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钻研科技光荣
江西省召开科技工作会议,表彰在科研方面有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据新华社南昌一九七七年九月二十二日电 江西省最近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大力表彰在科研方面对人民有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鼓励他们努力钻研科学技术,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江西是深受“四人帮”祸害的省份之一,科技工作也受到极其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但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决同“四人帮”及其在江西的亲信进行斗争,冲破重重阻力和困难,坚持开展科研工作,并在许多方面取得可贵的成果。江西棉纺织印染厂气流纺纱研究小组,七年如一日坚持试验研究,去年,由于“四人帮”严重干扰,生产一度停顿的时候,科研活动也没有停止,终于在今年完成了气流纺纱机的研制、改进工作。江西地质科学研究所排除“四人帮”的干扰,系统地总结江西一种重要矿藏的成矿规律,为矿区长远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还为国家找到了几种急需的稀有矿。
江西在开展科研工作中,紧密结合实际,坚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许多工业科研设计单位和厂矿,从发展生产的需要出发,研制出新型的采矿机械、电力机械和仪表,创造了扎水泥船钢丝网的气动扎网机,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防止工业污染方面,也取得新进展。农林科研单位和许多县、社,在改良红壤,培育粮、棉、油新品种,研制各种适用于水田作业的农业机械,试制新农药,防治农林病虫害以及治疗牲口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也都作出了成绩。
江西许多科技工作者,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革命钻研业务,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受到群众的赞扬。江西省妇女保健院肿瘤科主任杨学志教授,努力继承祖国医学遗产,认真进行科学研究,在一些中、西医生和药厂的协助下,创造了使用中药药物锥切的新办法,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简单易行,费用不多,效果良好。
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全省各地市、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医院等的二百五十多名代表,一起认真学习了英明领袖华主席有关科学工作的重要指示,听取了中国科学院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以亲身经历愤怒揭批“四人帮”及其在江西的亲信破坏科技工作、打击迫害知识分子的滔天罪行。同时,初步讨论了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全省科研规划和设想。到会的同志纷纷表示,要紧跟华主席、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以新的成绩,迎接全国科学大会的胜利召开。


第3版()
专栏:

努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
高士其
我学习了华主席关于科学工作的重要指示,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激动。我是一个微生物学工作者,也是一个科学普及工作者,虽然年老体弱,四肢瘫痪,说话吐字非常困难,但我要竭尽全力,为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为科学普及工作,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
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把科研尽快地搞上去,就必须有一个广泛而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这就象建立金字塔一样,没有雄厚的基础,塔怎么能造得又高又大呢?“四人帮”宣扬知识无用论,大肆鼓吹反革命分子张铁生的一张“白卷”,教唆人们不要学习,不要文化,不要科学,严重地干扰和破坏了毛主席的一系列无产阶级政策,挫伤了科技工作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也摧残了工农兵群众和青少年一代的强烈求知欲。因此,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科学普及工作是我国科学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广泛的科普工作,科研队伍就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科学普及工作和科学教育工作一样,都是为科研工作提供后备力量的渠道。
