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响应英明领袖华主席的号召 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我国科技战线酝酿着新的跃进
新华社讯 本社记者报道:最近记者走访了中国科学院及所属北京地区各个研究所,深深感受到我国科学技术战线一个新的跃进正在酝酿之中。
记者在各个研究所同干部、科技人员、工人座谈,参观实验室和工厂。所到之处,人们都是一股劲儿要大干一场,尽快把科学研究搞上去,一定要在本世纪内实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他们认真学习华主席、党中央关于科学工作的重要指示,热烈谈论着我国科学技术近期和长远的发展规划,谈论着四个现代化将给科学技术提出的重大课题。到本世纪末,还有二十三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要走在前面,任务很重,时间很紧。许多科学工作者都是掐着指头数日子,想方设法地、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力量贡献出来。
越是谈论四个现代化的光辉前景,谈论任务重、时间紧,人们越是痛恨“四人帮”。这几年被这伙反革命黑帮搞乱了思想,搞乱了队伍,耽误了时间,拉大了差距。广大干部、工人和科技人员都在怀着极大的义愤,深揭狠批“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四人帮”一不会做工,二不会种地,什么天文地理也不懂,打击人却很厉害。一位从小爱好爬墙头、看星星的天文工作者,愤怒揭发批判了“四人帮”对天文学的摧残。他说,近代自然科学中的许多新概念、新学科,都与天文学密切相关。毛主席、周总理历来重视天文学的发展。北京天文台的恒星物理研究室,就是在周总理直接关怀下建立起来的,可是却被“四人帮”糟蹋得不成样子。有一段时间,这个研究室三十八名科技人员,被迫改行的就有三十三人,留下少数几个人也都用非所学。“四人帮”及其黑爪牙还胡说什么“地理研究所三年不搞科研,地球照样转”,逼着地理工作者改行。这个研究所地图研究室搞的制图自动化研究被迫下马了,正在研制的制图自动化仪器,也被拿到“废品”展览会上“示众”。华主席、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天文地理也得到解放。这两个台、所被耽误的许多科研项目,现在都加快了步伐。今年夏天,恒星物理研究室在全国天体演化讨论会上提出了八篇学术论文。标志着我国射电天文学观测手段新水平的“米波综合孔经射电望远镜”正在加紧研制。试验用遥感技术找水、找矿的工作也已经开始。查阅了十五万卷古书而撰写的《中国古天文资料汇编》和《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表》,包括了解放前后所有地理学研究成果、为我国农业大干快上提供科学依据的专著《中国自然地理概论》,都在加紧编写。
打倒了“四人帮”,扫除了他们制造的“棍子”“帽子”“鞋子”,科技人员的思想解放了,心情舒畅了,为革命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格外高涨。在各个研究所,老科学家们决心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贡献给祖国和人民。有的表示要把六十四岁当成四十六岁过,继续革命,努力工作。有的积极向领导提建议、想办法,把科学研究搞上去。不少老科学家正在酝酿带研究生,争取为国家更快更好地培养科技人材。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中年科技人员,干劲倍增,勇挑重担,不少人通宵达旦地钻研业务,有的半夜里还爬起来做实验。许多进研究所不久的青年人,也纷纷订红专规划,勤学苦练。
为革命钻研业务有理,为革命多出成果有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攀登科学高峰光荣!这样的正气正在逐步树立起来。中国科学院规定,每周至少必须保证有五天的时间搞科学研究,各个研究所都在积极执行。“四人帮”横行时,许多研究所的实验室里,夜晚灯火寥寥;现在变成了灯火通明。一天晚上,物理研究所放电影,有人数了数,工作大楼里有三十多个窗口都亮着灯。过去图书馆门庭冷落,现在来图书馆看书借书的人多了。半导体研究所每天到图书馆看书的人数比过去增加两倍以上,借出的书籍比过去增加三倍。记者在各个研究所还到处看到张贴着举办学术报告会的通知。化学研究所已经多年没有开展过学术交流活动,今年以来每周都举办一次学术讨论会。在高能物理、物理、植物等研究所,许多基础理论研究项目都已大大加强。目前正加紧高能加速器和探测器的预制研究工作,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打基础。继云南宇宙线观测站之后,又在世界屋脊上建立起了一个研究宇宙线的高山乳胶室。
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不是个别科学家的行动,而是各个学科互相渗透、互相取长补短的大规模、多学科的研究,有时甚至一项研究课题,就要组织上百乃至上千人的队伍,实行多学科联合作战,才能完成。中国科学院及所属各研究所领导干部谈到这个情况,都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为了使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每一项研究工作中去,不少领导干部都努力学习华主席的光辉榜样,以阶级斗争为纲,三大革命运动一起抓,深入到科研生产第一线,把群众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统一思想,统一规划,带领群众向新的目标进军。过去“四人帮”制造种种谬论,分裂工人和科技队伍,使后勤工作不能很好地为科研生产第一线服务,许多科技人员要自己跑器材、买仪器,不能专心致志搞科研。现在,领导带头抓后勤,主管后勤工作的干部索性搬到研究所集中的地方就近办公。后勤工作也跟了上来,有的后勤人员按照计划要求主动地送器材上门,有的提前完成科研项目的加工任务。人们都在千方百计地为科研工作大干快上创造条件。炊事班和幼儿园的同志也纷纷表示,要努力做好工作,解除前线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
英明领袖华主席的号召,正在变成科技战线新跃进的强大动力。在党的领导下,科学工作者被“四人帮”压抑多年的革命积极性迸发出来了,正在朝着一个方向,汇成一股巨流。它预示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捷报频传。


