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芬兰和奥地利进步刊物指出“欧安会”纯属骗局
苏美加紧争夺欧洲局势日益紧张
西德报纸揭露华约集团举行针对西方的进攻性演习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七月十六日讯 芬兰和奥地利进步刊物指出,“欧安会”纯属骗局,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对欧洲的争夺正在加剧。
芬兰马列主义小组机关刊物《十月》最近一期发表一篇题为《苏联在加剧欧洲的紧张局势》的社论指出,自从两年以前在赫尔辛基举行“欧安会”以来,苏联进一步加紧扩军备战,同另一个超级大国进行争夺。
社论指出:两年来的事实证明,“欧安会”“纯粹是对欧洲人民的欺骗”。“欧洲的紧张局势加剧了。正是欧安会的主要策划者苏联应对此负主要责任。苏联大力增加了它在欧洲的驻军,在一些重要的军事项目方面,它已经赶上和超过美国”。
社论写道:“两年来,苏联越来越明目张胆地对欧洲国家和人民施加压力,如在靠近某些国家海岸的地区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甚至对挪威和瑞典提出领土要求”。
奥地利共产主义同盟中央机关报《阶级斗争》也在最近一期发表文章指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利用“欧安会”后续会议正在加紧进行激烈的争夺。
文章说,两个超级大国“企图使各国人民相信,它们在欧安会续会上将致力于维护欧洲的稳定。事实上,自从在赫尔辛基签署(欧安会)最后文件以来,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之间就从来没有过‘稳定局面’,将来也不会有。相反,两个超级大国对于征服各国人民和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为超过对方而进行的争夺更加激烈了。”
新华社波恩一九七七年七月十六日电 西德《巴伐利亚信使报》七月十六日发表文章指出,苏联以及它所控制的华沙条约组织七月初在波罗的海进行的大规模两栖军事演习,是针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一次进攻性尝试。
文章指出,苏联等华约国家在丹麦大门口所进行的事先没有透露的这次军事演习,是迄今为止在波罗的海地区所进行的一次最大的两栖军事演习。“这次演习的目的是攻占(东德北部的)乌泽多姆岛,这个岛沿岸的水深同丹麦的洛兰岛沿岸水深颇为相似”。
文章说,“获得波罗的海通道一向是苏联人所致力于实现的目标,因为取得了波罗的海通道以后,他们就不仅可以自由地进入北海,进而自由地进入大西洋,而且还能够切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欧和中欧这两个防区的连系。”
文章强调说,“尽管波罗的海是所有苏联舰队所驻海洋中最小的海,但是,这里却驻扎着苏联全部海军兵力的四分之一”。文章指出,在波罗的海出海口一带,苏联等国的海军实力同西德和丹麦海军实力的对比是十比一而有利于苏联控制的华沙条约组织。
新华社波恩一九七七年七月十日电 西德《世界报》和《莱因水星报》连日来发表文章,谴责苏联不断扩大商船队,竭力排挤西德航运业的行径。
《世界报》说,最近两年来,苏联商船队排挤西德航运业的活动有增无减。《莱因水星报》援引西德船主联合会主席德拉特罗伯的话说,苏联商船队的扩张,“几乎快要把德国商船队从它和苏联的双边航运中完全排挤出去”。
这两家报纸指出,在目前苏联和西德海上双边运输中,苏联船队的运货量竟占百分之七十二之多。越来越多的苏联轮船公司把西德海港作为它的航线的起点。西德和美国之间的海上货运生意也有百分之十三被苏联商船抢去了。从欧洲到东非之间的海上货运情况也是如此,去年一家苏联轮船公司从汉堡向东非运走的货物等于西德轮船向这一地区运货量的两倍。
《莱因水星报》还说,“这种事态发展不仅对有关的运输企业,而且对整个西德经济都是巨大的危险。”这家报纸指出,苏联“商船队的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不仅在它的商业政策和外汇经济方面,而且在军事和战略方面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6版()
专栏:

第三世界国家在经社理事会会议上
揭露超级大国阻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新华社日内瓦一九七七年七月十六日电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第六十三届会议从七月六日至十五日进行了关于国际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般性辩论。第三世界国家在辩论中坚持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战斗旗帜,要求改革现行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并揭露超级大国顽固地阻挠和破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会上,美国代表再次宣称对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宣言》和《行动纲领》这两个决议“过去有,今后还将继续有严重保留”。说什么“美国对新秩序需要提出自己的概念”。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代表口头上表示支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实则借此机会大唱和平经,竭力鼓吹所谓“缓和”政策“有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改善”,宣称“裁军节省下来的钱帮助发展中国家今天仍然具有其紧迫性”。
不少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两个超级大国阻挠和破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阿根廷代表尖锐指出,如果说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遇到了某些困难,这应归罪于某个大国缺乏政治愿望。伊拉克代表指出,美国必须撤销它的保留意见,才能朝着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目标前进。叙利亚代表指出,对第六届特别联大两个决议的保留,就是否定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概念。
牙买加代表说,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政治需要。现行的经济制度正在崩溃,而且必须以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来代替。多哥代表指出,国际经济关系不平衡的形势日益加剧。他谴责富国将许多用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继续转向疯狂的军备竞赛。
伊朗代表指出,联合国第二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的执行结果是,一些发达国家并没有具体行动,促进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事实上,发达国家的官方援助并没有达到规定的目标。而发展中的石油生产国为了促进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却贡献了约占自己国民经济总值百分之二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
菲律宾代表说,迄今为止,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就改变旧的世界经济体制所进行的谈判,有的仅仅取得了微小有限的结果。这既表明立场之间的分歧巨大,也表明一些大国企图维持现状。
一些第二世界国家代表在会上也发了言。他们表示愿意同发展中国家继续进行对话和合作以促进建立一个更为公正的国际经济关系。
中国代表安致远在发言中首先揭露了超级大国企图阻挠和破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阴谋。他说,一个超级大国为了维护旧的国际剥削制度,拚命反对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作出的一切积极努力都遭到它的百般阻挠。另一个超级大国,口口声声标榜它是发展中国家的“天然盟友”,实际上竭力阻挠和破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并企图从中渔利。它千方百计要把它的“裁军”和“缓和”骗局塞进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讨论中来,妄图转移斗争的方向。它反复重弹这些陈词滥调只不过是企图使发展中国家把“发展”寄托在超级大国制造的“裁军”、“缓和”的幻影上,从而为当前的国际掠夺剥削制度打掩护,为它的扩军备战、侵略扩张施放烟幕,欺骗和麻痹世界人民。
中国代表指出,第六届特别联大闭幕三年来,《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执行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两个文件规定的一系列正确原则和措施,一直遭到超级大国的抵制,发展中国家为贯彻执行这些文件而提出的一系列合理建议,一直遭到超级大国的阻挠。
中国代表说,在当前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这一共同事业中,第三世界国家,只要坚持《宣言》和《行动纲领》的基本精神和正确原则,加强团结,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同超级大国的种种阴谋和阻挠活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并把这一斗争长期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逐步达到目的。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六期会议闭幕
多数中小国家在会上坚持原则团结起来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新华社联合国一九七七年七月十五日电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六期会议七月十五日在这里的联合国总部闭幕。
本期会议开了八周,就编制一项“非正式综合协商案文”进行了审议。这项案文将是进一步就草拟一项新海洋法公约进行协商的基础。
在八周的会议过程中,绝大多数中小国家坚持原则,不顾超级大国的高压和诱骗手段,团结起来为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资源而进行斗争。
苏联和美国仍然顽固坚持维护它们的海洋霸权主义的立场,致使会议没有取得预期的进展。特别是苏联代表在会上作了许多丑恶表演,清楚地暴露出社会帝国主义的真面目。
会议的“非正式综合协商案文”将于下周公布。
会议决定明年三月在日内瓦举行第七期会议。


第6版()
专栏:

印度总理德赛表示
对苏联提出的“亚洲集体安全”不感兴趣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七月十五日讯 新德里消息:据印度萨马查尔通讯社报道,印度总理德赛七月十四日在人民院回答问题谈到苏联曾经提出的“亚洲集体安全”的建议时说,如果这种打算是导致组织另一个军事集团的话,印度不感兴趣。
德赛说:“根据我们的看法,应由这个地区的国家来讨论有关这个问题的各种见解,并且在互相协商后,谋求在双边和地区的基础上促进和平、稳定以及加强互利合作的途径和办法。”
德赛表示不同意一位议员提出的关于苏联在印度洋没有任何军事基地的说法。
德赛指出:“它在印度洋地区有它的势力范围。这是无法否认的。”
另据报道,印度外交部长瓦杰帕伊七月十一日在人民院回答问题时,就美苏在今年六月举行的印度洋限制军备会谈说:“除了使印度洋成为和平区之外,印度对其他任何活动都是不能满意的。”他还说:“我们希望拆除在印度洋的一切基地,消除超级大国在印度洋的一切军事存在。”


第6版()
专栏:

罗美经济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七年七月十五日电 据罗马尼亚报纸报道,罗马尼亚和美国经济委员会最近在纽约举行了第四次会议。
会议发表的公报说,双方讨论了两国“在机器制造、电子、化学、石油化工、农业等部门进行贸易和协作的可能性”。
罗马尼亚总统尼·齐奥塞斯库给会议参加者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自上次会议以来,罗美贸易继续有所增长。他认为存在着在一九八○年使罗美年贸易额达到十亿美元的现实前提。


第6版()
专栏:

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束
执政党和在野党的议席差距进一步缩小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七年七月十二日电 日本第十一届参议院选举十二日晨全部结束,执政的自由民主党勉强维持了在参议院的过半数席位,执政党与在野党的议席差距进一步缩小。
日本参议院共有二百五十二个席位,议员任期为六年,每隔三年改选一半。在这次改选的一百二十六席中,自民党得六十三席,社会党二十七席,公明党十四席,民社党六席,宫本集团五席,新自由俱乐部三席,其它八席。
经过改选,日本各主要政党在参议院的议席是:自民党一百二十四席、社会党五十六席、公明党二十八席、宫本集团十六席、民社党十一席、新自由俱乐部四席。


