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祖国的英雄儿女——蒙古族人民
伟大祖国的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富饶而美丽。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勤劳、勇敢而朴实。在过去,蒙古族人民为缔造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近代,他们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建设和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英雄的蒙古族人民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优秀儿女,是我们祖国的骄傲和光荣。今天,在内蒙古各族人民热烈庆祝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的时候,伟大祖国满怀衷情为她的英雄儿女唱赞歌。
为民族为祖国的解放驰骋北疆
内蒙古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有丰美的草原,广阔的农田,无尽的宝藏。可是,在旧社会,茫茫草原黑沉沉,长期劳动、生活在这辽阔土地上的蒙古族人民,受尽了三座大山和民族内部反动势力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整个民族濒于灭绝的境地。平地一声春雷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各族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共产党深切关怀苦难深重的蒙古族人民,多次为内蒙古人民的革命斗争作指示,并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延安等地为蒙古民族培养革命干部。革命的烈火在内蒙古大草原燃烧起来,它同国内其他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结合在一起,汇成了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猛烈冲击着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
日寇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践踏了美丽的内蒙古草原。抗日战争的烽火,在祖国的大地、在千里草原上熊熊燃烧。蒙古族人民的优秀儿女,骑上骏马,纷纷参加党所领导的抗日队伍,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在巍峨的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在临近陕甘宁边区的鄂尔多斯高原,流传着很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英勇抗战的动人事迹。一些当年的老游击队员告诉记者,那时在大青山有一支蒙古族抗日游击队,在一次战斗中,游击队的英勇骑兵,跃马挥刀,突入敌阵,杀得装备精良的日本兵措手不及,一个个倒在这些蒙古族健儿的刀下。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艰苦斗争的岁月,蒙古族人民不顾自己的安危,全力支援抗日游击队。蒙古民族是英雄的民族,他们热爱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祖国,为了我们祖国的解放,蒙古族人民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抗日战争胜利了,躲在峨嵋山上的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下山来抢夺胜利果实。为了打倒美蒋匪帮,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蒙古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投入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当战争节节胜利,全国解放的曙光就在眼前的时候,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党和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于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宣告成立了。这是毛主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光辉胜利。喜讯传来,蒙古族人民热泪涌流,奔走相告,草原上到处响起了“毛主席曼达(万岁)”的欢呼声。当时,正在全力指挥人民解放战争的毛主席、朱总司令为庆祝自治区成立,从陕北发来了贺电。电文说:“曾经饱受苦难的内蒙古同胞,在你们领导下,正在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我们相信: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各地各民族亲密团结,为着扫除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建设新内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庆祝你们的胜利!”
伟大领袖的亲切关怀,自治区的胜利诞生,极大地鼓舞了蒙古族人民为建设新内蒙古与新中国而斗争的决心。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在辽阔的草原和广大的农村,蒙古族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抬担架,送军粮,献战马,送牛羊,披红戴花送自己的子弟上战场,全力支援解放军。那时,人民解放军一支支英勇的蒙古族骑兵部队,驰骋祖国北疆,威震敌胆,屡建战功,涌现出大批杀敌英雄。全国战斗英雄好特老就是当时著名的英雄之一。七岁就给牧主放羊,以后又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的好特老,怀着满腔愤怒,骑上自己的枣红马,在解放战争最激烈的时刻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他英勇杀敌,荣立五次大功。有一次战斗,子弹打光了,他端起空膛枪,高喊着“冲啊!缴枪不杀!”象猛虎一样冲入敌阵。敌人被吓破了胆,十三个国民党匪徒乖乖地举手缴了枪。
