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山南地委领导干部深入调查研究带头拨乱反正
坚决废除“土政策” 社员大干有劲头
编者按:粉碎“四人帮”已经两年了,至今还有人把“土政策”当“法宝”,舍不得丢掉。这是林彪、“四人帮”那条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和影响没有彻底肃清的一种表现。西藏山南地委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深揭狠批林彪、“四人帮”推行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罪行,坚决废除“土政策”,使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得到落实,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希望那些至今还保留“土政策”的地方,认真学习山南地委的经验,以湘乡经验为武器,立即停止侵犯农民利益的错误做法,坚决推倒“土政策”。
据新华社拉萨电 本社记者周保华、严华如报道:中共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委引导干部深入批判“四人帮”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坚决带头废除了那些违背党的政策、侵犯社员利益的“土政策”。广大群众高兴地说:政策定,人心齐,大干有劲头,快上有信心。
今年以来,山南地委对一千三百三十多个生产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二百一十五个生产队将社员的自留地收归集体经营,有一百一十一个生产队把社员的自留畜收归集体所有。有些县还禁止社员经营编织和采集山货等家庭副业。山南地委认为,过去下面搞的这些“土政策”,与地委领导有关系,有的“土政策”地委也知道,并且点过头。在有县、区和地委直属部门领导干部参加的会议上,地委旗帜鲜明地拨乱反正,全面清理了前几年执行政策上的问题,主动承担责任,公开作了检讨,并明确宣布,那些违背党的政策的
“土政策”,一律予以废除。以后,地委第一书记和其他几位领导同志又深入基层宣传党的政策,帮助各级党委组织广大干部狠批“四人帮”的假左真右,分清是非,揭露矛盾,认真落实党的政策。
穷结县是山南地区第一个建成的大寨县。原来,这个县的领导干部总以为,穷结县是个先进单位,在“四人帮”横行时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在执行政策上不会有什么问题。这次,在地委帮助下,穷结县委有两名书记、一名常委分头到扎林、下水和马布三个公社进行调查,他们看到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过去,在极“左”思潮影响下,扎林公社的干部擅自制定了一条“土政策”:“凡是土质较好的社员自留地,一律换成砂砾地;不准社员给自留地施肥、灌水和除草。”有的社员晚上到自留地上拔草,也被说成是“资本主义白天不搞夜里搞”,而遭到批判。这三个公社对社员饲养家畜也横加限制,既不准买卖,也不准屠宰;甚至社员上街卖几个鸡蛋,也被没收和罚款。这些情况使穷结县委清醒地看到,穷结县不是“世外桃源”,有不少人在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四人帮”的毒害和影响。于是在县委领导下,全县从上到下进行了一次政策大普查,发现问题就立即解决,把党的政策雷厉风行地贯彻落实下去,受到社员群众的热烈拥护。
浪卡子县是个牧业县,在“四人帮”严重干扰破坏的时候,县委主要负责人曾亲自抓了道布隆公社把社员自留奶牛收归集体的“典型经验”,并将这个“典型经验”加以推广,影响极坏。经过地委负责同志的帮助,最近他再次来到道布隆公社,主动向群众作了检讨,并代表县委宣布把已经收归集体的社员自留奶牛如数退还社员。扎囊县的大多数社员,有织氆氇的传统手艺。可是,这个县前几年曾经规定,全县除集体的五百部织机外,其余社员家庭所用的两千多部织机一律上交封存,禁止社员利用业余时间搞家庭编织。不久前,县委领导同志也主动向社员群众承认了错误,并着手把封存的织机退还社员。山南地区各级党委主动纠正过去的错误做法,取消“土政策”,坚决落实党的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社员欣喜地说:“现在,干部和我们真正想到一起了!”


