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囚歌
叶 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编者附记〕叶挺同志这首《囚歌》,作于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当时他正被囚羁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中,托他的夫人将这首诗交给郭沫若同志。叶挺同志在诗末自署“六面碰壁居士”。这首诗,后来又被发现写在囚禁叶挺同志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诗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六二年出版的《革命烈士诗抄》。(附图片)
叶挺军长在狱中〔中国画〕 朱松发


第4版()
专栏:

北京的早晨
何其芳 遗作早晨好,我的北京的街道!街道上的行人,车辆,早晨好!长安街多么直,多么宽广,就象射出的箭一样,就象长江大河在怒号,车是流水,人是波涛。工人同志们你赶我追,争先走上光荣的岗位,为我们的边防军多造些枪炮,为农民多造些化学肥料!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在早晨的阳光下开得多红火!跳呵,笑呵,跑呵,唱歌,一个个背着书包去上学。社会主义大院的红对联,在笑着迎接祖国的春天。菜蔬、水果堆得象小山,植物和动物,陆地上的和水产,熟食品和原料,在这里聚集,鲤鱼在水池里游来游去;子上站着鹅和吐绶鸡:我们的市场总象在过节日。一排枝叶茂盛的常绿树,象行列整齐的坚定的队伍,拱卫着天安门和它的广场。各地来的人在瞻仰,照像——毛主席在这里检阅过海陆空军,检阅过工人、农民和红卫兵。“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百多年波涛汹涌的战斗,纪念碑应该更大,更高,更远的地方也可以看到,花坛的一串红象烈士的血,永远鲜明,永不凋谢,活在一代又一代的心里,呼唤着去争取新的胜利。北京的晴空多么高,多么蓝,北京的晨风拂着春寒。我在长安街上大步行进,象一个奔向未来的人。我身体强壮,肺部扩张,和树一样枝叶开放,好象一口气可以吸进,环绕我的整个北京的早晨!我在天安门广场巡行,从这里我望见祖国的边境:伊犁河谷绿草如茵,奔跑着雪一样白的羊群。牧人们弹起冬不拉唱歌,歌儿比草原上的牛羊还多;烟囱耸立在阿里高原上,工厂的机器隆隆作响。这里曾被称为“农奴的地狱”,牧民从小给领主当家奴,不论冬夏都睡在羊圈,许多地方荒无人烟;牡丹江林区人们在奔忙,伐木油锯的马达在欢唱,载着红松、白松和鱼鳞松,汽车、小火车飞奔在群山中;兴安岭上的游猎民族,实现了定居,家家住新屋,学会用农业机械种地,吃到自己手种的大米;五指山山丛中的赤脚医生,背着药箱在村寨治病……我们的解放军百炼成钢,日夜守卫祖国的边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注视侵略者和民族败类的伺窥。大庆油管已铺设到秦皇岛,新的油田又传来捷报。大寨的社员们劈山移山,出现了大面积的“人造平原”,驾驶着大型拖拉机耕耙,上面长满绿油油的庄稼。我赞美祖国的美好的今天,明天的风光更灿烂无边:就在本世纪,不过二十多年,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出现。早晨好,我的年轻的祖国!早晨好,所有以生命的烈火,以一双劳动的手和一颗红心,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的人!
一九七二年十月三日作
一九七五年二月六日修改


第4版()
专栏:

用生命和血写成的诗
——重读叶挺同志狱中遗诗
宋铁
在欢庆建军五十周年的日子里,回顾“八一”南昌起义英雄们奋勇斗争的光辉史迹,我们深切地怀念起义军前敌总指挥、前新四军军长叶挺同志,同时也就想起他在皖南事变后被囚羁在国民党反动派监牢时写的名诗《囚歌》。今天,正当欢庆胜利的时刻,重读叶挺同志遗诗,更感到大义凛然,光照千秋。这不是一首普通的短诗,它是叶挺同志用自己整个生命谱写的无产阶级正气歌。它写出了一个伟大的革命战士对无产阶级事业和共产主义信仰的无比忠贞,对阶级敌人的无比仇恨,对那些出卖灵魂的叛徒们的无比蔑视。正如郭沫若同志三十一年前在《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中所说的:“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
是的,这首诗就是叶挺同志自己。他一生光明磊落,鞠躬尽瘁,忠贞不屈,视死如归,生为革命人,死留革命魂。皖南事变时,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特别提出作为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同志“领导抗敌,卓著勋劳”。当时正在重庆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周恩来副主席,“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亲笔在《新华日报》上写了充满悲痛和愤慨的题词:
千古奇冤 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每当读到这四句题词,我们就会想起叶挺同志;想起北伐时期“铁军”在汀泗桥、贺胜桥的白刃战,怎样使北洋军阀望风逃窜;想起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烈火,怎样使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胆战心惊;想起新四军怎样把战旗直指南京城下、大江南北,使日本侵略强盗魂飞魄丧;我们更悲愤地想起那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军长率领新四军军部指战员,同十余倍的国民党反动军队血战七昼夜,终于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想起叶挺同志从上饶集中营,恩施、桂林监狱,直到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始终丹心耿耿,坚贞不屈,岿然如山……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声音义正辞严,响彻云天,给革命者以鼓励和教育;这声音如晴天霹雳,当头棒喝,使叛徒们心惊胆战,无地自容。人们都渴望自由,但是企望什么样的自由,怎样去争得自由,从来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立场和态度。革命者顶天立地,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头可断,血可流,腰不可弯,决不企求那种“从狗洞子里爬出”的“自由”;而叛徒们都是贪生怕死的胆小鬼,为了得到活命,从狗洞子里爬出,可耻地出卖革命,出卖同志,是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难怪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江青那么咬牙切齿地反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因为这些永垂不朽的高大形象,怎能不使她这个“从狗洞子里爬出”的叛徒,显得越发渺小、猥琐和卑劣?怎能不使她心虚胆怯,惶惶不可终日?也难怪“四人帮”及其心腹、余党,那样穷凶极恶地扼制和反对宣传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横蛮无理地禁闭一大批歌颂革命传统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作品,因为在这些巍峨的群峰面前,他们只不过是一小堆砂砾和粪土!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些掷地作金石声的战斗诗句,表现了叶挺同志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慨,表现了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三座大山被推倒了,“活棺材”被烧掉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他不幸遇难的三年半以后,就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叶挺同志的遗志实现了!他自己,也正如诗句中所说的:“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千秋万代,活在中国每个革命者的心里,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每个战士的心里。
一九四六年四月,陈毅同志在得到叶挺同志因飞机失事遇难的噩耗以后,写了《哭叶军长希夷同志》的悼诗。诗中写道:
沉默寡言,深沉不露,
令我忆君之丰采。
勇迈绝伦,倜傥不群,
令我忆君之将才。
胸无城府,光风霁月,
令我忆君之天真有如提孩。
我佩君忠贞不屈,服务人民,
不愧革命家的气概。
这是对叶挺同志非常中肯的评价,也显示了陈毅同志的深沉、诚挚的战友情怀。叶挺同志的光辉形象永远屹立在人民心上,他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叶挺同志的不朽诗篇,同其他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著作一样,永远激励着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跟随华主席革命到底!


第4版()
专栏:

黄桥烧饼
江苏泰兴县黄桥电器厂工人 顾寄南
黄桥是苏北平原上的一个镇子,早先并不怎么出名。自从一九四○年陈毅和粟裕同志率领新四军从江南挺进苏中,在这里胜利地指挥了黄桥保卫战以后,这个小镇,连同黄桥烧饼和黄桥烧饼歌才出了名。
那时候,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到了苏北。腐败的国民党遭殃军一路溃逃,一路抢劫。在苏北流传着一首民歌,强烈地表达了群众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恨:“天上有个扫帚星,地下有个韩德勤,放下鬼子他不打,专门欺负老百姓。”韩德勤是当时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是个反共摩擦专家。一九四○年十月间,他纠集了一万五千人,进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在地黄桥。他狂妄地扬言,要把新四军赶到长江里去喝水。
陈毅同志决定在黄桥狠狠地教训国民党顽固派,打开苏北抗日的新局面。黄桥人民意气风发地配合新四军作战。那时候,抗日根据地初创,人民的生活还相当艰苦。但是,为了抗日保家乡,为了子弟兵吃饱肚子打胜仗,黄桥人民家家赶做烧饼,支援子弟兵。
在珠巷支前委员会,白发苍苍的贫农张奶奶拎来了粯子野菜饼,她生怕饼冷了,就在饭碗下面铺上麦秸,上面盖上棉衣。工作人员小王激动地指着堆满十多间屋子的各种食品说:“张奶奶,你这是送第五趟了,留着自己吃吧!”张奶奶揩去眼里的泪花说:“孩子,一家人不说两家子话,我儿子前天参了军,也在陈司令部队里,收下吧!等胜利了,奶奶请你们吃夹肉饼。”“不!”小王哽咽着解释:“陈司令说,群众生活相当艰苦,不能再收了!”
“收下吧!就送这一次了!”陆续到来的群众纷纷请求。“不,不能啊!”小王感动得哭起来。结果,张奶奶就带领群众冒着枪林弹雨直接把烧饼送到了火线。
那天中午,忽然传来消息:敌顽离黄桥东边的小二房庄只有三四里了。战士们丢下饭碗就走。怎能叫战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呢?于是,姑娘、媳妇、老人、小孩都赶到东大街,一双双手向跑步增援前线的战士递烧饼,这个送两块方饼,那个塞三片涨烧饼……。随后,又提着水,挎着烧饼篮,跟着支前队冲上前线。
就这样,迎着枪林弹雨,《黄桥烧饼歌》诞生了。而且随着黄桥保卫战的胜利,随着国民党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淹死在挖尺沟,随着满天飞舞的胜利红旗,《黄桥烧饼歌》唱遍了江淮河汉,唱遍了华东根据地。
黄桥烧饼黄又黄哎,
黄黄的烧饼慰劳忙哎,
烧饼要用炉火烤哎,
新四军要靠老百姓帮。
同志们呀吃个饱,
多打胜仗多缴枪。
哎嘿哎嘿呀哎嘿,
多打胜仗多缴枪,噫呀嘿!
解放后,黄桥的人们继续唱《黄桥烧饼歌》。唱起它,老战士不减当年勇,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唱起它,新一代不忘掘井人;唱起它,人们更加怀念陈毅同志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不朽功勋。黄桥镇上,许多家都一直珍藏着从报纸上、画报上剪下来的陈毅同志的像片。
一九七二年一月六日,我们敬爱的陈毅同志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黄桥人民一下子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哀乐未停,人们就含着泪水唱起了《黄桥烧饼歌》。这天,几乎家家调面,户户做涨烧饼,做着做着,止不住的泪珠扑簌簌地朝下滚。不少家庭,还在陈毅同志遗像前默默地献上两只涨烧饼。黄桥人民知道,陈总最喜欢吃我们黄桥的涨烧饼。大跃进期间,我们请去北京参加群英会的代表带去一些黄桥的土产,陈总收下了两只涨烧饼,并说:向黄桥人民问好。同时,亲笔为黄桥本地的报纸《黄桥大众》题了刊头。
这天,在黄桥文化馆——当年的珠巷支前委员会所在地,络绎不绝的人群越聚越多。屋在人去,睹物伤情,满屋子的人都放声痛哭起来。人们含着眼泪讲述:当年陈总在黄桥做了个报告,当场就有一大半青年参加了新四军。霎时,人们眼前似乎出现了陈毅同志那叱咤风云的形象,耳畔仿佛响起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
人们记起:黄桥保卫战打响以后,有位开明士绅觉得胜负难料,心中无底,到指挥部去见陈毅司令。陈司令见他心神不宁,朗声大笑,请他坐下来下棋。中间写了一张条子,叫通讯员送往前线。那位先生一看,上写:“叫各连多准备五大锅子饭。”他疑惑不解。陈毅同志告诉他,这是准备给俘虏吃的。一局棋罢,俘虏押下来了。战后,这位老先生逢人便说:陈司令成竹在胸,指挥若定,真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家!
人们回忆着,讲述着,情不自禁地又哼起了《黄桥烧饼歌》,仿佛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一九四○年十月。当“四人帮”向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泼污水的时候,黄桥人民眼中喷火:你泼吧!我们心中的陈总的光辉形象,你永远泼不黑!
现在,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毛主席的伟大旗帜高高飘扬,华主席抓纲治国,全国形势大好。英雄的黄桥人民又拿出了当年打李守维的那股劲,深揭狠批“四人帮”,大干快上向前闯。原先的指挥部,现在的东进中学,书声琅琅,一张张决心书,抒发着红卫兵小将继承先辈遗志、上山下乡干革命的强烈心声;老龙河畔,厂房巍峨、烟囱耸立,昔日旧战壕,今日新战场,汇成了“工业学大庆”的壮丽诗篇;挖尺沟两岸,红旗招展,稻海金碧,支农大军正和贫下中农一道战天斗地,为一年建成大寨县挥汗苦战。老根据地人民当年能把李守维淹死在挖尺沟内,今天一定能把“四人帮”破坏造成的损失夺回来。人们用《黄桥烧饼歌》的曲调填上新词,欢快地唱起来:
黄桥烧饼黄又黄哎,
黄黄的烧饼慰劳忙哎,
一曲黄桥烧饼歌哎,
今天唱来更激昂。
紧跟领袖华主席,
大干快上打胜仗。……
抚今思昔,人们纷纷说:要是陈毅同志还健在的话,一定会挥笔写诗歌颂华主席,一定会和我们一起欢呼:
万里江山今谁属,
红旗十月满天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