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剥去假左的外衣
欧阳山
林彪、“四人帮”在政治上推行一条假左真右的修正主义路线,在文艺上也如此。文艺创作上,他们鼓吹捏造虚假的艺术形象。他们搞的阴谋文艺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全都是这样的货色。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丑化为所谓“走资派”,“四人帮”及其帮凶,则被写成所谓“英雄”,人民群众被污蔑为浑浑噩噩、任人摆布的群氓。他们塑造这种完全违反生活真实的虚假的文艺形象,来为其罪恶的政治阴谋服务。这些反动而虚假的阴谋文艺已受到批判,但是,他们鼓吹捏造虚假形象的谬论的流毒却远远没有肃清。这些谬论都有“左”的伪装,表面上似乎很“革命”,不仅过去迷惑过一些人,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市场。要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非把这条假左真右的路线批深批透不可。
林彪、“四人帮”假左真右路线在文艺上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这里略举数端予以驳斥。
林彪、“四人帮”整天高喊批判“写真实论”,好象振振有词。因为所谓“写真实论”是胡风提出来的。这个反革命分子污蔑我们的新社会是漆黑一团,认为文艺写光明不真实,写“黑暗”才真实。这种反动的谬论,在文化大革命前就已被批得臭不堪闻了。“四人帮”高喊反对“写真实论”,他们所反对的并不是胡风的“写真实论”,而是文艺必须具有的真实性。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的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文艺的政治性和真实性才能够完全一致”。文艺的真实性对社会主义文艺来说是最基本的,是不可缺少的。反掉文艺的真实性,不就是可以凭空瞎编乱造了么?“四人帮”搞阴谋文艺舍此而外,别无他途。但严重的是我们的一些作者中毒很深。前些时我接触一些作者,就有人问能不能写生活的真实。文艺创作最基本的原则居然成为问题了,好象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成了胡风分子。我们有的文艺批评工作者也不敢提文艺的真实性,不敢用真实性这个要求去评价作品。“四人帮”有意混淆“写真实论”与文艺真实性的区别,使广大作者不敢真实地反映现实,使文艺创作与生活越离越远,虚假的文艺泛滥成灾。
林彪、“四人帮”大肆鼓噪反对写真人真事,也是以“左”的伪装来鼓吹捏造虚假形象的一种手段。其实,不受真人真事限制是文艺创作的一个普通常识,每个阶级的文艺家都是这样说,这样做的。不受真人真事限制,不等于文艺创作可以离开真人真事,可以离开生活的真实;也不等于任何作品都不能写真人真事。例如报告文学不写真人真事,还成什么报告文学呢?这本来是很明白的道理。“四人帮”以典型化为名,大反写真人真事,表面上似乎持之有据,实际上也是一种阴谋。他们完全不是真的要典型化,而是不许文艺创作描写我们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他们还以“不受真人真事局限”为名,要文艺为自己涂脂抹粉,瞎编乱吹。这个谬论的流毒很广,至今仍使一些人心有余悸,不敢写真人真事,怕被说成是为某人树碑立传。因此,有些作品本来有真人真事作模特儿的,为了避免嫌疑,也七改八改,弄得面目全非;有的本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去加工概括,也要避开,凭想象去瞎写乱凑。这根本不是什么典型化,而是道地的虚假化。
所谓“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是林彪、“四人帮”叫得最凶的口号。表面上很“左”,很“革命”,实际也是伪装。“四人帮”所指的“英雄”,同我们所说的无产阶级英雄是根本不同的。他们要塑造的是那些同所谓“走资派”作斗争的,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英雄典型”。“四人帮”口头上说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实际上全面歪曲无产阶级文艺的性质和任务,彻底篡改无产阶级文艺的党性原则。毛主席说:“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这说明:各种各样的人物都是可以写的,英雄人物,正面人物,成长中的人物,改造过程中的人物,被批判、打击的人物,都可以写,都应该写,都必须写。因为不写好各种各样的人物,英雄人物也是写不好的。各种人物都有不同的作用,都各有一定的作用,不写好各种人物,就不能很好地发挥革命文艺的战斗作用。“四人帮”这个所谓“根本任务论”,鼓吹孤立地描写“英雄人物”,使所谓“英雄人物”神化,概念化,脱离群众,脱离党,而这样的人物形象,必然是虚假的。虚假的形象是没有生命的,站不住脚的。