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高大的形象 深刻的教育
——喜看话剧《雷锋》
管模
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观看了参加全军第四届文艺会演的沈阳部队话剧团演出的话剧《雷锋》,心情无比兴奋和激动。
话剧《雷锋》曾经受到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热情称赞。但是,万恶的“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需要,疯狂反对宣传雷锋,千方百计围剿和扼杀这个戏,把它打入冷宫达十年之久。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之后,话剧《雷锋》获得了新生。华主席最近亲自看了这个戏,给予高度的赞扬。
华主席说:“雷锋的戏,我愿意看,高兴看。”华主席说出了广大群众的心里话。当前,全国人民正热烈响应华主席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的号召,掀起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的群众运动,话剧《雷锋》重新上演,将有力地配合这一运动的开展。
话剧《雷锋》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朴实动人的艺术风格,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光辉形象,高度概括了雷锋光辉的一生。它是在一九六二年国际国内尖锐的阶级斗争的历史背景下,把当时部队中两种思想、两种世界观的矛盾,同国内外激烈的阶级斗争有机地联系起来,深刻地揭示了雷锋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高度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使戏剧的矛盾冲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它生动而深刻地告诉人们,雷锋成长为一个光彩照人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的先锋战士,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哺育的结果。
看了话剧《雷锋》,我们强烈地感到,雷锋时时刻刻不忘过去的阶级苦难,牢记毛主席、共产党的恩情,把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最温暖、最幸福”的大家,把反对复辟倒退、解放天下受苦的劳动人民作为自己最大的“牵挂”。他的胸怀是多么宽广,情操是多么高尚!雷锋始终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武器、粮食、方向盘”,靠它来驱散迷雾,辨明方向,认清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形势,满腔热情地关怀人民群众,支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最可宝贵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四人帮”吹捧的“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张铁生之流,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相比,不过是参天青松旁的一株莠草,显得多么渺小而丑恶啊!
话剧《雷锋》不仅在政治上对“四人帮”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是有力的批判,在艺术上对“四人帮”鼓吹的所谓“三突出”原则也是无情的抨击。舞台上的雷锋,根据典型化的原则,概括了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和高贵品质,真实可信,亲切感人,完全不是“四人帮”脱离生活基础、任意拔高的超人。雷锋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生活于群众之中,虚心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决不象“四人帮”的“英雄人物”那样,既不要党的领导,又脱离人民群众,是可以主宰一切的救世主。此外,《雷锋》具有浓厚的连队生活气息,把火热的连队生活,表现得兴味盎然,富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具有简练、朴实、活泼、细腻的风格。总之,话剧《雷锋》在艺术上的成就,为我们进一步肃清“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流毒,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当前,全国人民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的鼓舞下,决心永远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抓纲治国,掀起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学习雷锋、学习硬骨头六连的热潮。话剧《雷锋》的演出,使我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我们一定要把学习雷锋的群众运动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第3版()
专栏:

写兵演兵 为兵服务
总后勤部某部业余宣传队