科学普及工作担负着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传播先进生产技术经验,推广科技新成果,普及科技知识的重要任务。这对于广大工农兵群众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揭批“四人帮”一伙宣扬的唯心论、形而上学,是有重要意义的;对于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提高人民的科学水平,培养无产阶级科技队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列宁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工作。他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就亲自规定科技人员要向工农群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工作。早在抗日战争期间,毛主席就指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因此也比较容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在这里,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又说:“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正因为这样,我们所说的普及工作不但不是妨碍提高,而且是给目前的范围有限的提高工作以基础,也是给将来的范围大为广阔的提高工作准备必要的条件。”毛主席这些伟大论述,说明了普及和提高的辩证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一九五○年成立了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一九五六年,毛主席亲自接见出席全国职工科普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全体人员,给与会人员极大的鼓舞。一九五八年成立中国科协时,也把科学普及工作列为重要任务。后来,由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使我国的科普工作遭到极大的损失。为此,在一九七五年的四届人大会议上,我曾给敬爱的周总理写了一个条子,反映科学普及工作现在无人过问,工农兵迫切要求科学知识的武装,请求周总理给予关心和支持。周总理当即拿着条子高声说:“高士其同志的意见很好,很好!”隔了一天,又亲自作了批示。但是由于“四人帮”及其在中国科学院的黑爪牙的疯狂反对和百般阻挠,周总理的批示象石沉大海,没有下落了。
万恶的“四人帮”被粉碎后,科技事业得到解放。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怀,使备受摧残的科普园地得到了阳光雨露。当前,在农村,围绕农业八字宪法、科学种田,进一步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在城市,厂矿企业的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运动蓬勃开展,都给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科普工作要适应这一飞跃发展的大好形势,当好科研工作的“先行官”。科普工作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向工农兵学习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专长,努力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人民进行传播。科普工作的领域是十分广阔的,题材是非常丰富的,如从汽车拐弯谈到圆周运动,用夏夜看星星的题材帮助人们认识天体,用谈常见的疾病普及卫生知识,用解释雨雪冰雹等自然现象使人们掌握气候变化的特点,凡此种种,涉及各个部门、各个学科。做好科普工作,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社会主义热情和群众观点,使自己的作品让人家看得懂,听得清,学得会,用得上,给人们以启发,鼓励人们探索和创造,献身于科学事业。
我国不少科技工作者,在“四人帮”把持宣传阵地,扼杀科普事业,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獗的时候,仍然同“四人帮”作了坚决的斗争,写了一些优秀的科普作品,受到工农兵群众的欢迎。现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给我国科普工作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美好的前景,我们就更要认识到搞好科普工作的意义,加倍努力工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不仅热爱自然科学,爱读这方面的书籍,关怀自然科学的发展,还亲自翻译、编写科普读物。他感叹当时的科普读物太少,“可看的书报实在太缺乏了,我觉得至少还该有一种通俗的科学杂志,要浅显而且有趣的。可惜中国现在的科学家不大做文章,有做的,也过于高深,于是就很枯燥。”(《华盖集·通讯》)
鲁迅先生对科普事业的热忱和理想,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难以付诸实现。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我们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在华主席的号召下,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战鼓已经擂响了,我们的条件很好!我感到无比的幸福,感到责任重大。我们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要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地去打赢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这一硬仗。


第3版()
专栏:

从小学好基础知识 长大勇攀科技高峰
广州地区一些科学家、劳动模范同青少年科学爱好者举行谈话会
新华社广州一九七七年九月二十二日电 广州地区一些科学家、劳动模范,最近在广州市少年宫和中山纪念堂,先后同五千多名青少年科学爱好者举行谈话会,热情鼓励他们胸怀革命壮志,努力学好基础科学知识,为今后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打好基础。