第4版()
专栏:

陨石雨的来龙去脉初步弄清楚了
科学院在京召开吉林陨石雨学术讨论会,一百多名科学工作者提出六十多篇研究论文,表明对陨石雨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很好成果
据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九月三日讯 一年多以前在我国吉林地区降落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场陨石雨,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现在已经初步弄清了它的来龙去脉,并且提出了它的形成和演化的模式。这对于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空间技术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最近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了吉林陨石雨学术讨论会,对一年多来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一次检阅。到会的一百多名科学工作者,共在讨论会上提出了六十多篇有关吉林陨石雨的研究论文。
吉林陨石雨带来了极其丰富的宇宙信息。科学工作者高兴地指出,陨石的母体是太阳系里的一种小行星,它们因相互碰撞或与其他宇宙物质碰撞而破碎,其碎块按自己的轨道遨游于太阳系空间的不同部位,最后坠落到地面,为人们研究空间科学和地球科学提供了天体实物标本。去年三月八日十五时左右,吉林陨石以极高的速度进入大气层,由于冲击空气,剧烈磨擦,表面上产生了大约三千五百度的高温和大约每平方厘米一千公斤的热应力,周围空气温度甚至高达近两万度,因而陨石变成一个光采夺目的火球,并在高空发生一次大爆裂和多次小的剥落,冲击波的传播产生了雷鸣般的响声,高空风吹散了剥落下来的小石块,形成了一场分布范围很广的陨石雨。科学工作者根据陨石陨落时的速度和各种物理、化学参数,用天体力学方法,推算出吉林陨石在宇宙空间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它的远日点在木星和火星之间,近日点略小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一般陨石的形成年龄都是四十六亿年左右,比现今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还早八亿年左右,所以有的科学家把陨石叫做“太阳系的考古样品”。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多种分析手段,肯定吉林陨石形成年龄和一般陨石相同。他们还采用裂变径迹法、钾氩法、铷锶法、铀铅法和宇宙成因同位素等技术,比较准确地测定了吉林陨石形成和演化各个阶段的年龄,为探索行星和陨石母体早期演化阶段的情况提供了可靠的线索。我国科学工作者确认,吉林陨石的母体大约在八百万年前发生一次大破裂,形成了单独在空间运行的陨星体,去年在空间与地球相遇而陨落。
科学工作者研究了吉林陨石的球粒和结构、构造,从中初步鉴定出了橄榄石、斜方辉石、铁纹石、镍纹石、陨硫铁等主要矿物和透辉石、金云母、钛铁矿、铬铁矿、白磷钙矿等次要矿物近四十种,以及某些氨基酸、卟啉、色素、异戊二稀烃、正构烷烃等多种有机化合物。将这些情况,同地球、月球等行星的情况作对比,对于了解行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探索生命前期化学演化进程,是很有意义的。
宇宙空间中存在大量宇宙线,陨石长期在宇宙空间运行,记录了很多宇宙线及产生的核反应的信息。科学工作者研究了吉林陨石与宇宙线相互作用的核反应特征,以及核反应的产物在陨石体内的深度变化。这为研究陨石体在宇宙空间运行的轨道和通过大气层时的分裂情况,提供了有意义的解释。
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国科学工作者成功地提出了吉林陨石从太阳星云中凝聚、聚集、形成母体、热变质过程、冲击变质、母体分裂以及陨落的形成和演化的模式。
几千年来,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降落过成千上万次陨石,史籍中有关的记载十分丰富。吉林陨石雨降落后,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吉林省、吉林市党委、科技部门和当地农村干部、群众的大力帮助下,及时考察了降落现场,收集了各种陨石标本,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科学资料。去年七月,中国科学院为此专门召开科研工作会议,制订规划,组织天文、力学、地质、地球化学、核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科研人员,对吉林陨石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广大科研人员在英明领袖华主席、党中央的关怀下,以揭批“四人帮”为动力,在短时期内就取得研究成果,使我国陨石研究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第4版()
专栏:来信

