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6月2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青藏高原的奥秘
科学工作者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和周总理的指示,顶着“四人帮”掀起的妖风恶浪,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基本完成青藏高原的野外综合科学考察,为开发和建设西藏地区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新华社拉萨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二日电 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最近四年的艰苦努力,基本完成了青藏高原的野外综合科学考察,初步揭开了青藏高原的奥秘,为西藏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这是我国科学事业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获得的又一可喜成就。
最近中国科学院召开了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工作会议。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的科学工作者和关心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事业的老一辈科学家,欢聚一堂,讨论了十多篇有关西藏地层,古生物,地质构造,地壳深部结构,冰川,地热,农、林、牧、水资源,以及自然区划等方面的科学报告,还展出了考察中采集的部分标本、拍摄的照片,放映了纪录科学考察情况的影片。
青藏高原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界极为关注的一个神秘地区。它高踞地球之冠,被称为南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极”。它的存在不仅对高原本身,而且对自然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活动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已经发现的科学资料表明,它本来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它是怎么隆起的?什么时候才成了现今的“世界屋脊”?随着高原的隆起,自然环境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它的资源状况如何,应该怎样开发利用?由于极其独特的复杂的高原自然条件,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是一个科学之谜。弄清这些问题,不仅将大大推动我国地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对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青藏高原什么时候大幅度隆起成为现今的“世界屋脊”
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综合科学考察,已经把青藏高原科学上的奥秘初步揭开。为了探索高原的隆起和地质发展历史,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进行了地球物理、地层、古生物、岩石、地质构造、地貌与第四纪、地热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古生物科学工作者采集了近三十个门类的六千多块化石标本,经过初步鉴定和整理,对西藏地层作了初步的划分,并编制出了西藏地层分区图,基本上阐明了西藏高原从元古代到现代几十亿年间,由沧海到高原的地质发展历史和古地理环境的变迁过程。古脊椎动物科学工作者根据在昌都达马拉山西侧挖掘到的蜥脚类等三类恐龙化石,在喜马拉雅山北坡的吉隆县、聂拉木县和念青唐古拉山区的比如县发现的三趾马化石,以及丰富的白垩系、第三系海相化石和陆相植物化石,都以大量确凿的资料证明,在距今一亿六千万年到一亿四千万年的侏罗纪早期和中期,青藏高原东部昌都一带还处于浅海低陆的湿热环境;到上新世,西藏地区虽已上升为陆地,但地势并不高,自然景观接近亚热带类型;只是其后的近几百万年间,青藏高原才大幅度隆起成为现今的“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上升
珠穆朗玛峰地区是地球上最高的地方,人们很自然地会认为这也是地壳最厚的地方。可是,研究地壳深部结构的地球物理科学工作者通过重力、地震、大地电磁测深等资料的初步分析和计算,证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地壳厚度仅四十八公里左右,而山势并不高的拉萨附近地区,地壳厚度却达七十公里。地球物理科学工作者还根据雅鲁藏布江南北五个地区岩石剩余磁化强度测定所得的部分资料,认为大体上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与南亚次大陆属于同一地壳块体,雅鲁藏布江以北地区则与广东、湖北以及苏联南部、朝鲜南部属于同一块体。研究岩石的地质工作者初步摸清了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进一步研究了某些对阐明高原地质演变历史有意义的岩床。在地学各专业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地质构造专业的科学工作者用板块构造的观点对高原隆起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他们认为,喜马拉雅山的上升主要原因,是由于印度洋底的扩张,使南亚次大陆板块逐渐北移,最后和欧亚板块相撞,并分阶段斜挤,穿入亚洲大陆前缘的缘故。两个板块缝和线的位置大体上就在雅鲁藏布江沿线。参加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工作会议的科学工作者,对高原形成的以上观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有的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展开了热烈的争鸣。
高原隆起以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为了研究高原隆起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科学工作者对西藏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冰川、泥石流、地貌、土壤、植被以及高等植物、藻类、苔藓、真菌、地衣、鸟、兽、虫、鱼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据初步统计,最近四年科学工作者在那里采集的高等植物标本就有二万多号共五万多份。经过对其中部分标本的初步鉴定,已发现一百多个新种,有的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有的是随着高原的隆起在进化系列中比较原始的类型。采集到的鸟、兽、虫、鱼以及水生生物的标本,多达七万多号,许多青藏高原特有的珍贵动物,都是这几年考察中才第一次采集到的。这些收获,大大丰富了我国生物资源的宝库,初步阐明了高原生物区系的组成、演化。通过多年的考察,科学工作者基本上摸清了西藏高原各自然要素的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西藏的自然条件作了初步区划,阐明了每个自然地带不同的特征,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改造的方向。
研究冰川和泥石流的科学工作者,重点调查了我国海洋型冰川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并确定了海洋型冰川与大陆型冰川划分指标和分布界限,还调查研究了主要公路干线泥石流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利用冰雪资源,防止冰雪灾害,预防泥石流灾害提供了丰富资料。
在这次考察中,我国科学工作者以大量确凿的第一手资料,纠正了过去一些外国探险家对我国青藏高原所作的许多错误论断。例如,过去有人认为,在近二百五十万年的第四纪期间,青藏高原曾被冰川所覆盖,许多古老生物已经绝灭,因此现在西藏生物资源极为贫乏。考察结果证明,西藏各种生物门类繁多,区系十分复杂,仅高等植物就有四千多种,是我国植物种数较多的省区之一,许多植物种属就起源于西藏,有的就是六千五百万年前第三纪遗留下的古老种属,所谓“冰盖论”是站不住脚的。还有的外国学者一直主观臆断地认为,西藏北部广大羌塘高原是毫无开发价值的“干旱中心”、“不毛之地”。经过考察证明,整个羌塘高原的植被,基本上属于草原和荒漠草原,仍然具有发展牧业的条件。
