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甘当小学生 老老实实地学习
——四川化工厂访问记
去年春节,在四川化工厂发生了一场小小的风波。白花花的尿素把仓库装得满满的,再大量生产,尿素就得在露天睡觉。尿素车间被迫停产了。厂党委不得不动员全厂职工和家属放弃节日休假,突击搞“尿素包装会战”。大伙儿全都陷在尿素堆里,流了几天大汗,才把八千吨散装尿素包装好,送上了火车。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四川化工厂并非采用人工包装,安装着引进化肥装置的成品车间,有九台包装机,组成四条生产自动线,从尿素的称量,包装,塑料袋袋口热合,直到装上火车,整个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但是,建厂初期,厂领导用老眼光、老经验看问题,忽略了包装技术训练,认为只要出产品,不愁包装不出来,靠不上洋机器靠人力。因此,只请外国专家到合成氨车间和尿素车间传授操作技术,没有请他们到成品包装车间去指导。有些包装工人没有经过技术培训,不懂得自动线的操作技术,不熟悉包装工艺程序,就上了岗位。结果,包装机的配件损耗很大,大部分机器开动不起来,造成大量散装尿素积压。
吃一堑,长一智。厂党委下决心把包装自动线全部开动起来。他们重新抓技术培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又修好了机器,做到生产多少尿素就包装多少,出厂多少。
我们在采访中,有些工人同志也谈到,他们由于缺乏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一时驾驭不了新装置,就留恋老的生产方法,自觉不自觉地想从自动化倒退回手工操作。他们围绕着要不要联锁装置而展开的一场争论,就反映出这种思想。
原来,这套引进的大型化肥设备有一套联锁装置,一旦某处设备发生故障,在工人没有发觉或来不及调节之前,联锁装置会自动跳车,让设备自动停止运转,保证设备安全。这套联锁装置的仪表很灵敏,不容易掌握,稍不注意,就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全厂停车。而这个厂的老设备联锁装置很少,即使发生操作错误,也不会造成全厂停车。所以,遇到新装置跳车频繁时,有的工人就说:使用新装置好比走钢丝,使用老装置好比走大路。他们主张摘去联锁装置,用手工操纵代替仪表自动控制。
针对要不要联锁装置的问题,厂党委进行了讨论。党委领导同志认为,舍弃新技术不用,想走老路,是小生产者习惯势力的反映。不打破小生产者的狭隘眼光和习惯势力,现代化技术就掌握不好。厂党委决定把提高联锁投用率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组织工人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经过一段刻苦的训练,现在工人们基本上掌握了联锁装置的规律,在紧急状况下能够熟练地进行处理,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厂长胡懋洲同志说,从国外引用的先进技术设备,怎样较快地消化它,掌握它,管好它,这是新长征路上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甘当小学生,老老实实地学习。
胡懋洲和化工生产打了几十年交道,称得上有经验的“行家”。他对厂里原有的那套化肥装置了如指掌,晚上在家睡觉,只要工厂发出一点异样的响声,凭声音就能判断那个工序出了毛病。可是,他对这套引进的化肥装置就感到陌生了。他说,这套大型化肥装置采用了七十年代的不少新技术,它不仅涉及到化工、热力、自动控制、水质处理,还涉及细菌生物学等边缘学科。要用好、管好这套现代化装置,不仅要懂得这些科学知识,还要学会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四川化工厂引进这套大型化肥装置的时候,正是“四人帮”横行时期。当时,厂里有的人受了“四人帮”反动思潮的影响,贴大字报,攻击厂党委号召全厂职工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是“吹外国的笛子比吹中国的笛子好”。但是,厂党委毫不畏惧地组织本厂人员向外国专家学习。两年中,他们请来厂的日本技术人员讲课五十次,还作现场指导和操作示范,传授先进技术知识。粉碎“四人帮”以后,厂党委更加理直气壮地开展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活动。厂里每周举办两次工艺新流程学习班,由工程师、技术员讲授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厂党委书记、厂长、车间主任等都来听课;同时开办了英语、日语业余学习班,组织操作工人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造就了一支技术队伍,为正常生产奠定了基础。
四川化工厂的同志认为,要消化、掌握引进的先进技术,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格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按工艺程序办事。他们虚心地学习外国的科学管理经验,结合本厂的实际,提出了生产管理的三个原则,就是:必须达到的要求,一点不能降低;应该遵守的程序,一步也不能省略;能够争取的时间,一分也不放过。他们原来计划新装置在一九七六年“五一”节投入生产,但是为了保证设备安装的质量,对全部设备进行了认真复查,宁愿推迟一个月才正式投产。在日常生产管理中,他们严格按照这套新装置的规定办事,按照工艺程序操作,因此,保证了这套化肥装置用得好、管得好。投产两年后,合成氨的年产量已经达到设计能力,连续安全运转时间超过两百天,为国内同类型化肥厂提供了经验。
新华社记者 陈日 戚休 王殿学


