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高校招生制度改得好
事实证明,这一改革深得人心,促进了社会风气改变,预示我国必将涌现更多优秀人才。教育部负责招生工作的同志说,高校招生质量将比过去几年显著提高
新华社一九七八年一月十九日讯 本社记者周长年报道: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为实现四个现代化选拔优秀人才广开了才路。这次招生对象广泛,广大青年踊跃报考。从文化考试中可以看到,“四人帮”对教育事业的干扰破坏是极为严重的,但仍有很多青年抵制“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努力学习政治、文化和科学知识,考试成绩优良。不少考生答完了正题,还答参考题,有的达到了大学一、二年级的文化水平。教育部负责招生工作的同志说,这次招考,经过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质量将比过去几年显著提高。
各地在招生过程中发现了一批优秀人才。北京外国语学院考生在笔试的基础上,被选拔参加口试的人数大大超过了招生名额,许多考生能用英语同老师对答如流,并能纠正老师的错误。中央音乐学院原计划招收一百三十多人,报考的却有一万七千多人。在考试那几天,中央音乐学院里琴声悠扬,歌声嘹亮,各族男女青少年身着盛装,笑逐颜开,象欢度节日一样。考试结果,达到录取标准的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招生名额,发现了不少有培养前途的艺术人才。这种盛况,生动地说明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十分有利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有利于造就工人阶级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宏大部队。这是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抓纲治国,在教育战线取得的一个胜利成果。
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竭力干扰破坏无产阶级造就又红又专的人才。他们一面咒骂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糟蹋人才,摧残人才,一面抬出“交白卷”的黑典型毒害青年一代,降低了教育质量,拖了四个现代化的后腿。经过揭批“四人帮”,分清路线是非,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这就大大激发了青少年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走又红又专道路的积极性。有的考生激动地说:“四人帮”剥夺我们考大学的权利,华主席、党中央给了我们考大学的权利。这次我很可能考不上,但也要把它当作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今后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学习政治、文化和科学知识。广大人民群众热情支持这次高考,赞扬大学招生制度改得好,改得对。事实证明,招生制度的改革深得人心,它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预示着我们的国家必将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第2版()
专栏:

初选没录取也高兴
江苏省沙洲县鹿苑公社农科站 许剑龙
我是七三届毕业的高中生,这次初选没有录取。
有一些初选没有录取的考生,好象比录取的考生突然矮了三分,认为自己“没有出息”,感到“不光彩”,怕有人嘲笑讽刺。有的甚至认为:上不了大学,“理想”就实现不了,连“前途”也没有了。这种说法和想法我认为都是错误的。
英明领袖华主席粉碎了“四人帮”,高等院校招生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为选拔和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开拓了道路。这次,每个够条件的都有权利报考,正说明我国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对于这样的大好形势,怎么不欢欣鼓舞,拍手叫好呢!
初选没有录取,说明我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这只能加深我们对“四人帮”的仇恨,激发我们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以优异的成绩,再让国家来挑选。至于谈到前途,我认为,我们战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艰苦奋斗,以自己辛勤的劳动为党为人民多做工作,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这就是最好的前途和理想,就是最大的光荣。


第2版()
专栏:

考不上大学就自学
江苏省射阳县盘湾公社新潭大队 倪圣培
我怀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参加了一九七七届高考。对我这个贫农后代来说,是多么的荣幸啊!
过去,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那种招生方法,贫下中农不高兴,我们青年不满意,所谓“没有后台难过推荐关,不开后门难进大学门”的说法,就是广大工农兵对“四人帮”的愤怒谴责。象我们大队,文化大革命以来高初中毕业生共有七十八人,而每年只能摊到一个名额,大多数的毕业生,连报考的机会都没有。这一次华主席、党中央改革招生制度,使我们广大毕业生都有了报考的机会。我打心底里感谢英明领袖华主席、党中央。
当然,我也清楚地知道:参加这次高考的人数特别多,国家只能择优录取,从整个考生中录取一小部分,而大多数统考生仍将要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抓革命,促生产。因此,我们每一个考生都要树立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
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读了去年十二月十六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原教育部长周荣鑫同志的一段话,对我启发很大。周荣鑫同志生前曾语重心长地对他女儿周敏敏讲:“上不了大学就自学”。如果我这次没有考上大学,就要乘全国高校招生的东风,认真自学。这不光是为以后参加高考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学的渠道,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这方面,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华罗庚教授初中毕业后,没有进任何大学深造,而是通过自学的途径,在数论、代数、函数论等学科领域做过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了世界上有名的数学家。我一定要做到:考不上大学就自学。


