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60页


第1版()
专栏:

举大寨红旗 鼓更大干劲 加快农业发展步伐
全国“三夏”生产会议号召夺取农业丰收
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十分关怀农业战线的工作,非常重视这次会议。陈永贵、谷牧等同志出席会议作了重要讲话
新华社济南一九七七年六月十二日电 经国务院批准,农林部最近在山东省召开了全国“三夏”生产会议。
会议总结、交流了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以来各地学习、贯彻华主席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入发动群众揭批“四人帮”,加速普及大寨县的经验;总结、交流了开展抗旱、抗灾斗争,夺取今年夏季粮油作物丰收的经验;研究、落实了抓好大秋作物生产,以秋补夏,夺取全年农业丰收的措施。
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十分关怀农业战线的工作,非常重视这次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永贵、谷牧等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代表们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夺取今年夏季和全年农业丰收的动员会,是继续贯彻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加速普及大寨县的促进会,是落实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全面跃进的鼓劲会。
这次会议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大灾之年夺得夏季丰收的山东省济宁、泰安两地区参观一些县的小麦生产现场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听取了经验介绍;第二阶段,集中在济南继续开会。
参加会议的各省、市、自治区农业部门的负责同志,小麦重点产区的地区和县的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国营农场、农业科研部门的代表,在学习、讨论中一致认为,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和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精神鼓舞下,全国广大农村学习毛主席著作、揭批“四人帮”、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革命群众运动更加波澜壮阔,革命和生产形势一派大好。代表们指出,去冬今春我国广大农村遭受到严重的干旱,一些地区库、塘干枯,河水断流,地下水下降,又加上严重的冻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是,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农村广大干部、社员发扬大寨人革命加拚命、拚命干革命的精神,克服了长期来“四人帮”干扰破坏所造成的种种困难奋起抗灾,终于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今年的夏粮生产可望获得丰收。北方的大秋作物,南方的早稻以及棉花和其它经济作物已胜利完成播种插秧任务,苗情普遍良好,为夺取今年的秋季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代表们一致认为,在大灾之年取得这样大的成绩,这是我国亿万农民在华主席、党中央领导下打了一场大胜仗。
代表们在畅谈大好形势的同时,一致认为:由于刘少奇、林彪、“四人帮”的严重干扰破坏,我国农业发展的速度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几年,粮食增长速度还不够快,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也比较落后。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工业学大庆运动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发展,我国工业建设的步伐必将大大加快,如果农业不能高速度地发展,不能迅速为工业提供更多的粮食和原料,那就会影响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华主席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只有二十三年的时间。大大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是刻不容缓的了。”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是革命的需要,是人心所向。代表们深感责任重大。大家坚定地表示,一定要鼓足更大的革命干劲,战胜各种困难,当国民经济大跃进的促进派。
会上,我国北方主要产麦区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决定展开以夏粮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竞赛,并共同发出了《关于开展夏粮生产社会主义竞赛的倡议书》,倡议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农业战线上来一个竞赛,通过竞赛,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以夏粮生产的高速度来带动整个农业大上快上。
会议还讨论、总结了今年抗灾夺丰收的经验。今年夏季的丰收,是亿万农民在党领导下奋力抗灾所取得的胜利,它生动地说明:困难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可以战胜的,关键是要有人定胜天的坚定信念,要有革命加拚命的精神,要有科学的态度。一句话,要举大寨旗,走大寨路。这次代表们参观的济宁地区鱼台县,三十四万亩小麦播种以后不出苗,有的出苗时是“一根针”。今年春天,县委发动群众“清棵扒苗”,精心管理,结果小麦长得秆粗穗大,创造了“‘土里捂’,六百五(六百五十斤)”、“‘一根针’,八百斤”的奇迹。抗旱斗争也考验和锻炼了各级干部。在抗旱斗争的关键时刻,济宁、泰安等地区许多县、社的党委,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在地头办公、开会,象指挥作战那样指挥抗旱斗争。许多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时和群众一样,“早晨三点半,地头三顿饭,晚上加班干,关键时刻连轴转”。大家在济宁、泰安等地区参观时还看到,过去这些有名的老灾区近几年所以能够不断增产,尤其是能战胜今年这样罕见的旱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得好、过得硬是一个重要原因。各地代表表示,一定要在农业学大寨、建设大寨县的斗争中,把亿万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大打一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人民战争,下苦功夫,出大力气,移山改河,改天换地。会议要求各地广泛发动群众,对今年山东省和全国各地抗灾夺丰收的斗争经验,来一个大总结、大宣传,大力表扬好人好事,使这些经验真正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