第3版()
专栏:

不闻恶声与鸦雀无声
刘革文 杨振明
《史记》上有一个“不闻恶声”的故事,说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卫道士孔子不得人心,四处碰壁,批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后来,他收子路为弟子,便一改窘境。那子路面目狰狞,衣着吓人,但凡批评、反对孔子的,便横眉怒目,兵刃相向。有了这样一个凶神恶煞为保镖,难怪这老夫子洋洋得意地说:“自吾得由(即子路),恶言不闻于耳。”
一九五三年,毛主席在《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一文中谈到这件事,尖锐指出孔子“不民主,没有自我批评的精神”的霸道作风,告诫人们“不要学孔夫子这一套”。一九六二年,毛主席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又讲到,有一个省,会本来是开得生动活泼的,省委书记到那里一坐,鸦雀无声,大家不讲话了。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看,很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解决怎样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的问题。现在,有一些领导同志,还在自觉不自觉地欣赏孔子那一套,听到赞扬话,就象大热天吃了冰激凌,浑身有说不出的舒服;听到批评话,便一触即跳,火冒三丈。对于意见相同者,活象个“笑面佛”;见到批评自己的人,便成了“怒目金刚”。如此这般,群众在你面前怎能不鸦雀无声?
或许有的同志要说:“不是不让讲话,让他讲他就是不讲嘛!”的确,公然声明自己“不闻恶声”的人是不多了,有的领导还能公开号召大家提意见。但鸦雀无声的局面为什么仍然不能打破?《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很能说明问题。一次,齐国大夫邹忌对齐威王说,我自知不如徐公长得美貌,但是,我的妻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所以都说我比徐公美。今齐国国势强大,大王的宫眷无不偏爱大王,朝廷之臣无不惧怕大王,四境之内无不有求于大王。所以,大王听到的都是赞美之词,而听不到不同意见,“王之蔽甚矣”。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意见,下令:群臣吏民能当面给我提意见的受上赏,上书提意见的受中赏,在社会上议论朝政传进我耳朵的受下赏。令一下,臣民就纷纷进谏。不难看出,齐威王由听不到不同意见,到进谏者门庭若市,决定的因素是他自己对待意见的态度。我们的高级领导干部虽非“大王”,但也算得位高权重,偏爱你的有之,惧怕你的有之,有求于你的亦有之。在这种情况下,要听到认真的批评意见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倘若你很民主,闻过则喜,那么,不仅偏爱你的人会丢掉“只见碧玉不见瑕”的偏见,怕你或有求于你的人也会打消顾虑,直言不讳。否则,即令你做出一点姿态,发表一通宣言,人家也会想,这宣言是真是假?看不准,小心为妙!于是,偏爱你的,仍旧讲他的过年话、赞美词;惧怕你的,仍旧心有余悸,担心来个“八寸的脚,七寸的鞋”,“合理照顾”一下;有求于你的,也决不会栽刺不栽花,讨闭门羹吃的。其结果,还是鸦雀无声。当然,对领导干部持有“偏爱”、“惧怕”、“有求于”态度的人,是受了旧思想、旧意识的影响,应该加以纠正。但是,问题的主要方面还在于这些领导干部,是他们“不闻恶声”的官僚主义作风闭塞了言路。
勇于发扬民主,听取批评意见,这是共产党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及其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上下几千年,广大人民群众挣扎在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重压之下,那里有提批评意见的权利!就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不同意见,也往往被视为“异端”,大加挞伐,直至杀身灭族。这中间,虽然偶尔有过齐威王那样从谏如流的人物,但他们让人说话,完全以不损害其封建统治为前提,如果违背了这个前提,他们也是要严惩不贷的。这毫不奇怪,因为他们是站在同人民群众完全敌对的立场上的,不如此便不能维护其统治。我们则不然,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敢于明言。无论在党内还是党外,都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允许被领导者监督、批评领导者,甚至采用各种方式,发动群众公开揭露我们的阴暗面。