遭到了林彪、“四人帮”的严重摧残和打击。最近,共青团山东省委、中共昌潍地委恢复了这个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新华社济南十月十四日电 全国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集体——山东省临朐县城关公社李家庄大队团支部恢复名誉了。
这个团支部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自一九六三年春开展学雷锋活动起,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并带动了全村社员群众的学习。在大队的团员、青年中,爱国家、爱集体、爱劳动、助人为乐及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不断涌现,社会风尚为之一新,并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到一九六五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已从一九六一年的三百二十四斤上升到九百二十斤。一个比较落后的村庄变成了全县的先进单位。一九六五年八月,共青团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知,号召各地团组织和全国青年向李家庄大队团支部和青年学习;同年十二月,团中央在李家庄召开了全国农村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现场会,推广这个团支部的经验;一九六六年春,团中央还在北京举办了李家庄大队团支部先进事迹展览。
但是,李家庄团支部这个先进集体,前些年却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和打击。林彪、“四人帮”及其在山东的代理人恶毒诬陷它是“修到家的团中央的自留地”,是“地地道道的修正主义典型”,胡说什么团支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是“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大毒草”。一些团员、青年学习的《毛泽东选集》竟被没收了,党、团支部的一些领导成员被批斗,有的惨遭毒打。原团支部副书记、现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王秀臻,因坚决维护团支部这个先进集体,被扣上“反革命硬骨头”的帽子,受到残酷迫害。原团支部书记、现县委副书记尹兴方被扣上“政治骗子”的帽子,成为全县重点批斗对象。
粉碎“四人帮”以后,在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共青团山东省委、中共昌潍地委和临朐县委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林彪、“四人帮”摧残李家庄大队团支部的罪行作了全面调查。最近,共青团山东省委和中共昌潍地委在临朐县召开大会,恢复了李家庄大队团支部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为遭受林彪、“四人帮”诬陷迫害的党、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以及贫下中农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老积极分子重新赠送了《毛泽东选集》。


第2版()
专栏: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开学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四日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今天举行首届开学典礼,十月十六日起正式上课。今天,来自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千多名研究生和五百多名指导教师、讲课教师,以及应聘到研究生院担任教学工作的外籍专家,欢聚一堂,庆贺研究生院开学,表示一定要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而努力。
开学典礼由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钱志道主持。有关方面负责人李昌、武衡、刘仲候、刘述周,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革委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学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代表,出席了开学典礼,并对研究生院开学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是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批准筹办的。它将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合作,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培养高级科研人才。研究生院将采用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要求的教学方法培养研究生,使研究生迅速地接触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从七十年代的水平上起步。
这个研究生院的专业包括中国科学院研究的各个学科: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学和无线电技术、计算机工程、空间技术、环境科学以及科学组织管理等。它提倡各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开展百家争鸣,互相渗透;提倡不同观点、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和教授自由讲学,以使研究生博学多闻,并有较高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对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方法是严格要求,自学为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钻研精神和创造才能。
李昌同志在开学典礼上讲了话。他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需要资金,需要技术,更需要人才,所以我们要招收研究生,并扩大研究生的招生名额,这是很重要的战略措施。他希望全体研究生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学的自觉性,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注意锻炼身体,努力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学习任务。


第2版()
专栏:

晚秋红叶正浓时
——访几位老文艺家
晚秋红叶正浓时节,记者走访了几位著名老作家、艺术家。这些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过去年代里,曾经用他们的笔为人民的进步事业服务。在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今天,在新的长征开始的时候,他们在想些什么,作些什么?下面就是部分回答。
泼墨重绘王昭君
记者访问了著名剧作家曹禺。这位六十八岁的老人,新近从新疆草原风尘仆仆归来。
谈起充满奇异色彩的山上湖——天池,谈起景色秀丽的伊犁河谷,谈起著名的赛里木湖畔金色的草原,曹禺是那样的兴奋,那样的热情澎湃。他还叫他的女儿把在新疆拍的照片拿给记者看。记者看到曹禺骑马、跳舞的照片,不禁赞叹:哪象个年逾花甲的人呵!曹老笑着说:“我还在赛里木湖畔牧民的帐篷里宿了一夜哩。多么好啊,那醉人的马奶酒,那牧民们弹唱的史诗一般的民歌,那些美丽的民间传说,真叫人难忘!”