第2版()
专栏:

发榜前后
“祖国前程灿烂似锦,我们学好科学文化也不愁无用武之地。”这是下乡知识青年陈如昉和沈为良的共同想法。他们两人分别于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六年高中毕业后,在浙江省临安县青云公社畈龙大队插队。毛主席、周总理关于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愿,鼓舞着他们在农村坚持参加劳动,刻苦自学。不久以前,他们高高兴兴地一起报名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考后的第二天晚上,他们一道制订了自学计划,决心更加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这次初选发榜,陈如昉榜上有名,沈为良却落选了。但是,沈为良毫不气馁,他说:“祖国前程似锦,只要我们有为人民服务的红心,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管在哪里都能发挥作用。”他高兴地送小陈去参加体检,又愉快地服从领导分配,担任了公社学校的代课教师。陈如昉也不以“榜上有名”为满足,他一边参加体检,一边继续做好留在农村干革命的思想准备,他说:“我要把高考作为新起点,更加自觉地劳动,加倍努力地学习。”他特地到书店买来一些数学参考书,准备把基础知识学得更扎实。
临安县初选发榜以后,有许许多多的青年同陈如昉和沈为良一样,不论榜上有名无名,都决心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更加努力学政治,学科学,学文化,在又红又专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短评

择优录取 统筹兼顾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已经胜利结束。通过考试,大批优秀青年涌现了出来,录取工作即将开始。
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工作十分重要。它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系到选拔人才的质量,关系到早出人才,快出成果,适应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本届考生,人数众多,来源宽广。各级招生委员会必须在党委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英明领袖华主席亲自批准的党的招生工作方针、政策,扎扎实实、深入细致地搞好录取新生的工作。各高等学校应派出政策水平高、作风正派的干部,从事录取工作,切实保证把报考的优秀青年选拔上来。
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是高等学校招生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迅速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并且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工农业余教育的发展,尽快改变教育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严重不适应的状况,把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迅速搞上去,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
在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前提下,要统筹兼顾,注意处理好各种关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有关政策。在德、智、体诸方面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要优先录取工人、贫下中农及其子女,优先录取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要适当放宽文化程度的要求。在保证重点院校的前提下,兼顾一般院校。师范、医药、农业院校要分别注意录取表现好的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农业科技积极分子。要注意录取归国华侨考生。
为了保证新生质量,必须坚决杜绝“走后门”及徇私舞弊等不正之风。这种不正之风,败坏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破坏招生制度的改革,毒害干部和青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大敌,为广大群众所深恶痛绝。各级领导干部和招生工作人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各级招生委员会要结合录取新生的工作,认真进行检查,对“走后门”和徇私舞弊的,要严肃处理,情节恶劣的,要给予党纪国法制裁。
录取工作,不仅要着眼于选拔新生,而且要注意做好未被录取的考生的工作。要教育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无论上大学或不上大学,都要努力学政治、学文化,都应当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能。各单位尤其是知识青年比较集中的单位,要加强领导,创造条件,巩固和发展青年中已经出现的学习热潮,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广大青年参加业余学习,引导他们走又红又专的道路,不断提高我们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第2版()
专栏:

决心听从党安排
湖南省会同县坪村公社大顺大队回乡知识青年 张宏早
在去年高考中,很多试题我没有答上来,心情很不平静。我不是为没有考上大学而感到难过,而是觉得自己过去觉悟太低,分不清是非。是林彪、“四人帮”这伙豺狼害了我。
我读小学时,学业成绩还算可以。后来,林彪、“四人帮”一伙极力散布“读书无用”的毒素。当时我正读初中,因年幼无知,错误地认为:扛锄头用不上ABC,担粪筐用不了XY。因而,学习吊儿郎当,马马虎虎,上课不用心听讲,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后来更错误地认为,“迟扛锄头不如早扛锄头,早扛锄头不如就扛锄头”,高中也不愿上了。
回到生产队后,贫下中农选我当了民办教师和生产队会计。由于基础知识差,工作中碰到了不少的困难。于是激起了我求知的欲望,又上了高中。
在高中学习期间,一开始,我学习比较勤奋。不久,“四人帮”刮起了一股批《园丁之歌》的黑风。什么“没有文化照样干革命”,什么“知识到手,人被夺走”,一时间,妖言四起,为革命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成了犯罪行为,不读书交“白卷”的人,却戴上了“反潮流英雄”的桂冠。这样,我思想又糊涂了,学习松懈起来了。如今,只得向党交了那么一张知识荒芜的考卷,这怎不叫人难过,怎不叫我愤恨万恶的“四人帮”呢!
没考上大学,我并不悲观失望。作为一个革命青年,应该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作为最崇高的理想。不上大学同样也能为革命作贡献,同样有着光明灿烂的前途。现在,党需要我留在农村,我决心听从党安排,从思想上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版()
专栏:

