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真学大寨拚命干 条件再差也能变
过去“滴水贵如油”的西藏尼木县,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全县耕地保灌面积已达到百分之七十多;去年粮食亩产过了“黄河”
地处西藏高原的尼木县,自然条件很差,全县平均海拔三千九百米,无霜期只有一百天左右。近几年来,这个县的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使全县面貌大变。过去是“滴水贵如油,劳动人民苦又愁”,现在是“条条银河盘山腰,渠渠清水灌良田”,全县的土地可灌面积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保灌面积占到百分之七十多。高产稳产田的建设也取得可喜成绩。生产条件的迅速改变,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去年全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四百二十多斤,比平叛改革时的一九五九年增长一点八倍,成为西藏农业学大寨的一个先进县。
解放前,在万恶的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下,尼木县的土地、山水等自然资源全部被三大领主所霸占。生产方式非常落后,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粮食单产只有一百多斤。一九五九年,在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西藏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广大农奴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尼木县的农牧业生产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对互助合作运动的干扰破坏和个体经济的束缚,尼木县的面貌仍然改变不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这个县广大翻身农奴掀起了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一九七○年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这一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为农业学大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一年尼木县人民在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鼓舞下,开始迈出了农业学大寨的步伐。
“山高石头多,地小土又薄,交通闭塞无大路,羊肠小道迈不开步”,加上办社晚,集体经济薄弱,这些都给尼木县的农田基本建设带来很大困难。尼木县人民在这些困难面前,不坐等条件具备,不依靠国家支援,他们以大寨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新安排尼木河山。一九七○年冬到一九七一年春,尼木区四个公社的干部和群众,投工三万八千多个,在普巴山腰里修了一条长达十二公里的水渠,浇地七千多克(一克相当于一亩)。这条水渠只用了国家支援的四百公斤炸药和一百把十字镐。
普松公社,地处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山沟里,全社三千二百多克土地,有四分之三不能浇水,多年来,这里的劳动人民眼看着山上的清清泉水白白流走。一九七二年尼木县委领导成员带领县、区、社干部和老农、技术人员,翻山越岭,跑遍了十几个山头,查清了这里十几股雪水、山泉的来龙去脉,制定了修建水库的方案。建库地址海拔四千三百多米,气候恶劣,风沙弥漫。但广大翻身农奴蔑视这些困难,他们自带行李和工具来到库址安营扎寨,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战,只用了不到五分之一的投资,就修成了蓄水一百六十万方的水库,浇地六千多克。尚日区四个公社的翻身农奴,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一副肩膀,用大锤、钢钎、铁锹等工具,在尼木河东岸的半山腰中,开挖了一条长达三十五公里的水渠,可浇地一万多克,开挖这条水渠只用了计划投资的十七分之一的钱。
尼木县的水渠,刚修成时大部分渗漏严重。他们坚持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利用草皮护砌渠道,渠道上游用粘土泥浆细水慢灌堵洞,防止渗漏效果较好,为国家节约了水泥,支援了其他重点工程建设。
尼木县各级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持大的工程民办公助、小的工程社队自办的原则,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几年来全县建成的工程,共需投资一百七十八万元,其中,区、社自筹资金、劳动力、物资就占了总投资的百分之八十六。
尼木县人民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向大自然进军的伟大斗争中,表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他们说:“困难再大,见了群众就害怕,山再高,群众挥臂就弯腰,水流急,就怕群众心眼齐,道路险,群众大干变通途。”库址位于海拔四千三百多米处的普松水库,开挖基础时,正值隆冬季节,雪花飞舞,寒风刺骨,严重缺氧,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民兵、青年,跳进没膝深的冰冷的水里,坚持大干十多天,没有一个人叫苦。民兵班长西洛,两腿冻裂出血,仍然坚持战斗,别人换他上来休息,他说:“不流点血流点汗,怎能学大寨!”大家豪迈地表示:“水库修不好,不下日穷山”。在修建普松水库时,群众把马车拆开,硬是用毛驴驮、人抬的办法,将两部马车的零件抬上了高山,去拉石头。广大妇女,坚决与旧的传统观念决裂,在劈山修渠中,主动请战,承担重任。
劈山治水、改土造田的战斗,造就了一大批石工、铁工、木工、测量人员等农田基本建设的技术人材,他们在修建水渠、水库和筑路、架桥、建设小型水电站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编后

