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华主席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的讲话
过去在革命战争的艰苦环境中,我们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建立起一种革命的人和人的关系。我们应该永远保持和发展那样一种关系。


第1版()
专栏:

落实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精神行之有效的作法
山西各级领导干部到第一线去
本报讯 怎样把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山西省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法是:各级领导干部走出机关,到第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同广大群众一道,学习和贯彻华主席、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研究制订学大庆的规划和措施,切实解决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干部下去了,各项工作迅速上去了。五月份全省工业总产值比四月份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七,到六月底就完成了全年工业生产计划的百分之五十一点四。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这是我们党的传统作风。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结束后,山西省委和各地、市委分别召开了共有四百多万干部、工人和家属参加的传达、动员大会。山西省委深刻认识到,学大庆、普及大庆式企业是一场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的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满足于一般号召是不行的。在省委召开了动员大会之后,省委第一书记王谦、省委书记韩英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就到太原钢铁公司、山西纺织厂等重点企业,同工人一道参加劳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同广大职工研究如何让大庆经验在本地区、本部门开花结果。在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带动下,全省工交建系统各局、委,以及各地、市领导机关的大批干部,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生产第一线,和工人实行“四同”(同劳动、同学习、同吃、同住),认真抓好典型,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扎扎实实地深入发展。
临汾地区一些厂矿,过去学大庆、普及大庆式企业的群众运动进展迟缓。这次临汾地委从工交建领导机关抽出一百○四名干部,分别深入到二十五个厂矿企业蹲点,发动广大职工,深入开展“三大讲”活动,紧密联系实际揭批“四人帮”,大大加深了对大庆基本经验的理解。全区学大庆、普及大庆式企业的群众运动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五月份,工业总产值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到六月底,全区提前五天超额完成了上半年任务。
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下去,同工人群众一块战斗,对群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就能更深入细致地进行工作,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太原机车车辆工厂、山西针织厂、西山矿务局等企业党委的领导干部,到车间、坑井参加生产劳动,听取工人们的意见,发现有些后勤部门的工作不适应当前大干快上的大好形势。他们认为,群众的干劲越大,领导越要关心群众生活,这是把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精神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环节。太原机车车辆工厂党委决定:党委的每一个常委,每月必须到食堂劳动一天,帮助炊事人员改进工作,保证工人吃饱吃好。山西针织厂党委领导成员分工负责,限期解决职工住房漏雨问题、幼儿园和托儿所问题、工人接送车问题。西山矿务局配合商业部门开办了“坑口食堂”。这些措施解除了工人的一部分后顾之忧,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各级领导干部到第一线去,到群众中去,有力地促进了机关革命化和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改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在从省到各地、市工交建系统的领导机关,那种“电话司令”、“桌上指挥”的作风减少了,代之而起的是“机关学大庆,干部做铁人”的新气象,人人争当学大庆运动的促进派和排头兵。铁道部第三工程局三分之一以上的领导干部到施工现场去蹲点,象大庆干部那样,先进经验总结不出来不走,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不走,后进不转变不走,促使全局工业学大庆运动蓬勃开展。山西省电业局党委抽调五十四名干部到四个基层单位与工人实行“四同”;另有五十名干部跑面,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留在机关的干部合署办公,并订出机关革命化“十要求”,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使领导机关真正成为学大庆运动的战斗指挥部和参谋部。


第1版()
专栏:

湖南工交战线近两万干部到基层蹲点
同广大群众一起普及大庆式企业、加快建设工业省
据新华社长沙一九七七年七月十九日电 湖南省工交战线近两万名干部深入基层蹲点,搞调查研究,带领广大群众,为普及大庆式企业、加快建设工业省,争作新贡献。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工业部门的领导机关,都应当向大庆学习,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工作方法、领导艺术上求得一个显著的进步,以适应当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形势发展的需要。”
湖南工交战线各级干部在学习讨论中十分振奋地说:湖南是华主席工作过多年的地方,我们更应努力按照华主席指示办事,把领导作风来一个彻底转变。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精神鼓舞下,省、地(市)、县工业部门领导机关和许多工矿企业,纷纷抽调更多的干部下基层,使全省工交战线在基层蹲点、调查研究的干部,由年初的四千多名增加到近两万名,其中局和地(市)委常委以上的领导干部有六十七名。
这次大批干部下基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坚决贯彻落实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集中抓好深受“四人帮”干扰破坏的重点地区和一批重点企业。为了把长沙市和邵阳地区的革命和生产搞上去,湖南省委抽调各级干部一千六百多名组成工作队,分别由地(市)委常委以上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到这两地的机关和工矿企业帮助工作。广大干部深入到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后,坚持举旗抓纲,着重抓好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和华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推广大庆的“三大讲”经验,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不断引向深入。邵阳地区通过“三大讲”,团结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和群众共同对敌,扩大了揭批“四人帮”的战果,并使广大职工在“三大讲”的自我教育中提高了路线觉悟,分清了被“四人帮”搅乱的路线是非,从而调动了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目前,邵阳地区已有一大批企业单位发生了显著变化,邵阳市和全地区今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都提前实现了“双过半”。长沙市也有一半以上的重点企业面貌显著改观。
湖南省工交战线大批干部下基层,与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共同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对普及大庆式企业和加快建设工业省,都是有力的促进。全省工交战线形势一派大好。省委最近通报表扬了一大批抓革命促生产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和单位。目前,广大职工正在实现“双过半”的基础上乘胜前进,决心再接再厉,在大治之年作出新贡献。


第1版()
专栏: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巩固反修防修阵地
甘青宁开展工业学大庆友谊竞赛
新华社银川一九七七年七月十九日电 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党委热烈响应英明领袖华主席“来一个比赛”的号召,决定在三省(区)之间开展工业学大庆的革命友谊比赛,努力加快工业学大庆、普及大庆式企业的步伐,加快三省(区)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的负责同志和各有关单位代表最近在银川市集会,对开展革命友谊竞赛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指出,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以来,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三省(区)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不断深入;工业生产逐月上升,六月份工业总产值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月产水平,革命和生产的形势大好,越来越好。三省(区)负责同志在讨论中一致认为,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地处祖国西北边疆,幅员辽阔,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人民。加快这一地区的建设,对于发展当地少数民族的经济和巩固国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都表示,一定要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下苦功夫,花大力气,加速普及大庆式企业和大寨县的步伐,使三省(区)的生产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真正把这一地区建成反修防修的坚强阵地,让华主席、党中央放心。
三省(区)的负责同志在讨论中,遵循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各自按照建成大庆式企业的六条标准,对普及大庆式企业和工业发展的规划交换了意见。他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是:认真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充分发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千方百计把钢铁搞上去,努力加快煤炭、石油、化工、电力等基础工业的发展速度,大力发展支农工业,增加支农产品的生产,为农业提供更多的机械、化肥、农药等,保证在一九八○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同时,大力发展轻工业,提高轻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日用工业品的自给水平。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要三大革命一起抓,大力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大搞技术革新,走“革新、改造、挖潜”的路子,积极研制和广泛采用新设计、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全面抓起来,努力赶超先进水平。坚决贯彻毛主席的《五·七指示》,逐步提高粮、油、肉、菜的自给水平。
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的负责同志一致表示要向石油化工部学习,切实搞好领导班子的革命化,搞好领导机关的革命化,不断提高领导艺术,改进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抓点带面,认真帮助企业解决工业学大庆运动中的各种问题。当前,要领导好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要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深揭狠批“四人帮”,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彻底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把这场伟大的政治大革命进行到底;要全面搞好企业整顿,重点搞好整党整风,建设起革命化的领导班子,培养一支思想红,作风好,干劲大,技术精的产业大军;要认真组织好本省、区的地区与地区、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对口赛,组织好各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青海西宁市已派出代表与宁夏银川市商议了开展友谊比赛的条件,今后要继续创造条件,在对国民经济有影响的工业部门,如煤炭、化肥、毛纺等战线有计划地把友谊比赛开展起来;要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协作,搞好先进技术的经验交流。三省(区)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建立固定的协作关系,充分利用三省(区)现有的生产能力,适当分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加快发展速度。


第1版()
专栏:

苦干加巧干 年年夺高产
——昔阳县大寨大队为革命大搞科学种田的经验
在海拔一千一百米的虎头山上,大寨的粮食平均亩产由一九五三年的二百五十斤,逐步增长到去年的一千一百二十斤,基本上是直线上升,没有因灾减过产。
大寨的粮食为什么能高产?就农业生产活动来说,他们主要抓住了两条,一是在改变生产条件上狠下了硬功;二是在科学种田上大做了文章。概括起来是苦干加巧干,年年夺高产。
新套套来自新思想
大寨在大搞科学种田中,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阶级敌人的破坏,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干扰是大搞科学种田的一个很大阻力,但大量的阻力来自右倾保守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
斗争实践使大寨党支部认识到,大搞科学种田,既是科学技术领域里的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要搞好科学技术领域里的革命,改变老祖宗留下的落后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不仅要同阶级敌人斗,同资本主义斗,还必须同保守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斗。保守思想突不破,旧的习惯势力不扫除,就推不开新技术,创不出新套套。事实正是这样,大寨每一个科学种田新套套都是同保守思想和旧习惯势力斗出来的。一九七○年,大寨粮食亩产过了千斤以后,党支部提出改革旧的耕作制度,“旱地变水地,一茬变两茬,粗粮变细粮,高产更高产”的奋斗目标。但有些人却说:“树再高还能顶着天?”也有人说:“咱种的太行山地,打的是江南粮,该满足了!再变还能变出个啥样样?”大寨党支部认为,这种思想反映了革新、前进同守旧、倒退的斗争,于是提出了胜利面前斗“骄”字,高产面前斗“满”字,对右倾保守思想进行了有力地批判。通过批判,大家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新套套和高产量也是相对的。“四不专种”、“三不空”当时在大寨是充分利用地力的新套套,但比起“一茬变两茬”来就成了旧套套。如果只守不创,死抱住原来的套套不放,非落后不可。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冲破了右倾保守思想的束缚,在无霜期短、地温低、过去连小麦也不能种的北方高寒山区,实行了耕作制度的大改革,试验成功了“小麦套种玉茭一茬变两茬,粗粮变细粮”的新套套,两茬亩产最高达到了一千七百斤。为大面积高产更高产闯出了新路。到一九七六年,大寨一年两作面积已经扩大到三百亩,平均亩产一千四百斤。今年又开始试验“一茬玉米过双江、三茬亩产一吨粮”的新套套。实践使大寨人坚信:新套套来自新思想,不怕生产没潜力,只怕思想有阻力,只要思想不停顿,增产潜力无止境。
依靠群众才能做出好文章
科学种田靠谁搞?大寨党支部认为,靠群众。群众就是大搞科学种田的主力军。
大搞群众运动首先必须有一支思想、技术过硬的专业科研队伍,成为科学种田的骨干。早在一九六三年,大寨就成立了一个干部、老农、科技人员“三结合”的科研小组,后来又吸收了回乡知识青年参加。大寨党支部十分重视科研队伍的培养和提高。他们对科研人员,注重在政治上关心,在工作上大胆支持,在技术上鼓励他们为革命刻苦钻研,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并积极给他们创造学技术的条件。经过十多年的培养,大寨的科研小组已经成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科学试验队伍。他们不仅敢想敢干,不怕失败,为高产更高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创造了许多新套套,而且积极给党支部当参谋,在大搞科学种田中真正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
大寨在努力培养专业科研队伍的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科学试验活动。实践证明,广大群众不仅有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而且有丰富的生产斗争经验和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为了把群众性的科学试验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大寨每年都要进行三次群众性的总结评比活动。一般是在春播结束后和快要秋收前,分别进行两次大评比,及时发现和解决科学种田和各种试验中存在的问题。秋后系统进行总结,干部、群众一起鉴定科学种田和各种试验的经验和成果。这样大家一起干,一起议,一起总结,使群众性的科学种田和各种试验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学会辩证法 巧干有办法
大寨党支部认为,搞好科学种田要尊重科学,懂唯物辩证法。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实践,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小田试验和大田推广的关系。大寨搞科学种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总是从大田需要出发,从小田试验入手。他们在搞小田试验前首先调查研究,在大田里找题目,在小田里做文章,把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试验的主课题。小田试验成功后,先在小区示范,然后拿到大田推广,及时发现和解决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使小田试验真正成了农业技术革新的前沿阵地和探索增产规律的重要方法,做到了小田试验为大田推广服务。
