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政策界限清楚 多种经营兴旺
——惠东县平山公社茗教大队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调查
编者按:“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不是实行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错误的政策。”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把农村经济政策的界限划清楚,区别哪是干社会主义,哪是搞资本主义,对于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促进农业大上快上,极为重要。
茗教大队的干部,对待政策问题,从消极地“挂一挂”、“放一放”,变为积极地向群众进行政策教育,澄清被林彪、“四人帮”搞乱了的是非界限,落实了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他们取得的五业兴旺发达的成就,证明了他们干得对、干得好。茗教大队的经验,值得参考。
十年前,茗教大队是个远近出名的穷队。三千多人守着六千多亩耕地,还常常缺粮,收入也很低。
今天,这里五业兴旺发达。全大队每年向国家提供四十五万斤商品粮和总值达二十多万元的农副产品。
增产带来了增收。一九七六年,多种经营收入占农副业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集体积累比十年前增加四倍,社员平均分配水平比十年前提高一点四倍,平均收入超过了一百元。
茗教大队五业兴旺,是因为正确地执行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特别是坚持了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排除了各种干扰,把干部和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
这些年来,林彪和“四人帮”颠倒黑白,把农村经济政策的界限搞乱了。不少干部一遇到带政策性的问题,总觉得“挂一挂,少出差”,“放一放,才稳当”。大队党支部认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挂一挂”,不是挂起了党的政策吗?“放一放”,不是放弃了党的领导吗?于是,他们顶住干扰,组织干部和社员反复学习党在农村现阶段的经济政策,从三个方面划清政策界限:
一是划清“以粮为纲”与“单一经营”的界限。尧六生产队条件较好,但有的干部不敢抓多种经营,怕被说成是搞“金钱挂帅”。结果,“单打一”抓粮食,资金不足,粮食也上不去。邻近的胜利生产队,不怕扣帽子,在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种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他们靠多种经营积累了大量生产资金,购置了各种农业机械;又靠机械化解放了劳动力,使农林牧副渔各业越来越兴旺。
大队党支部引导干部和群众从两个生产队的对比中看到,毛主席提出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反映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要是真想发展粮食生产,就要同时抓住多种经营,使人尽其力,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这样,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就能大发展,社会主义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就能更巩固。这根本不是搞什么“金钱挂帅”,而是创造条件使资本主义绝种。
二是划清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与“自由种植”的界限。有些生产队过去对国家的种植计划不积极完成,看见什么值钱,就盲目地种植什么。这样,粮食生产搞不好,多种经营也发展不起来。大队党支部发动大家总结经验教训,围绕“是以粮为纲,以副促农,还是以钱为纲,以副伤农”的问题开展讨论,批判了林彪、“四人帮”煽动的无政府主义邪风,批评那种搞自由种植的做法。大家还列举事实说明,只有按国家计划落实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按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多种经营,才能真正兼顾好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三是划清社员正当的家庭副业同资本主义的界限。过去,由于受林彪和“四人帮”流毒的影响,有些干部以为家庭副业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害多利少,要“卡紧”,要“割掉”。大队党支部引导大家反复学习了党中央关于发展农村副业的文件,划清了政策界限,明确了社员利用工余时间,经营一些正当的家庭副业,对国家、集体和社员都有好处,是党的现行政策所允许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应该鼓励和支持;对于那些不顾集体利益,搞资本主义自发活动的人,应当在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中给予批评帮助,及时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并明确提出:社员的家庭副业,一不能影响集体生产劳动,二不能搞投机倒把和弃农经商,三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四不能破坏国家计划经济。