到新疆去,曹禺是为了追踪我国古代兄弟民族交往的足迹,搜寻古代兄弟民族友好团结的佳事。从内蒙古草原到河西走廊,到天山南北路,是古代汉民族同西部兄弟民族交往的通道。
“这次西行收获不小。”曹禺说。“同我两次到内蒙古草原之行一样,深深体验到我国各兄弟民族间那种悠久、真诚、亲密的友爱和团结。”
“昭君出塞”,千百年来成为多少诗人、画家、音乐家、戏剧家和民间说唱家们创作的题材,写出了多少脍炙人口的感人篇章。人们按照各人的经历和愿望,塑造了王昭君的形象,大多数人把她描绘成远离故乡、远嫁异族、悲切凄惨的女子。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古今作家、历史家们发表了种种见解。
敬爱的周总理以他渊博的历史知识,深邃的目光,给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回答:王昭君,是个应肯定的人物,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有贡献的人物。周总理建议曹禺:写一个王昭君的剧,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与文化交流。
曹禺高兴地接受了周总理亲自交下来的任务。
从那一天起,曹老就投身于这项工作中。他翻阅了浩繁的史料,并且两次到内蒙古草原,参观昭君墓,搜集民间传说故事,踏看王昭君生前活动过的地方,并且着手写出了前两幕。但是,林彪、“四人帮”的疯狂破坏,打断了他的计划。曹老受到冲击,搜集多年的资料散失。幸好,剧本前两幕的初稿保存下来了。粉碎“四人帮”以后,曹禺重新开始了这项创作工作。到新疆去,就是为了到兄弟民族中去体验团结友好的感情。曹禺说:“是为了写《王昭君》,为了完成周总理的嘱托。”
话题又转回到王昭君身上,曹禺说,昭君出塞,完全不是什么悲悲切切的人间惨剧,不,这是兄弟民族大团结的一曲颂歌。西北地区与内蒙古流传着的那感人肺腑的民间故事,说明那里人民是多么怀念、尊敬王昭君。写王昭君,讴歌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团结,是为了鼓舞今日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曹禺说:“我想,这或者是周总理委托我写《王昭君》的用意吧!”
在新疆,曹禺写完了《王昭君》剧本最后一幕的初稿。回到北京,他正在努力修改。
“可以看一看吗?”记者问。
“不,不。这还需要多次的修改。”曹禺笑着,摆着手说。“你还是等着看舞台上新的王昭君吧!”
那么好吧,我们殷切地期待着曹老的新剧本早日问世,早日演出!
因为我们还年青
在一间朴素、安静的客厅里,记者会见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这位二十年代就为人们所熟知的女作家谢冰心,今年七十八岁了。
“我永远和孩子们在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冰心爽朗地笑着回答记者的问话。这位老作家尽管鬓丝如银,但是行动利落,谈吐流畅,正象她在一首诗中写的那样:“因为我们还年青。”
早在五十五年前,冰心就写了《寄小读者》。在包括有二十七篇通讯的这部著作中,她用优美的笔调,娓娓动听的叙谈,把孩子们引向广阔的世界。这曾经是孩子们中风行一时的读物哩。从此,冰心就成了中国少年未见面的阿姨。现在,她的第一批小读者也已经年过半百。但是那些优美的短文还留在记忆里。
一九五八年,冰心又写了《再寄小读者》。新中国的少年们,随着冰心美妙的笔,旅行了世界大陆和海洋。
现在,《三寄小读者》正从冰心的书桌上,一篇一篇飞向孩子们手中。
冰心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这些年,她亲眼看到林彪、“四人帮”给予她的“小读者”身心的摧残。冰心的心紧缩着,她为孩子们的前途焦虑。在那些乌云翻滚的日子里,她多少次想奋臂高喊:救救我的小读者!
一九七六年十月,一声雷响,云散天霁。中国得救了,孩子们得救了,冰心的胸间充溢着喜悦和希望。她重又拿起笔来,为她的小读者,为新长征的小战士们写作,亲爱的小朋友,到了本世纪末,你们正是年富力强时节,正在以灿烂的青春贡献给壮丽的事业。做个历史的主人,这负担真不轻呵!……
《三寄小读者》中有一篇通讯,是从一幅画讲起的。凌晨,周总理走出人大会堂,握住清洁工人的手,满怀深情,似乎在说:“同志,感谢您!”冰心的笔锋一转: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是那样重视卫生工作,孩子们,我们吃剩的果皮,揉烂的纸屑,能随地乱丢吗?……
冰心,以她自己所特有的细腻笔调,象细雨滋润幼苗一样,把许多深邃的道理,洒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田,冲刷着林彪、“四人帮”留下的污染。
高龄纤弱的冰心,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除了写作,她还积极参加会见国际友人的活动,到孩子们中间去体验生活。其实,她的家就是孩子们的乐园,那里经常喧嚣着孩子们的笑语欢声。
今年六、七月间,冰心还出现在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上。她居然象青年人一样“采访”,报告文学《颂“一团火”》,就是那时候写出来的。
红梅怒放吐衷情
粉碎“四人帮”以后举办的第一次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幅题为《红梅怒放》的国画,吸引着观众的注意。画面上,朵朵梅花迎着太阳怒放,落笔凝练,笔墨苍润,以梅花拟人,把除“四害”以后人心大快、欣喜若狂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幅画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写意花鸟国画家李苦禅。
李苦禅青年时代,曾投师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学画三十四年。他的写意花鸟画,气势磅礴,独具一格,为人们所乐道。
可是,在林彪、“四害”横行的时候,我国历史悠久的花鸟画遭到严重摧残,被诬为“四旧”。李苦禅先是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受到冲击;后来又因一九七五年“宾馆、饭店黑画”案,被无端打成“复辟翻案”的“黑画家”。李苦禅画的那幅《荷花翠鸟》,因为画面上有八朵荷花,就给生拉硬扯地比附为影射“八个样板戏”;翠鸟低头觅鱼,被诬为“垂头丧气”,“发泄对文化大革命的不满”。
