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西亚德总统呼吁红海沿岸国家把外来势力赶出去
谴责苏联干涉非洲事务
扎伊尔报纸指出去年是苏联在非洲遭到惨败的一年
新华社喀土穆一九七八年一月四日电 据苏丹《天天报》和《新闻报》报道,索马里总统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一月三日对这两家报纸的记者发表谈话,谴责苏联和古巴干涉非洲事务。
西亚德总统说:“来自西伯利亚和拉丁美洲的自称‘社会主义’的势力干涉非洲事务,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的背叛。”“得到苏联支持的古巴的干涉行动只不过是执行苏联的战略,为苏联谋利益。”
他说:“索马里人民决不接受那种威胁索马里领土主权的苏联援助。”
西亚德总统呼吁非洲人民和非洲国家领导人反抗外来势力对非洲事务的干涉。他还呼吁红海沿岸国家采取坚决措施保证红海地区的安全,把外来势力赶出这个地区。
新华社金沙萨一九七八年一月四日电 扎伊尔《埃利马报》最近发表了这家报纸副总编辑恩托托·瓦库撰写的文章,揭露苏联对非洲侵略扩张的贪婪本性和它在非洲遭到的失败。
文章说:“在一九七七年中,非洲大陆已成为大国特别是苏联觊觎的地方,但大陆局势对苏联来说,是灾难性的变化,打击了它真正的豺狼本性。这个没有道义、肆无忌惮的超级大国梦想把非洲变成它的基地,以便更好地为它的利益服务。”
文章说:“苏联在所到之处竭力推行其超级大国的野心,它在非洲已声名狼藉,一九七七年对它来说是最惨淡的一年”。文章说:“中部非洲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地方,在那里,这个超级大国的骄横跋扈被打掉了”,“苏联在非洲心脏玩火烧身”。“我们希望这个野心勃勃的超级大国不要忘掉‘八十天战争’”。
文章说,苏联在非洲的战略是把非洲变成能够专门为它的霸权主义利益服务的基地。“苏联的这种战略同非洲人的愿望背道而驰,非洲人需要的是完全自由地发展,而不是把一个主人换成另一个主人”。(附图片)
一九七七年扎伊尔人民取得反对苏联雇佣军入侵战争的胜利。图为蒙博托总统在穆察察视察时,观看缴获的苏联雇佣军使用的苏制武器。
新华社记者摄(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西班牙刊物《斗争》发表文章揭露
苏联企图控制直布罗陀海峡
新华社马德里一九七八年一月四日电 西班牙劳动者革命组织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斗争》最近一期发表一篇评论文章,揭露苏联正在要求西班牙政府让它使用阿尔赫西拉斯的港口设施,以控制直布罗陀海峡的险恶用心。
这篇题为《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在西班牙我们不要俄国的基地》的文章,谈到《改革十六》杂志最近关于苏联正在就使用直布罗陀附近的阿尔赫西拉斯港口设施问题同西班牙进行谈判的报道时指出:这则新闻“在整个欧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关注。”“在地中海入口处建立一个俄国海军基地(尽管是在所谓渔业基地的掩护下)不仅严重威胁西班牙的安全,而且也严重威胁欧洲的安全,因为这个地区具有头等重要的战略地位。”
文章强调指出:“俄国社会帝国主义的意图是与其扩张政策和与另一个超级大国争夺欧洲并以此作为钥匙进而攫取世界霸权的斗争紧密相连的。”
文章指出:“很明显,上述意图将进一步有损于西班牙的领土完整,建立上述基地将是对我国主权的一个严重侵犯。”
文章最后说,“劳动者革命组织捍卫西班牙的民族独立和主权,也主张欧洲团结和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因此,现在我们也揭露俄国在阿尔赫西拉斯建立海军基地的扩张阴谋。”


第6版()
专栏:

西亚德总统访问叙利亚等国
新华社大马士革一九七八年一月二日电 索马里总统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至一九七八年一月一日对叙利亚进行了访问。访问期间,西亚德总统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举行了会谈。他们回顾了中东局势和非洲之角的局势,并就两国关系问题交换了意见。
阿萨德总统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举行宴会,招待西亚德总统。
据新华社讯 索马里总统西亚德最近访问了马达加斯加、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国,同这些国家领导人进行了会谈,讨论了非洲之角的形势和双边关系问题。
西亚德总统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对马达加斯加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访问。西亚德总统在离开马达加斯加回国时对新闻记者说,他同拉齐拉卡总统进行了兄弟般的会谈。他们讨论了非洲之角的形势、双边关系和其他国际问题。
西亚德总统在访问伊朗期间同伊朗国王巴列维举行了两轮会谈。
伊朗国王在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晚举行国宴,欢迎索马里总统。巴列维国王在宴会后发表讲话说,他们进行了亲切和有成效的讨论。他强调说:“在这些讨论中,我们特别一致同意必须使印度洋成为稳定与安全的地区。”西亚德总统说:“当前的国际局势和我们地区最近的发展,使我们有责任更强有力地一道努力,争取实现我们两国人民所共有的愿望和理想。”
西亚德总统在访问伊拉克结束时发表的一项正式公报说,西亚德总统和伊拉克总统艾哈迈德·哈桑·贝克尔就阿拉伯地区的当前情况和非洲之角的形势举行了会谈。他们还讨论了两个兄弟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
西亚德总统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统法兹尔·伊拉希·乔德里,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西亚德总统还和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齐亚·哈克将军就双边关系举行了会谈。


第6版()
专栏:

阿希乔总统揭露霸权企图和外来干涉
据新华社雅温得一九七八年一月四日电 据《喀麦隆论坛报》一月四日报道,喀麦隆总统阿希乔在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发表的一次讲话中,揭露霸权企图和外来干涉,他强调,非洲“将在内部找到独立解决自己问题的力量”。
阿希乔总统在谈到所谓“缓和”的时候指出,当今世界存在着对抗的形势,称霸的企图和外来干涉继续存在。他说,真正的和平“只能建立在尊重各国人民平等、独立和自由发展的权利的基础之上”。


第6版()
专栏:

围绕南极洲资源开发和法律地位的斗争日趋尖锐
各国警惕两霸对南极洲的争夺
新华社一九七八年一月二日讯 随着苏美两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日益加剧,它们正在把扩张的魔手伸向被称为“地球的最后边疆”的南极洲。两霸的这种贪婪野心和霸权行径,引起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关注和警惕。
南极洲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这里是世界上最酷寒的地带,年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二十五度左右,陆地大部分地区终年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其余部分为深达一千多英尺的冻土地。这里只有海豹、企鹅和海鸟栖息,没有人类定居。过去一般认为,这个大陆在经济上没有多大价值。近几十年来,经过科学家实地考察,已经初步证实南极洲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金、白金、铁、铜、镍、铝、钴、煤、石油、天然气等,可能还有铀。据报道,仅南极洲西部大陆架的石油贮藏量,就大约有四百五十亿桶(相当于目前美国已查明的全部石油贮藏量),天然气约十一万五千亿立方英尺。此外,南极洲周围海域有几乎取之不尽的磷虾,可供食用。
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资源的斗争日益高涨的形势下,美苏两霸对别国资源的掠夺,越来越发生困难。为了寻找燃料和原料的新出路,它们打着“科学研究”的幌子,竞相把魔手伸向南极洲。据报道,目前美国已在南极洲建立了四个“科学站”,加紧调查和勘探南极资源的确切分布情况和石油贮藏量,并重点勘查铀矿。苏联在南极洲已建立了六个“科学站”。苏联报刊宣称,苏联在南极进行了“广泛和有成效的科学考察活动”,并将“决心继续进行这种活动”。此外,美苏还设想南极洲在未来战争中的军事战略价值。
为了争夺南极洲,美苏两霸在南极洲主权归属问题上,玩弄了种种花招,制造了种种借口和法律“根据”。众所周知,南极洲是在十九世纪初发现的。本世纪以来,一些国家曾对南极洲提出领土要求。二十年代,美国采取“不承认主义”,反对任何国家对南极洲的主权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世界,于是一改过去的腔调,公然宣布保留十九世纪以来由于美国公民在南极洲活动而产生的一切权利,包括提出领土要求在内。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登上争霸的舞台后,表现了更加贪婪的野心。它扬言俄国航海家最早发现南极大陆,因而理所当然地享有“优先的历史权利”,叫嚷“保留提出自己领土要求的权利”。两霸的这种扩张野心遭到许多国家的谴责和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又玩弄南极“国际化”的阴谋。一九五九年在华盛顿召开的有美、苏等十二国参加的国际会议,虽然使美苏有关南极洲的“国际化”阴谋未能得逞,但会议通过的《南极洲条约》,却载明可对南极洲“自由进行科学考察”,这就为两霸继续向南极洲扩张开了方便之门。所谓“国际化”,实质上不过是“门户开放,利益均沾”政策的再版,是两霸妄图利用它们经济技术上的优越条件从中渔利,以实现各自霸占和瓜分南极的野心。
当前,围绕南极洲资源开发和法律地位的斗争正日趋尖锐。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要求合理解决南极洲的法律地位的同时,正密切注视着两霸在南极洲的所作所为,并且准备积极开展斗争,反对两霸对南极大陆的争夺。