全国战场捷报频传,蒋家王朝陷入彻底覆灭的绝境。就在这时候,一些国民党残匪和死心塌地与人民为敌的蒙古族反动上层分子,流窜内蒙古草原,负隅顽抗。这时,解放军蒙古族骑兵部队马不停蹄,日夜追击。草原上的牧民们也都骑上自己的快马,配合骑兵部队尾追堵截,用猎枪和套马杆捕歼残匪。很短时间,草原上一股股残匪便被全部消灭干净。英雄的蒙古族铁骑为人民立下的战功,在草原上广为流传。至今,蒙古族、汉族等各族人民,每当谈起蒙古族健儿英勇杀敌的故事时,个个眉飞色舞,充满了胜利的豪情。
在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热爱祖国的蒙古族人民,坚决挫败了反动的民族上层妄图把内蒙古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裂出去的罪恶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在内蒙古臭名昭著的反动的蒙古族上层德穆楚克栋鲁布、李守信、吴鹤龄、博音达赉之流,当年曾经公开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打着维护蒙古民族利益的幌子,导演了“蒙疆自治政府”、“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等种种破坏中华民族统一、分裂祖国的丑剧。但是,不管敌人耍什么花招,蒙古族人民的心始终向着亲爱的祖国,向着各族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他们斩钉截铁地说,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自己的祖国,离开国内各兄弟民族,就没有蒙古族人民的活路。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蒙古族人民和汉族及其他民族的人民团结在一起,针锋相对,坚决斗争,挫败了敌人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蒙古族人民赢得了胜利。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富饶美丽的内蒙古作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一部分,巍然屹立在祖国的北部边疆。
前进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我们伟大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蒙古族人民也紧紧跟着伟大领袖毛主席,踏上了新的征程。不管前进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不管国内外阶级敌人和刘少奇、林彪、“四人帮”掀起阵阵邪风恶浪,蒙古族人民认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
当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蒙古族人民仰望着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个个喜泪涌流。最使他们难忘的是一九五○年国庆节。那一天,一队队人民解放军蒙古族骑兵跃马横枪走过了天安门广场,幸福地接受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受到检阅的同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激动地对记者说,那时我们为有了强大的祖国而骄傲,为蒙古民族象其他各兄弟民族一样成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自豪,我们立誓要为保卫和建设自己亲爱的祖国而英勇战斗。当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辽阔的草原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他们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我们每一个蒙古族人民的神圣职责。
正当内蒙古自治区各项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一小撮民族右派分子打着“热爱民族”的幌子,恶毒挑拨民族关系,破坏蒙汉各族人民的团结,妄图使蒙古族人民脱离共产党的领导,脱离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蒙古族人民义愤填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严正指出,蒙古族人民坚决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永远跟着毛主席、共产党干革命。
民族地区反右派斗争的伟大胜利,推动了大跃进的滚滚洪流在草原上奔腾向前。但是,阶级斗争没有止息。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在民族关系这个问题上,施展了种种阴谋诡计,蒙古族人民为维护国内各民族的大团结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在察哈尔右翼中旗蒙汉聚居的那日斯太生产大队,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那是三年困难时期,在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有人散布“蒙汉人民搞在一起不利于牧业生产”、“农牧矛盾无法解决”等谬论,要把蒙汉民族分开;蒙古族中的阶级敌人也乘机进行煽动。结果,那日斯太生产大队的半农半牧生产队分了队,蒙汉聚居的山村分了家,二十多户汉族社员迁居他乡。当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蒙古族女青年乌云其其格,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她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教导,看清了分队、分村根本不是什么解决农牧矛盾,完全是搞民族分裂。她深入群众大讲蒙汉族人民是一根藤上的苦瓜,大讲蒙汉族人民要加强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后来,她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领导全队蒙汉族贫下中农牧,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揭露了破坏民族团结的阶级敌人,蒙汉族人民又重新团结起来,拆开的队又重新合在一起。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锻炼,乌云其其格迅速成长起来。现在,她担任了这个旗的旗委副书记,广大贫下中农牧热情地夸她是“草原红花”。