第6版()
专栏:列支敦士登通讯

访列支敦士登
最近,我们从瑞士东部边界的布克斯横渡莱因河到列支敦士登公国进行一次访问。这个欧洲小国,不仅以它独具的特征吸引着我们,而且还以它主张欧洲联合自强的强烈愿望感染着我们。
列支敦士登位于瑞士与奥地利之间,面积约一百六十平方公里,人口二万四千人。它同圣马力诺、摩纳哥一样,被并称为欧洲的“袖珍国家”。
列支敦士登自一七一九年建立公国到现在,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从我们参观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陈列的莱因河畔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同大自然搏斗。经过列支敦士登人民长期的艰辛劳动,原来莱因河东岸的大片沼泽地已被改造成肥沃的农田、山林、果园和牧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列支敦士登的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战前,列支敦士登只有一点纺织、陶瓷工业,现在已建立了四、五十家现代化工厂,其中一些工厂的技术和产品驰名国外。战后的三十年,列支敦士登的出口增长了二十倍。现在,它和九十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
列支敦士登的朋友告诉我们,他们的国家是个独立的、主权的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是弗朗茨·约瑟夫二世,王储是约翰·亚当。政府由首相和阁员若干人组成。另外还有议会。列支敦士登和瑞士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对外关系上,列支敦士登执行其独立的外交政策。近年来,它以一个独立国家的身份参加了一些国际会议和国际活动。王储约翰·亚当对我们说,为了向世界表明列支敦士登是一个独立国家,今后将继续参加一些国际事务。
在同我们接触中,列支敦士登的领导人和人民对当前风云变幻的欧洲形势都表示关切。一位参加欧安会的列支敦士登的代表对我们说:当前欧洲的形势比任何时候都危险。小国应作出巨大的努力,反对超级大国扩军备战。当我们与一位列支敦士登的新闻工作者交谈时,他强烈表示:苏联一面侈谈“缓和”,一面拚命加强它在欧洲的军事实力,人们不得不对此保持警惕。王储约翰·亚当指出:欧洲的形势是危险的,令人不安的。面对这种形势,欧洲必须团结起来。只有一个强大的、独立的欧洲才能自卫,如果西欧形成防务联盟就可以自卫。他说,西欧的一体化是必需的,列支敦士登赞成欧洲一体化。
我们从这些谈话中进一步感到,这个欧洲小国的声音,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共同意愿。任何国家,不管它多么小,都要求独立、自强和自卫,反对大国的强权政治。
我们在访问期间,受到了列支敦士登政府和有关人士的热情接待。王储约翰·亚当在首都瓦杜兹山上的古城堡接见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进入用电纽控制的城堡大门,通过一道浮桥,王储已在电梯旁边等候我们,我们一道乘电梯到了王储的会客室。王储首先对我们来列支敦士登访问表示热烈欢迎。他对中国尊重小国以及解放后的建设成就,表示钦佩。他告诉我们:他很希望了解中国,他正在看一些介绍中国的书籍。他还说:中国支持欧洲统一是有道理的,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应该进一步密切和加强。
王储兴致勃勃地同我们谈话,把原来预定半个小时的接见延长了将近两倍,直到有人提醒他还有一个招待会等待着他时,他才同我们告别。 新华社记者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地绿政治新例
苏修竭力为它在印度洋扩大军事势力寻找根据,最近又提出一种“地理靠近论”。《新时代》周刊别出心裁地写道:“印度洋地理位置的特点是:其水域的某些部分,首先是北部和西北部离苏联南部地区不远。”相去一两千公里,中间隔着一两个国家,竟然说是不远,因而印度洋就该当由苏联“从战略角度考虑”,把它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照此说来,还要有多少“不远”的地区或海洋也逃不脱苏联的魔爪。莫斯科的谋士在运用地缘政治学方面是何等的“高超”呀!


第6版()
专栏:三言两语

可疑的“播种者”
苏联驻日本大使最近对《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的讲话中,没有直接提那个声名太臭的“亚安体系”,却拐弯抹角说什么,苏联“对加强地理上这一地区的和平寄予重大的关心”,“缓和”这个东西“在亚洲地区也必须播下种子”。照他说来,似乎把苏联在欧洲搞“缓和”的那一套搬到亚洲来,亚洲也就天下太平了。可是,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已经看到,苏联实际上是在用优势的华约军队、坦克、飞机、导弹来“寄予”对欧洲和平的“关心”,是在用派遣大批“克格勃”特务来向西欧国家播下“缓和”种子。对于这样可爱的“和平”的天使和“缓和”的播种者应当怎样来“欢迎”,亚洲人民心里不是很明白的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