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哥伦比亚马列主义联盟机关刊《新民主》欢呼中国粉碎“四人帮”
华主席是毛主席革命路线当之无愧的捍卫者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三月十二日讯 哥伦比亚马克思列宁主义联盟中央机关刊物《新民主》月刊在今年二月份一期上刊登题为《中国无产阶级的伟大胜利》的社论,欢呼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性胜利。
社论指出:华国锋主席是“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当之无愧的捍卫者和代表”。
社论指出,反动派“幻想毛泽东主席逝世后,无产阶级专政可能垮台,中国可能变色。但是他们的幻想又一次破灭了”。
社论说,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粉碎了“四人帮”,并在全国掀起了揭批“四人帮”的政治大革命。社论指出:“‘四人帮’代表了一条地地道道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这条路线在政治上是修正主义的,思想上是唯心主义的,组织上是宗派主义的,其目的就是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而毛主席亲自选定的华国锋主席在这场斗争中成为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当之无愧的捍卫者和代表。”
社论指出:“反对‘四人帮’的斗争是由毛主席发起的,粉碎‘四人帮’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强有力的战斗,它使党和国家在党和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刻免于改变颜色。八亿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地行动起来,支持和庆祝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和粉碎‘四人帮’的胜利。”
社论最后指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在中国取得的这一胜利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伟大意义,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到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无产阶级专政,还是象斯大林逝世后的苏联那样被引向资本主义复辟道路的问题。全世界所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和组织欢庆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向作为毛泽东主席当之无愧的接班人的华国锋主席表示祝贺。国际无产阶级以及世界被压迫人民和民族感到庆幸:这是战无不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新胜利!”


第4版()
专栏:

非阿国家领导人和舆论赞扬开罗会议成就
非洲和阿拉伯国家进入团结合作的新阶段
据新华社讯 非洲和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和舆论赞扬第一次非洲—阿拉伯最高级会议的成就。
开罗报纸报道,出席最高级会议的各国的元首对这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表示十分满意。
喀麦隆总统阿希乔对埃及总统萨达特为支持阿拉伯和非洲事业作出的巨大努力,对埃及政府和人民为这次会议所作的大量组织工作表示感谢。
三月十日,阿拉伯联盟秘书长里亚德和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埃特基举行会议,就成立监督非洲—阿拉伯最高级会议各项决议执行情况的联合机构问题达成了协议。
索马里总统西亚德三月十一日从开罗回国后对记者们说:“我可以完全肯定地说,非洲—阿拉伯最高级会议在促进双方合作和团结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他说,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将试图破坏对最高级会议决议的顺利执行,来分裂非—阿团结和合作。阿拉伯和非洲人民应当协同努力,以消灭殖民主义及其走狗。
伊拉克副总统马鲁夫从开罗回到巴格达时发表讲话说:“非—阿最高级会议开得很成功。大家一致同意为在各方面进行合作和团结打下坚实持久的基础。”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革命报》三月十日的社论说:“这次最高级会议的成功使那些曾经制造矛盾,阻挠阿拉伯和非洲合作,阻挠这次会晤成功的人们失去了机会。同时,也增强了非洲各解放阵线、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反对以色列的对阵国进行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迫害的正义斗争的斗志。”
乍得国家电台的评论说,非洲—阿拉伯最高级会议“标志着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社会和文化繁荣而进行的斗争的发展”。
摩洛哥《晨报》三月九日就这次最高级会议发表社论说:“我们彼此都遭受过殖民统治、分裂和剥削;我们为恢复自己的特性而共同进行过斗争,我们在斗争中互相支援。”
扎伊尔通讯社三月十日的评论说:“在埃及首都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必将促使有关国家的政府提高警惕,以便同团结的敌人和威胁阿拉伯—非洲合作的危险作斗争。”
毛里塔尼亚通讯社三月九日的社论说:“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非洲和阿拉伯人民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努力来加强团结,以便挫败他们的宿敌出于要使一种过时的局面永久保持下去的卑劣目的而必然要策划的种种卑鄙阴谋,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对一切旨在破坏已形成的团结和统一的企图保持警惕。”
叙利亚《复兴报》三月十日发表评论说:“由于第一次阿拉伯—非洲最高级会议取得成功,阿拉伯—非洲合作三月九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无疑将对两个地区的形势产生有利影响。”
尼日利亚电台在三月十日的新闻讲话中表示希望“非洲—阿拉伯合作将是一支推动经济进步的新的强大的力量”。