政策界限划清,社员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各生产队千方百计扩大耕地面积,既抓好粮食和重要经济作物,又大力发展以种养为主的多种经营。经营项目从过去的二十五项增加到三十七项。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土地潜力挖不尽
曲阜县夏家村大队实行科学种田连年夺高产
在一不会做工、二不会种田的孔老二家乡——山东省曲阜县,出现了一大批科学种田的能手,出现了许多连年创高产的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夏家村大队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不到二百户的大队,不怕“四人帮”的“唯生产力论”的棍子打、“生产典型”的帽子压,坚持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一九七六年农业生产又创新水平,粮食总产量第一次突破百万斤,平均亩产达到二千二百五十多斤。
以前,这个大队的土地利用率很低。一九六四年,大队党支部书记夏际胜响应“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学习大寨科学种田的经验,组织和领导科学试验队,从间作套种开始,进行科学实验。当时,有的人怀疑:“十亩地种成了七亩,能多打粮?”实践出真知。结果试验田里两作两收、三作三收的庄稼,都比一般农田增产。人们的疑虑消除了,套种的办法很快推广了。
可是间作套种带来了倒茬不及时、争水争肥等新的矛盾。例如实行小麦、谷子、白菜间作套种后,播种小麦的季节,正是白菜生长时期,如果把小麦播种期推迟,年前则不能分蘖;如果返青以后浇水施肥多了,又容易引起贪青和倒伏。他们经过试验,在白菜蹲苗棵小的时候播种小麦,并控制肥水,防止小麦疯长,结果小麦、白菜都增产。
他们还注意发挥“边行优势”。地头地边的庄稼长得好,谁都看得见。但是,边行和中间行的差距到底多大?他们决心摸出个具体数据来。他们选择第一行与第三行作对比,在小麦分蘖以后,蹲在麦田里一棵一棵地数麦株;小麦成熟以后,一穗一穗地数麦粒;小麦收获时,又单收单打,分别计算千粒重,终于找出了“边行优势”的合理数据。掌握了这些数据,他们就更自觉地发挥“边行优势”。在间作套种时,他们精心设计,巧作安排,实行小麦、菠菜、春玉米、夏玉米、白菜五作五收,使高秆作物和矮秆作物合理搭配,早熟作物和晚熟作物合理搭配,有意识地造成更多的边行。在白菜地里播种小麦,等到小麦生长季节,白菜已经收获,成了小麦的边行;小麦收割前,又在原来栽白菜的行里种上两行夏玉米,收了小麦,夏玉米又成了边行。这样就通风、透光,土地潜力得以充分利用。此外,他们还在种籽、肥料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粮食产量连年增加。
一九七五年冬,夏家村大队党支部决心在科学种田方面再迈出新步伐。就在这个时候,“四人帮”刮起了一股妖风,诬蔑抓生产是“唯生产力论”。一些受“四人帮”反动谬论影响的人,也跟着吵嚷什么“夏家村多打粮食就是为了保红旗”,“夏家村是搞唯生产力论的典型”等等。夏家村的干部和社员坚决顶住了这股歪风。党支部书记夏际胜引导社员进行了回忆对比,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心更明,眼更亮。他们说,我们夏家村能有今天,是遵照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他们坚持科学种田不停步,在间作套种方面,又摸索出了新的经验。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大搞科学种田
辛地
两千多年前,孔老二的一个学生问起他如何种田的话,孔老二不但置之不理,还在背后骂这个学生是“小人”。今天,孔老二家乡的夏家村大队,大搞科学种田,农业连年高产。应该说,这是对蔑视农业生产的孔老二的有力批判。
“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三大革命运动一齐抓,是毛主席的教导。“四人帮”极力反对毛主席的这一教导,反对革命,反对生产,反对科学实验。他们把阶级斗争同生产斗争、科学实验截然对立起来,污蔑群众大干社会主义是“以目乱纲”,“只拉车不看路”,叫嚷:“阶级斗争抓好了,就是颗粒无收也不要紧”。当时,谁如果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钻研农业科学技术,搞科学种田,“唯生产力论”的大棒便打了过来,“白专道路”的帽子便扣了过来。今天,“四人帮”虽然彻底垮了台,但他们的流毒和影响绝对不可低估,必须进行深入的批判。夏家村大队的经验就是对“四人帮”的反动谬论的有力回击。
农业要大上,各种条件都要充分运用。落实农业“八字宪法”,改革旧的耕作制度,实行科学种田,就是促使农业快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夏家村大队实行科学种田的实践使我们看到,土地的潜力是很大的,三大革命运动一齐抓,争取农业较大幅度增产是完全可能的。


第3版()
专栏:答读者问

夏家村大队是怎样间作套种的?
