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3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工地群英创奇迹
——毛主席纪念堂工地巡礼之三
毛主席纪念堂建筑在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也建筑在全中国人民的心头。每日每时,亿万人民都在关注着纪念堂建设工程的进展。广大的纪念堂工程建设者并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今天,当人们来到铺满阳光的天安门前,或是乘车穿过东西长安大道的时候,会兴奋地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的毛主席纪念堂工地上,那还带着脚手架的宏伟建筑,已经露出了巍峨的雄姿!呵,多么惊人的建设速度,多么振奋人心的奇迹!从开工到现在,仅仅四个月,这座连接着亿万人心坎的宏伟建筑的主体结构工程,已经胜利完工。她矗立在地面上有三十多米高。目前,广场东西两侧的马路要向南伸延,房屋已经拆除,地下管线大会战全面展开,前门环路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正阳门也在精心修缮,天安门广场改建扩建工程已初具规模。象这样高质量高速度的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是空前未有的。当人们看到这座连接着八亿颗心的宏伟建筑平地升起的时候,谁的心中能不激情翻滚,如浪如潮!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里,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智慧和力量,凝聚着多少人对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呵!毛主席纪念堂建设者深深懂得,他们的每一双手都代表着八亿人在工作。
这些建设者们,有很多人都是在旧社会受尽苦难的工人、奴隶,是毛主席领导他们翻了身。五个月前,当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决定在首都建立毛主席纪念堂,并把这项伟大任务交给他们的时候,大家眼含热泪,立刻从不同的单位,汇集到这个宏伟工程的建设工地上,他们决心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无限崇敬和爱戴。当把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的设计任务交给纪念堂规划设计组的时候,这个组的同志们就满怀激情地提出要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把勘测、规划设计搞出来,决不让设计拖施工的后腿。他们把深切怀念毛主席的情感,倾注在每一项勘测资料和一笔一画的图纸设计上。为了早日出图,许多设计人员把铺盖搬到施工现场,吃在工地,住在工地,争分夺秒,查数据,找资料,白天干不完夜里干,设计室的灯光彻夜通明。在设计最紧张的日子里,他们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冒着刺骨的寒风,亲自跟着打桩机作打桩记录,机油溅得满脸发黑也毫不在乎。青年设计人员贾沐回想起二十五年前,他戴着红领巾在天安门广场第一次接受毛主席检阅的幸福情景时,更加激情满怀,干劲倍增。他说:心中有了红太阳,困难再大无阻挡。全组同志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废寝忘食,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过去四个月才能完成的三百多张主体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
英明领袖华主席为毛主席纪念堂亲手奠基后,四个月来,这一伟大工程的结构施工都是在北京罕见的严冬季节进行的。在那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者顶风雪,战严寒,硬是把成千上万吨的钢筋、模板和混凝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铸到这座伟大的建筑上去。缅怀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人们心里都有一团不灭的火焰。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在塔吊赶不上施工需要时,他们硬是把一根根十几米长的钢筋,几百斤重的模板,肩扛人抬运到施工面上。浇灌混凝土时,他们脱下棉衣,钻进只有三十多厘米宽的密密麻麻的钢筋网里去清理和震捣。房修工人迎着凛冽的寒风,爬上陡峭的屋顶,拆除旧有的房屋,把门窗、设备妥善保管好。市政工人紧密配合主体工程的建设,见缝插针地抓紧施工。在地下管道十分密集、不便使用机械的情况下,他们硬是以顽强的毅力,挥舞大镐去破除冻土,修筑管道。为了早日建好毛主席纪念堂,有多少同志没有按时吃过饭,没有到点下过班;有多少同志熬红了眼睛,急哑了嗓子,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有多少同志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有病不肯休息;有多少同志接受任务,没提过困难,没讲过条件。这支建设大军,是有高度的无产阶级政治觉悟的队伍,是忠于毛主席、紧跟华主席的队伍,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队伍。
来到纪念堂工地,老远就能看到“远学王进喜,近学王学礼”的大字标语。“工地铁人”王学礼是北京第六建筑工程公司的工人,他担任工地一个分指挥部的副指挥。当他接受建设毛主席纪念堂的光荣任务时,不禁心潮澎湃。他想到,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使他这个旧社会沿街要饭的苦孩子获得了解放,成长为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他曾经十二次幸福地见到过毛主席。去年九月毛主席逝世,他痛哭失声,肝胆欲裂。他曾眼含热泪在毛主席遗体前宣誓,一定要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努力抓革命、促生产,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永远鼓舞着他在工作中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在建设纪念堂的日日夜夜里,王学礼心中只有一个心思:“我的一切都是毛主席给的,我要把一切献给毛主席。”王学礼整天忙在工地上,晚上还和工人一起挑灯夜战。他一天当几天干,一人干几人的活。哪里困难他就到哪里,经常是连续指挥和战斗几昼夜,工人三班倒,学礼连轴转。工人说他是“工地上闲不住的人”,领导说他是“办公室里难找到的人”。王学礼自己也常说:“光坐办公室,是等不来共产主义的。光喊,是喊不出社会主义的。不干,大楼是自己长不起来的!”为了早日建好纪念堂,他和工人一起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大模板,使部分结构工程的工期大大提前,工程质量显著提高。他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一个心眼扑在纪念堂工程上。
“工地铁人”王学礼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教育和鼓舞着大家。“远学王进喜,近学王学礼”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工地蓬勃展开,一批“铁人”式的英雄人物在纪念堂的建设中不断涌现出来。
