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火花·火焰·烈火
——“五一”国际劳动节史话
季庆
红旗漫卷,战歌飞扬。全世界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了!
世界劳动人民的这个光辉节日,是由工人、劳动人民前赴后继、流血斗争得来的,是由恩格斯领导下的第二国际同机会主义展开激烈的斗争而确立的。
正当资本主义世界的老爷们,不可一世地围着自以为是“永恒”的吃人筵席,醉眼惺忪地大嚼大喝的时候,恩格斯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声音:“5月1日标志着一个清楚而明显的形势——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和彼此对立的阵营:一边是在普遍解放的红旗下走向胜利的国际无产阶级,而另一边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剥削特权而联合起来的各国有产阶级和反动阶级。斗争已经开始,红旗已经展开,胜利已有保障。前进!”(《1893年五一节致西班牙工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76页)
一九○四年,当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人阶级灾难深重,黑暗和寒冷封锁着整个俄国的时候,列宁在《五一节》(传单草稿)中指出:“在这一天,全世界工人都将庆祝他们自觉生活的觉醒,庆祝他们在反对一切人摧残人、人压迫人的现象和使千百万劳动人民摆脱饥饿、贫困和屈辱的斗争中的团结。”(《列宁全集》第7卷第185页)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和欧洲各国已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攫取最大的利润,资本家以空前残酷的手段,拚命对工人进行压榨和剥削。失业、饥饿、贫病,使工人阶级陷入苦难的深渊。在美国,工人每天艰苦劳动十六个小时,仍然得不到温饱……。工人起来斗争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在工人斗争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被迫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联邦法律,然而,这只是一纸空文。怒火,在美国工人的胸中燃烧。他们继续开展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英勇战斗。
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美国芝加哥、底特律、纽约等许多城市,数十万工人举行了总示威,随即又举行大罢工。工人们奔上街头,高唱“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的战歌,浩浩荡荡地前进。芝加哥的工人走在全国工人斗争的最前列。他们的大罢工,使全市陷于瘫痪。五月三日,美国统治者撕下了“民主”的假面具,向芝加哥一工厂示威游行的工人开枪,当场打死了四名工人,打伤数十人。死难工人的鲜血使全市工人义愤填膺,他们决定召开大会追悼死难的阶级兄弟,抗议政府的暴行。四日晚,芝加哥工人怀着悲愤的心情在干草市场广场集会,工人运动领袖斯比斯等在会上号召工人组织起来,加强斗争。早有预谋的反动当局,唆使其走狗在人群中投下炸弹,炸死七个警察和四名工人,继而以此为借口,出动大批全副武装的警察向工人进行血腥镇压,二百多工人受伤,数百工人被捕。反动当局竟判处四名工人领袖以绞刑。斯比斯大义凛然,把审判他们的法庭变成控诉敌人的场所。他以慷慨激昂的声音严正宣布:“我是以一个阶级的代表对另一个阶级的代表讲话的”。他怀着必胜的信念向统治阶级宣告:“你们可以在这里踩熄一个火花,但是,在你们后面和前面,到处都会燃起火焰。这是来自地底的烈火,你们是不能把它扑灭的。”是的,烈火,斗争的烈火,更加炽烈地燃烧!美国工人顽强的战斗,终于迫使资本家接受了八小时工作制。美国工人阶级的声音,振奋了各国无产阶级的战斗意志,鼓舞着他们的斗争。
一八八九年七月,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把“五一”定为国际劳动节,作为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节日。自此,年年“五一”,世界各国劳动人民都以声势日益浩大的集会和游行,示威和战斗,显示自己向旧世界冲击的力量和斗争到彻底胜利的决心。
“天翻地覆慨而慷”。沿着《共产党宣言》所开辟的人类解放的光辉道路,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斗争,风起云涌,席卷五洲,不可抗御。一八八六年“五一”迸射的火花,点燃的火焰,烧起的烈火,将永远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附图片)
图为一八八六年五月四日美国工人在芝加哥干草市场广场示威集会。