第4版()
专栏:

队长由谁来当?
编者按 这两篇来信来稿,反映了一个重要问题。农村基层干部,是直接率领社员大干社会主义的带头人。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生产的发展和群众的利益,应该让群众民主选举,这是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中明文规定了的。基层干部来自人民群众,生活在本乡本土,谁好谁坏,群众最了解,只要真正实行民主选举,一般都能选出群众拥护的人。但是,前些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在很多地方,社员群众的民主权利被剥夺,有的是坏人当道,好人受制,群众敢怒而不敢言,还有什么积极性?拨乱反正,就是要把这个民主权利重新还给社员群众,把他们满意的人选上来。一个大队、生产队有了群众拥护的带头人,带头人又热心于对群众负责,办好生产大队、生产队就大有希望!
江苏省海安县驻沙岗公社韩季大队三队队长,被调到大队工作去了。三队队长由谁来当呢?社员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队今年粮食可以达到双“纲”,明年要创吨粮田,队长的任务不轻啊!还是把老队长老“黄忠”请出来吧。他会计划善安排,生产经验丰富,可就怕上级不批准。
大家翻开了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上面写着:选举生产队长的条件是:成分好、劳动好、农业生产经验比较丰富、懂得同群众商量、办事公道。大家认为这五个条件,老队长条条具备,一致拥护他当队长。
老队长是三队第一任队长,名叫张绍美,是种水稻的老模范。他当队长期间,粮食高产,三队曾荣获水乡红旗的称号。但是在“四人帮”横行时,给他加了很多莫须有的罪名,什么“生产队的走资派”,什么“只抓生产,不管政治”,硬把他换掉了。贫下中农看在眼里,恨在心上。粉碎“四人帮”后,张绍美意气风发,关心集体,劳动的劲头不减当年。
社员们要求张绍美同志当队长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公社。公社认为张绍美同志德才兼备,同意他当队长。张绍美同志激动得流下了热泪,表示一定要在新长征路上继续革命。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包队干部不应包办选举编辑同志:
河北省肥乡县毛演公社南长桥大队第三生产队原来的两名队长,一个因犯错误被撤了职,一个不幸死亡,还缺一名民兵排长。这样,急需另选干部。群众提出三个候选人,要求民主选举。公社包队干部不同意大家提的候选人,要自己指定队长,但群众反对。由于农忙季节已到,急需选出队长领导生产。在群众强烈要求下,这个包队干部只好同意召开社员大会选举。选举那天,他亲临现场指挥。结果,没有选上他指定的人,一气之下,不辞而别。事后,他说社员选举的干部“公社党委不同意”。他还对社员选的三位同志进行攻击。没有办法,大队只好派一名支委来临时领导生产。广大社员气愤地说:包队干部的眼里哪还有群众。
象包队干部这样的所做所为,不是个别的。它严重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影响着生产的发展,在这些人的脑子里,社会主义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些概念已全部没有了。相反,他们是“有权即有理”,一个人说了算,甚至把自己的意见说成是“党委”的意见,威胁干部和群众,这是我们的法制所不允许的。应该真正实行民主,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张建华 张杨汉


第4版()
专栏:

政协参观学习团在天津等地参观
新华社天津十一月三十日电 全国政协参观学习团十一月十六日至二十七日参观了天津市和任丘油田。各地干部、群众在为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的战斗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出来的忘我劳动精神,使各位常委、委员充满了信心。他们表示要为这一壮丽事业尽心尽力,多作贡献。
参观团在天津期间,瞻仰了“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听取了有关揭批查运动的情况介绍,参观了大港油田、天津新港、天津第一地毯厂、二建二工区民用住宅建筑工地和于桥水库。委员们看到,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在发出抓纲治津的指示后,调整加强后的中共天津市委迅速发动群众,采取有力措施,使揭批查运动开展得有劲头有声势,使天津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参观团的成员大都亲身受到过周总理的亲切教诲。参观“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是他们的一大宿愿。现在如愿以偿,委员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日话题都离不开周总理。青年时期与周总理同在巴黎勤工俭学、探寻真理、进行革命活动的何长工,追忆当时情况,赋诗留赠纪念馆。徐彬如则为纪念馆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党的六大之后,一九二八年,周总理到天津为整顿北方党,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徐老不顾年迈,又亲自去指认当时总理活动的场所。委员们表示,一定要让总理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永为师表。
常委和委员们参观任丘油田、大港油田、天津新港等工业建设单位,看到各行各业经过整顿正在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精神振奋,程思远、宋希濂、黄维等不顾年迈体弱,相邀一起,兴奋地到井场参观。杜聿明深有感慨地说,在腐败的旧中国,我们没有油,可现在却不同了。华主席提出的建设十来个大庆的任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张含英兴致勃勃,马上写诗抒怀,诗中写道:“探索精神启后进,创业功绩擎红旗。”


第4版()
专栏:

浑源县委认为自留地让社员自己种好
最近,中共山西浑源县委经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听取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的意见,消除思想顾虑,一致认为,根据当前全县农村的生产发展水平和社员生活水平,自留地还是让社员群众自己耕种为好。
浑源县农村社员的自留地的耕种方式,曾经有过几次变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社员的自留地由自己耕种,农民群众很满意。文化大革命中,反党分子陈伯达别有用心地鼓吹“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一九六八年冬天,浑源县的社员自留地一律改为由集体代种。对此,当时群众就有意见。一九七一年底到一九七二年初落实党的政策时,又在少数社队把自留地放给社员自己耕种。后来,在“四人帮”推行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时,又把少数社队社员耕种的自留地改为集体代种。这样几经周折,弄得县委的同志左右为难,生怕犯了错误,只好随波逐流,在这个问题上不明确表态。今年以来,中央三令五申,号召各级党委肃清林彪、“四人帮”假左真右的流毒,坚决落实党的现阶段农村经济政策,广大群众敢讲真话了。不久以前,传来了英明领袖华主席关于“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重要指示,县委学习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放大了胆子,决心原原本本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尽快把浑源的农业搞上去。
县委领导同志决定分头到农村做一些调查,听听群众的意见。
通过调查访问,县委在自留地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第一、目前全县社员的口粮一般都比较低,不少社队的社员生活很困难。自留地让社员自己耕种,可以得到比集体代种更多的生活补充。第二、自留地由社员自己耕种,便于社员调剂粮食品种,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看了下面的实际情况,听了群众的意见,浑源县委常委们又返回头来学习毛主席主持制定的《六十条》、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新宪法,认识更加明确。县委在两次公社党委书记会上明确宣布,让社员自己耕种自留地。全县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听到县委的意见以后,都拍手叫好,高兴地说:只要县委认真落实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不愁咱浑源的农业不快上。
前不久,我们特地到浑源县进行了采访。我们认为,浑源县委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
《山西日报》记者
段 玉 吴长生 甄天仁


第4版()
专栏:

耿飚副总理会见新加坡朋友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三十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耿飚今天下午会见了新加坡国会议长杨锦成和由他率领的新加坡金字塔俱乐部访华团一行三十多人。
新加坡金字塔俱乐部是由高级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属组成的。今天会见时,耿飚副总理向新加坡朋友们介绍了我国的形势。
他说,全国人民正团结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副局长李权中等参加了会见。(附图片)
图为会见时情形。
新华社记者 王传国摄


第4版()
专栏:

《统一的罗马尼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译本出版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三十日电 为使我国读者进一步了解英雄的罗马尼亚人民的斗争历史,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院士康士坦丁·康·朱雷斯库教授撰写的《统一的罗马尼亚民族国家的形成》一书的中译本。
这本书将从十二月一日罗马尼亚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六十周年纪念日起,陆续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第4版()
专栏:

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回京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三十日电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为团长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在结束了对菲律宾和缅甸的友好访问之后,于今天晚上乘飞机回到北京。
前往机场迎接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才千等。菲律宾和缅甸驻华大使馆的外交官员也到机场迎接。


第4版()
专栏:

贝宁驻华使馆临时代办举行招待会
庆祝贝宁人民共和国国庆
据新华社北京十一月三十日电 贝宁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马里亚诺和夫人今天在这里举行招待会,庆祝贝宁人民共和国国庆。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农林部长杨立功,外交部副部长仲曦东等。
各国驻中国的外交使节也应邀出席招待会。


第4版()
专栏:记者来信

要给社员一点“小自由”
最近,记者到广东省封开县大玉口公社采访,听到公社党委的同志说,几年来,他们坚持每旬逢一(即初一、十一、二十一日)给社员放假的制度,让社员从事家庭副业等活动,这样按照“大集体小自由”的原则安排社员生活,很有好处。
前些年,在林彪、“四人帮”假左真右路线的影响下,许多社队在批判“劳动力自由支配”的资本主义倾向的时候,把政策允许的“小自由”都批掉了,农民没有一点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准他们上山采集,结果,土特产中断了,山珍野味看不见了,有山不能靠山,山区经济被卡得死死的。粉碎“四人帮”以后,甚至直到今天,有的同志还大谈农民的“小自由”太多了,并且把国家允许的“小自由”同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等同起来。这些同志一看到农民上山采集了一点土特产,增加了一点收入,眼睛就红了,他们生怕农民富了,生怕农民手里钱多一点。
大玉口公社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党的政策,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没有随风倒。这个公社有十五万八千亩山地,各种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丰富。几年来,社队多种经营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集体搞以外,公社党委还鼓励社员个人去采集零星分散的山货和土特产。
粉碎“四人帮”以后,大玉口公社重申每十天给社员放假一天的规定,让社员在这一天去捕蛇、捉鳖、捉蛤蚧、打猎、采药和采集各种集体难于经营的土特产。去年,当地的供销社收购的野生香料、油料、木耳、药材、山茶和野生动物等土特产的产值达十九万多元。比一九七○年增长将近一倍。社员把零星分散的野生资源收集起来,卖给供销社,既有利于国家,又增加了个人收入,巩固了集体经济。大家都很满意。看来,还是给社员一点“小自由”好。
新华社记者 何云华 陈业轩


第4版()
专栏:祖国新风貌

黄连之乡苦变甜
“黄连苦,苦黄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黄连成了苦的象征。不错,黄连是苦的,但这种性寒味苦的无性分秧多年生草本植物,却是一种著名的中药材。解放前,连农的生活比黄连苦,而今连农的生活是甜的。
最近,我们来到座落在峨眉山西麓、青衣江畔的黄连之乡——四川省洪雅县,访问了东方红黄连场和红旗黄连场。这里,盛产黄连的佳品“雅连”即“川连”。进入场区,只见山上山下,万绿丛中,搭着一排排专为黄连遮荫蔽雨的棚架。棚架下,黄连苗绿油油的,长势喜人。登高俯瞰,新建的电站、学校、医疗站和一座座新修的住房犹如绿色海洋中的小岛。入夜,一盏盏“明珠”镶嵌群山,把整个黄连场照亮。
解放前,这里是黑暗世界。地主恶霸占有全部山林,控制着黄连生产,残酷地剥削连农。有首民谣描绘了当时连农的悲惨遭遇:“苦黄连,黄连苦,连农命比黄连苦,天天野菜和泪煮,盖的烂蓑衣,穿的破麻布,连农要活没有路。”
解放了,天亮了,连农翻了身,洪雅县的黄连生产也有了飞速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进一步调动了连农的生产积极性,县供销、财贸部门也从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连农,促进了黄连生产向前发展。
黄连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社队收入,改善了社员生活。红旗黄连场的老贫农骆方友,如今,家里有了手表、收音机,吃穿不愁,日子越过越甜。象骆方友一家的生活,在黄连之乡又何止万千!(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