“四人帮”高喊“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是“根本任务”,实际上却是取消和反对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林彪、“四人帮”搞的“三突出”的“创作原则”,表面上说是突出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实际上要突出的是他们自己及其追随者。阴谋文艺的代表作如影片《反击》、《欢腾的小凉河》之类就是这样的东西。“三突出”是否定革命现实主义的,也是否定革命浪漫主义的。什么“高大完美”、“起点要高”和不能写缺点等法规,实际上是要人们捏造虚假的“英雄”。可见,“四人帮”鼓吹“三突出”不过是打着“突出”英雄人物和“两结合”的旗号,来反对塑造英雄和“两结合”的阴谋手段。“三突出”流毒所及给文艺创作带来的危害特别大,至今仍有一些作者还在那里写虚假的英雄,不真实,不可信,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过来。
林彪、“四人帮”鼓吹的“主题先行”和什么“从路线出发”,表面上看似乎很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实际上是要为他们假左真右的修正主义路线服务,反对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按照他们那种“主题先行”的谬论搞创作,只能使文艺成为标语口号,把形象弄成概念的图解。从概念出发伪造出来的
“作品”,不仅没有感人的力量,不能发挥革命文艺应有的作用,而且很容易成为野心家、阴谋家搞反革命政治的工具。“四人帮”搞的阴谋文艺就是这种“理论”结出的毒果。
这些当然不是林彪、“四人帮”炮制的所谓“文艺理论”的全部,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假左的伪装来掩盖真右的实质。他们假左真右的种种谬论,其流毒还很广,不仅文学领域有,戏剧、电影、曲艺、美术、音乐、舞蹈等领域也有;不仅搞创作的人受影响,读者、文艺批评工作者、报刊编辑、乃至有些文化部门的领导同志都受影响。这是什么缘故呢?我看就是由于对这些谬论的假左的外衣还未彻底剥掉,它还能吓唬一些人,迷惑一些人。我们一定要坚决清除林彪、“四人帮”的流毒,铲除虚假之风,写出真实感人的作品,使我们的文艺更好地为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


第3版()
专栏:

《人民文学》举办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
吉林省文艺汇演大会颁发创作演出奖
本报讯 粉碎“四人帮”以来,短篇小说的创作比较活跃。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人民文学》题词的精神鼓舞下,广大文艺工作者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创作了一批好的和比较好的短篇小说,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为促进短篇小说的发展与提高,使它更好地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人民文学》杂志社决定从今年起举办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
提倡短篇小说好处很多。它有利于及时反映工农兵群众抓纲治国、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火热斗争;它有利于促进文学创作题材、风格上的百花齐放;特别是它大有利于文学创作新生力量思想上、艺术上的锻炼和成长。
《人民文学》这次评选的短篇小说,发表时间是从一九七六年十月到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止。凡是从生活出发,符合六条政治标准,艺术上具有独创性,不拘题材、风格,皆可推荐,尤其是要推荐那些能够鼓舞群众为新时期总任务而奋斗的优秀作品。
评选结果将于一九七九年上半年在《人民文学》上公布。
据新华社长春电 吉林省一九七八年文艺汇演大会向评选出来的十六个优秀剧组,一百三十九名优秀创作人员、舞台美术设计人员以及导演、演员分别颁发了演出奖、创作奖、舞台美术奖、导演奖和个人表演奖。得奖者分别获得奖状和收音录音两用机、收音扩声电唱三用机、半导体收音机等奖品。
吉林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对颁发创作演出奖反映强烈,都说:这是十几年来,文艺界同志第一次得到奖励。“四人帮”横行时期,文艺工作者工作好的得不到表扬,还要挨棍子。今天,在创作演出上有成绩就受到表扬和鼓励,我们感到做人民的文艺工作者光荣,今后一定努力提高艺术水平,创作演出更多的好作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作出贡献。


第3版()
专栏:文艺短评

群众评选的办法好
葛琼
《人民文学》杂志社决定举办粉碎“四人帮”以来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活动,准备在群众性推荐与评选的基础上,评选出一批优秀作品。吉林等一些省市,也通过群众评选的方式,对一些在文艺创作和演出中作出了较好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这种做法好!