打好今年“三夏”这一仗,是夺取今年夏季丰收和秋季增产,实现全年丰收的关键,对实现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今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这一要求,具有重大意义。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对“三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不失时机地掌握生产环节,搞好“三夏”生产。当前正是收、种、管的关键时刻,农活繁重,季节紧迫。各地要集中领导,集中人力,集中物力,干部要到基层去帮助工作,要保证农业第一线有足够的劳动力。要收好夏粮,做到颗粒归仓,丰产丰收。特别要注意多种、种好晚秋作物,管好大秋作物和早稻,搞好晚稻的播种准备,开展晚稻赶早稻的群众运动,夺取全年丰收。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各地也要把经济作物搞上去。要重视棉花和油料、糖料作物的生产,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要注意防止只抓粮食忽视经济作物的倾向,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把经济作物种足、种好、管好。
会议还讨论了明年的夏粮生产指标和措施。要求抓好小麦重点产区的工作,加强小麦大面积丰产区的建设,使小麦高产更高产。要求南方地区加强对夏粮生产的领导,从思想上真正把夏粮当做一季粮食作物来抓。同时,要求各地加快农田基本建设的速度,扩大小麦灌溉面积;狠抓积造农家肥,加强良种的培育、推广工作,大力普及、推广新的栽培技术,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
会议号召全国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社员和国营农牧场职工,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深揭狠批“四人帮”,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为国民经济的全面跃进而努力奋斗。(附图片)
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坚持为农业生产第一线服务。这是科研人员和院内工人在进行麦类有性杂交。 新华社记者摄


第1版()
专栏:

胜利得来不易 经验尤其可贵
本报评论员
全国“三夏”生产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是在英明领袖华主席发出“农业要搞上去”的号召,国民经济出现新的跃进局面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到会代表经过学习参观、交流经验,一致感到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工业上去了,农业更要大上,而且必须快上。到会同志代表全国广大农村人民决心为我国农业的大上快上发挥自己的才干,来一个比赛。
今年夏粮主要作物小麦整个生长期间,遭受到严重干旱和低温冻害,再加上“四人帮”干扰破坏造成的困难,灾情之重,困难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华主席、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在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鼓舞下,各级党组织、战斗在农业第一线的亿万干部群众,经受了这次灾害的严重的考验。大家带着粉碎“四人帮”后所激发的革命热情,以人定胜天的战斗意志,发扬大寨人革命加拚命、拚命干革命的精神,打了一场扎扎实实的抗灾夺丰收的人民战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三夏”会议向大家报告了一个喜讯:在华主席英明领导下,我们终于战胜了这场罕见的灾害,减少了损失,丰收在望了。这一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夏粮丰收的胜利来之不易,经验尤其可贵。对于这次抗灾夺丰收的伟大胜利,要发动群众来一次大总结,大宣传,大表扬。今年灾大,人民战胜灾害的力量更大。这次创造的抗灾的经验是我们今后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夺取丰收的宝贵财富。就拿夏粮中的主要作物小麦来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小麦播种不适时,施肥不足,加上各种灾害的侵袭,苗情本来不好;但经过精心的管理,小麦长势大有变化,许多地区的小麦越变越好,穗大、粒饱、粒重,表现出高产稳产的性能。特别是济宁等地区抓纲治国,发动群众大打抗旱人民战争的经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鱼台县发动群众硬是用几十万双手一棵一棵扒出弱苗,创造了大灾之年大丰收的奇迹;河南巩县干部群众“扁担水桶齐动员,大河顺肩流到田”的壮举,都使代表们受到极大的鼓舞。认真总结这场斗争的经验,对于今后农业大上快上是一个很有力的促进。总结和推广夏粮增产的经验,今后适当地扩大夏粮种植面积,不仅可以使全年高产稳产更有保证,还可以更好地支援城市、支援工业和提供更多的细粮。
夏季有了好收成,就为以夏促秋,以秋补夏,夺取全面丰收、全年丰收创造了条件。今年各地大秋作物种得早,种得好,为争取秋粮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全国革命和生产形势越来越好,越来越鼓舞人心。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的召开,起了巨大的动员和组织作用。农业在大上,工业在大上,各条战线在大上。我们要热烈响应英明领袖华主席“农业要搞上去”的战斗号召,深揭狠批“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一定要使今年的农业生产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第1版()
专栏:

斯大林是怎样高举列宁的伟大旗帜的
中央编译局理论组
毛主席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几篇重要著作中,尖锐地批驳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明确指出:“斯大林的成绩是主要的,缺点、错误是次要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77页)斯大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逝世以后,苏联共产党内在继承革命领袖的事业、捍卫革命领袖的旗帜这一问题上,发生了尖锐复杂的斗争。斗争关系到列宁亲手缔造的布尔什维克党会不会变质,列宁亲手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会不会变色,列宁亲手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能不能继续前进。在这场斗争中,斯大林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等一批钻进党内的反革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保证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
一九二四年一月,在苏联举国上下哀悼列宁逝世的日子里,斯大林代表全党庄严宣誓,决心继承列宁的遗志,坚持列宁主义的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完成列宁的未竟事业。斯大林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记住,要爱戴,要学习我们的导师,我们的领袖伊里奇。”(《斯大林全集》第7卷第16页)同年五月召开的俄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严厉谴责托洛茨基在列宁病重期间的反党活动,并强调指出:在党失去了列宁同志以后,保证党的完全统一就比过去更为重要和更为必要了。极微小的派别活动,都应当受到严厉的追究。俄国共产党在不可动摇的列宁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团结一致,是革命取得进一步成就的最重要的前提。
