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八百里河套展新容
各族人民有计划地发展河套灌区建设,为农业稳产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位于巴彦淖尔盟境内,西起磴口县的廿里柳子,东到乌拉特前旗西山咀,长达八百华里,南北宽一百二十华里,是万里黄河九曲十八弯中的一个大套湾。这里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就在这里开发垦殖。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对渠系只利用,不维修,河岸无堤,多口引水,大水漫灌,有灌无排,致使土地严重盐碱化。
在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掠夺下,河套灌区有名无实,整个灌区的灌溉面积不足二百四十万亩,粮食平均亩产不到百斤。蒙汉各族劳动人民过着“吃麸皮,铺炕皮,身上裹个烂羊皮”的悲惨生活。
全国刚解放不久,河套地区党组织领导群众向“黄龙”宣战,打响了根治黄河的第一个战役。在国民经济三年恢复时期,沿黄河北岸筑起了长达二百八十九公里的防洪大堤,可以抵御六千秒立米的特大洪峰,奔腾咆哮的“黄龙”开始按照人们的意志驯服地顺着河床东流,再也不能泛滥成灾了。
在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年代里,河套各族人民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对河套灌区进行了有计划地改建和扩建工作。二十万劳动大军在八百里河套摆下了战天斗地的战场,白天红旗招展,黑夜灯火通明,先后建成现代化的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挖成长达一百七十八公里的北总干渠,并在总干渠上修建渠首电站一座和分水枢纽四处。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河套百万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把河套灌区建设推向了一个有计划发展的新阶段。他们对灌区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科学安排,实行排灌结合,综合治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现已挖掘和疏通大干渠十三条、分干渠三十多条,建起大中型闸、桥、涵洞和渡槽二百六十多座,开挖支、斗、农、毛渠共一万五千多条,初步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多口自流引水的混乱渠系,改造成为科学灌溉的配套渠系,为河套地区农业稳产高产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杭锦后旗沙海公社新红大队位于阴山脚下,地势较高,过去浇不上黄河水。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下,于一九五八年春天,打响了一场改造山河、引水灌田的人民战争。全大队整半劳动力全体出动,奋战了四十三个白天和十七个夜晚,终于开凿出一条宽一丈二尺、长八里多的渠道,硬是把黄河水引进了干涸的土地,使新红大队这一年就夺得了好收成,第一次向国家交售粮食两万多斤,一举摘掉了“缺粮帽”,变成了“贡献户”。从此,他们对国家的贡献一年比一年大。文化大革命以来,他们又不断同林彪和“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作坚决斗争,不怕鬼,不信邪,坚持大干社会主义不转向,十年共挖土方三百万立米,自力更生建起扬水站三座,疏浚和扩建了田间渠系,把灌溉面积从原来的九百亩扩大到了三千三百亩。去年,粮食平均亩产一跃跨过了“黄河”,达到六百三十三斤,相当于解放前的七倍以上。他们同河套灌区千百个生产大队一样,正豪情满怀地按照自己的意志,牵住“黄龙”的鼻子,让
“黄龙”驯服地为人民服务。
临河县团结公社的三万四千多亩耕地,过去有一半以上是盐碱窝。每年浇过一水后,有近半数禾苗被碱蚀死,全公社粮食平均亩产长期在二百斤上下徘徊。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根治为害千年的“碱老虎”。可是,在“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影响下,无政府主义和资本主义倾向一度猖獗。当人们起来批判无政府主义和资本主义倾向时,“四人帮”立即扣上“矛头向下”的帽子,致使资本主义的路不能堵住,社会主义的步不能迈开,土地盐碱化不能根治。一九七○年北方地区农业工作会议以后,团结公社党委组织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总结了学大寨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到学大寨必须学根本,在全公社掀起了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潮,响亮地提出了“立下愚公移山志,定叫碱窝变粮仓”的钢铁誓言,展开了向“碱老虎”猛烈开火、要碱窝献粮的战斗。他们把坑坑洼洼的土地整平,把弯弯曲曲的渠道修直。同时又实行合理用水,浅浇快轮,深翻晒碱,铺沙压碱,增施农家肥改土,大种草木樨提高地力,特别是大挖排水渠泄碱,千方百计进行综合治理,大大减轻了盐碱化程度。他们还增种了耐碱农作物。由于采取了这些有力措施,粮食连年大幅度增产,一九七六年一举跨过了“黄河”,平均亩产达到五百六十二斤,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
中共巴彦淖尔盟盟委为了实现河套百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一九七五年作出了扩建、疏通总排干渠,实现排灌全面配套的决定,顶住了“四人帮”及其追随者乱扣“唯生产力论”帽子的压力,在四百里长的工地上摆下了战天斗地的战场。全盟二十万劳动大军踊跃参战,自力更生,解决了工具、炸药不足和吃住不便等困难,十冬腊月,力凿坚冰,深破冻土,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奋战两个月,提前四十天超额完成了挖通总排干渠的任务。接着,又组织了三级专业队常年搞建设,现已完成整个河套排灌全面配套工作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为结束河套千百年来有灌无排的历史,彻底治服盐碱化,创造了条件。现在,整个河套的灌溉面积,从解放前的二百四十万亩扩大到五百八十万亩,增加近一倍半,粮食平均亩产和总产都达到解放前的三倍。
八百里河套粮丰林茂,人欢水笑,畜群兴旺。磴口县第一个跨进了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的行列,五原县紧跟着也建成了学大寨先进县。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公社连年向国家交售的粮食都在一千万斤以上,成为全区提供商品粮最多的一个公社。成百个粮食亩产超《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的社队,正在涌现出来。河套各族人民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紧跟华主席干革命,决心为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乌兰牧骑,用蒙古语教唱《国际歌》。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展览开幕
中央代表团陈锡联团长为展览开幕剪彩并观看了展览
新华社呼和浩特一九七七年七月三十一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展览,今天下午在呼和浩特市隆重开幕。前来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央代表团团长陈锡联为展览开幕剪彩,并观看了展览。
出席剪彩仪式和观看展览的有:中央代表团副团长乌兰夫、伍修权、马文瑞、傅崇碧、贾那布尔、张冲,以及代表团全体成员。
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的代表团也出席了剪彩仪式并观看了展览。
内蒙古党政军负责人尤太忠、池必卿、吴涛、宝日勒岱、刘景平等出席了剪彩仪式,并陪同陈锡联团长、乌兰夫副团长等观看了展览。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展览分综合馆、农牧馆、工交馆、文教馆、文物馆五个馆,通过各种实物,介绍了三十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所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介绍了粉碎“四人帮”以来内蒙古各族人民无限热爱英明领袖华主席,紧密团结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深入揭批“四人帮”,深入开展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进一步推动自治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蓬勃发展。
