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华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我们只要充分信任群众,实事求是,把毛主席亲自倡导和培育的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恢复和发扬起来,那末,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一定能够更加紧密,我们党的战斗力就一定能够更加增强。


第3版()
专栏:

密切联系群众,有事同群众商量
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
群众路线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亲自为我们党树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主席指出:“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党的十一大通过的新党章中,把“密切联系群众,有事同群众商量”作为对党员的要求之一。每个共产党员必须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和党章规定,保持和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因此,做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一切工作中,都应当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遇事走群众路线。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的实践,即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产生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有无限的创造力和丰富的经验。共产党员只有相信和依靠群众,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总结群众的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去指导革命斗争。因此,几十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把群众观点作为党员必须牢固树立的一个基本观点。
我们党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她的奋斗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除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我们没有任何私利可图。因此,我们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以符合最大多数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而要真正做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就一定要最紧密地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相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有事同群众商量,真正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
毛主席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去做,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要在党的领导下,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早在三十多年前,毛主席就尖锐地指出:“是一个假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一个真马克思主义者,只要看他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的关系如何,就完全清楚了。只有这一个辨别的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
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主席在领导和建设我们党,使之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总是反复强调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重要性,不断地批判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一九五六年,在党的八大召开前夕,毛主席在向全党提出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时候指出:“单有党还不行,党是一个核心,它必须要有群众。我们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等等工作,百分之九十不是党员做的,而是非党员做的。所以,要好好团结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道工作。”毛主席曾经针对我们有些干部脱离群众,不愿与群众同甘共苦,争名夺利,唯利是图的危险倾向,严肃地指出:“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毛主席充分信任群众,一向注意群众的议论、群众的思想、群众的问题,善于从群众的议论当中,发现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在毛主席亲自倡导和精心培育下,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代代相传,在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在如何对待群众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历次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路线头子,出于资产阶级的反动本性,总是极力否认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疯狂破坏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刘少奇贩卖“群众落后论”,林彪鼓吹“天才论”。特别是王张江姚“四人帮”,顽固地坚持资产阶级的唯心史观,用贵族老爷式的态度,恶毒诬蔑、谩骂工人阶级,说什么“工人的本质就是脏”,只能象“算盘珠”一样,“拨一拨,动一动”。他们以救世主自居,在党内外专横跋扈,称王称霸,疯狂镇压群众运动,扼杀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反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反对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四人帮”完全是一伙政治上敌视群众,作风上脱离群众,生活上鱼肉群众的反革命极右派,是人民群众的不共戴天的死敌!