可是,托洛茨基及其党徒却冒天下之大不韪,迫不及待地要砍倒列宁的旗帜。托洛茨基接连抛出了《论列宁》、《十月的教训》等文章,以“赞扬列宁,称颂列宁”的姿态攻击和诋毁列宁,同时无耻地吹捧自己,抬高自己,恬不知耻地把自己描绘成为“十月革命的唯一领导者和组织者”。他妄图以托洛茨基主义顶替列宁主义,胡说什么列宁的理论在十月革命时期用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进行了“重新武装”才变得正确了。他肆意攻击列宁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散布什么“我们不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拿到手”,就不能达到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度技术水平。
斯大林坚决维护列宁的光辉形象,揭穿了托洛茨基的捏造,指出:“十月起义是有鼓舞者和领导者的。但这是列宁,而不是其他什么人”。(《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285页)斯大林精辟地论述了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阶段的世界历史意义,透彻地阐明了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革命论根本对立的。列宁的伟大贡献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获得胜利的科学论断。列宁的新结论激励着苏联无产阶级的胜利信心和革命斗志,而托洛茨基等人却否认苏联工人阶级和农民靠自己的力量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不批倒托洛茨基主义,就不可能胜利地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斯大林在领导全国人民同托洛茨基等人进行的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大辩论中写了《论列宁主义基础》、《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等光辉著作,给了托洛茨基主义以毁灭性的打击。为了使全国人民进一步认清托洛茨基的反动面目,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还揭露了托洛茨基从一九○三年至一九一七年的机会主义言行,以及他混入布尔什维克党以后反对列宁和列宁主义的罪恶活动。这就从政治上和理论上把托洛茨基主义批得臭不可闻,同时使全党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列宁主义教育。
斯大林粉碎了托洛茨基的阴谋后,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沿着列宁所指引的道路,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推向前进。一九二五年四月举行的俄共第十四次代表会议,把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内胜利的理论写进了决议,作为党全部活动的根本方针。斯大林说:“我认为这项决议是我党历史中最重要的党的文件之一,这不仅因为它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拥护列宁路线的最重大的表示,而且因为它同时是对托洛茨基主义的直接谴责。”(《斯大林全集》第8卷第235页)同年底,斯大林根据列宁规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提出了实现列宁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计划的任务。他指出:“把我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这就是我们总路线的实质和基础。”(《斯大林全集》第7卷第294页)
窃据党政要职的两个政治局委员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悲观绝望。他们纠集同伙结成“新反对派”,公然反对党的决议,在党内挑起了关于苏联能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的辩论。斗争的实质是:循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自力更生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还是向资本主义倒退,屈从国内外阶级敌人的压力,为资本主义复辟准备肥沃土壤。这场斗争实际上是列宁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的斗争的继续。
季诺维也夫分子企图用托洛茨基主义偷换列宁主义。他们否认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不相信苏联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认为苏联长期保持农业国的地位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反对列宁制定的无产阶级同贫农和中农结成牢固联盟的政策,胡说中农不可能成为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同盟军。
对于任何修正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言行,斯大林是从不宽容的。他领导全党同新反对派进行了毫不调和的斗争。斯大林尖锐指出:季诺维也夫分子否认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内的胜利,就是要使苏联永远不能实现工业化,沦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附庸;季诺维也夫分子不相信能吸引基本农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反对巩固无产阶级同贫农和中农的联盟去反对富农,这就是把农村发展引上资本主义道路。斯大林满怀信心地说,苏联无产阶级既然夺取了政权,就能够根据列宁的教导,依靠自己的力量组织社会主义生产,建成社会主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制度和经济独立性,抵住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进攻,全力支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斯大林击退了新反对派的猖狂进攻,胜利地捍卫了列宁主义。
新反对派不甘心失败,图谋推翻斯大林的领导。他们在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无理要求撤销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想抬出季诺维也夫来充当党的领袖。大会代表斥责了他们篡党夺权的阴谋,称赞了斯大林捍卫列宁主义的功绩,维护了斯大林的领袖地位。新反对派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斯大林打退了新反对派的进攻后,继续高举列宁的旗帜,领导苏联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党中央发出战斗号召:“力争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赶上然后超过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
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内城乡资产阶级竭力阻挠和破坏苏联工业化。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又反映到党内来。一九二六年夏,托洛茨基派和季诺维也夫派结成了托季反党联盟,网罗了所有已被击败的反党集团的残兵败将,重整旗鼓,更疯狂地向党猛扑过来。这个反党联盟的主帅是托洛茨基,思想基础还是托洛茨基主义。