第4版()
专栏:本报记者述评

一个重要的进展
最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国签订了关于马六甲海峡航行安全协定。这是这些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而采取的一个新的正当步骤。
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东南部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交通咽喉,每年有大量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在历史上就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领海。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在一九七一年曾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共同管理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的事务,并组成合作机构负责海峡的航行安全问题。联合声明坚决反对把马六甲海峡“国际化”。在这以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政府一再强调这一正义立场,并且主张只能根据无害通过的原则在马六甲海峡中进行国际航行。最近的三国协定,正是使马六甲海峡成为一条比较安全的国际航道的一个重要进展。
这个协定的签订,对于苏修把马六甲海峡“国际化”的阴谋,对于它所推行的海洋霸权主义,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多年以来,苏修一直鼓吹所谓的马六甲海峡“国际化”,企图把马六甲海峡变成苏联等少数国家的舰只可以任意横行的“私有海峡”。苏修还在有关的国际会议和其它场合顽固地坚持这一反动谬论。苏修搞的这一套,完全是为它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同另一个超级大国进一步争夺世界海洋霸权的图谋服务的。近年来,苏修竭力想在从黑海、地中海、红海、印度洋、西太平洋直到日本海这一广阔海域上建立霸权。一九六八年苏修在印度洋建立太平洋分舰队以后,它的舰队就不断通过马六甲海峡,往返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一九七三年十一月,苏修的一艘巡洋舰和一艘导弹驱逐舰,没有得到有关国家的同意,就闯进马六甲海峡。事实表明,苏修妄图把马六甲海峡这个战略要地作为它向印度洋扩张的通道,它想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胃口越来越大。
苏修这种明目张胆地侵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领海主权,威胁它们安全的行径,遭到这些国家的政府和公众舆论的揭露和反对。现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签订关于马六甲海峡安全航行协定,表明这些国家决心进一步团结起来,为保卫自己的领海、反对超级大国的海洋霸权主义而共同奋斗。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家都是第三世界国家,他们在避免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周围发生事故和遭到污染、使这一地区成为比较安全的国际航道方面,有着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利益,能够采取共同的有效措施。有关马六甲海峡航行安全协定的签订,体现了这些国家平等协商、互相谅解、彼此合作的精神,为今后解决这些国家之间的双边或多边问题提供了榜样。它得到第三世界国家和世界进步舆论的广泛赞扬和支持,这是毫不奇怪的。


第4版()
专栏:

巴勒斯坦作家和新闻工作者联盟举行第二次会议
维护团结坚持斗争将巴勒斯坦革命进行到底
鲁巴伊主席祝贺会议召开,表示支持巴勒斯坦革命
新华社突尼斯一九七七年三月十日电 巴勒斯坦作家和新闻工作者联盟第二次会议三月四日至十日在突尼斯举行。会议发表的一项新闻公报说,巴勒斯坦作家和新闻工作者决心维护他们队伍的团结和继续进行斗争。
公报强调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作为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的代表所起的重要作用。
突尼斯总理赫迪·努伊拉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
巴勒斯坦作家和新闻工作者联盟秘书长马吉·阿卢什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说:“巴勒斯坦革命将继续进行下去,因为我们有巴勒斯坦人民,而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会议选举了巴勒斯坦作家和新闻工作者联盟的新的秘书处,并且决定在被占领的巴勒斯坦境内成立巴勒斯坦作家和新闻工作者联盟的分会,以加强敌占区的斗争。
突尼斯国民教育部长穆罕默德·穆扎利在会议的闭幕式上发表讲话,重申突尼斯人民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事业。
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四日接见了全体与会者。九日,布尔吉巴总统和夫人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巴勒斯坦女作家和新闻工作者。
新华社亚丁一九七七年三月十日电 据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十月十四日报》报道,民主也门总统委员会主席萨勒姆·鲁巴伊·阿里在给三月十日在突尼斯闭幕的巴勒斯坦作家和新闻工作者联盟第二次会议的贺信中重申,民主也门全力支持巴勒斯坦革命。
鲁巴伊主席指出:“巴勒斯坦革命事业正经历着严峻的阶段,这就要求努力消除分歧,各战斗的革命组织在战斗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范围内加强团结。”
鲁巴伊主席呼吁巴勒斯坦作家和新闻工作者为加强团结和统一而努力。