二是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大寨的干部、群众说:毛主席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是成龙配套的,八个字缺了一个就不灵。
怎样才能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呢?他们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同次要矛盾的关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首先抓准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做到“敲锣敲在锣心上”。农业集体化以后,他们根据大寨土地贫瘠,跑水、跑肥、跑土的特点,首先在土字上大做文章。随着土的问题逐步解决,水又成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大旱了十七个月,“海绵田”上的干土层达到了一尺多厚。这个严重的事实使大寨党支部认识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互相转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农业“八字宪法”里任何一个字都可能上升到矛盾的主要位置。“抓土不抓水,天旱吃大亏”。于是,他们又提出了“天大旱,人大干,抗旱抗到水利化”的战斗口号,下大力解决水的问题,苦战了几年,实现了库、池、渠配套的水利灌溉网,使百分之七十的土地变成了水浇地,开始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大寨党支部从实践中感到,农业“八字宪法”里的八个因素是互相联系的,抓好了,就能互相促进,抓不好,就会互相影响。不抓土这个基础,其它七个字就无用武之地,因为土层薄,地不平,有水不能浇,再好的种子,再多的肥料,也难高产。但抓土又离不开抓水、抓肥,不抓水和肥,土层再厚也长不出好庄稼。有了土、肥、水,种子、密植、田间管理跟不上来,也不能充分发挥土、肥、水的作用。农业“八字宪法”配了套,产量才能大提高。
三是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农业“八字宪法”的八个因素,不管那一个因素都是通过其它条件起作用的。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就是在抓每一个因素的时候都要根据不同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比如选用优良品种就是根据各个地区和各个时期的条件决定的。原来大寨种植的玉米主要有“金皇后”和“大黄”两个品种。为了保持这两个品种的优点,克服它们的缺点,他们就用这两个品种杂交,培育出了新的玉米品种——“晋杂一号”,成了大寨大面积推广的一个优良品种。但是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变,“晋杂一号”就跟不上形势了,因为它不抗倒伏,不宜密植。他们又根据需要培育出了能高产、抗倒伏、宜密植、品质好的“大单一号”、“大单二号”玉米新品种,丰产田每亩收一千四百斤。去年大面积推广,比“晋杂一号”增产两成。再如密植,也是根据土地、肥料、光照、品种等条件决定的。大寨过去有句农谚:“玉米地里卧下牛,还嫌种得稠”。每亩只种七、八百株。推广了密植以后,亩产大幅度增加。后来,施肥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肥,有人主张进一步密植,陈永贵同志又经过实践以后却主张适当减少株数。结果,适当减少一些株数,反而增了产。近几年来,由于推广了宽垄密植新套套,合理利用了光照、地力,又培育了适宜密植的新品种,玉米株数又增多了,每亩达三千株,比原来最稠的时候还多六百多株。在稀植——密植——适当减稀——再到密植的过程中,有些思想保守的人曾说:“你们过去提倡密植,说是合理,现在提出减少株数,又说是合理,反正你们常有理。”大寨的干部说:“不是我们常有理,主观符合了客观就有理,主观不符合客观就没理。”
大寨搞科学种田特别强调干部带头。他们说:“当干部不懂科学技术,不懂农业‘八字宪法’,就没有领导农业生产的资格。”在这方面,陈永贵同志给大家做出了样子。他从一九五三年就开始搞试验田,是大寨科学种田的创始人,农业生产的“全把式”。大寨一个又一个科学种田新套套,都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汗水。党支部书记郭凤莲不仅敢想敢干,学习生产技术也很钻研。她经常向老农和科技人员请教。那个品种是什么特性?那项技术该如何掌握?她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正因为大寨的干部重视科学种田,又能够亲自带头,才取得了领导科学种田的主动权,使科学种田越搞越好。
驻大寨联合报道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