在人民公社化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人民公社好”的伟大号召,照亮了广大农牧民的心。他们由互助组、合作社迅速发展到人民公社,短短几年时间,就永远结束了个体分散经营畜牧业的落后状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中,蒙古族人民把人民公社看成是“金桥”,不断同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进行斗争,人民公社的红旗始终在内蒙古的农村和牧区高高飘扬。
今天,在包钢,在辽阔的草原,在广大农村,在机声隆隆的钻机旁,在自治区的各个角落,到处可以看到蒙古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同其他各族人民并肩战斗、忘我劳动的情景。他们当中有优秀的钢铁工人,有学大寨的带头人,有长期同沙漠作斗争的“沙漠愚公”,有连续十年百母超百仔的模范放牧员,有象龙梅、玉荣这样一些为了保护集体畜群和风雪英勇搏斗、不怕牺牲的成百上千的草原英雄儿女。
为祖国北大门站岗无尚光荣
忠于伟大祖国的蒙古族人民,牢记毛主席告诫我们的“苏修亡我之心不死”的教导,同其他各族人民一起,以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守卫着祖国的北疆。
苏修叛徒们一直嚎叫中国的北部边界在长城,胡说长城以北不是中国的领土,这激起了蒙古族人民极大的愤慨。他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寸土地,绝不容任何人侵犯。我们流血牺牲赶走了豺狼,绝不能让北极熊从后门闯进我们的家园。”
四子王旗卫井公社民兵老模范孟克敖其尔,经常教育青年人要警惕北极熊。这位老模范全家六口人,除五岁的小儿子外,其余全都是民兵。全家人一面放牧,一面自觉地承担着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不管风刮得多么猛,雪下得多么大,体格健壮的孟克敖其尔从没有放弃巡逻任务。
现在,严阵以待的蒙古族及其他各族民兵,遍布千里草原。他们善骑好射,英姿勃勃,每人都练得一身过硬本领,骑射打得准,斩劈无虚刀,成为保卫祖国边疆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草原上,经常可以听到蒙古族民兵满怀激情地唱这样一首歌:
人民交我一杆枪,祖国叫我守边疆。
劳武结合筑长城,祖国人民把心放。
英雄的蒙古族人民,您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优秀儿女,您是草原上的雄鹰。腾空飞翔吧,在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下勇敢地战斗吧!全国各族人民向您学习,祖国向您致敬!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牧业大寨——镶黄旗
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的前夕,记者访问了牧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镶黄旗。这里的人民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使干旱的草原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镶黄旗成了一朵盛开在我国北疆的鲜艳的牧业大寨红花。
从一九七一年开始,镶黄旗牧民在党的领导下,迈开了学大寨的大步,取得了巨大成绩。一九七五年六月,在全国牧区畜牧业工作座谈会上,华国锋同志表扬了镶黄旗人民的革命精神,向到会的代表指出:乌审召、镶黄旗上去了,有些地方为什么上不去?从那以后,镶黄旗人民更加充满信心,继续乘胜前进,在千里草原上谱写出牧业学大寨的新篇章,描绘出更新更美的画图。
汽车在辽阔的草原上飞驰,不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星罗棋布、水草丰茂的草库伦。它翻越起伏的山岗,跨过平展的草滩,伸向远方,象蜿蜒的小“长城”,装点着草原的大好风光。这种草库伦,小的几十亩、上百亩,大的几千亩、上万亩,里面生长着绿树、牧草和饲料作物,封育着大面积的天然草场。这是牧区生产上一个重大的变革。有了草库伦,牲畜有了粮,牧民心不慌。它给脆弱的畜牧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镶黄旗本是一片干旱荒漠草原,境内丘陵起伏,地势高寒,风大沙多,草场条件很差,过去是有名的“缺草户”。“干旱草原遍地黄,牧草稀疏三寸长,逢灾千里去走场,人遭罪来畜遭殃”。这是昔日镶黄旗的真实写照。每一个老牧民都有这样悲惨的回忆。
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大寨人战天斗地、大战狼窝掌的事迹,使镶黄旗的干部和群众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一九七一年秋天,旗委领导成员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基层召开了近百次座谈会,集中了广大干部和社员的意见,决定大搞草原基本建设,大搞草库伦,把改造草原、建设草原当作一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来办,从根本上改变草原面貌。旗委作出了全面规划,并向全旗人民发出了向草原进军的战斗号召。
在这场斗争中,宝格都乌拉公社宝格定格勒生产队走在最前头。这个队的党支部领导社员学大寨人,创大寨业,在一座被称为“神山”的山腰围建草库伦。当时有些老年人担心动了“神山”的石头,牲畜会死亡,人会遭殃。有人认为“不是地下没有草根,老天爷不下雨,你垒石头墙有啥用?”党支部认为要改变“靠天养畜”的落后状况,必须首先改变人们头脑中“靠天养畜”的思想。他们组织全体社员开展“一忆二查三对照”的活动:忆“靠天养畜”的苦处,查因循守旧思想的害处,对照大寨精神找差距。大家联系自己的经历,越讨论越热烈,革命斗志激发起来,最后一致认为,大寨人能改造七沟八梁一面坡,我们为什么不能改造大草原?党支部书记朝克吉拉当时正在患肺病,党支部安排他住院治疗,他却带领群众顶飞雪,冒狂风,向“神山”宣战。牧民们挥动铁锤钢钎,开山起石,经过一个冬天的奋战,垒起了两千三百米长的石头墙,围起了一座五百亩的草库伦。第二年正遇上大旱,草库伦外面斤草未收,草库伦里面却打了六万多斤草,还使几十头老弱畜在草库伦里安全度过了冬天。
