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7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云谷杂记》序跋
鲁迅
序 
《云谷杂记》,宋张淏撰。《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直斋书录解题》皆不载;明《文渊阁书目》有之,云一册,然亦不传。清乾隆中从《永乐大典》辑成四卷,见行于世。此本一卷,总四十九条,传自明抄《说郛》第三十卷,与陶珽所刻绝异。刻本析为三种,曰《云谷杂记》、曰《艮岳记》、曰《东斋记事》,阙失七条,文句又多臆改,不足据。《大典》本百二十余条,此卷重出大半,然具有题目,详略亦颇不同,各有意谊,殊不类转写譌异;盖当时不止一刻,曾有所订定,故《说郛》及《大典》所据非一本也。淏字清源,其先开封人,自其祖寓婺之武义,遂为金华人。举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将仕郎,主管吏部架阁文字,举备顾问。绍定元年以奉议郎致仕。又尝侨居会稽,撰《会稽续志》八卷,越中故实,往往赖以考见。今此卷虽残阙而厓略故在,传之世间,当亦越人之责耶?原抄譌夺甚多,校补百余字,始可通读。间有异同,辄疏其要于末。其与《大典》本重出者,亦不删汰,以略见原书次第云。甲寅三月十一日会稽周作人记。

右单父张淏清源撰《云谷杂记》一卷,从《说郛》写出;证以《大典》本,重见者廿五条,然小有殊异,余皆《大典》本所无。《说郛》残本五册,为明人旧抄,假自京师图书馆,与见行本绝异,疑是南村原书也。《云谷杂记》在第三十卷。以二夕写毕。唯譌夺甚多,不敢轻改,当于暇日细心校之。癸丑六月一日夜半记。
〔编者附记〕鲁迅先生曾亲自纂辑不少我国文史古籍,现在已知的有《嵇康集》、《唐宋传奇集》等七种。文化大革命以来,又新发现鲁迅校录本《云谷杂记》,同时还发现了湮没六十余年的鲁迅所作的序跋两篇。
《云谷杂记》,是南宋初年张淏所作的一部笔记。其中有不少是对当代史事和人物的记叙,反映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在历史和文学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部书自明代中叶以后即亡佚,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时,才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一百二十余条,用武英殿聚珍版印行。
《鲁迅日记》一九一三年六月一日记载:“昨今两夜从《说郛》写出《云谷杂记》一卷,多为聚珍版本所无,惜颇有讹夺耳,内有辨上虞五夫村一则甚确。”鲁迅赞赏作者考辨的详实,即于抄完的当夜写了一篇跋文。这是鲁迅校录的《云谷杂记》的初稿本。之后,鲁迅又继续抽暇进行校订。近十个月以后,他又誊清一次,成为定本。《鲁迅日记》一九一四年三月二十二日记载:“夜写张清源《云谷杂记》毕,总四十一叶,约一万四千余字。”定本抄写极为精美,原稿无标题和标点。鲁迅还特为此书写了一篇序,序文署周作人名。当时鲁迅的一些文章,如《会稽郡故书杂集序》等都曾署名周作人。书稿现藏北京图书馆。
鲁迅校录本《云谷杂记》的发现,为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鲁迅提供了重要资料,特别是从新发现的两篇序跋中,更可以看到鲁迅对我国古籍整理的重视,以及他对待工作的严肃认真精神。鲁迅为辑录整理我国文史古籍和翻译外国文学、编辑出版画册等,也献出自己许多宝贵的精力和时间,这是鲁迅留给我们的重要的文学遗产,希望有关出版部门,在积极出版鲁迅作品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第3版()
专栏:文艺书简