第6版()
专栏:

美国总统卡特访问沙特阿拉伯和埃及
新华社萨那一九七八年一月四日电 据沙特阿拉伯电台广播,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于一月三日下午到达沙特阿拉伯访问,并于四日上午离开利雅得前往埃及。在访问期间,卡特总统分别同沙特阿拉伯国王哈立德和王储法赫德举行了会谈。
卡特总统是一月三日从印度首都新德里到利雅得的。
新华社开罗一九七八年一月四 日电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一月四日上午抵达埃及的阿斯旺,同萨达特总统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秘密会谈。随后,卡特总统即离开阿斯旺前往法国。
卡特总统是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到阿斯旺的。


第6版()
专栏:日本通讯

青森之行散记
新华社记者 刘德有 《北京日报》记者 骆为龙
青森县,位于日本本州岛的北部,隔津轻海峡与北海道相望,东西两侧濒临太平洋和日本海。著名的陆奥湾,既是日本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又是扼守津轻海峡的战略要地。
青森地区的人民有着光荣的斗争传统,在历史上不仅多次举行过大规模的暴动,反抗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且也曾直接参加过抗击老沙皇武装入侵的斗争。
据记载,十八世纪七十年代,沙俄就曾多次派出所谓“商人”到北海道的根室和厚岸要求日本开口通商,但遭到拒绝。一八○七年,沙俄军舰突然袭击日本北方领土择捉岛等岛屿,对当地日本居民进行疯狂的掠夺,当时统辖青森地区的官员奉命多次派兵前往北海道和择捉岛抗击沙俄,不少人在这场斗争中英勇牺牲。为了防止外敌的入侵,青森当地官员在一些重镇配备了警备队,在青森、野边地、平馆、胁野泽等近二十处要地建筑了海岸炮台。此外还设立烽火台,以便和北海道、秋田等地加强联系,及时通报敌情。现在,青森人民把有关的地区作为史迹保存下来,并且把那些为抗击侵略而捐躯的勇士们的英勇事迹写进了青森县史。
今天,继承了老沙皇衣钵的新沙皇,一面长期霸占着日本的北方领土,一面把魔掌伸向了津轻海峡。它处心积虑地企图控制这一海峡,以便作为苏联舰队进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日本新闻界朋友说,苏联经常有一艘军舰游弋于津轻海峡的东口。在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五年期间,平均每年进出津轻海峡的苏联军舰达二百八十多艘。而每一艘苏联军舰的出现,都为日本人民敲了一次警钟。
在青森市,记者见到了县知事竹内俗吉,他向我们谈到了青森县渔业遭受打击的情况。据青森县水产课的调查,一九七五年度内,青森县渔获量共约四十万吨,其中在苏联所谓的二百海里水域内的渔获量约为二十一万吨,约占百分之五十六。苏联划定二百海里水域,限制日本渔民进入北太平洋水域捕鱼,使青森地区的渔获量减少,许多渔民受到失业的威胁。这一地区在北太平洋水域捕鱼的渔船共七百二十艘,渔民约一万一千三百人,其中八千五百八十人直接受到了影响。这个县内受影响最大的是著名的水产城市八户。这里的渔民主要靠在北太平洋水域捕捞鳕鱼为生。而这些渔场全部被苏联划入它的二百海里水域之内,使八户市内的渔民、水产加工业以及有关企业的人员和家属共约七万人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青森县广大人民对于苏联单方面宣布二百海里渔业专管水域和它在日苏渔业谈判中蛮不讲理的霸权行径非常气忿。同时,他们同其他地方人民一样,对苏联的军事威胁越来越提高警惕。