第6版()
专栏:

北冥鱼
赵朴初平生颇怪庄周书,开头便说北冥鱼。*不说鱼身说鱼背,藏头遮尾胡为乎?鱼背不知几千里,如今看来有道理。君不见,渔管水域一实行,大地划进荷包里。什么公海太平洋,什么日本之北方?尽教鱼背给拦住,一口吞下管他娘。鱼我所欲土亦欲,二者得兼意方足。无厌之欲无足时,更渔其他以充腹。寓言原是实之华,莫道庄子言浮夸。只是名字须改正,其名非鱼而曰“沙”。“沙”乎鲨乎有同异,张口吃人齿牙利,鱼霸何如渔霸强?老沙已死新沙继。勤劳勇敢日本人,北方四岛久经营,父父祖祖之血汗,岂容坐视强邻侵。举国上下齐奋起,振臂怒呼誓雪耻。戳穿鱼背见渔心,狠毒肮脏无有比。正义之声震春雷,石破天惊烈焰飞。以此图功功必克,以此制敌敌必摧。中日人民兄与弟,休戚相关称同气。支援有责岂容辞,一德一心人八亿。东风寄语新沙皇,人心所向那可当!自毙多缘行不义,试看天网八方张。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第6版()
专栏:

赤道非洲看“熊”迹
林丁
赤道非洲,骄阳似火,热浪灼人。
但对习惯于北半球严寒的“俄国熊”来说,为了觅食,赤道的酷热并不是不可忍受的。
最近波德戈尔内以“苏联国家元首”的身份,不远万里,不顾炎热,跑到赤道南北的几个非洲国家访问。
一个西方记者在现场采访后报道说:“看到一位七十四岁高龄的老祖父似的人物,头戴巴拿马草帽,在非洲的烈日下汗流浃背,率领一百二十人的高级代表团……进行一次美国快车式的旅行,不免有点滑稽之感。”
说“滑稽”,未免轻描淡写。因为,波德戈尔内的这次旋风式访问,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欣赏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峰和维多利亚瀑布的景色,而是要摸一摸南部非洲的政治气候与水温,以便确定新沙皇向这个地区扩张渗透的下一步行动。
但是这位“天然盟友”,象古罗马的雅努斯神一样,脑袋前后长着两副不同的面孔。就在他虚情假意高唱“友好”、“合作”,表白苏修不想“谋求特权、军事基地”的时候,来自安哥拉的雇佣军正在入侵扎伊尔南部边境,而苏制飞机、火箭炮和坦克则在轰隆作响。作为波德戈尔内“友好”访问的伴奏,这种制造死亡的刺耳声音,实在是大煞风景、太不协调了。
扎伊尔边境事件与波德戈尔内游说旅行,是苏修在非洲南半部同时演出的一文一武互相配合的两本连台戏。尽管脚本不同,角色各异,都是莫斯科一手导演的。人们看到,波德戈尔内所鼓吹的“合作”,在苏联武器、古巴军官与前加丹加雇佣军之间确实进行得紧密而又巧妙。妙就妙在可以用它来遮掩新沙皇的狐狸尾巴,把扎伊尔的外部入侵说成是这个国家的内部“起义”。这种“合作”的目的,无非是要用打着“民族解放”幌子的冲伯集团残渣余孽,来推翻金沙萨的合法政府。
有人可能以为,利用雇佣军向非洲进行殖民扩张,只是西方老牌殖民国家的故伎。然而,翻翻史书就能发现,新沙皇的老祖宗也是精于此道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从西欧老殖民主义瓜分非洲的争夺中分一杯羹,曾经派过一支由冒险家阿希诺夫率领的“自由哥萨克人”雇佣军到阿比西尼亚(即现在的埃塞俄比亚)去。只是由于罗曼诺夫王朝当时致力于向欧洲、近东与远东扩张,力不从心,沙俄才未能在非洲占有一席之地。
同老沙皇相比,今天新沙皇在非洲的扩张势头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自五十年代后期到今天,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从尼罗河推进到刚果河,从西非沿岸扩张到东非之角,得寸进尺,步步南移。他们在这里派“顾问”,在那里搞基地。昨天填补英法殖民者的“真空”,今天取代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地位。其贪欲愈来愈大,手段也越来越狠。如今有了加勒比的打手,加丹加的匪徒,他们当然用不着出动自己的哥萨克人了。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现在的新沙皇只要出钱出枪,又何须自己出来披挂上阵!
扎伊尔事件使更多人擦亮了眼睛:苏修在非洲殖民扩张的野心是没有止境的。而向非洲“进军”,又是它对西欧进行战略包围,向大西洋、印度洋扩张的一个步骤。人们不禁要问:它昨天在安哥拉放肆,今天在扎伊尔纵火,明天又会向哪里伸手呢?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首寓言,说有一只管理蜂房的熊,因为偷吃蜂蜜而受到了惩罚。可是,
“熊对这一点毫不在意……
它钻进了温暖的洞穴,
舐着脚掌上的蜂蜜,
等待以后的好时机。”
已经尝到了甜头的“俄国熊”,现在又钻出洞来觅食了。为了不让它把非洲的蜂蜜偷偷吃光,必须把它的熊爪子砍掉。这个道理,非洲人民是很清楚的。