关于高原隆起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问题,研究高山生理的科学工作者通过人体对高山地区适应能力和高山劳动生理的研究,说明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青藏高原,虽然对人类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人体的适应性是很强的,在一定条件下,人类完全可以适应高原,征服高原,建设高原。西藏是我国一个重要资源宝库
科学工作者对西藏自然资源的考察调查结果表明,西藏农、林、牧、水以及矿产等各方面的资源都十分丰富,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资源宝库。
考察证明:西藏东南部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这里森林的类型繁多,林木生长迅速,单位面积蓄积量很高,森林中包含大量珍贵的经济林木和用材树种,是我国的又一重要原始林区。西藏的原始森林材质优良,蕴藏量仅次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云南、四川的西南林区。
西藏河流湖泊众多,水利水能资源丰富,为发展工业和农牧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中雅鲁藏布江的水能资源居我国各大河流中的第一位。通过考察,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水利、水能开发利用的设想。
地热学的考察研究证实,西藏冈底斯山以南到喜马拉雅山以北是一个十分强烈的水热活动带。西藏全区几乎县县都有地热显示。南部狮泉河—雅鲁藏布江水热活动带,则是我国最强烈的地热带之一,地热显示类型之多,地热活动之强烈,都是世界上少见的。有些水热活动区已构成有开发价值的热田。据已有资料分析,热源可能来自接近地表的岩浆活动。
西藏农业增产潜力很大,将成为我国一个麦类高产区
农牧业的科学工作者紧密结合西藏农牧业生产的实际,从作物栽培、植物生理、植物保护、品种资源、农业气象、土壤肥料、草场资源、家畜生态生理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西藏农业增产的潜力很大。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水、土资源,而且由于高原气候温凉,阳光充足,辐射强度大,昼夜温差大,对麦类作物生长极为有利,完全可以预料,我国麦类作物的高产典型今后将不断在西藏涌现,西藏将成为我国麦类的一个高产地区。科学工作者还在总结群众种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适当密植、防止死苗、提高土壤肥力、合理灌溉,以及在高寒地区发展青稞等实现稳产高产的建议。此外,科学工作者在西藏的广阔地区发现了多种野生大麦和半野生小麦,为研究大麦和小麦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西藏的牧业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里牧场辽阔,牧草营养成份高,牲畜品种好。特别是藏绵羊,羊毛质量好,纤维细,弹性强,毛被中两型毛含量高,粗死毛少,采取适当育种措施,就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并有发展我国急需的毛肉兼用半细毛羊的良好条件。
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四百多科学工作者参加综合考察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是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亲切关怀的我国重点科研项目之一。早在一九五一年,科学工作队就随军进藏考察。一九六○年至一九六六年,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又几次组织科学工作者先后对西藏中部、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等地进行考察。这次综合科学考察,是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从一九七三年开始的。参加野外考察的有全国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四十五个单位五十多个专业的四百多科学工作者。考察线路遍及西藏自治区全境,累计行程达六十多万公里。这次科学考察工作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进行这次青藏考察的四年,正是王张江姚“四人帮”猖獗横行的时候,广大科学工作者胸怀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为中国人民争气的雄心壮志,顶着“四人帮”所掀起的阵阵妖风恶浪,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坚持党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根本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以实际行动有力地回击了“四人帮”妄图破坏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罪恶阴谋。青藏高原山高缺氧,条件恶劣,广大科学工作者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卧冰爬雪,风餐露宿,团结协作,顽强战斗,充分表现了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我国科学工作者崭新的精神面貌。
根据中国科学院青藏考察的规划,这次科学考察的野外工作已告一段落,今后将转入室内总结研究的阶段。广大科学工作者决心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和周总理关于“在广泛深入实际的基础上,把科学研究往高里提”的指示,革命加拚命,努力做好青藏考察的总结研究工作,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为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附图片)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的科学工作者在阿里高原进行地貌考察。
新华社记者摄
科考队员乘着汽艇在西藏日土县北面的班公湖上测量湖深和水温。
新华社记者摄
奔驰在藏北无人区草原上的野驴群。这是我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是亚洲野驴中体形较大的一种。
新华社记者摄
这是察隅县的阿扎冰川。冰舌末端可下达海拔二千四百米的山谷。谷地里冰川逶迤,两侧山地都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森林。这是海洋型冰川的特点之一。 新华社通讯员摄


第4版()
专栏:

四川制成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新药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新药——川生冠心灵,最近由四川省生物研究所试制成功。
川生冠心灵是从野生药用植物穿龙薯芋中提取的。经北京、广州、成都、重庆等地医院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这种药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对冠心病伴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的疗效也较好,可显著改善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未发现有毒性反应。经过有关单位鉴定,这种新药已由成都工农兵制药厂成批生产。
四川省的薯芋资源比较丰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四川省生物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开展了关于薯芋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一九七二年以来,他们先后与省内外二十五个单位协作,对薯芋中的药用有效成份进行了化验分析,并从中提取了川生冠心灵。在临床试验过程中,这个所的科研人员走访了临床试用单位,对药物的疗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