这种毫无畏惧的唯物主义态度,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我们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拥护、战斗力不断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毛主席指出:“我们充分地发扬了民主,就能把党内、党外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使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民大众团结起来。做到了这些,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好,我们遇到的困难就会较快地得到克服,我们事业的发展就会顺利得多。”这条真理,已经为历史反复证明,值得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面临鸦雀无声局面的领导干部认真记取。
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同志对鸦雀无声的工作环境习惯了,认为自己拍板就算,是威信高;要是下边七嘴八舌,意见纷纷,就觉得工作难做,领导难当。殊不知,鸦雀无声的局面长此下去,威信反倒会丧失,工作反倒要滑坡。特别是我们现在为之奋斗的四个现代化,乃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各级领导干部在带领群众进行新的长征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自己一时察觉不到,群众七嘴八舌,正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修正错误,把工作搞得更好。有时群众的话不象“过年话”那样顺耳,可能尖锐一些,使你脸上红一阵子,心里痛一阵子,甚至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这“逆耳之言”正是清除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良药”,吃下去,只能使你的肌体更健康,你在群众中的威信也会越来越高。如果自己有了毛病,又讳疾忌医,人家当面不敢说,背后却议论纷纷,这样,你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近些年来,林彪、“四人帮”肆虐横行,称王称霸,把孔子的“不闻恶声”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你要讲出点真情实话,那就是“谣言公司”,就要被“全面专政”。在他们的淫威下,人民群众民主权利被剥夺,党内民主被践踏,造成了党的历史上所没有过的万马齐喑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时至今日,在有些领导干部那里,“四人帮”的流毒仍在作祟,“不闻恶声”的积习未改,鸦雀无声的局面犹存。这同新的长征的雄伟旋律是何等的格格不入啊!须知,万马奔腾的跃进形势不能容忍鸦雀无声的局面继续下去。你不改,就要促你改;实在不改,那也无碍大局,“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奉劝这些同志还是好好学一学毛主席《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主动打一打霸王气,壮起胆子让群众讲讲话,发发议论,变鸦雀无声为生动活泼的局面,看天会不会塌下来!我们想,大概不会!这样做,只能对革命大有好处。


第3版()
专栏:

信息与信息科学
华南工学院教授 冯秉铨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就会给人们带来一种信息。比方说,声音就会给人们带来一种信息。我们知道,每个声音都有一定的音调,即一定的频率,如果这个声音的频率不变,那就基本上没有什么信息。可是只要频率有一点变化,那怕是非常微弱的变化,就会多多少少产生一些信息。比方说,发一个ō的音,频率保持不变,这个音能给人什么信息呢?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但是,如果发O的音有点变化,比方说,发ó这个音,那就多少有点“哦,真的吗?是那样吗?”这样一种意义。相反,如果发出一种ò的音,就多少有点“哦!原来如此,现在我算明白了。”这种意义。你看,同样是O这个音,频率变化不同,就带来了不同的信息。所以,我们说,声音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信息。图象也是一种信息。我们眼睛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能给我们一定的信息。还有,从飞机、舰艇上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或超声波也是信息。地震之前,鸡飞狗叫等等,那是因为这些动物感受到了人的感觉器官所未能直接感受到的信息。空中的风暴、雷雨,地壳中的断层、矿物,宇宙中的星体,甚至物质微观结构的内部等等,有些就能发出某种信息,有些能够对外界射入的电磁波或有声波产生反射,这样也就发生了信息。我们正是通过获得信息来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的。所以,当代有许多新兴的尖端技术,它们的目的在于了解并控制事物的运动变化,比方说,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定向技术、遗传工程这些尖端技术科学,都是拿信息科学作为它们的重要理论基础的。