第6版()
专栏:

湖上浮岛
姜德明
我们一到缅甸东北部的掸邦高原东枝,当地朋友就热情地邀我们去游茵莱湖,还特别嘱告不要忘了去看看湖上的浮岛。
浮岛是生产蔬菜和粮食的岛,是飘浮在茵莱湖上的流动的岛,是可以任人牵引搬移的神奇的岛。陈毅副总理生前访问缅甸时游过茵莱湖,并写下这样的诗句:“飞艇似箭茵莱湖”,“碧波浮岛世间无”。
清晨,我们从一座凉亭前登舟驶向茵莱湖。起初,小船穿行在两旁都是苇草的狭窄的小河里。水面波平如镜,小船平稳地滑行,不时有扁舟擦船而过。船上的人们都对我们投以微笑,连坐在船头的娃娃也对我们招手,表达对中国人民的亲切友谊。
船行数里,小船终于冲出了水巷,水面豁然开朗,远处是连绵起伏的东枝山,眼前是辽阔无边的大湖。波浪骤然激荡起来,阳光四射的湖面上闪出一道道耀眼的金光。茵莱湖,好大的湖啊!
缅甸朋友说,茵莱湖宽约七公里,长达二十余公里。湖水最深处有十英尺。
船在湖中急速地前进,几只雪白的鸥鸟,老是在我们头上低飞盘旋,一刻也不离开小船。缅甸朋友幽默地说,水鸟也知道欢迎远方的来客呢。青山碧水,蓝天白鸥,还有朋友们的“胞波”情谊,在这里构成了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
“看,浮岛!”远远望去,前面有一片陆地,上面碧绿青葱。待我们的小船靠近时,看到那上面种满了蔬菜瓜果,岸边开满了鲜花。这就是神奇的浮岛。岛上的泥土有两英尺厚,底下便是在湖中缠绕生长的水草及其腐殖质,足有四、五英尺厚。这厚厚的水草把泥土托在水面,就形成了一块块浮岛。如果四周用粗大的竹篙插入湖底,浮岛就固定不动了;拔去竹篙,一块块的浮岛便可随着主人的意愿,搬迁到别处的湖面。
浮岛附近有一个水上村镇。它不是建立在浮岛上的,却被湖水包围,没有一点可供耕耘的土地,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一叶扁舟,出门就得放船。浮岛正是这些世世代代环水而居的人民为了生活的需要而想出的办法。这样,人们就不必天天划船到远远的岸上奔波往返了。
小镇上有水上商店,驾船而来的妇女们正在选购商品,有人正往船上搬运货物。水上商店四围的小船上,还有农民在出售刚刚摘下来的香蕉和从湖里新打上来的鲜鱼。我们的船靠近一家手工织布作坊,从船上迈步竹梯便进入了竹楼,竹楼下是碧波荡漾的湖水。在这水榭竹楼里,女工们正辛勤地编织富有民间色彩的布匹。花纹的精美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使人一见就爱不释手。女工们对中国朋友来访感到分外高兴,直到我们登舟而别,她们还在竹楼窗口扬手致意。
茵莱湖上的浮岛是新奇的,说它神秘却并不神秘,因为世间一切奇迹都是人民创造的。浮岛不正是缅甸劳动人民在同自然界作斗争中,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吗!望着浮岛,不禁使人联想到当时人们是怎样艰难地下湖去整理那盘错丛生的水草,又是怎么从陆地把泥土运到浮草上,并在那里开始播种耕耘……。
浮岛是美丽的岛,智慧的岛,令人神往的岛。(附图片)
图为缅甸东枝茵莱湖畔的水上人家