在综合馆里,陈列着一九三八年毛主席关于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指示电文,一九四七年自治区成立时人民代表大会给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致敬电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贺电,敬爱的周总理一九五八年为包头钢铁公司一号高炉出铁剪彩时用过的剪子、彩绸和托盘,敬爱的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敬爱的叶剑英副主席、邓小平副主席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视察内蒙古时的照片和题词。这些珍贵的展品,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
在其它馆里,通过各种展品,生动展现了三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反映了农牧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蓬勃发展的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项事业的发展,在展览中都得到了充分反映。(附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展览于七月三十一日在呼和浩特市隆重开幕。前来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央代表团团长陈锡联为展览开幕剪彩,并观看了展览。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军史资料

英勇的武装起义
从一九二七年秋到一九二九年底前后,我党先后在各地举行了一百多次起义,除著名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外,还在赣东北、平江、湘鄂西、鄂豫皖、左右江、海南岛等地举行了武装起义。这些起义,对于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发展壮大工农红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方志敏等同志在江西东北部的弋阳、横峰一带,领导农民举行武装起义,进行了艰苦的游击战争,建立了红十军。这支队伍在一九三三年和中央红军会师,建立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一九二八年七月,在我党领导下,黄公略等同志率领湖南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在平江举行起义,成立了红五军。随后,在湖南的平江、浏阳和江西的万载、修水、铜鼓、萍乡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同年十二月,根据党的指示,红五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
一九二八年,闽西农民在红四军数次入闽的影响下,邓子恢、张鼎丞同志组织领导了武装起义,后来成立了红十二军。一九三○年三月,闽西工农政府和江西省(指赣南)工农兵政府同时成立,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赣南革命根据地。同年六月,以红四军为骨干,集合红十二军和红三军(由赣南地方武装一、二、三纵队编成),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
广州起义之后,参加起义的一部分共产党员和工人退到广西,在左右江一带领导农民进行游击战争。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原驻南宁的警备队第四大队和教导队一部分,在邓小平和张云逸同志领导下,开到右江的百色县,联合当地的农民游击队,举行有名的“百色起义”,占领包括田东、田阳、百色、东兰、凤山等县的广大地区,成立了红七军和右江工农兵政府。一九三○年二月,驻在左江的警备队第五大队在党的领导下,也举行起义,成立红八军和左江工农兵政府。后因强敌进攻,退到右江地区和红七军会合。这年夏天,红七军和红八军奉令撤出广西,后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与中央红军会师。
南昌起义后,贺龙同志和周逸群同志到湘鄂西,发动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一九二八年秋,在桑植、鹤峰、石门一带活动,成立了红四军(后改称红二军),开辟了湘鄂边根据地。一九三○年春,在鄂西区监利附近成立了红六军,不久攻占沔阳、潜江、华容、石首等地,开辟了洪湖根据地。同年七月,红二军和红六军在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湘鄂边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后来,红二军团转移到湘鄂西和四川南部贵州东部一带活动,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一九三四年十月,任弼时、王震同志率领的红八军和红十六军组成的红六军团,在贵州东部和红二军团会师,组成了红二方面军,接着进行长征,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会师。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鄂豫边区的党组织领导了黄安、麻城地区的工农起义,组成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后来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创建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九年五月六日,党领导了商城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创建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六安、霍山地区农民武装举行了起义。起义武装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师。建立了皖西革命根据地。为了适应革命斗争发展的需要,一九三○年四月,成立了鄂豫皖边区特委,红军三个师也合组成为红一军。六月下旬,召开了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鄂豫皖边区工农民主政府,从此,形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一年一月中旬,红一军与由鄂东南地区革命武装和赣西北地区革命武装组成的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军第四军。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同志任总指挥。
一九二八年春,刘志丹同志在陕西华县领导和组织了“渭华起义”。后来,刘志丹同志在这一带又接连组织了多次起义。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刘志丹同志领导的一支游击队和河北阜平起义转战来陕的红二十四军余部合编为“反帝同盟军”。一九三二年底,这支队伍扩大,成立了红二十六军。后来,徐海东同志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长征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军会师,组成红十五军团。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甘红军部队会师。
除上述各地武装起义外,全国还有几个地区在这一时期有过起义和大规模的游击活动。如海南岛地区,从一九二九年秋到一九三一年冬,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一万多人的游击队(即后来的琼崖纵队前身),开辟革命根据地,在海南岛开展游击战争,一直到海南岛完全解放。还有广东东江地区,在一九二七年十月底,彭湃同志领导“海陆丰武装起义”,成立了海陆丰工农兵政府。此后几年,在五华、惠来、普宁、潮阳等县都成立过革命政权。
(原载七月三十日《解放军报》,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