我们青藏高原的业余文艺战士,和总后其它单位的业余文艺骨干一起,组成总后业余文艺演出队,参加全军第四届文艺会演,向华主席、党中央汇报,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光荣。
我们部队驻在青藏高原,点多线长,驻地分散,从古城西宁到西藏拉萨,漫长的四千里运输线是我们的主要活动场地。几年来,由于林彪一伙和“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加上交通不便,有的单位很少看到戏和电影。为了用毛泽东思想占领高原这块阵地,活跃部队生活,我们这支由汽车兵、装卸兵、工程兵、军工战士、勤务兵、卫生员、炊事员等十多个不同行业人员组成的业余文艺宣传队,在部队党委的支持下,就组建起来了。
为了战备的需要,在青藏线上设立着若干个兵站。这些地方人烟稀少,环境艰苦,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人们平时呼吸都感到困难,但兵站指战员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全心全意地为战备服务,热情接待过往部队和在青藏线执勤的汽车兵。兵站的同志们为了让患“高山反应症”的同志吃进一口饭,有的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白糖拿出来熬稀饭;有的把火墙跟前、罐头盒里栽的几根蒜苗掐下来做面片汤,自己却舍不得尝一口。他们为了使高原汽车兵吃上点可口饭,就冒雪打猎,破冰捕鱼,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溶化千里风寒,把春天般的温暖送进战友心中。大家称赞说:风雪几千里,兵站暖如家。
兵站指战员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们以雪山作舞台,草原为布景,为他们演出,宣传毛泽东思想。这里山高缺氧,有的同志一边吸氧气,一边演出。大家台上唱雷锋,台下学雷锋,一演完戏,有的同志就去兵站伙房帮助做饭,有的为兵站同志洗衣服;理发组、照相组、修理组等也展开了活动。我们和兵站指战员的心贴得更紧了。
在学习兵站,为兵站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产生了用文艺形式反映兵站指战员战斗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次演出的舞蹈《兵站暖如春》,就是这么产生的。这个舞蹈通过高原兵站炊事班为过往汽车兵改善生活——包水饺的故事,反映了兵站指战员全心全意为部队服务的崇高品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要知道,在风雪高原吃一顿水饺可不象内地那么容易!做馅没有青菜;水饺包好后,煮起来也很困难。因此当炊事班同志端上一盘盘雪白的饺子时,大伙深切地感到这里边包涵着他们的多少辛勤劳动啊!
起初,当这个构思提出来时,有人认为把包饺子做饭搬上舞台太土气,有失典雅。针对这种思想,党支部领导我们再一次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同志们纷纷谈到:美与丑,都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兵站指战员全心全意为部队服务,这就是无产阶级的美德,我们应该歌颂。认识提高后,同志们说干就干。负责编舞的几个同志,连夜工作,立起了雏形,然后广泛征求意见。大家认为,路子对,方向正确,但舞蹈语汇不精练,生活的模拟多,缺乏革命的浪漫主义,主题揭示不鲜明。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又深入兵站,和炊事班的同志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向他们请教,拜他们为师。通过深入生活,仔细观察,我们又重新组织了舞蹈结构。部队领导同志和我们一起,从每一个动作到每一个歌词都进行了推敲。宣传队的同志们表示,这个舞蹈不但要做到主题好,艺术上也要高,于是展开了大练各项基本功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兵站暖如春》搬上了舞台。部队首长和指战员看后,热情地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炊事班的同志为谁包水饺,交代得还不够清楚,舞蹈对兵站指战员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还表达得不够。这些意见使我们深受启发,我们加进了说白,深化了主题。为了让观众在舞台上能看到兵站同志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又丰富了舞蹈语汇,在道具利用上也想了些办法,让水饺在盘子里出现,增强了演出效果。每当演到这里,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两年多来,《兵站暖如春》前后经过七次加工,反复推敲,又多次送到广大指战员中去检验,同志们看后反映:“这个节目内容好,写我们自己的事,每个情节,每个动作都可以看懂,感到格外亲切,象战士舞蹈。”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这也是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深入生活,向战士学习的结果。(附图片)
北京部队业余文艺演出队演出的好来宝:《干部下连当兵就是好》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
——创作舞蹈《夜练》的体会
广州部队政治部歌舞团《夜练》编导组