第6版()
专栏:天象地理

谈谈世界气候的变化
张家诚
近年来,世界气候有些异常。去年三月后,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几十年来比较罕见。与此同时,寒冷气候还席卷远东地区的朝鲜、日本等地。今年二月十五日,日本北海道出现过零下四十点八度战后低温的最低记录。
北美洲是北半球的又一寒冷地区。据报道,落基山以东占美国三分之二的广大地区,去年经受了美国两百年来最寒冷的冬季。
相反,在亚洲东部和美洲北部两大寒冷区域之间,却存在两个温暖地区。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东部,今年一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达十度。冰岛和格陵兰的南部在冬季通常都是冰封雪飘,但去年却气候温和,草木萌芽。今年一月份温度高于零度,为三十年来所未有。
形成北半球这种冷暖相间的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看来是在于高空气流的分布。在冬半年,中纬度地区上空三公里以上,盛行着强大的西风气流。这股气流象河流一样,弯曲摆动前进。一般说,在大洋东部和大陆西部,大量南方暖空气顺流而北,形成这一带温暖的气候。在大陆东部和大洋西部,气流又推动北方冷空气侵袭南方,形成这一带寒冷的气候。因此,在冬季,大陆东部要冷于西部。
冷空气猛烈南侵,与南方的暖空气产生强烈的冲突,又是形成这一带大雪、暴雨的原因。我国南方、美国东部地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地区、日本、阿富汗等地大雪和暴雨较多的原因即在于此。
为什么今年一月西风气流的南、北分量如此显著呢?这和海洋有关。海洋面积广大,供给大气以大量的热量和水汽。这在冬季特别明显。因此海面温度高低,对大气影响很大。
有些科学家较多地考虑到太阳辐射的影响。据研究,太阳黑子数目一般能反映紫外辐射和微粒辐射的强度变化。它对西风气流的强度和形状有一定影响。也有人从其他方面去寻找气候变化的原因。
另外一些科学家则谈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他们认为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越来越多,使空气中增添了热量和二氧化碳的含量。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因而也能影响气候。
现在,外国有一种说法,认为近年来世界气候趋于寒冷,可能导致古代副冰河期的再现。其实,副冰河期的时间长度,至少要超过一万年。在副冰河期时代,世界的年平均气温约比现在低七到八度(摄氏)。近几千年来,世界年温差只有二、三度,而近几百年来,年温度升降的变化还不到一度。从这样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所谓近年气候变冷可能导致副冰河期重新出现的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第6版()
专栏:

外国谚语
(非洲)纱线也能捆雄狮,只要拧成一股绳。打死蚊子,是因为它吸人血。朋友来了奉美酒,豺狼来了举大棒。豹和山羊不会生活在同一个群里。乌鸦插上孔雀毛,依然是乌鸦。虚伪的朋友,背信弃义也不知羞。爱你敌人的人,决不会爱你。蝗虫虽已飞走,但还撒下卵子。小斧头也能砍倒大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