信息科学就是研究各种信息的产生、变换、处理、传递和控制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一般说来,一切信息源发出的信息形式虽然各有不同,但是都可以利用各种换能器件,象光电器件、机电器件等,变换成为电信号的形式,从而用电子技术来进行信息加工处理,象对电信号进行放大、编码、整形等等。经过处理的电信号,就可以传递出去,并且通过检测系统接收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物质世界充满着各种信息,有的信息强,有的信息弱,有的是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有的是我们不需要的信息。要把我们需要的信息找出来,传送到接收信息的设备里面去,就要把信息变换成电信号。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把微弱的信息放大,可以使信息传得很远,便于对信息进行各种处理加工等等。信息处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是信号数字化,这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信号数字化就是把原始的信息变为电信号之后,再把电信号编成一系列的二进制的电码,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把这些电码用解码器或者译码器还原成为原来的电信号,然后以某种适当的形式显示出来。采用这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既可提高抗干扰能力,又可压缩信号频带,还有利于分析从遥感系统获得的各种信号。比方说,可以在示波器屏幕上直接看到地貌、地物和污染的情况,分辨率已经达到几十厘米的精度。这在资源勘探、农作物生长的形势、森林火灾报告、气象预测预报等方面,有极大的价值。今天,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已经能够排除比信号强很多倍的杂乱信号的干扰,使从月球甚至火星上传来的微弱信号准确无误地被接收和利用。
信息传输到接收端之后,就要进行检测。关于检测理论和技术,近年来也有很大的发展。例如用超导器件制成的接收机比过去传统式的接收机,灵敏度可以提高一百倍之多,用于雷达可以使有效作用距离增加三倍到四倍,也就是说效果相当于把雷达站的发射功率提高近一百倍。
信息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将促进医学和生物科学的重大突破。拿中医诊病为例,中医诊病的方法是望、闻、问、切,都是为了获得信息。诊脉就是靠脉搏传出的信息判断病情。可以用电子测量的手段,把脉搏传来的信息定量地完善地准确地记录下来,存储在电子计算机里,同时又把有经验的老中医的判断和分析,记录下来,存储起来。这样,凡是有这种病例的病症,只要能够在计算机存储系统中对上号,就可以由计算机代替医生处方开药。信息科学结合计算机的应用,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很大的影响。


第3版()
专栏:科学知识

通信卫星
谢础
电视观众在荧光屏上看到了华主席访问欧洲、西亚三个国家的情景。这都是我国电视台的记者现场采访的新闻,通过卫星转播回来的。担负转播任务的卫星,叫做通信卫星。
卫星通信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在通信卫星出现之前,远距离通信的手段,一是用短波无线电,二是用同轴电缆、海底电缆,三是用地面微波中继。短波无线电容易受到干扰,传送的信息也不稳定。电缆载波通信,虽然保密性好,也较稳定,但是电缆的铺设和维护使用成本较高。地面微波中继,是在地面每隔一定距离架设一个中继站,把微波信号象接力那样一站一站地传下去。由于微波一般是沿直线的视界传播的,两个中继站要彼此“看得见”,所以就得每隔五十公里左右设一个中继站,距离愈远,中继站就需要愈多。
通信卫星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枢纽,实际上也是一个微波中继站。不过这个站不在地面上,而是搬到太空中。如果我们把卫星发射到离地面三万五千八百六十公里高的圆形轨道上,而这条轨道又正好处于地球赤道的上空,那么这颗卫星运行一周的时间,将同地球自转周期(也就是一昼夜)相吻合。这样,从地面看去,这颗卫星好象静止地悬挂在天际。我们把这样的卫星称为同步卫星,意思是说它的运行同地球自转同步。
从某地的卫星地面站用抛物面天线把微波信号发送到同步通信卫星上去,卫星上的转发器把收到的信号加以放大,再通过卫星天线发送回另一地区的卫星地面站,就沟通了两地之间的通信。两地之间的距离可以是远至以万里计,也可以是远隔重洋,从理论上讲,只要在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上,等距离地分布三个通信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和转播。这种卫星通信的信号穿越大气层的距离,比起短波无线电的传播,相对地说要短得多,因此很简单,很可靠,也很便宜。