第4版()
专栏:

布雷德肖总理发表电视讲话说
圣基茨—尼维斯—安圭拉将取得独立
新华社乔治敦一九七七年三月一日电 巴斯特尔消息:圣基茨—尼维斯—安圭拉总理罗伯特·布雷德肖二月二十六日在电视讲话中说,他将率领政府代表团参加本月初在伦敦重新举行的关于这个岛国独立的谈判。他希望这次谈判将是最后的一次。他在谴责英国当局破坏这个岛国的独立时说,去年,英国政府占领了安圭拉,以此来分裂这个国家。
在此之前,圣基茨—尼维斯—安圭拉政府宣布,由于这个岛国希望在今年下半年取得独立,因此将不在这个岛国取得与英国联合的邦的地位十周年时举行正式的庆祝活动。
圣基茨—尼维斯—安圭拉位于加勒比海东部,人口约六万人。自十七世纪以来,它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一九六七年取得与英国联合的邦的地位。


第4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木马计”考
三月九日,第一次非洲—阿拉伯最高级会议胜利闭幕,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和舆论热烈欢呼会议圆满成功。可是,从莫斯科却又传出了一阵刺耳的叫嚣声。就在会议闭幕的当天,塔斯社在一篇报道中诬蔑海湾阿拉伯产油国是“反动派”、“工贼”,它们向非洲提供援助是“帝国主义的特洛伊木马计”。
莫斯科的老爷们惯于骂街。越是大家欢迎的,它越反对。这原不足怪。但这一次却骂得格外离奇,颇值得稍加分析。
众所周知,非洲和阿拉伯国家都受到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剥削和欺负,迫切需要互相支援、加强合作。今年一月,在卢萨卡举行的非洲和阿拉伯二十四国部长会议上,非洲国家提出希望阿拉伯产油国提供二十亿美元财政援助的建议。在这次最高级会议期间,双方通过友好协商,达成了圆满的解决。按照莫斯科老爷的说法,非洲国家希望阿拉伯国家援助,岂不是甘心落入一个“帝国主义的特洛伊木马计”吗!真是荒唐之极!这是对广大非洲国家的无耻诽谤,是恶意破坏非洲—阿拉伯兄弟团结和战斗情谊的离间计。
更有甚者,这篇文章开头造谣说,阿拉伯产油国反对非洲国家关于提供援助的建议,“认为这项建议是施加‘压力’”;而最后却又说,在阿拉伯国家提供援助的“背后隐藏着试图对非洲国家施加压力”。好家伙!要求援助是施加压力,提供援助也是施加压力。似乎国与国之间除了施加压力就没有别的关系。这难道不恰好暴露了苏修老爷们惯于玩弄强权政治,念念不忘“施加压力”的嘴脸吗?
古代神话中希腊人攻城使用的“木马计”,第三世界人民并不陌生。近几个世纪来,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为了攫取殖民地,曾多次袭用过。今天,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为了加紧向第三世界侵略、扩张,更是广泛地使用“木马计”。苏联出钱出枪武装上万名雇佣军,干涉安哥拉内政,在安哥拉杀安哥拉人,用的是
“木马计”;苏联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安插“钉子”,力图把解放运动纳入它的轨道,用的是“木马计”;苏联派往埃及的“顾问”和“专家”,搜集埃及军事、经济、政治情报,用的是“木马计”;一九七三年十月中东战争中,苏联制造谎言,压埃及停火,用的也是“木马计”;苏联特务机关企图收买苏丹在苏联的留学生颠覆苏丹政权,用的还是“木马计”……
莫斯科宣传喉舌在非洲—阿拉伯最高级会议时的鼓噪,决然阻挡不住非洲—阿拉伯团结的洪流。这一阵叫骂倒暴露了它自己——非—阿最高级会议显示出来的第三世界人民朝气蓬勃的战斗精神刺痛了苏修老爷,使它急不择言,匆忙中把自己常戴的帽子掼了出来,使人先是莫名其妙,继而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第4版()
专栏:奥地利通讯