旗委总结和推广了宝格定格勒生产队的经验,在全旗广泛发动群众,大破“靠天养畜”思想,掀起了大搞草原建设的热潮。许多公社、生产队组织了草原建设专业队,有的搞起了草原建设大会战。一时间,青年突击队、铁姑娘战斗队、红嫂子队、老汉队纷纷建立起来,从六七十岁的老人到十多岁的小学生,都投入了战斗。万众一心建草原。到一九七五年,全旗就建起了五百多座草库伦,围建草场四十万亩,基本上达到了饲草饲料自给,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九七六年又翻了一番,现在全旗已建成草库伦九十七万亩,每年可以打储草五千七百多万斤,饲料一百五十多万斤。
同草库伦比美的是出现在辽阔草原上的各种水利工程。镶黄旗年降雨量平均只有二百五十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却达到二千五百毫米以上,境内河流都是干河沟,整个草原十分干旱。在改造草原的斗争中,全旗人民普遍掀起了水利建设的热潮。各种引水蓄水工程、截伏流工程、打井修渠工程,遍布全旗各地。
现在,全旗已建成蓄水引水工程两处,截伏流工程四十处,打机井六十多眼,打大井、小井一千四百多眼。他们还在许多井旁架起了风力提水机,修了蓄水池。千百年干旱的草原,有了淙淙流水,有九万多亩饲草饲料基地得到了灌溉。
镶黄旗草原上过去没有树,个别地方有两棵,人们也看作是“神树”。如今,全旗植树造林已达三万八千亩,平均每人一点五亩,每个生产队都有小片防护林带,每个浩特(居民点)都种了树。绿色的林带,防风固沙,保护着草场,给美丽的草原增添了色彩。
绿树掩映下的牧民新村,更是充满了生机。过去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现在都搬进了新居。这几年全旗牧民,每户都盖了两三间新房。牧民定居下来,改天换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事情。
由于草原建设的发展,牧业生产逐步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加上科学养畜和经营管理的加强,从一九七一年以来,全旗牲畜总增率平均每年为百分之三十四点一,纯增率为百分之四点二,改良的内蒙古细毛羊达到百分之七十。随着生产的发展,镶黄旗对国家的贡献一年比一年增多,向国家交售的牲畜和畜产品年年超额完成计划。
镶黄旗人民学大寨带来草原面貌的巨大变化,是经过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得来的。文化大革命中,林彪一伙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违背牧业生产的规律,疯狂反对牧区“以牧为主”的正确方针,并且掀起了一股开垦草原的歪风。一九七○年,老反革命分子陈伯达跑到内蒙古,大肆叫嚷:“牧民不要再吃亏心粮了。”这股歪风吹来,使大片草场遭到破坏,出现了沙化,严重损害了畜牧业生产。这一年,镶黄旗牲畜总数由原来的三十五万头下降到三十万头。
一九七一年,镶黄旗委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要求在学大寨运动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牧为主”的方针,改造草原,建设草原。旗委抓住宝尔达布苏生产队这个典型,推动了全旗学大寨运动的发展。
宝尔达布苏生产队是乌兰图克公社的一个后进队,这里草场条件差,阶级斗争尖锐复杂,资本主义倾向严重,学大寨心不齐,困难不少。一九七一年冬,旗委书记那木拉亲自到这个队蹲点,和牧民实行“三同”。他带领干部和群众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刹住资本主义歪风,整顿了领导班子,贫下中牧和社员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奋战一冬,打起了一座一千二百米长的拦洪坝,修了八里长的水渠,把查干淖尔的水引上了干旱草原,人工种植了九种牧草,每亩产草量提高三倍,初步改变了面貌。
旗委组织全旗各社队干部到宝尔达布苏参观学习,并对全旗十个公社五十九个生产队进行排队,由旗委主要负责人带领工作组,重点抓了后进队领导班子的整顿工作。全旗迅速出现了一个先进更先进,中游争上游,后进变先进的大好局面。
一九七二年夏天,曾经推行林彪修正主义路线、大开草原的一些人,又出来反对镶黄旗以牧为主、大搞草原建设的方针。旗委的同志坚决抵制了他们的干扰。旗委还在自治区召开的牧业座谈会上,旗帜鲜明地站出来批判林彪一伙破坏“以牧为主”方针、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一九七五年在全国牧区畜牧业工作座谈会上,华国锋同志明确指出“牧区当然以牧为主”,又一次肯定了牧区“以牧为主”的方针,使镶黄旗各族人民受到很大鼓舞,全旗牧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
祸国殃民的“四人帮”继承林彪一伙的衣钵,疯狂干扰、破坏学大寨运动,妄图砍倒大寨红旗。旗委召开常委会,再次学习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华国锋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一致决定:坚持学大寨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不动摇,坚持抓革命、促生产不动摇。他们不仅没有撤回工作队,还又增派了一百多干部下去,和牧民实行“三同”,进一步推动学大寨运动深入发展。
在“四害”横行时,镶黄旗各族人民始终坚持学大寨。一九七六年遇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全旗各族人民与天斗,与地斗,与修正主义路线斗,夺得了革命、生产的新胜利,牲畜总数第一次突破四十万头(只),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粉碎了“四人帮”,草原大解放。镶黄旗各族人民大干社会主义的劲头更足了。去冬今春,全旗人民大打抗灾保畜、接羔保育和草库伦建设、水利建设、植树造林几个大仗。他们战胜了低温、高寒等困难,夺得了接羔育幼的良好成绩。经过一冬春的艰苦奋战,全旗开山凿石六万多立方米,垒各种防畜墙三百里,新建草库伦一百零五座,达十多万亩,还兴修了一大批新的水利工程,广泛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广大牧民说,“‘四人帮’打倒了,我们更要大干,要使大寨红花开得更鲜艳”。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