目前,国际间越洋通信业务,卫星通信已占百分之四十,海底电缆占百分之六十。国际间通信卫星的业务,现在主要是由一个名叫“国际商业通信卫星组织”的机构来管。参加这个组织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在内,已有一百零一个,另外还有一些非成员国也在使用它。利用国际商业通信卫星的地面站已有一百六十个,共有一百九十六座天线。我国在北京和上海都设有卫星通信地面站,可以发送和接收通过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的同步卫星转播的电视、电话和其他通信。华主席访问欧洲、西亚的电视新闻就是通过印度洋上空的卫星转播的。这个组织所发射的同步卫星,从一九六五年的国际通信卫星一号发展到目前的国际通信卫星四A号,已经经历了五代,先后发射了二十五颗(其中六颗失败)。现在仍留在轨道上的通信卫星还有十二颗。每颗卫星的通信容量,也从最初的二百四十路,发展到目前的六千二百五十路。现在还在研究制造通信能力更大的第六代通信卫星。
地球上空同步卫星的轨道只有一条,就是赤道上空三万五千八百六十公里那一条。空间技术的发展,对同步卫星的需要日益增加,不仅通信卫星要用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也要用同步轨道。为了防止卫星间收发信号的相互干扰,两颗卫星在轨道上要相隔三到五度。这样,总共三百六十度的轨道圆周上,只能安置一百二十颗卫星。因此,近几年国际上就发生了卫星轨道之争。目前,这一百二十个卫星位置,已被登记占用了七十多个。其中有的已经发射,有的近期即将发射。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抢先占用同步卫星位置和频率,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不满。日本现在是世界上能够发射同步卫星的第三个国家。
卫星在国内通信方面也有很大价值,对边远地区的通信意义更大。有的国家还在试验直接广播的电视卫星。这种卫星发送功率很强,能把电视节目直接播送到广大农村和山区。收看它的节目,不需要庞大的地面转播台,只要在家庭电视机上附加一些设备和不大的天线就行。直播卫星的使用,将大大普及电视教育。我国这么大的地方,只要发射两颗广播卫星就解决问题了。


第3版()
专栏:

台风小谈
陈联寿
六十年代,当人们第一次看到气象卫星从太空拍摄的台风云层的照片时,不禁为台风那巨大而清晰的涡旋云景而吃惊。
台风是一种急速旋转的大气涡旋。在台风顶部,卷云带呈螺旋状按顺时针方向从中心向外旋出。中下部是积雨云带,按逆时针方向旋入中心。一圈圈浓密高耸的积雨云象塔一样,叫积雨云塔,尤以靠近中心的内圈最为高大。台风中的最大风速和最强降雨集中于此,是台风中破坏力最大的部位。台风中心又称“台风眼”,它被浓密高大的内圈积雨云塔组成的云墙所包围,是台风中气压最低的部分,风力微弱,天空晴朗,它是狂风暴雨中一块平静的“绿洲”。在台风眼中有时可发现成千上万的鸟群,它们在这里找到了天然的避风港。
一个中等台风的直径大约六百到九百公里,如在我国登陆,将可覆盖三、四个省。但也有直径超过一千二百公里的超级台风和直径在三百公里之下的微型台风。不论台风大小如何,中心附近的最大风速一般都可达到三十三秒米。西太平洋台风的最大风速曾达到一百一十秒米(三十二点七秒米为十二级风);如果把台风能量与人类所掌握的最大能源——原子能相比较,则一个普通台风的能量相当于十万个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
大量水汽的凝结、释放并得到集中的热量是台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能源。因此,高温高湿的热带海洋是台风形成的唯一环境。
全球受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一是孟加拉湾北部沿海(称为热带风暴);二是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海岸(称为飓风);三是西北太平洋西部沿岸国家(称为台风)。据统计,全球台风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六集中在西北太平洋,数倍于其他热带海洋。我国是受台风影响次数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年有七到八个台风登陆。我国除西部少数省区外,约有五分之四的省区均在台风的影响范围之内。
台风带来灾害,也带来益处。台风降雨可以解除干旱,对作物生长和水力发电有利。如能正确预报,及时预防,就可防害收利。
目前有的国家已经开始试验用人工方法削减台风的强度。如用飞机飞到台风内部,在眼壁积雨云塔和其他能量集中的部位,大量播撒能吸收热量的化学剂(例如碘化银),破坏台风的能源和改变台风的结构以降低风速。这项试验的理论和实践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