舞蹈《夜练》,取材于部队夜间训练生活,我们力图通过舞蹈语汇,塑造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形象。几年来经过反复加工修改,这个舞蹈具有了比较强烈的战斗内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受到工农兵群众的欢迎。可是,一九七三年叛徒江青看后,却别有用心地提出,要把解放军战士改成民兵,有男有女。随即让她安插在文化部的亲信,三番五次打电话催促,派人审查,强令修改,使这个舞蹈改来改去,搞得很不象样子,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广大革命文艺战士、工农兵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今天,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夜练》才得到了解放,恢复了它原来的面貌。
舞蹈《夜练》,是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在部队领导和指战员的支持、帮助下创作出来的。我们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到生活中去进行调查研究,拜战士为师进行创作。我们编导人员先后六次下部队,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参加夜间科目训练,通过部队指战员的言传身教,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战士们为加强战备而刻苦训练的崇高思想品质,增长了对夜战的感性知识,了解了一些夜战近战的战术原则和要求。《夜练》中许多情节和动作的安排,直接吸取于部队生活。排练的时候,我们还邀请部队的指战员作指导示范和帮助。
《夜练》的第一稿,由于我们认为它只是一个集体情绪舞,主要强调动作和意境,因此,没有重视安排更具体的生活内容,而是过多地追求气氛的渲染和单一动作队形的变换。部队指战员指出:只见你们在台上走来走去,队形变来变去,就是看不明白你们在表现什么。这些意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的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比较空泛,有过分追求形式的弊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次深入生活,注重了解战士、熟悉战士,学习战士的好思想好作风。过去我们虽然也下去了,但只猎取了一些外表的形象。经过学习再到战士中间去,我们就比较注意通过表面现象抓取本质的东西。夜间训练的科目内容很多,基于从塑造人物出发,我们选择了“静肃前进”、“穿越丛林”、“徒涉急流”和“匍匐前进”等内容来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选择“冲击铁丝网”、“擒拿格斗”等较激烈的动作来表现战士的勇猛顽强。
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工农兵群众的斗争生活是革命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要搞好革命文艺创作,就要把艺术创作扎扎实实地建立在工农兵群众斗争生活的基础上。
毛主席教导我们:“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注意了对生活中一些动作的提炼,力求创作出新的舞蹈语汇。比如:接敌前那段集体匍匐前进的舞蹈设计,我们采取“以静取动”的手法,使军事动作舞蹈化。这比原生活中的匍匐动作就显得整齐划一,灵巧而优美,也就更容易给观众造成接近敌人时要静中求快的鲜明印象。又如穿滑铁丝网的动作设计,开始时我们为了体现出夜战在打响之后,一切行动都要快的气氛,曾安排过许多技巧,但总是显得不理想;部队指战员也说这样不符合在敌火下运动的特定环境,此时此地必须是低姿跃进。为了表现这个情景,最后设计成让战士借助于滑轮穿过铁丝网,舞台上再加以红光效果以示敌人火力封锁的气氛,让战士们闪电般一穿而过。这样来表现我军战士熟练高超的军事技术和战斗作风,既符合生活真实,又比真实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效果也更好。
通过以上实践,我们体会到,舞蹈创作既要有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依据,又不能拘泥于生活原样,而必须下功夫提炼出比真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理想的舞蹈语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物,表达主题,增强感染力,受到工农兵群众的欢迎,也才能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今天,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领导下,文艺园地百花盛开,春光满园,形势一派大好。我们一定加倍努力,为繁荣社会主义新文艺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版()
专栏:

舞蹈创作开新花
——全军第四届文艺会演大会第一批歌舞节目观后
赵越 方刚
在全国人民热烈欢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的日子里,全军各路文艺战士云集北京,参加纪念建军五十周年的全军第四届文艺会演;他们带着近年来创作的艺术成果,向华主席、党中央以及首都人民汇报。在已经演出的十三台歌舞中,舞蹈、舞剧作品有四十八个,充分显示了舞蹈创作上“百花齐放”一片繁荣兴旺的大好形势。