本报今年六月十九日画刊发表后,读者来信提出,夏家村大队去年是怎样达到亩产二千二百五十八斤的?我们请曲阜县委答复如下:
我县东风公社夏家村大队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以大寨为榜样,不断克服“潜力挖尽”、“增产到顶”的思想,大胆改革耕作制度,贯彻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努力探索高产再高产的路子。经过反复实践,他们摸索出了粮棉套种、粮菜间作,一年三作三收、四作四收和五作五收的好办法。办法有这样几种:
一、三作三收。冬小麦,套种春玉米,收了小麦种夏玉米。按粮田耕亩计算,小麦占地四分,春玉米占地三分五,夏玉米占地二分五。这样种法,去年二百亩,今年一百五十亩。
三作三收还有一个种法,即:冬小麦套种棉花,收了小麦种夏玉米。小麦占地三分,棉花占地四分五,夏玉米占地二分五。此法去年和今年各种一百亩。
二、四作四收。冬小麦套种冬菠菜,收了菠菜种春玉米,收了小麦种夏玉米或夏高粱。小麦占地四分,菠菜占地一分,春玉米占地三分,夏玉米占地二分。这种种法去年一百亩,今年一百二十亩。
三、五作五收。冬小麦套种冬菠菜,收了菠菜种春玉米,收了小麦种夏玉米,春玉米收后栽大白菜。小麦占地三分五,春玉米占地二分五,夏玉米占地二分,菠菜、白菜占地各一分。
这个大队共有耕地七百八十二亩,其中粮田五百多亩,去年全年总产量一百一十二万多斤,平均亩产二千二百五十多斤。
夏家村这个经验,正在逐步推广,去年全县有四个亩产两千斤以上的大队。全县三作三收、四作四收面积,由去年的三万亩,扩大到今年的二十八万亩。中共曲阜县委会


第3版()
专栏:

抓住战机
长建
小突击,大会战,专业队常年干。这是伊通县根据自己的特点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作法。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的代表称赞伊通的经验是“战机抓的好,仗打的主动”。
过去,伊通县有人认为农田基本建设很难搞:“春天忙着播种,没时间搞;夏天青苗在地,不可能搞;秋天抢收庄稼,顾不上搞;冬天地冻三尺,没办法搞”。这是一种无所作为的思想。伊通县委克服了这种思想,有计划地安排农田基本建设项目,闯出了一条全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路子。
农业生产是有季节性的,农田基本建设常常是要长期进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必须把长远计划和当前行动结合好,抓住战机,抓紧抓早。在这一方面,伊通的经验可以借鉴。


第3版()
专栏:

作好全面规划 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伊通县抢时间学大寨,集中兵力组织会战,农田基本建设越搞越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三年迈出三大步
克服畏难思想 决心大干快变
伊通县地处吉林省东部高寒山区的边缘,无霜期仅有一百三十多天。全县一百四十万亩耕地,岗地、山地、川地各占三分之一,群众说:东西黄土岗,南北都是山,纵横四条河,难过旱涝关。过去,在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县委思想不解放,一提搞农田基本建设就发愁,老觉得天寒地冻,地多人少,条件难改,面貌难变。全县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十六亩半,地都种不过来,那有功夫搞农田基本建设?全年封冻期长达一百八十天,庄稼一上场就封冻了,冻土层深达一米七,天寒地冻想干也干不了。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解放二十多年来,农田基本建设成绩很小,山河面貌没有什么变化。
一九七○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使伊通县委受到很大震动。大家指出,昔阳条件比我们差,昔阳变了,我们为什么没有变?就这个问题,县委领导班子进行了整风,认真找差距、揭矛盾。大家认识到,关键是县委的思想路线不端正,有些同志“没有想在伊通干,也没有想叫伊通变”;有些同志没有雄心壮志,在困难面前畏难发愁。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大破懦夫懒汉世界观,大家下定决心“扎在伊通干,定叫伊通变”。
为了闯出农田基本建设的路子,县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到靠山公社蹲点,和公社党委一起认真贯彻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帮助公社制定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从抓阶级斗争入手,大批资本主义,狠刹资本主义歪风,打击阶级敌人破坏活动,收回了外流的劳动力。一九七一年冬,这个公社抽出四千多人,顶风雪,冒严寒,大干苦干,一个冬春就治理一条十米宽、十五里长的郭家沟子河。接着,他们又大干三个冬春,完成工程量三百八十多万方,开挖各种渠道五百多条,修水库、塘坝十四座,建电灌站四处,打电机井十六眼,修方田、台田、条田、梯田一万六千亩,治理涝洼地两万四千亩。农田基本建设大上,带来了粮食大增,一九七二年亩产上《纲要》,一九七三年过“黄河”。