托季联盟集中火力攻击社会主义能够在一国胜利的列宁主义理论和党实现这个理论的具体政策。他们胡说,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得出的社会主义能够在一个国家内胜利的结论,“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农民从来是反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不可能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者;经济上落后的苏联得不到发达国家的援助,决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世界革命”的胜利,才能拯救苏联。他们鼓吹“超工业化”,说什么现在工业化速度太慢了,必须抬高工业品价格,加重农民的赋税负担,以取得“超工业化”所需的资金。他们妄图以此破坏工业化,破坏工农联盟,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上绝路。托季联盟在一切重大问题上都反对党的列宁主义路线。
斯大林给他们以迎头痛击。斯大林反复论证和阐释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一个国家内首先胜利的理论,驳斥托季联盟的种种谬论,揭示了托季联盟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事实上的投降主义是内容,‘左的’词句和‘革命’冒险主义的姿态是掩蔽和吹嘘投降主义内容的形式,——这就是托洛茨基主义的实质。”(《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310页)
斯大林概括托季联盟首领们的主要罪行有三条:第一,“以托洛茨基主义代替列宁主义”,反对列宁主义;第二,反对社会主义,“企图悄悄地取消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能在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学说”;第三,反对布尔什维克党,破坏党的团结和统一,“葬送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斯大林全集》第10卷第67—74页)
斯大林击溃托季联盟后,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沿着列宁规划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阔步前进。苏联的工业发展迅速,到一九二七年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农业方面出现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严重供应不足的困难,关键在于农业的基础依然是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同时,拥有相当大力量的富农阶级破坏社会主义建设,蓄意制造粮食危机。根据斯大林的提议,党决定把农业集体化作为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同时决定对富农展开进攻。
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发展,激起了城乡资产阶级的疯狂反抗。党内又出现了一股反列宁主义的逆流。以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三个政治局委员为首的一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同党的路线大唱反调,狂热鼓吹发展富农经济,反对党的加紧向富农进攻的方针,硬说富农经济的增长不是社会主义的危险,号召农村的资本主义分子“发财吧!”他们极力反对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攻击农业集体化会引起工农联盟破裂,主张收缩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建设。布哈林还炮制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富农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为他们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制造理论根据。
斯大林及时指出布哈林反党集团的右倾机会主义已成为党内的主要危险,发动全党进行反右倾斗争。斯大林指出:放任富农自由发展,就是破坏无产阶级专政,这“无论在理论上或政治上都同列宁政策的原则和列宁主义的原理绝对不相容”(《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277页);不把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苏维埃政权就会在“谁战胜谁”的斗争中遭到失败,资本主义复辟就是不可避免的。他批评布哈林的阶级斗争熄灭论是践踏了列宁的阶级斗争观点。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党的队伍里的脱离列宁路线的倾向是垂死阶级反抗的反映,布哈林等人就是富农在党内的代理人。
在这场激烈的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中,斯大林刹住了布哈林集团掀起的复辟资本主义的妖风,捍卫了农业集体化的列宁主义路线,引导千百万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大道。接着,斯大林率领全国人民向城乡资产阶级展开猛烈的全线进攻,在列宁开拓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辉煌成就。
斯大林曾经说过,他不过是列宁的学生,他一生的目的就是要做到不愧为列宁的学生,他要促使列宁主义在党内获得完全胜利。事实正是这样。在列宁逝世以后,他领导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同托洛茨基分子、季诺维也夫分子、布哈林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继承了列宁的事业,胜利地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回顾战斗的历程,斯大林总结道:“我们所以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我们能够高举伟大的列宁旗帜。如果我们想要胜利,那我们今后还应当高举列宁的旗帜,保持它的纯洁无瑕。”(《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324页)
斯大林总结的这一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极其宝贵的经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捍卫和高举革命领袖旗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斯大林在捍卫列宁旗帜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原则性和坚定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幸福的是我们有毛泽东思想这面战无不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有高举这面旗帜的英明领袖华主席。我们一定要永远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紧跟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部署,深入揭批“四人帮”,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