二十年前作为留学生在莫斯科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中山大学生物系植生遗传教研室副主任李宝建,激动地回忆了当年毛主席接见时的幸福情景。他说,二十年来,毛主席的亲切教导:“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不断激励着自己为革命努力钻研科学技术,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多作贡献。他衷心希望青少年们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学校的各门课程学好,把数理化和外语等基础打好,将来亲手实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伟大遗愿。物理学家黄友谋、电子学家冯秉铨都说,数理化、外语等基础课之所以重要,因为它们是以后钻研任何一门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工具,不熟练地掌握这些工具,要攀登科学高峰就寸步难行。同时,学好这些课程还有助于建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锻炼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州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也参加了谈话会。
参加这次谈话会的青少年,许多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无线电、航海航空模型、地震测报等多种课外活动的积极分子,有的还自修外语。他们纷纷表示要响应华主席、党中央的号召,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用实际行动向党、向祖国、向人民交出又红又专的答卷。


第3版()
专栏:

科学种棉的老模范毕承松
在湖南省澧县澧澹公社拥宪大队的棉田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带领着一群青年,正在进行棉花人工授粉。他们不避烈日酷暑,聚精会神,一心扑在棉株上。这位老人就是拥宪大队党支部书记、全国植棉模范毕承松。
毕承松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断摸索棉花高产规律,近年来研究出一套适应大面积增产的栽培方法,为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作出了新的贡献。他和大队科研队种的十亩试验田,近三年来,亩产皮棉每年都超过三百斤。他所在的大队棉花平均亩产也连续三年超过二百斤。全县推广了他的经验,去年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二十五斤,成为全省棉花高产县之一。
在科学种棉的征途上,毕承松曾经走过一段不平坦的道路。一九六五年,他的两亩试验田亩产皮棉二百六十二斤,比附近的棉田产量高出两倍。但是,有人却说,毕劳模的经验好是好,就是大田难办到。初听这些话,他以为是他们思想保守,为自己不愿意学习先进经验辩解。过了一段时间,他到一些地方调查,发现自己的经验确实有局限性,只适宜小面积搞,大面积行不通。正象人们指出的那样:自己的棉花高产经验靠稀植、大株,多发盘枝,延长花蕾期,以单株多结桃取胜。这种栽培方法,只有在土壤肥沃、肥料充足、灌溉便利和劳动力多的地方才能办到,如今大多数棉区还不具备这样的优越条件。
调查的结果,对毕承松震动很大。他回顾自己多年来埋头在小块地里搞试验,不惜成本和工夫,图高产,图好看,不考虑大田能不能办到,因此,没有起到样板作用。他想起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决心端正科研方向,把研究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当前棉花生产大上快上的关键性问题上。对于那些对当前生产还不发生直接作用,但长远来说却有影响的科研项目也给以重视。
一九六九年,毕承松开始探索棉花高产新途径。有一次,他在第五生产队的地头上,发现有一处棉花由于播种不均匀和死苗,造成稀密不一,其中一株棉花长得特别大,占地不小,结了三十一个桃。离它不远的地方,有四株棉花密集在一块长,占地大小和那棵单株差不多,这四株棉花合起来共结桃五十三个。这使他受到启发:就单株来说,稀植比密植结桃多,但从群体来算,密植却比稀植结桃多。他又算了一笔细帐:一亩地要产两百斤皮棉,通常需结六万个桃,如果每亩三千株,每株要结二十个桃,如果每亩五千株到六千株,每株结桃十来个就能达到。他根据这个道理,把试验田从原来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地方,迁到条件较差的地上,进行合理密植试验。
毕承松的密植试验受到队里大多数干部和群众的支持。但也有一些人为他担心,有的老棉农说:“稀棉花,宝塔顶;密棉花,鞭儿棍,有柴烧,收棉少。”这些话引起毕承松的注意,就虚心向他们请教,把他们的体会归纳为三点:一是密植棉容易出现弱苗、空株;二是苗密叶多,容易过早封行,影响通风透光,不利于现蕾;三是密植棉互相争阳光,一股劲儿往上长,形成株秆瘦、节巴疏,下部结桃少又小。这些意见对毕承松有很大的帮助,针对这些矛盾,他采取了相应措施。在棉花生长前期,他注意抓全苗、齐苗、匀苗,防止大苗欺小苗。在苗期适时打顶,精细整枝,控制株型,使棉株长成矮个子;又注意去掉闲枝赘芽,解决密植与通风透光的矛盾。