靠山公社的变化,使他们认识到,只要真心实意学大寨,克服畏难思想,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带领全县人民大干苦干,就能战胜冰天雪地的不利条件,加快改变山河面貌的步伐。
县委“一班人”坚定了信心,及时推广了靠山公社的经验,县委领导成员分别深入下去,带领社队干部对全县的山水林田进行全面调查,制定了全县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在全县迅速掀起了农田基本建设高潮。把群众组织起来 见缝插针大干快上
伊通县委在斗争实践中体会到,要大干农田基本建设,就一定要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充分发动群众,用适当的形式把群众组织起来,大打人民战争,抢时间,大干快上。这几年,伊通县委主要抓了这么几条:
一、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把人心齐到大干社会主义上来。一九七○年以前,伊通县山河依旧,就是因为资本主义泛滥,人心没有齐到大干社会主义上来。一九七○年以来,县委学习了大寨、昔阳的经验,坚持大批促大干。各级领导班子年年整风,不断地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同时,狠批了私自开小片荒、外出单干、投机倒把等歪风,把外出的人力、畜力、动力都收回来,把人心齐到大干社会主义上来。农田基本建设投工量逐年增加,一九七○年投工八十六万个,一九七六年投工一千二百万个。
二、组织大会战。一九七三年以前,伊通县农田基本建设,主要以生产队、大队为单位搞,一九七三年以后,随着农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他们组织了大会战,大大加快了农田基本建设的步伐。
三、见缝插针抢时间,不断组织农田基本建设战役。过去,有些人认为这里是“春天忙着播种,没有时间搞;夏天青苗在地,不可能搞;秋天抢收庄稼,顾不上搞;冬天地冻三尺,没办法搞”。这几年,伊通县委总结了群众创造的经验,在各个季节见缝插针,抢时间大干,初步地闯出了一条高寒地区全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路子。
在春耕后,夏锄前,挤十天左右的时间,组织以挖沟排水、整修梯田为主要内容的战役。干部群众称它为“小突击”。
在挂锄后、秋收前,有五十天左右的时间,不但能完成一些小工程,而且也能干较大的工程。
秋收开始到上大冻前,分兵两路,一路人马抢收庄稼,一路人马搞农田基本建设,前面放倒地,后面修梯田,造平原,群众叫做“两条线作战”。随着秋收任务的完成,参加农田基本建设的人力逐渐增加。在这个时候县委搞城乡总动员,动员机关、企业、工厂、学校、街道能离开岗位的人员,都参加农田基本建设战役,许多大的工程都是在这个战役中完成的。
上大冻以后到春耕开始前,这一段有四个多月的时间,一九七四年狠破了“猫冬”思想,提倡“天大冻,人大干”的革命精神,在数九寒天坚持组织大会战。
这样,一年四季组织四个战役,抢出很多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时间,加快了农田基本建设的步伐。
四、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这几年,伊通县委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抓住不同时期的主攻方向,打了两个大的歼灭战。一九七四年以前,抓了涝洼地治理。从一九七一年开始,他们连续三年组织群众治河、修排水沟、造台田,将全县涝洼地基本上建成了高产田,平均亩产达到八百斤左右。从一九七四年开始,他们把农田基本建设的重点转向坡地治理。修梯田、造平原,变“三跑田”为“三保田”。
五、组织专业队,坚持常年干。在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季节性大突击的同时,他们还学习昔阳县的经验,抽出十分之一的劳动力,组成县、社、大队三级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
由于抓了以上五点,伊通县近两年农田基本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一九七五、一九七六两年总共完成土石工程一亿一千五百九十六万立方米,比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以前二十六年完成土方量的总数超过一倍多。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全县的粮食产量从一九七三年开始,三年迈出三大步。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