批斗会开了一次又一次。要他承认这是“黑画”。李苦禅总是回答:“不,不是黑画!”要他承认是反党反社会主义,李苦禅坚决地反击:“我不反社会主义,我也不反党。解放后,毛主席亲自过问安排我的工作,老年生活很幸福。我热爱新社会。”
李苦禅气愤地说:“那时的日子是黑暗的日子,那帮人是法西斯。批所谓‘黑画’,矛头是指向敬爱的周总理的。”
那年,李苦禅已经七十五岁了。
李苦禅是一位正直的爱国画家,出身贫农,在旧社会,打过铁,拉过黄包车,后来投师学画。他饱尝了旧社会的压迫苦难,同情革命,同情共产党。抗战期间,他勤奋作画,用所得的微薄收入资助共产党员、进步人士的家属;他自己的画室,掩护过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为此,他被抓进日本宪兵队的牢房,受尽酷刑拷打。他坚贞不屈,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至今,他的右小腿上还留有一大块受残害的伤疤。
在敌人酷刑拷打下,这位老人没有出卖真理,出卖革命。同样,在“四人帮”的淫威下,老人也绝不屈服,绝不说违心的话。
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老画家可真是心花怒放了。他怀着无限喜悦振奋之情,挥笔绘就了这幅《红梅怒放》。
记者来到李苦禅画室访问的时候,他正在给一幅刚完成的新作题字:《高瞻远瞩》。画面上一只威武的山鹰挺立崖头,昂首远视,即将振翅雄飞。老画家告诉记者,这是应青岛的同志的要求而作的。今年八月,他到山东参观访问,体验生活,一路亲眼目睹了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大解放的动人情景,感受到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提出抓纲治国,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图大略,已经化为亿万人民的自觉行动。伟大的祖国要飞跃,这是多么鼓舞人心啊。这幅画正是表达了老画家的激动心情。
李苦禅现在除了创作,还参加总结整理我国写意派绘画的历史传统和经验技法的工作。他说:“这是一笔财富,要留给后人。”
而今百龄正童年
八十二岁的散文家曹靖华不服老,在诗中说:“由来花甲称人瑞,而今百龄正童年。”前些天,作家学习访问团要到大庆、鞍山、柴达木去,他执意要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同志劝说了一次又一次,都说不服。他说:“我要跟上新形势,一同奋进啊!”最后,只好让他到近一点的华北看大油田去。
早在今年春天,曹老已到四川去过了。重庆,在风急云涌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曹老曾在这里工作过,战斗过。这次重游旧地,多少往事,涌上心头。一九四五年,毛主席飞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重庆期间,毛主席访问中苏文化协会,曹老参加了欢迎的行列。事情过去几十年了,现在,曹老站在当年和毛主席谈话的旧地,毛主席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毛主席亲切的声音响在耳边。敬爱的领袖啊,您放心吧,您开创的革命大业,后继有人,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正高举起您的旗帜,排除万难,奋勇前进!
曹老在四川参观了工厂、学校、人民公社。他看到,遭受林彪、“四人帮”摧残蹂躏的天府之国,创伤正在治愈,面貌已在改变,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个晴空万里的傍晚,曹老登上枇杷山,放眼四望,长江、嘉陵江银白如带,山城灯火灿烂,一派蒸蒸日上的气象。曹老心情激动地说:“这一切,不正是江姐她们梦寐以求的人民江山吗?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林彪、‘四人帮’以及历史上一切倒行逆施的丑类,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终究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革命江山,一定要千秋万代传下去!”曹老欣然命笔,写下了《红岩归来》为题的散文。
曹靖华同志一九二二年在北京大学听鲁迅先生讲《中国小说史》时,认识了这位中国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旗手。从那时起,他同鲁迅开始了友好往来。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岁月里经受锤炼的。鲁迅先生写给他的那大量书信,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激励着今天的青年一代。
鲁迅先生生前有过这样一段话:“三十年来,年相若与少于我一半者,相识之中,真已所存无几……”这“无几”之中,就有曹靖华同志。现在,鲁迅先生同时代的战友更其稀少了。曹老感到自己肩上任务更重了。他现在是鲁迅研究室顾问。几乎每天都有客人登门请教,其中有鲁迅研究工作者、注释者、文学青年、教师。一批批书信、文章从各地寄送到他桌上,书信要回答,文章要帮助核实、修改。曹老怀着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怀着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工作着,战斗着。
那天,记者到曹老家中访问时,他正在阅读《十月》杂志中一篇鲁迅研究文章。他说:注释鲁迅的著作,研究鲁迅的革命实践,特别是把被“四人帮”及其一伙歪曲了的事实纠正过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是一件大事。我要学习鲁迅那样的工作精神,工作到最后一息。
新华社记者 韩舞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