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影响,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受到很大破坏。在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群众观点差了,民主作风少了,不关心群众生活,不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骄傲自满,不能平等待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主观主义。极少数党员甚至侵犯群众利益,搞特殊化,严重脱离群众,损害了党与群众的血肉关系。对于“四人帮”干扰破坏所造成的这种后果,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估计。在深入揭批
“四人帮”的伟大斗争中,我们要分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工作路线,什么是修正主义的工作路线;什么是共产党作风,什么是国民党作风;什么是唯物史观,什么是唯心史观。我们一定要自觉地处处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树立牢固的群众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老老实实地“做群众的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要善于从本质上发现和支持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认真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如果自以为比群众高明,不相信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愿向群众学习,或者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就根本不可能做到密切联系群众,而只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事无成。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努力实践我们党立党为公的宗旨,做人民群众的忠实勤务员,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工作。在当前,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把深揭狠批“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落实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离开了这个人民根本利益的大目标,我们的工作就会迷失方向,就不可能真正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与此同时,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关心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凡是群众生活上要求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尽量帮助解决。我们坚决反对那种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官僚主义作风。
毛主席曾经把党群关系比作鱼水关系、种子和土地的关系。这形象地告诉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应该以普通劳动者的身分,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象大庆、大寨的党员和干部那样,身不懒,嘴不馋,手不沾,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群众一道大干社会主义,坚决反对特殊化等不正之风。毛主席说:“我们长征路上过草地,根本没有房子,就那么睡,朱总司令走了四十天草地,也是那么睡,都过来了。我们的部队,没有粮食,就吃树皮、树叶。同人民有福共享,有祸同当,这是我们过去干过的,为什么现在不能干呢?只要我们这样干了,就不会脱离群众。”我们一定要向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党的十一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在毛主席的培育下,我们党形成了一整套无产阶级的优良作风。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我们只要充分信任群众,实事求是,把毛主席亲自倡导和培育的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恢复和发扬起来,那末,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一定能够更加紧密,我们党的战斗力就一定能够更加增强。”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华主席指示的重要意义,把它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人人争当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十一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而努力工作。


第3版()
专栏:

密切联系群众的老干部
——热心信访工作的伊春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王佃臣
一九七四年除夕,黑龙江省伊春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王佃臣同志处理完一天的工作,已经晚上八点多钟了。他冒着凛冽的寒风走回家里,一进院,就听到有小孩的哭声。凭经验,他知道又有群众来访了。进屋一看,果然是一对社员夫妇带着孩子在家里等他。王佃臣耐心地听完他们反映的情况,认真作了记录,又急忙和旅店联系,给他们安排住处,直到把这件事完全办妥,才开始吃晚饭。过了几天,王佃臣听说来访的那个妇女要生孩子,嘱咐信访室的同志去给买鸡蛋、红糖,到旅店去照料。后来,这个社员打了一条大鱼送来,要他收下。王佃臣婉言谢绝说:我做这点工作,是党教我做的,要感谢,你应该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王佃臣把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看做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一项重要工作。他常说,革命导师都那样关心信访工作,亲自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我作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个普通战士、一个共产党员、人民的勤务员,有什么理由不做好呢?因此,他做这项工作,总是那样认真负责,满腔热忱。阅读群众的来信,他连一个细小的问题也不放过;倾听来访者的申诉,哪怕时间再长,他也耐心听完,并做好记录,按规定办理。由于他热情接待来访的群众,常常是办公室有人找,家里有人等。王佃臣认为,群众找我们,是相信党,相信政府,是我们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好机会。因此,凡是要求找他本人面谈的,他一律接待,从不推拖。群众到哪里找他,他就在哪里接待。接待中,他总是首先宣传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的英明伟大,宣传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严肃认真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王佃臣同志是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的老干部。