献上一颗炽热的心
——为《青春之歌》的再版致青年读者
杨沫
提起笔来,我的眼前立即呈现出一张张年轻热情的脸庞。读了你们写给我的许多来信,我仿佛看到了你们充满喜悦、欢畅而又激动、愤怒的眼睛,我深深感到了你们对于华主席和党中央的满怀感激与热爱。在你们的许多来信中,有不少这样的话,它表达了我和你们的共同心情:
“在经过十年后的今天,又看到《青春之歌》,我们每一个读者首先都应该发自于内心地感激华主席,感激党中央……”
是的,这是广大青年读者发自内心的语言;也是我这个作者发自内心的语言。不是吗?被“四人帮”的资产阶级文化专制主义禁锢了十年之久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青春之歌》,在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又能够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件事,不仅引起了青年读者们热烈的反响,在我这个作者的心头,多日来同样也洋溢着感激、喜悦、激愤、惭愧和渴望能为人民更多写些作品的复杂感情。多么令人振奋呵!华主席、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后,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坚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个繁花似锦的文艺的春天正在东风荡漾中出现——许多被“四人帮”迫害、压制的文艺工作者,又满怀激情地投入了演出和创作;多少被“四人帮”禁止、封锁的文艺作品,又能够与广大的观众和读者见面;一些被迫不敢写作的同志又重新握起了笔杆……这些喜人的情景怎能不使人兴奋和激动呢?!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在“四人帮”横行肆虐的日子里,他们为了实现篡党夺权的阴谋,怎样耍弄种种阴险毒辣的手段,毒害和腐蚀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在他们毒害和腐蚀下,有的青年失去了革命的理想,沉溺于追求个人的享受;有的青年迷失了正确的政治方向,陷入于彷徨与苦闷之中……写到这里,亲爱的青年读者们,激怒和忿恨的泪水忍不住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在想: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和无数革命先辈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是多少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是多少工人农民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是多少革命知识分子竭尽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才建设起来的啊!然而“四人帮”这伙祸国殃民的家伙们,却蓄意要毁掉她,断送她。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舆论工具,一方面散布种种反动谬论,搞乱人们的思想;一方面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禁止青少年阅读那些能够鼓舞斗志,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的文艺作品。……想起这些,怎能不使人愤怒而又痛心呢!
最近,一位青岛的钢铁工人给我写来一封信。信上说:《青春之歌》塑造了林道静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并描述了他们参加革命的过程;也塑造了卢嘉川、江华等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形象……我们看见卢嘉川高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的英雄气概;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这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崇高思想境界……他鼓舞我们,特别对我们青年工人有强烈的吸引力。……”读了这封信,不仅使我深受鼓舞,而且感到惭愧与不安。因为,在那翻天覆地的文化大革命的战斗岁月里,我个人和许多同志一样,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广大群众教育了我,也检验了《青春之歌》这本书。今天,当它再版、又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时,我为它的许多缺欠与不足而感到惭愧和不安。
这本书尽管还存在着缺点和毛病,但我还是深深爱着书中的卢嘉川、林红、江华这些英雄人物的;而对林道静这样一个失学失业、在旧社会走投无路的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当她遇到党,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才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更是深有体会的。人不会生下来就是英雄,人必须在不断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在不断的自我改造中才能够逐步成长。尽管林道静身上存在着一些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感情,但追求真理、渴望投身革命、渴望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渴望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的精神,则是她的主流,是她为广大青年所喜爱的根源。我用凝聚在笔尖上的点点心血塑造了这个人物,热诚地把她献给青年同志们,也就是这个缘故。我想,你们是会理解我的一片心意,是会接受这个人物所给予你们的感受的吧?
今天,经过了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打倒了刘少奇、林彪和“四人帮”等修正主义路线头子,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春花烂漫。我们要在本世纪末,在这只有二十三年的时间里,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宏伟的计划,这崇高的目标是多么地诱人、多么令人心醉神往啊!它吸引着、鼓励着我国人民——尤其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一代。希望你们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和富强,为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加倍珍惜你们美丽的青春,把它无私地贡献给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吧!希望你们勇敢地肩负起先烈们和老一辈革命者尚未完成的伟大事业,甩开你们的臂膀,大踏步地奋勇前进吧!
此刻,我坐在窗前,仿佛来到你们中间,同你们一起战斗,一起学习,一起工作。此刻,我也要向你们献上我这颗炽热、期待的心——期待着你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战场上,处处闪耀着绚丽动人的光采,处处发挥着撼天动地的无穷力量——把“四人帮”给我国造成的损失尽快地夺回来!把毛主席、周总理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尚未完成的遗志,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用冲天的干劲迅速地完成!
我虽体弱多病,但也要向你们学习。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革命、为人民、为未来的美好世界,拿起笔来,不倦地写作下去,直到我生命的终结。……我还有许多话想对亲爱的读者们说,但我激动得说不下去了。这封信,就到这里为止吧。在这风雷激荡的伟大时代里,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心连着心,永远并肩战斗吧!


第3版()
专栏:

地下繁星〔外一章〕
苏必显
在矿井深处,在深深的地层下面,矿灯,象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四处闪耀着。
万点星光里,是一个夺取乌金的战场。英雄的风镐手们,多象端着机关枪的冲锋陷阵的战士。
矿工同志,在这狭窄的坑道里,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巨轮在江河湖海里破浪航行;
我看到了,火车带着风啸穿越山岭和平原;
我看到了,炼钢炉中的火焰和朝霞一样鲜红;
我看到了,大小城镇的万家灯火一片通明;
我看到了,森林般的烟囱喷吐着云烟……
地下万点繁星,是矿工明亮的眼睛;炉中炽烈的火焰,是矿工的满腔热情。
矿工同志,你听,祖国跃进的步伐惊天动地,哪一声不在向你们致敬!
山村的早晨
朝阳从东山顶上升起来了!金色的光芒拨开了淡青色的晨雾,照耀着白色高墙上“农业学大寨”的巨幅标语。
小山溪唱着晨歌,欢跳着流过村头的杉木小桥。桥边,一个白发苍苍的奶奶,带着一群孩子,正向着东山张望。
一个孩子仰脸问道:“奶奶,什么时候炸响?”
“快了!别忘了捂耳朵!”
过了一会,性急的孩子们又问:“奶奶,怎么还不响?”
老人安慰孩子们:“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免的等得心焦。”
讲什么呢?老奶奶想起昨晚狠揭猛批“四人帮”的情景,找到了新的题目,她要给孩子们讲化装成美女的毒蛇,披着人皮的豺狼……
老奶奶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山沟里响起了山崩地裂般的炮声。
孩子们早就知道,山村有了水电站,家家户户就会有明亮的星星。他们怀着天真的喜悦,向着山石飞迸、烟尘腾空的山沟奔去。
老奶奶伸开双臂去拦截他们,可她自己也实在想往那儿奔跑。她多么想到工地上去和青年人比一比干劲,用自己的汗水换来明亮的星星啊!
工地上的炮声又炸响了,轰隆隆,轰隆隆,传向四面八方!


第3版()
专栏:

踏着浪尖走
上海中华造船厂工人 钱国梁踏着浪尖走,高吊入云头;激浪朝他涌,红霞染衣袖。展铁臂,伸大钩,又一艘巨轮吊装就。红心贴船台,豪气盖江流;一生斗风雨,革命不停留。难忘解放时,船排破又旧,造船无吊车,就靠铁肩头;一根杠棒肩上搁,挑起新船第一艘。看今朝,甩开膀子来大干,扬眉吐气争上游:吊钢梁,吊钢柱,吊大舱,吊大轴,船台处处锤声响,江岸夜夜焊花稠……谁能封住大庆路?谁能斩断江水流?深揭狠批“四人帮”,还我巨轮千万艘!驾着高吊云中走,一挥巨臂威风抖——千百个雷霆壮新韵,八万里云水添锦绣。大庆热浪臂下涌,千军万马臂下吼,崭新蓝图双手绘,跟着华主席去战斗!


第3版()
专栏:

石铁锤
江苏南京 姚忠瑞嘣啐嘣嘣啐,嘣啐嘣嘣啐,山庄夜已深,哪来锤声飞?闻声如见人呵,不猜也知谁。当年锤声飞,开石南山隈。跟着毛主席,转战南与北,八年打日寇,三载杀蒋匪。锤下花盛开,锤下红旗飞!……年年锤声响,处处走惊雷。土改合作化,大路放光辉;解放这些年,本色永不褪。笑看山河变,还嫌不够味!而今锤声急呵,使人心欲醉:大批促大干,山河听调配。对着“四人帮”,铁锤使劲挥。建设大寨县,志坚不可摧!四个现代化,越想越是美……嘣啐嘣嘣啐,嘣啐嘣嘣啐……锤声向北京,捷报手中飞,跟着华主席,迎得春天归。甩开膀子干呵,好个石铁锤!


第3版()
专栏:

竞赛曲
沈阳矿山机器厂工人 郎恩才炉口望炉口,汽锤盯汽锤,呼啦啦的烈火直叫号,响咚咚的锤头把鼓擂!好家伙,大铁钳子猛劲挥,挟起钢坯狠狠锤,喘粗气,淋大汗,甩开膀子互相追。大干使出全身劲呀,总觉贡献太轻微……嘿!就象当年大跃进,那阵子咋干也不累,书记送水送饭到炉前,劝大伙休息磨破了嘴……而今跑步学大庆,劲比当年大几倍,分分秒秒都在争呵,时间更比金子贵!老锻工说:“使劲干吧!同志们,学大庆会议吹号角,华主席挥手壮军威,今儿个是——十八般武艺大聚会……”小徒弟讲:“老师傅,说得对,你掌钳,我开锤,师徒同描一幅画,把四个现代化彩图绘……”赛起来哟!赛起来,赛得热汗伴着钢花落,赛得指标迎着火苗飞,赛得榜上花争艳,赛得砧上雷更脆……


第3版()
专栏:

七律一首
唐弢
心脏旧病复发,卧床休息,不能读书,谈话,会客,颇以为苦。四月间,在华主席亲自主持下,《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迅速问世,喜而赋此。痛哭高山经此年,浮云连翳若无边。四凶除后令双下,五卷书成人一编。早知红旗搴北国,便栽碧树到南天。言言辩证愿长记,真理应从实践传。


第3版()
专栏:

春风遍高原〔木刻〕
蒋宜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