编后
在世界屋脊的西藏,在海拔近四千米的高寒山区,在一九七○年才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的地区,出现了自力更生改造河山的典型——尼木县。在条件差、物资缺的情况下,尼木县委带领广大翻身农奴,劈山改河,开渠引水,使全县保浇面积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粮食产量和对国家的贡献成倍增加。他们的事迹很令人鼓舞!
尼木的变化又一次说明,条件差不可怕,就怕领导思想不革命化。为什么有些条件比尼木好的地方反而上得慢?主要原因是领导上缺乏改造河山的雄心壮志,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群众批评他们“一遇困难就低头,一说大干就摇头,一见风浪就缩头,碰了钉子就回头”。这样的领导,很应该向尼木县的领导干部和社员群众学习。


第2版()
专栏:

街道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共北京市和平里街道委员会认真组织好群众生活
编者按:如何进一步把城市居民的经济生活组织好,使他们在抓革命、促生产中无后顾之忧?北京市和平里街道党委创办的“三站、两代、一所”,提供了比较好的经验。它不仅可以充分依靠和发挥群众自己的力量,兴办服务事业,组织好群众的经济生活,而且把服务事业同文教卫生、社会治安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街道基层。他们的作法值得提倡。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党委,遵照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指示,在市委和区委的领导下,动员和组织街道居民,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兴办服务事业。一九七一年以来,已经办起大批服务站、红医站、校外活动站,代销店、代营饭馆,托儿所(简称“三站、两代、一所”)。这些服务事业同国营企事业相配合,在组织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站、两代、一所”是在两条路线斗争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竭力破坏革命,破坏生产,根本不关心群众的疾苦。他们把关心群众生活诬蔑为“物质刺激”、“经济主义”。在“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街道上也不断吹来冷风。街道党委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大家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广大职工群众对家务劳动社会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吃饭、买东西、看病、照管幼儿和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等问题,都亟待解决。街道是城市的基层,群众生活的场所,阶级斗争的重要阵地,具有各行各业总后勤的特点。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把生活组织好,是街道党委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街道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家认识统一了,信心更加坚定了。党委加强了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坚决顶住“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使“三站、两代、一所”越办越多,越办越好。到目前为止,全街道二十三个居委会共办起了“三站、两代、一所”一百○六个,分布合理,服务方式灵活多样,使群众吃饭、穿衣、买东西、看病、托儿都比过去方便了。许多职工高兴地说:“有这样的好后勤,我们更能集中精力抓革命,促生产,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贡献了。”
街道党委为了更好地组织群众生活,决定把“三站、两代、一所”同社会主义大院结合起来,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成为“三个网”。
第一,由医院、居委会和驻在地段内的单位相结合,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卫生防治网。卫生防治网宣传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负责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和对传染病源的管理,进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家庭病床的管理,做好晚婚、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工作,进行战备救护训练,等等。工作重点放在“防”字上。西河沿三条的红医站,几年来自采中草药两万多斤,自制成药一百多种,近两年来共有一万多人次服用了他们自制的预防药,传染病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全街道人口出生率由一九七一年的千分之九点三下降到现在的千分之五点八。
第二,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校外教育网。组织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日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受到阶级斗争、组织纪律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同时,在公安部门和民兵的大力支持下,发动广大居民和青少年,向一小撮坏人展开斗争,有力地打击了阶级敌人,教育了青少年。
第三,建立了商店、代销店和社会主义大院相结合的供应服务网。各服务点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对群众的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分别不同情况,有计划地为群众送货上门,服务到家,使群众能够及时买到所需日用品。居委会代营饭馆开展了为双职工子女包饭和代加工主食的业务。有的居委会还试办了机械洗衣站,为居民包户洗衣服。服务站不仅把日常生活用品的修理工作承担起来,还为职工存门钥匙、送报、送牛奶等。服务网还同街道工作密切结合,优先照顾烈军属和孤寡病残户。甘水桥有七户无儿无女的病残老人,街道各项服务企事业根据自己的特点,细心给予照料,代营饭馆把热饭热菜送上门;理发店派人去为他们理发;红医员上门给他们治病送药;春夏之交,服务站把他们的棉衣棉裤拆洗干净。老人们都非常感动。
现在,和平里街道党委正在认真学习大庆的经验,决心发动群众,彻底肃清“四人帮”在商业战线的流毒,进一步充实“三站、两代、一所”的服务项目,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一大的胜利召开!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吉林省通辽县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中,在搞好农田畦灌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喷水灌溉,提高抗旱能力,促进农业生产。这是孔家窝堡公社社员在使用喷灌机具灌溉。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