要重视罗布麻的采集和利用编辑同志:
罗布麻是生长在盐碱沙荒地上的一种全身有用的野生植物,可以用于纺织、医药,还可以制茶、制烟。约在三百年前,我国新疆就有一部分劳动人民用罗布麻皮织布。有的群众把罗布麻叶泡水当饮料,发现它有清热、防治头痛的效能。
近年来,经过科学单位研究,发现罗布麻叶中含有“槲皮素”,有祛痰、镇咳、平喘、降血压、强心、抗过敏等作用,对高血压、气管炎、感冒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罗布麻根中也含有强心的成分。罗布麻皮的纤维比苎麻细,强力比棉大,它的纤维素含量比一般麻类高,被称为“野生纤维之王”。用罗布麻纤维与棉、毛、丝混纺,产品比一般纺织品耐湿、耐腐、耐磨,缩水率小。
有些地方的科研部门和工业部门合作,将罗布麻制成药剂,也有与茶叶、烟叶配合制成饮剂和卷烟的,既方便群众,又提高了药效。上海南昌制药厂与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协作,将中西药结合起来,研制成“复方罗布麻降压片”,行销全国,受到患者的欢迎。
罗布麻在我国分布很广,长江以北各省都有。各地名称不同,有的叫“野麻”,有的叫“泽漆麻”,也有叫“茶棵子”、“茶叶花”的。罗布麻能生长在重盐碱地、干旱地等恶劣的环境中,对于改良土壤很有作用。据调查,我国约有野生罗布麻几千万亩,而且是大面积成片生长。目前,这个全身是宝的野生植物,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建议各地农业、医药、纺织、卷烟、制茶等部门的同志都引起重视,充分利用它为人民谋利益。
中医研究院 中药研究所
魏鉴明


第4版()
专栏:资料

我国丰富的陨石史料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九月三日讯 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陨石史料的普查、整理结果表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有了陨石的记载。比较早而又可靠的,是《春秋左传》中的一段:“(僖公)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这记的是公元前六百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今河南商丘的一次陨石陨落情况。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陨石记载,而且第一次指出了陨石的真正宇宙成因。
我国的陨石史料不仅见于史书,而且见于类书、笔记、杂书和地方志。内容丰富,数量很多。初步整理出的陨石记录就有数百条,还有陨石古迹和传说、天鼓鸣资料数百条,以及流星资料数千条。内容包括一般陨石、大陨石、陨石灾害和陨石着地时处于融熔或塑性状态情况的反映等很多方面。
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一段话,描述了宋朝治平元年江苏宜兴一次铁陨石的降落情况,很有科学性:“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桮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这些丰富的陨石史料,反映了我国辉煌的古代文化和民族智慧,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第4版()
专栏:

中国邮电代表团赴朝鲜访问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九月三日讯 以邮电部部长钟夫翔为团长、副部长彭洪志为副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代表团,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递信部的邀请,今天乘飞机赴朝鲜进行友好访问。邮电部副部长申光、李玉奎等到机场送行。到机场送行的还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全明洙。


第4版()
专栏:

塞内加尔国家手球队同北京队举行友谊赛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九月三日讯 北京男子手球队同塞内加尔国家男子手球队今晚在首都体育馆举行友谊比赛。比赛结果,北京队以二十七比二十四取胜。
坐满体育馆的一万八千名观众热烈欢迎塞内加尔朋友。他们对双方的精彩球艺不断报以热烈掌声。国家体委主任王猛、第一副主任徐寅生,有关方面负责人夏朗、李大伟观看了比赛,并在赛前会见了塞内加尔国家男子手球队领队阿卜代勒·卡德尔·萨巴拉等。塞内加尔驻中国大使阿里·迪乌姆参加会见并观看了比赛。
塞内加尔队在非洲手球锦标赛中曾获得第五名。比赛中队员互相穿插快而灵活,回防和进攻速度也比较快。北京队是全国手球冠军,比赛中进攻积极,但穿插不够灵活,防守也不够严。比赛中双方比分始终很接近。
塞内加尔国家男子手球队还将在北京举行两场比赛。
塞内加尔朋友是九月一日到达北京的。中国手球协会当晚为客人举行了招待会。


第4版()
专栏:

卫生部举办的“外国医生针灸学习班”举行开学典礼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九月一日讯 由我国卫生部举办的“外国医生针灸学习班”一日在中医研究院举行开学典礼。
参加这次学习班的有来自亚洲、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十个国家的二十多名医生。他们将在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协助下学习、掌握与针灸有关的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操作技术以及一些常见病的针灸疗法。
中医研究院一日晚设宴招待了这些外国医生。卫生部副部长钱信忠出席了宴会,并在宴会前会见了客人们。有关方面负责人、学习班教员以及首都医务界代表出席了宴会。


第4版()
专栏:外事往来

外事往来
廖承志会见日本医学者友好代表团
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九月三日下午会见了以悬田克躬为团长、塚田裕三为副团长的日本医学者友好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有关方面负责人屠宝忠参加了会见。代表团是应邀前来我国访问,于一日到达北京的。
老挝文化代表团离南宁回国
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宣传、新闻、文化和游览部长西沙纳·西山为团长的老挝文化代表团结束了对我国的访问,九月三日乘飞机离开南宁回国。老挝文化代表团是在访问了上海、广州等地后,于二日到达南宁的。当晚,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刘重桂设宴招待了老挝朋友。
周培源会见并宴请王宪钟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培源九月三日下午会见并宴请了美国康乃尔大学王宪钟教授,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参加会见并出席宴会的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科学工作者有高世坤、肖明、田方增、冯因复、伍真、王宪钧等。王宪钟教授是前来我国探亲和访问,于八月三十一日到达北京的。
周敬一前往伊朗访问
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组织副秘书长周敬一应邀前往伊朗参观访问,九月二日离开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组织负责人韩复东,国防部外事局副局长沈少星,总政治部文化部负责人周之同以及伊朗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拉加布萨德到机场送行。
魏玉明宴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署长帕泰尔等
外经部副部长魏玉明九月三日晚上举行宴会,欢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署长帕泰尔,助理署长杜金基和夫人。有关方面负责人陈光农、毕季龙、张贤务等出席宴会作陪。帕泰尔等客人是应邀来我国访问于一日、二日先后到达北京的。
杨孟东离广州返美
美籍友好人士杨孟东及其子女结束了对我国的友好访问,二日离开广州返回美国。在我国期间,杨孟东先生一行四人先后访问了北京、东北和南方的一些城市,参观了工厂、公社和文教、医疗单位,游览了名胜古迹,并且还会见了他们的亲友。
何炳棣教授夫妇离京返美
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何炳棣和夫人邵景洛九月三日离开北京前往桂林参观访问,然后返回美国。何炳棣教授是在八月一日来华探亲、访问的。一个月来,他们先后访问了广州、上海、杭州、南京、武汉、乌鲁木齐、北京等地,并且会见了他们的亲友。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