群众评选优秀文艺作品和演出,有利于调动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通过群众评选,可以帮助作者了解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知道自己作品的优劣,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可以激励广大作者向先进学习,从优秀作品中得到教育和启发,更快、更好地提高创作水平,努力争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群众评选优秀文艺作品,也有利于调动群众参加文艺评论的积极性,推动无产阶级文艺批评工作的发展。让群众参加评选,请他们发表意见,就是走群众路线,就是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这样做,群众高兴,群众欢迎,群众会更加关心文艺,更加热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只有这样做,才可能评选出名副其实的、真正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来。
群众评选活动,文化大革命以前就举办过。例如电影百花奖,曾经对电影剧本的创作和表演艺术的提高起过促进作用。但是,林彪、“四人帮”推行假左真右的文艺路线,实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挥舞“文艺黑线专政”论的大棒,把革命文艺作品全部打下去,群众评选活动也被否定了。“一言堂”代替了“群言堂”,“一家作主”代替了“百家争鸣”。其结果,就是空气窒息,万马齐喑。
广大工农兵群众能不能评论文艺作品?究竟谁是文艺作品的权威评判者?这问题,在一些同志那里,至今没有真正解决。在有的同志的心目中,似乎只有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才有能力评判文艺作品的优劣。开展这种群众评选作品和演出活动,对这种错误思想,也是一种很好的批判。


第3版()
专栏:

谈日本影片《望乡》
赵文英
最近,在我国举办的“日本电影周”上映的三部日本彩色影片《追捕》、《望乡》和《狐狸的故事》,在广大观众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引起了广泛的谈论。这说明了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的友好感情,表现了中国人民恳切希望对这个同我们有两千多年交往历史的友好邻邦进一步增强了解;同时也说明了这三部影片在思想上、艺术上确实都有其特殊的成就,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电影工作者研究和借鉴。
在这三部影片中,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而又有着不同理解的是《望乡》。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曾经留意观众的反映。有一次看完《望乡》之后,我听到有几个观众在议论。有位青年同志说:“当前我们正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为技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好,看了《望乡》才知道,资本主义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资本主义财富是怎样积累起来的?”有个中年观众说:“看了《望乡》使我们了解了日本生活的另一面。对比之下,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好。”还有个妇女观众说:“资本主义社会不把妇女当人看待,看了这个影片我更加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了。”同时,也有的人担心,放这样的影片会把青年引到邪路上去。这些反映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象《望乡》这样的文艺作品。
首先应该肯定,影片《望乡》对我们广大观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影片刻画一个被骗卖到南洋当妓女的贫苦妇女阿崎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本世纪初日本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影片描写的是妓女生活,但表现的却是一个极其严肃的主题,那就是通过一批“南洋姐”的悲惨遭遇,抨击了造成这种不合理现象的社会制度。影片描绘了从本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从日本幕府末年到昭和初期),日本资产阶级不择手段积累资本,包括用贩卖妇女到南洋的血腥办法,以获得大批外汇,使它有条件挤进近代资本主义强国的行列。影片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回答了造成阿崎这样的贫苦妇女不幸的真正原因,从而激起了广大观众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恨,对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特别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劳动妇女的深切的同情。在看影片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多少人为阿崎婆不幸的一生,掉下了同情的眼泪。当人们看到那脸上布满生活风霜刻下的皱纹的阿崎婆,向三谷圭子谈她在半个多世纪中遭人践踏、受人歧视的生活时,谁能不为之深深感动呢?阿崎婆有过自己的童年,有过自己的青春,也有过自己的美好理想……。但那人吃人的社会给她留下的,只有永远治不愈的累累伤痕。特别是在人生最宝贵的青年时代,她却被迫流落南洋,当了受尽污辱和迫害的妓女。她也曾热切地希望早日挣脱牢笼,跳出苦海。