经过一年的努力,毕承松领导的科研队成功地摸索出合理密植(每亩五千株到六千株左右)、培育矮株、力争早熟的棉花高产栽培方法。这一年,他们种的十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皮棉二百七十七斤。一九七一年,拥宪大队一千一百亩棉田大部分推行“密、矮、早”的经验,平均亩产皮棉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澧县县委和上级党委,十分重视毕承松的科研成果,组织他和科研队的人员经常到各地传播经验。毕承松把普及植棉高产经验作为一项光荣的任务,近几年来,他跑遍了洞庭湖、湘江流域和湘南湘北的新老棉区,在传授经验的同时,分别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区建立联系点,和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搞试验田,进一步摸索出各种不同地区棉花高产栽培经验,使“密、矮、早”的栽培方法因地制宜,遍地开花。澧县白衣公社金林大队,地处丘陵区,前几年,亩产皮棉只有四五十斤。毕承松在这个队建立联系点,帮助他们成立科研队,搞试验田,每个生产环节他都亲临指导。第一年,这个队的试验田亩产皮棉一百六十斤,破除了丘陵区棉花不能高产的迷信。第二年,全大队开荒种棉,棉田面积扩大一倍,总产大增,单产也翻了一番。地处洞庭湖滨的国营君山农场,原来利用湖滩种过棉花,一度由于低产不种了,毕承松到那里传播了经验以后,对这里大面积利用湖滩地种棉花起了促进作用。近几年来,棉花已成为农场的主要收入,使这个农场由亏损变为盈余,又增加了对国家的贡献。
毕承松懂得,要推广先进技术,靠少数人是不行的,必须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近几年来,省、地、县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毕承松的工作,不断选派人到拥宪大队学习,在毕承松主持下,举办多种形式的训练班,学习期满后再回到本地区本单位推广。
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挥舞“技术第一”、“白专道路”的棍棒,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破坏科研事业。毕承松勇敢地顶住这股逆流,坚持为革命培育植棉技术人材。去年初,省里组织了一批棉区的大队干部到拥宪大队办学习班,开办两个月就遇上“四人帮”的干扰。有些学员思想混乱,提出疑问:专门组织大队干部学技术,是不是方向错了?毕承松重温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有关教导,理直气壮地说,为革命学技术,是发展棉花生产的紧迫需要;为了使干部成为领导棉花生产的内行人,让你们参加学习班学习,完全正确。经过斗争,他们排除了干扰,学习班继续举办。这批学员结业回去后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胜利喜讯传来,毕承松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感到无比的幸福。他脑海里闪过一段难忘的回忆,那是一九七五年一月五日下午,华国锋同志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起,在北京接见全国棉、油、糖、麻、烟会议的代表,毕承松作为先进典型的代表受到优先接见。华国锋同志在湖南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毕承松,一见面便亲热地跟他坐在一块,鼓励他把棉花生产和科研工作认真抓好,创造出优异成绩来。
华主席的指示,鼓舞着毕承松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最近,他和大队干部、社员一起,共同制订了明年棉花生产的跃进计划,提出了科研工作的新课题。他们决心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密、矮、早”栽培经验的同时,重点研究培育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的棉花品种。为此,在今年棉花现蕾开花的关键时刻,他不辞辛劳地带领社员大搞人工授粉杂交的育种工作,力争在一两年内有新的突破,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蒋咸禄研制成功先进医疗器械
据新华社西宁电 青海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共产党员蒋咸禄,是一位为革命刻苦钻研科学技术,受到了人民赞扬的医务工作者。他先后研制成功的多能呼吸器和心脏监护仪,正在抢救危重病人中发挥作用。
在医疗卫生战线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蒋咸禄,从实践中深深感到,目前我国使用的医疗器械,在不少方面还比较落后。他看到医院里收治的一些呼吸衰竭的危重病人,因缺少有效的抢救设备而死亡率较高。他下定决心要尽快地设计一种理想的抢救设备。他研究了从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已有的几种人工呼吸器,决定取其长处,扬其短处,研制一种新的多能呼吸器。
蒋咸禄的英文基础差,为了能够阅读外国有关资料,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他刻苦学习英文。在研制多能呼吸器时,更是夜以继日。当时,在“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有人说蒋咸禄搞科研是为了“成名成家”,走“白专道路”。这些攻击和诽谤,没有动摇蒋咸禄的决心。
医院党委和省卫生局领导以及医院放射科的同志们,对蒋咸禄研制多能呼吸器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青海省医疗器械厂和无线电一厂也大力配合。蒋咸禄终于在一九七三年制出了第一台样机。他在把这种多能呼吸器用于临床试验前,除了在动物身上试验外,还在自己身上搞了试验。以后,他根据自己实验的效果和别人的建议,对这台机器多次进行改进,增加了湿化瓶和自动报警设备。经有关部门鉴定,一九七五年正式投入生产。
蒋咸禄研制成功多能呼吸器以后又立志研制一种比较简便而性能又好的心脏监护仪。从一九七五年开始研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便制造成功。这种由电子控制的心脏监护仪,重量只有七公斤半,体积很小,能同时监护两个心脏病人的心电、脉搏、呼吸、体温,自动对病人的上述四种生理机能参数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观察、测量、控制、记录,帮助医护人员了解病人的病情。经技术鉴定后,这种心脏监护仪已于今年二月临床使用,效果很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