多瑙河畔的防御演习
奥地利共和国是一个位于欧洲心脏地区的中立小国。一个中立小国在苏美两霸加紧争夺欧洲,尤其是苏联疯狂扩军备战的情况下,有没有加强自身防务的必要?在严峻的事实面前,越来越多的奥地利人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不久前我们参观了二月七日至十一日奥地利第四装甲步兵旅在多瑙河畔举行的冬季军事演习。这是一次有空军、炮兵、工兵和装甲兵部队参加的协同实战演习,共有三千名现役和预备役官兵参加。演习的目的是利用多瑙河的有利地形,阻击来自北边的敌人的大规模武装入侵。演习地点离北边苏联重兵驻扎的捷克斯洛伐克只有七十多公里。
第四装甲步兵旅的一位士官向我们介绍说,他所在的部队在一九六八年苏联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曾处于紧急战备状态,部队开到与捷克波希米亚交界的墨尔菲尔特防区待命。一位中校形象地说:“我们的国家就好象一座房子,周围有各种各样的邻居,我们不把房子四周的篱笆筑好,别有用心的人就会随心所欲地闯进来捣乱,不筑篱笆是不行的。”
演习的那天正是隆冬季节,雨雪交加,寒气袭人,河岸一片泥泞。联邦军的各种装甲车、坦克和其它军用车辆把河岸压得坑坑洼洼,“敌机”时而从空中掠过,炮声隆隆,到处在燃烧。第四装甲步兵旅旅长一面指挥着装甲车横渡多瑙河,一面对我们说:“今天的天气不好,但对我们演习有好处。天气越坏,对演习越有好处,我们可以从演习中知道在实战中应怎样有效地阻击敌人。”
演习场上的一位联邦军中校告诉我们说:“我们小国的防御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必须把这支防务力量建设成为一个小硬核,让敌人啃不动。”一位工兵上校接过他的话说:“中立国家也非常有必要加强国防,它可以向敌人表明我们在时刻准备着。他们要来侵犯我们,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一个中立国家的主权要由有效的防务来保证。”
奥地利军人这些主张加强自身防务的话在与我们一起采访演习的奥地利记者中引起了共鸣和热烈的议论,于是我们的话题又从演习场回到欧洲的现实:欧洲真的会出现“缓和”吗?许多记者和联邦军的官兵都表示怀疑。一位奥地利记者根据战后的历史事实指出:“裁军已喊了三十一年,不但没有裁军,而且是年年在扩军,苏联不但在本国加紧扩军,而且还把军队扩张到别的国家去,苏联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参加演习的一位中尉说:“我根本就不相信裁军谈判会导致实质性的结果。”《信使报》在一篇评论欧洲安全和缓和政策价值的文章中指出:“华沙条约国家常规力量有很大的加强。每个师的兵员已静悄悄地增加了二至三千人,华沙集团的陆军总数已超过四百万人。苏联针对西欧的七百枚中程导弹,有六百枚已被换成每枚装有三个核弹头的新导弹。”“大部分苏联新的军备是进攻性的,而不是防御性的。”
第四装甲步兵旅的演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反映了奥地利不畏强暴、保卫祖国的决心。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