但更加悲惨的是在那个社会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别无他法,只有更加不顾一切地糟踏和残害自己。在她那充满了创伤的心灵中滋生过的唯一的一棵爱情和希望的幼芽——盼望和她同是贫苦出身的阿秀有一天会把她救出来,也很快就被一阵狂风恶浪彻底摧毁了。等她在痛苦中熬煎十几年,年届三十,终于回到她想念已久并且曾以自己的屈辱和苦难为之做出贡献的祖国和家庭的时候,那里等着她的却只有冷落和歧视。直到她七十多岁的晚年,这种境遇也没有变化。这个故事,真实而动人,我国观众是能充分理解的,因为我们过去也曾有过一个象阿崎所处的那样的黑暗社会。在那个社会里,有的中国妇女的遭遇并不比阿崎好。正是因为恨透了那个黑暗的社会,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才毅然奋起,不惜流血牺牲,用革命的手段彻底摧毁了万恶的旧社会,创建了新中国。现在我们看了电影《望乡》,不仅加强了我们和日本人民的思想交流,也更加感到我们新社会的宝贵,增强了保卫我们的新社会,把我们的新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的决心和信心。
《望乡》在艺术表现上也是有创造的。但是,也有一些引起不同意见的地方。例如关于阿崎在山打根妓院中被污辱的情景和她生活作风的极端变化,在电影中描写得比较裸露,因此有人提出,放映《望乡》要把青年引导到那里去?这是应该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影片中关于妓院生活的描写,我觉得不应该简单地根据表面现象下结论,而是要仔细地分析它们是有助于揭露事物的本质,还是有碍于揭露事物的本质;是对观众有好处,还是使观众受到了毒害。事实是,绝大多数观众看了以后,在思想感情上更加同情阿崎的悲惨遭遇,更加痛恨她所处的那个黑暗残酷的社会,并没有产生相反的效果。因为作者是通过适当的安排把这些场面作为一个罪恶社会中的罪恶事实加以暴露的。所以观众看了就只恨那个社会环境,而同情那个受害的人。就连阿崎那些被迫主动拉客的举动,观众也不会责备她轻薄,而只觉得她不幸而可怜。当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的电影不一定采取这种表现方法。但对于别人这样的作品,我们看一看也是有好处的。即使有点什么副作用,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提高群众的分析批判能力来解决。简单地加以否定拒绝,那不是认真的态度,也不利于我们开阔眼界。
随着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发展,今后还会而且一定会更多地接触到象《望乡》这类文艺作品。是禁止青年去接触它,还是加以适当的指导,让青年正确地去理解这样的作品呢?这也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办法。
一种是禁止,干脆不让人们接触。毛主席早就批评过,禁锢的政策是危险的政策,它能引导人们思想衰退,单打一,见不得世面,唱不得对台戏。这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有何益处呢?
另一种方法,就是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让广大群众在斗争中认识真理。毛主席说:“不懂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我们有些共产党员、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的缺点,恰恰是对于反面的东西知道得太少。读了几本马克思的书,就那么照着讲,比较单调。讲话,写文章,缺乏说服力。你不研究反面的东西,就驳不倒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不是这样。他们努力学习和研究当代的和历史上的各种东西,并且教人们也这么做。”(《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让我们的青年多知道一些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多了解一些世界上广大劳动人民的状况,用文艺作品对青年进行阶级教育,倒是我们今天应该做的。
在林彪、“四人帮”推行假左真右的修正主义路线,推行禁锢政策的时期,我国广大电影工作者和观众被剥夺了欣赏外国优秀电影、向外国优秀电影学习借鉴的机会。现在,打倒了“四人帮”,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为我们开辟了向外国一切好东西学习的广阔天地。要真正把外国的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学到手,必须彻底打碎林彪、“四人帮”强加在我们身上的精神枷锁,真正做到“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很多好的事物也常常免不了有不好的副作用。如果因为怕有副作用,就拒绝接受好的事物,就会因小失大。
当然,我们提倡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也不是说一切都要照着办。就拿电影来说,我国有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我国观众有自己的特殊爱好,我们党有正确的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我们要不断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创造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魄的优秀作品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我们这次举办“日本电影周”,首先固然是为了庆祝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正式生效,同时,也应该成为我国电影工作者和电影观众放开眼界向外国一切值得学习的好东西学习而迈出的一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