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歌颂半个世纪以来我军在毛主席培育和统帅下所取得的丰功伟绩,缅怀敬爱的周总理、敬爱的朱委员长的舞蹈,在整个演出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广州部队文艺代表队创作的毛主席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舞蹈《上井冈》,表现了“四·一二”大屠杀后,正当革命转入低潮的关键时刻,毛主席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洪亮声音象一声春雷,驱散了蒙在人们心头的阴霾迷雾。工农大众揭竿举旗、夺取武器,在毛主席亲自指挥下,奔向革命摇篮——井冈山。舞蹈以磅礴的气势、炽热的激情,谱写了一首秋收起义的颂歌。武汉部队文艺代表队演出的舞蹈《胜利号角》,以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为背景,通过红军号手对王明路线的愤怒控诉,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热情讴歌,表达了红军战士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对毛主席在全党取得了领导地位的衷心拥戴的幸福心情。海军文艺战士表演的《风卷红旗过雪山》,象一幅色彩浓厚的画卷,展现了长征途中红军征服雪山的图景。通过旗手从烈士手里接过红旗,用生命保卫红旗,在艰苦奋斗中高举红旗前进的几个细节描写,把红军战士对革命的一片坚贞以及革命洪流不可阻挡的气势,刻画得壮烈感人。济南部队文艺代表队的《支前曲》,体现了人民战争的伟大思想。舞蹈以质朴、亲切见长,恰如充满乡土气息的沂蒙小调,弹唱了一首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赞歌。编导紧紧抓住山东妇女淳朴、泼辣、直爽的性格,大量运用山东鼓子秧歌为素材,塑造出老根据地妇救会员们支援前线、为亲人摊煎饼的可敬可亲的感人形象。兰州部队文艺代表队演出的《绣金匾》,以饱满的无产阶级感情、动人的音乐和舞蹈形象,真切地表达了亿万人民悼念和缅怀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委员长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强烈感情,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繁花似锦的舞蹈园地中,歌颂英明领袖华主席力挽狂澜,一举粉碎“四人帮”的伟大功勋的作品,显得分外夺目、璀璨生辉。工程兵文艺代表队演出的《韶山春茶献给华主席》,是在当年华主席亲自指挥修建的韶山灌渠“云湖天河”的背景下展开的。清清的渠水灌溉着毛主席故乡的万顷良田,当春茶丰收的时候,人们自然要“饮水思源”,这样就使丰收献茶的内容有了合情入理的生活基础;华主席造福人民,人民感激领袖,从人们心中奔泻出来的感情激流,使作品更具真情实感。新疆部队文艺代表队的《奶茶献给华主席》,是个艺术上较好的舞蹈。它把音乐、舞蹈、美术浑然溶为一体,用真挚的感情,拨动着观众的心弦,用节奏的变化,推动着情绪的进展,使观众的脉搏伴着舞步跳动,观众的心潮随着歌声起伏。舞蹈把人们带到了另一个精神境界——仿佛不是在剧场里看戏,而是同英明领袖华主席促膝谈心,倾诉着八亿人民对自己领袖的一腔衷情。
大力反映在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我军加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广大指战员不忘虎狼在前,苦练杀敌本领和积极参加社会斗争的舞蹈作品,是这次会演中又一个突出的特色。
广州部队文艺代表队的《夜练》,以它深刻的政治内容,鲜明的艺术特色,浓厚的生活气息,突出的部队特点,引起了观众广泛的好评。这个舞蹈真实地、形象地再现了我军夜间训练演习的生活。舞蹈语汇也有特色。一些舞段,既表现了练兵动作,又给人以艺术美感。表现部队现实生活的其他舞蹈,如济南部队文艺代表队的《党的恩情比天高》,反映了我军在唐山地区抗震救灾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铁道兵文艺代表队的《林海尖兵》,抒发了铁道兵战士抗严寒,化冰雪,为祖国铺路的战斗豪情;特别是总后业余文艺演出队的《兵站暖如春》,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真挚的战士感情,恰象“情如春风扑面来,心似炉中火一团”,情深谊长,感人肺腑。
会演中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各个生活侧面的舞蹈作品。它们象朝阳辉映下的朵朵鲜花耀目夺神。《剪彩的日子》热情歌颂了粉碎“四人帮”后铁路建设的大好形势;《天山女工》赞美维族纺织女工的冲天干劲;《耕海曲》报道了万里海疆的海带丰收。新疆部队文艺代表队的《葡萄架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作品的音乐用的是维族固有的“十二木卡姆”的素材,舞蹈出新于维族民间舞动作,内容取材于社员们摘葡萄的劳动生活,感情是表现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可是,这个舞蹈竟被“四人帮”诬为“轻歌曼舞”、“异国情调”、“文艺黑线回潮的典型”!粉碎了“四人帮”,《葡萄架下》更好看。每当这个节目演出前后,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充分说明广大群众对“四人帮”扼杀这部好作品的无比愤怒。
这次全军文艺会演,距粉碎“四人帮”不到一年,绝大部分作品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尽管有些舞蹈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在英明领袖华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是会逐步得到改进的。我们全军舞蹈工作者要更好地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发扬我军文艺工作的优良传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