宏伟庄严的纪念堂的建设工程日新月异,浩浩荡荡的施工大军把工地变成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课堂,狠批“四人帮”的战场。现场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李瑞环同志和党委一班人,带头学,带头批,带头大干社会主义。纪念堂工程建设大军在“工业学大庆”的金光大道上茁壮成长。北京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分指挥部机械架子大队大队长、共产党员赵定国,就是纪念堂工程中涌现出的千百个“工业学大庆”的积极分子中的一个。
熟悉赵定国的人都知道,他过去有个绰号叫“赵敢干”。只要是革命工作需要,困难任务他敢上,艰苦担子他敢挑。纪念堂开工前,老赵想到大塔吊不适应冬季施工,因为它遇到四、五级大风时,就会被迫停车,影响施工。在一般工程上大塔吊停车,叫做“合理停工”。老赵想,我们代表亿万人民的愿望,为毛主席盖纪念堂,怎么能“合理停工”呢?他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组织了一个有工人、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参加的“三结合”小组,精心研究提高大塔吊抗风能力的问题,又向制造大塔吊的工厂请教,终于解决了塔吊的抗风问题。去年十二月下旬的一天夜晚,工地上正紧张地打底板混凝土,突然,狂风骤起,寒流袭来,气温下降到零下十几度,风力高达五、六级。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改造后的大塔吊,巍然矗立,照常挥动巨臂。坐在十几米高的机舱里的司机,沉着镇定地操作着机器。战斗在黄沙弥漫的工地上的赵定国和许多同志,都怀着兴奋而又激动的心情注视着大塔吊,看着它经受了六级大风的考验。
人们常常看到一个日夜在施工现场上奋战的青年队长。他忙着组织工人学习、批判,忙着做思想发动工作,忙着指挥生产……。工人还没上班,他就提前来做准备工作;工人上班了,他又顶班劳动,和工人一起大干。工人连班,他也连班;工人下班了,他还在现场,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这个不知疲倦的人,就是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分指挥部混凝土四分队副队长、共产党员回春。回春说,为了早日建成纪念堂,地球转一圈,咱就得转一圈半。象他这样一个刚从普通架子工提到领导岗位上来的青年干部,担子是很重的。可是,他勇于实践,勇于虚心学习。工地上的老师傅们都夸他是个心红志坚干劲大的好队长。
二月十二日下午,北风呼啸,寒气逼人。工程兵某部十四连正在进行着十二米高的板墙混凝土浇灌战斗。突然,一条震捣棒的棒头被钢筋卡住了。为了不影响工程的进度,大家决定用另一条震捣棒将卡死的震捣棒带上来。可是,刚放下去又被卡住了,再放一个也被卡住。怎么办?大家都很着急。这时,解放军战士王保善挺身而出,说了声“我去”,只见他甩掉棉袄,脱掉棉裤,冲向混凝土板墙。他侧着身子,艰难地一步一步地下到板墙里面,里面很窄,除了钢筋保护层以外,只有三十厘米宽。王保善弯腰弯不下,只好侧着身子,躺在灰浆上面,顺着震捣棒,一点一点往外扒。此刻,站在板墙上面往下看的同志们都屏住呼吸,紧张地注视着下面的一切……。一个小时过去了,三条震捣棒全部拔了上来。王保善慢慢地爬出十二米高的板墙,他的脸上、头发上、眼睛、鼻子、嘴里都沾满了灰浆,手冻得失去知觉,脸色发青,在场的同志无不深受感动,激动地说,小王不愧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象王保善这样的动人事例,在基建工程兵的队伍里也有很多。他们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脱掉棉衣,爬进上下几层密密麻麻的钢筋网里去绑扎钢筋,浇灌混凝土。他们迎着高温冲进保温层里去拆除模板。战士们把一切困难置之度外,越是苦累心里越香甜。
日日夜夜战斗在纪念堂工地上的人们当中,有着更多的无名英雄。他们之中,有领导干部,有广大工人,有解放军战士。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了贡献。有多少老工人,在纪念堂建设中拿出了自己的全般手艺;有多少青年工人,为革命刻苦钻研技术;有多少解放军同志,在困难面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冲锋陷阵;有多少领导干部,在这里精心组织,精心指挥,身先士卒。材料员,为了保证材料供应,不分昼夜,东奔西跑,风餐露宿;警卫人员,日夜巡逻在现场上,为毛主席纪念堂站好岗放好哨;炊事人员千方百计,变换花样,把热饭热菜,送到现场;白衣战士到处问寒问暖,送医送药。滴水成冰的季节,在现场上能够喝到滚烫的开水,是服务人员的辛勤劳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施工现场能那样有条不紊,是现场管理人员细心周到地进行安排的结果。……我们的工地建设大军深深感到,这一庄严工程每前进一步,都倾注着华主席、党中央的无限关怀,倾注着祖国八亿人民的深情厚意。摆在面前的任务还很艰巨,他们决心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多快好省地建设毛主席纪念堂。他们心中充满着对毛主席的无限怀念,他们誓以自己的一颗赤胆忠心和一双勤劳的大手,带着全国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的嘱托和期望,筑起这庄严宏伟大厦,把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深情、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都铸进这千古永存的纪念堂,让亿万人民世世代代把毛主席慈祥的遗容瞻仰,幸福地沐浴毛泽东思想的阳光。
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者们,是一个无坚不摧的英雄集体,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我们全国工农商学兵,全国亿万人民,都能象他们那样,满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高举毛主席的旗帜,继承毛主席遗志,听从华主席指挥,都能象他们那样,有一股冲天的革命干劲和拚命精神,我们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我们的国家就能迅速走向大治,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能飞跃发展。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者们,你们的光荣业绩给全国人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全国人民向你们致以战斗的敬礼!
《北京日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附图片)
在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工地开展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北京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老工人王学礼被授予工地“铁人”的光荣称号,成为全工地学习的榜样。这是王学礼(左四)在现场和工人、干部一起研究施工方案。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