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活,使他和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有一次,部队在转移中留下两个病号,要王佃臣护理。群众帮助他把病号抬到村里,又把省下的一点粮食送给病号,自己却上山挖野菜吃。每当想起这件事,王佃臣总是心潮滚滚。他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革命战争的胜利,靠千百万群众的热心支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也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有最广泛的群众参加。因此,对于群众的合理建议,他和有关部门商量,共同去办。对于个别群众的过分要求,他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有一个工人多次来访,提出了超越政策规定的要求,信访室有的同志不耐烦了。王佃臣却不怕麻烦,这个工人来一次,他接待一次,教育一次。他对信访室的同志说:“这个同志出身贫下中农,本质是好的,他思想不通,是我们的工作还没做到家呀!”他和当地党组织、信访室、工会、街道的同志一道做这个工人的思想工作,还深入到这个工人的家庭做家属工作。这个同志终于提高了政治觉悟,放弃了过高的要求。现在,他担任了林场的后勤班长,被评为劳动模范。
王佃臣同志身患多种疾病,走路很困难,除了信访工作,还分管地区的政法、民政等工作。尽管这样,他仍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处理问题。起初,他家里人对他分管信访工作有顾虑,也有的同志劝他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还管这个摊子,找这个麻烦干啥,干点轻快的得了。”他却认为,处处想到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定要发扬光大。在战争年代,部队离开驻地,要做到“五不走”:院子不扫干净不走,水缸不挑满不走,借东西不还不走,损坏东西不赔偿不走,赔偿了不道歉不走。就是这种严明的纪律,使我军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现在,群众主动找上门来反映情况,提出批评、建议和要求,这不正是支持和相信我们吗?怎么能嫌麻烦呢?他耐心地做通了家属的思想工作,并对一些“好心”的同志说:“岁数越大,越要抓紧时间工作;做革命工作,不能挑挑拣拣,越是麻烦、困难的工作,我们共产党员越是要抢着去做。”
王佃臣同志平时很注意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用以指导自己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他在信访工作中坚持党的政策,不感情用事;不怕麻烦,不怕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来信和来访一样处理,工人和干部一视同仁,集体和个人一样对待。一九七三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王佃臣同志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一千一百八十多人次。群众热情地赞扬王佃臣同志“不愧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老干部”。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继承党的光荣传统的年青人
——记宿迁县纲要大队青年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事迹
座落在砂礓滩上的纲要大队,是江苏省宿迁县农业学大寨的一个先进单位。这个大队的青年干部,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关怀下,正在成长为一代新人。他们继承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处处以革命前辈为学习榜样,努力为群众服务。
补课
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后,在大队党支部开门整风的会上,贫下中农批评党支部委员刘德沛说:“当上干部,说话嗓门粗了,身上泥巴少了,离贫下中农远了。”贫下中农的批评引起了党支部的重视。为了帮助小刘提高认识,大队党支部负责同志把他带到张清高烈士墓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那是一九四六年的一个黑夜,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支军队到这里搞突然袭击。为了掩护群众转移,张清高带领游击队,在砂礓滩上跟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群众安全转移了,张清高同志却倒在血泊中。刘德沛听到这里,沉痛地低下了头。忆先烈,讲传统,使小刘提高了觉悟。他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狠批“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决心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社组织水利专业队,他首先带头报名。有一次平整土地,刘德沛主动请求担负最艰巨的任务。他推土时抢最大的车,挖土时拿最大的锹,别人十五车装一方土,他十车就是一方多。施工正紧张的时候,他母亲痨伤复发,病情严重,同志们多次劝他回去看看。他说:“有贫下中农帮助,我在不在家一个样。”在工地上,他时刻关怀战友们,有的民工的衣服脏了、破了,他帮助洗、补,夜里还起来给大家盖被子。
拜师
党支部书记方玉兰是个年轻姑娘,提起她的劳动,那是没说的,然而大伙对她最赞赏的,还是她虚心向贫下中农求教的精神。
前几年,“四人帮”诬蔑老干部是“民主派”、老贫农是“老保守”,都是革命对象。面对“四人帮”刮起的阵阵妖风,方玉兰没有转向,坚持学习革命老前辈的好思想、好作风。为了抗旱,搞好三麦灌溉,小方到三队请教老贫农方学俭。方大爷扒开麦田的土,对小方说:“这地上面是干土层,下面是干砂礓,吃水多,渗水快,适宜大水漫灌”。
可是,大水漫灌是否适宜于全大队呢?她又走访了一队老党员周彦文。周彦文说:“大水漫灌,大部分土地适宜,俺队兜水沙地就不行,易灌难降,灌后板结,只能浸灌,不能漫灌。”接着,小方把全大队有经验的老农都请来,逐块麦田进行“会诊”,因地制宜地确定了灌溉方法,终于夺得了三麦丰收。
深情
纲要大队有个五保户周奶奶,今年七十八岁,旧社会当过丫头,丈夫早年去世,女儿已经出嫁,只剩孤身一人,生活上有不少困难。党支部副书记苗良凯,主动承担了照顾周奶奶的担子。他对爱人说:“周奶奶在旧社会受了大半辈子苦,好不容易熬到解放,我们一定要象对待亲生母亲那样,让她有个幸福的晚年,使她感到党的关怀和温暖!”逢年过节,良凯亲自把周奶奶接到家中团聚。平时浆浆洗洗,缝缝补补,推磨担水,良凯的爱人都包了下来。周奶奶患了病,良凯和他爱人轮番护理,熬汤煎药,送菜送饭。周奶奶逢人就说:“俺良凯,比亲儿子还顶用!”
在“四害”横行的日子里,有个别人冷言冷语地说苗良凯是“小恩小惠,收买人心”。良凯不理那一套。他说:“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青年干部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我们要扎根于群众之中,谁要想让我们脱离群众,那是痴心妄想!”批判“四人帮”的斗争,使良凯的认识又提高了一步。他常对同志们说:华主席强调要关心群众生活。这是一项政治任务,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放在心上。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