我们访问青森县时,在日本朋友的陪同下,有机会参观了正在施工的由青森到函馆的海底隧道工程。我们登上津轻半岛最北端的龙飞崎地角,从这个高地北望,北海道的百神崎依希可辨。设置在这里的日本自卫队的雷达天线不停地转动着,监视着海峡中的动静。俯视津轻海峡,只见波涛汹涌,白浪层层。这个海峡长约一百公里,宽十八至五十公里,是一个海底地形复杂的深水海峡,最深处达四百五十米。青函隧道工程就是要把本州与北海道连结起来的庞大而艰巨的海底工程。据工地负责人介绍,青函隧道南起青森县津轻郡的今别町,向北穿过津轻海峡,通到北海道上矶郡的知内町,全长近五十四公里,海底部分为二十三公里。隧道顶部到水面的距离为二百四十米,其中岩石的厚度为一百米。这一隧道竣工之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据工地人员介绍,整个海底隧道工程预计将于一九八二年竣工。隧道竣工后将在主坑道内铺设火车铁轨,使之同来自东京的高速铁道干线和北海道的铁路运输网相连,从而构成一条联结日本本州和北海道的战略大动脉。这条海底隧道建成后,火车从东京至北海道札幌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十六小时五十分缩短到五小时四十分;从青森乘火车到北海道的函馆仅需四十分钟,而现在由青森换乘轮渡到函馆需要四小时半,几乎缩短到七分之一。
陪同参观的一位日本技术人员告诉我们说,津轻海峡潮流湍急,水文气象复杂,一直影响着青森和函馆之间轮渡的正常运行。过去海峡内常常漂流着苏联施放的水雷,威胁着海峡海上交通的安全。建立这一海底隧道的目的就是:无论外部的条件发生什么变化,都可以保障本州和北海道之间的运输。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阿联酋向亚非国家提供贷款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一九七七年向十三个亚非国家提供了总数为五亿三千九百万迪拉姆(合一亿三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
这个基金会的副董事长纳赛尔·努瓦伊斯说,基金会向这些亚非国家提供贷款,为加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同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作出了贡献。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毛里塔尼亚召开水利工作会议
据毛里塔尼亚通讯社报道,毛里塔尼亚装备部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至一九七八年一月二日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培训专业人员的机构和加强水利基本建设等建议。毛里塔尼亚的水利技术人员和干部以及一些有关的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坦桑尼亚搜集历史文物
据坦桑尼亚报纸一月三日报道,坦桑尼亚民族文化和青年部,正计划搜集被殖民主义者拿走的坦桑尼亚的历史文物和文献。
民族文化和青年部已经设立了一个将历史文物归还给坦桑尼亚的委员会。该委员会发言人姆图里一月二日说,这个委员会正在汇编遗失物品的目录,以帮助政府向那些目前占有坦桑尼亚文物的有关国家提出要求,使这些东西归还给坦桑尼亚。
(据新华社讯)


第6版()
专栏:

日本一位六十六岁的老人住谷省三,在北海道和本州长跑一千六百公里,沿途宣传收复北方领土的意义,受到人们的称赞。跑在前面的是住谷老人。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