梁平县大养红萍促进农业增产
去年粮食总产量比前年增加三成
本报讯 据《四川日报》报道:四川省梁平县大力发展红萍生产,取得显著成效。红萍是肥效全面的优质有机肥料,又是很好的猪饲料。它繁殖快,周期短,投资少,产量高,增产效果大。放养红萍不与粮油争地,在水稻行间和空白水面都可繁殖,放养技术也不复杂。养萍还能抑制杂草,改良土壤。一九七五年年底以来,梁平县委根据四川省委的指示,顶住“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发动广大干部、社员群众,坚持发展红萍。去年春、秋两季,这个县一共养萍十三万亩,粮食总产比前年增加三成,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发展红萍,是生产技术上的一场革命。开始,部分干部和群众很不重视这项措施。有的认为“红萍不肥田,越多越麻烦,秧子会压断,费工又减产”;有的认为“肥田自然长,瘦田不能养”;有的则两眼向上,两手一伸,依赖化肥。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大力宣传养萍的好处,举办红萍技术广播讲座,印发红萍技术资料,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们普遍在群众中开展了“三破三立”的讨论:破因循守旧的右倾保守思想,立科学种田,不断创新的思想,认识发展红萍是农业增产的新套套;破两眼向上的依赖化肥思想,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认识发展红萍是自力更生解决肥料问题的重要途径;破怕苦怕累的懦夫懒汉思想,立革命加拚命,大干社会主义的思想,坚定大搞红萍的信心和决心。燎原公社万安大队去年初红萍春繁时,连萍种都没有,在县农业局负责同志的帮助下,干部和社员一起收集零星散萍,又请求外单位支援,经过六十天的精心管理,红萍春繁一下就达到一千多亩,产萍二百多万斤,按肥效计算,仅萍肥一项就可以增产粮食十多万斤,使这个大队去年的粮食亩产上了《纲要》。这个县的农场克服了依赖化肥的思想,大抓科学养萍,去年春繁一千亩,秋繁也抓得较好,已支援全县各社队萍种五万多斤。由于大量施用萍肥,促进全场去年粮食平均亩产达九百斤,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发展红萍生产中,这个县采取了多种办法推广养萍技术。他们每到红萍生产关键季节,层层召开红萍生产会议,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干部和养萍员传授技术。
在发展红萍生产中,这个县实行专业队伍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在发展红萍较好的生产队,都设有一至二名专业养萍员。他们进行科学养萍,及时防治病虫害,发挥了骨干作用。大田分萍放萍时,时间性强,工作量大,各生产队就发动群众性的突击,大搞群众运动。
这个县的红萍生产,现在已由过去小面积零星培植,发展到大面积成片放养;由单靠冬水田空白水面养萍,发展到以稻底养萍为主,推广稻——秧——萍、水稻套作制养萍,保证四季常青;由低山平坝放养,发展到高山坡地繁殖;由单做水稻肥料,发展到一萍多用。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球肥深施
“球肥深施”就是把化肥(主要是氮素化肥)加工成球状,用工具或人工把它施在水稻等作物的根部附近。这是施肥方法的一项革新。
不少地区使用化肥习惯施于表层,这很不科学,往往有百分之三、四十,甚至一半以上的化肥白白浪费,损失是十分惊人的。
用“球肥深施”方法就能减少或避免这种损失,这是因为:第一,把粉状化肥加工成球形,包装和施用方便,减少了抛撒和挥发。特别是氮素化肥碳酸氢铵,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把它加工成球,分解作用就能大大减少。第二,水田耕作层与田面淹水层交接的地方氧气较多,通常成为氧化层。氧化层有一种活跃的硝化细菌,当硫酸铵、碳酸氢铵等氮肥施在这一表层,硝化细菌就把这些化肥中的铵态氮变成硝态氮。硝态氮不易为土壤吸附,当被淋渗到氧化层之下的还原层时,一部分又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变成氮气跑掉。这种氮素的损失过程叫“脱氮作用”。据试验,“脱氮作用”会使化肥损失百分之二十以上。把球肥深施在田面以下二、三寸的还原层,由于硝化细菌少,铵态氮转为硝态氮的机会随着减少,“脱氮作用”少了,供作物吸收的肥分就多了。
把球肥施在水田适当深处,还能大大减少化肥随水流失,同时还会减少田间杂草对肥分的争夺。
怎样把粉状化肥加工成球状?有手工造球与机器造球两种。手工造球简便易行,但效率低。机器造球是用一种特制的造球机模压。机器造球效率高,一个或几个生产大队有一台造球机就够用了。福建生产的三种化肥造球机,已在各地推广。这种造球机结构简单、造价低,县、社农机厂都能生产。
假如化肥厂直接生产球肥,不是就可以省去使用单位这道工序吗?江苏省金坛等县化肥厂已试验成功,并开始生产。试验表明,这项改进比较易行,化肥厂在生产碳酸氢铵流程中,只要配上一台造球机,就能生产球状碳酸氢铵了。
邓 云
农业要大上,肥料要跟上。怎样保证农业大上所需要的肥料?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稻田养萍就是广开肥源的一个重要门路,南方不少稻区已有成功经验,抓紧抓好这项措施,就能取得量大质优的农家肥料。
球肥深施是经过不断试验,总结出来的科学施肥方法。其科学之处主要在于提高化肥利用率,用较少的化肥,收到较大的效果。
解决肥料不足的办法很多,潜力很大,但是,这两项行之有效的办法,应该首先推广。 ——编 者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稻田养萍
稻田养萍是南方水稻产区正在推广的一项以田养田,增产绿肥的好办法。
绿肥一向是重要的肥源之一,但多数绿肥要占用耕地种植,而且产量较低。稻田养萍正好克服这两个缺点,既不和粮、棉、油等作物争地,产量又高。
红萍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繁殖快是它的一大特点,在适宜条件下几天就能翻一番。据试验,每亩稻田放养萍种七百斤,一周左右就能繁殖三千多斤。社员形容它“一夜生九子”,“一夜见孙”。
繁殖快,生长周期短,还给人们带来一种方便,这就是放养的时间可长可短,可以充分利用水田或暂时空闲的水面。在四川,可以利用早、中稻稻底养萍,可以利用晚稻秧田在播种育秧前养萍,可以利用早、中稻收割后到冬小麦、油菜种植前养萍,还可以利用冬水田春秋两季空白水面养萍。江苏养萍逐年北移,从苏南扩大到徐淮地区。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冬季气温较高,采用周年养萍的方法,可四季放养。
豆科植物根部有一种和它共生的根瘤菌,红萍也有一种和它共生的鱼星藻。鱼星藻和根瘤菌一样,都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红萍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一部分供给鱼星藻;鱼星藻有了养分就把空气中的氮固定下来和红萍分享。鱼星藻的固氮作用增加了红萍的肥分,每千斤鲜萍所含的氮素,相当于硫酸铵十到十三斤。此外还含有磷、钾和大量有机质。一般每亩压萍三千斤,可增产稻谷八十到一百斤。
红萍营养成分丰富,是养猪的好饲料。据分析,每百斤鲜萍含粗蛋白一点三二斤,粗脂肪零点二七斤,粗纤维零点六九斤,无氮浸出物二点二七斤,与一般青饲料养分相近,而粗纤维的含量比许多青饲料都低。另据测定,干红萍做饲料,四斤相当于一斤糠,十四斤可抵一斤精料。由此可见,多养红萍又是扩大饲料来源,促进养猪业发展的一个好门路。
冬去春来,目前正是为红萍春繁做准备的好时机。 邱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