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华主席是毛主席当之无愧的接班人
井上清教授指出“四人帮”是极右派 粉碎“四人帮”是中国人民共同心愿
我一些驻外使馆放映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影片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日电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二月十八日晚在大阪做访华报告,热情赞扬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是毛主席当之无愧的接班人,受到中国人民的无限信任。他还指出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是不折不扣的极右派,粉碎“四人帮”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这次报告会是由日本毛泽东思想学院主办的。
井上清说,“四人帮”不是什么“激进派”,而是不折不扣的极右派。“四人帮”不是“文革派”,而是妄图利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篡党夺权的文化大革命的破坏者。他们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就已经同林彪反党集团勾结在一起,干了大量坏事。他们玩弄阴谋诡计,到处制造混乱,企图乘机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尤其在毛主席逝世以后,他们更迫不及待地阴谋发动反革命政变。但是,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英明果断地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的阴谋,使中国避免了一次大内战和大倒退。继承毛主席遗志、坚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中国人民为此感到无比欢欣鼓舞。
井上说,“四人帮”推行的是一条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复辟资本主义的路线。在他们控制的地方大搞复辟资本主义的勾当,煽动无政府主义,破坏工农业生产,破坏科学研究、教育、文化艺术等各项事业。“四人帮”还竭力扩大资产阶级法权。
井上清谴责“四人帮”妄图借儒法斗争实现篡权复辟的野心。他说,“四人帮”把一部中国历史竟然胡说成是儒法斗争即地主阶级内部两派斗争的历史。在那里,阶级斗争根本不见了。这是完全违背和歪曲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阶级斗争才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井上指出,“四人帮”大肆宣扬儒法斗争,其目的是为了篡党夺权。“四人帮”认为周恩来总理是他们篡党夺权的巨大障碍,竭力鼓吹要抓现代的“大儒”,把攻击的矛头直指周恩来总理及其他一大批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老干部。井上说,周总理一贯遵循和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一位受到八亿中国人民衷心爱戴的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井上清说,“四人帮”的阴谋活动,早就为毛主席所察觉,并受到毛主席的多次严厉批评。“四人帮”在人民群众中间极端孤立。正因为这样,当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时,才能做到一枪不发,一滴血不流。
井上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全国各行各业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抓革命促生产,已经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局面。现在,中国人民正在为深入揭发批判“四人帮”的罪行,肃清其流毒而努力。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日讯 中国驻尼泊尔、几内亚、日本和荷兰大使馆最近分别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大型彩色纪录片《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招待外国朋友、爱国华侨和一些国家的外交使节。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二月十四日为华侨放映了这部影片。许多侨胞在观看时热泪盈眶,一些过去受三大领主压迫过的藏族侨胞说:在解放前我们过着牛马般的生活,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把我们百万农奴从痛苦和悲惨的深渊中解救出来;今天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将永远铭记毛主席的恩情。侨胞们对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感到高兴。他们说,如果“四人帮”的阴谋得逞,我们祖国的同胞将吃二遍苦,并被重新投入人间地狱。侨胞们表示决心紧密地团结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争取更大的胜利。
二月十四日和十五日,几内亚各界朋友和各国驻几内亚外交使节二百多人应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馆的邀请,观看了这部影片。来宾中有几内亚贸易和交通方面的部长阿卜杜拉耶·杜尔和另外九名政府部长、人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图瓦亚·孔代上校等。许多朋友赞扬毛泽东主席对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表示对毛主席的深切悼念。
中国驻荷兰大使馆二月十五日为爱国华侨放映了这部影片。一些华侨边看边低声哭泣。侨胞们说:毛主席在他伟大的一生中,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无限崇敬和爱戴。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侨胞们还表示:华主席是毛主席生前选定的接班人。我们深信: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将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把毛主席开创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二月十六日为日本各界朋友放映了这部影片。日本各界朋友黑田寿男、赤津益造、吉田法晴、萩原定司、佐佐木更三、坂本德松、宫川寅雄和藤田茂等近七十人怀着对毛主席深切悼念和敬仰的心情出席观看。许多人边看边流泪,为中国人民失去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而深感悲痛。社会党前委员长佐佐木更三一九六四年访问中国时,曾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他看完这部影片后不由得回忆起了当时和毛主席握手时的幸福情景。日中友协(正统)中央总部副会长吉田法晴曾两次见过毛主席。一九六一年十月,他随代表团访问中国时,受到了毛主席接见。毛主席当时向日本朋友书赠了鲁迅先生的诗。他在看完影片后激动地说:“象毛主席这样伟大的领导人是罕见的。”


第4版()
专栏:

罗共中央讨论产品质量问题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九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在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尼·齐奥塞斯库的主持下,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二月十八日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一九七六年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报告。
罗共中央政治执委会要求政府各部、各工业中心、企业和所有经济单位按每一种产品、每一个劳动岗位制定具体计划,以完善设计活动,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加强对整个生产流程的检查,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政治执行委员会讨论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法草案以及建筑质量法草案。
会议决定将对这两个草案进行修改并提交劳动人民委员会代表大会讨论,然后提交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批准。
政治执行委员会号召全体工人、技术干部、专家把争取提高产品质量的斗争看作是一项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崇高义务,为实现科技革命五年计划的各项目标、为实现罗共十一大所提出的各项历史性决议而努力奋斗。


第4版()
专栏:

第三十四届世界乒赛在伦敦抽签
新华社伦敦一九七七年二月十六日电 将于今年三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五日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第三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二月十六日在伦敦举行抽签。
这届锦标赛男女团体赛同上届一样将分三个级别进行。
按照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分级名单,列入第一级的男队有十六个,女队十八个。其余各队将分别参加第二级和第三级的比赛。男、女团体赛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各队将分别分成两个平行组先进行预赛。
抽签结果,中国男队和女队将分别参加男子团体第一级甲组和女子团体第一级甲组的比赛。
在男子团体赛中,列入男子第一级的队是:
甲组:中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国、英格兰、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
乙组:南斯拉夫、瑞典、日本、苏联、南朝鲜、罗马尼亚、丹麦和波兰。
列入男子第二级的队是:
甲组:印度、荷兰、意大利、新加坡、伊朗、加拿大、瑞士和新西兰等。
乙组:奥地利、美国、香港、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希腊、比利时、埃及、保加利亚和苏格兰。
其余各男队分别列入第三级的四个组进行预赛。
在女子团体赛中,列入女子第一级的队是:
甲组:中国、匈牙利、英格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瑞典、保加利亚、比利时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乙组:南朝鲜、日本、苏联、南斯拉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国、波兰、香港和印度尼西亚。
列入女子第二级的队是:
甲组:印度、加拿大、荷兰、美国、澳大利亚、希腊、尼日利亚和苏格兰。
乙组:马来西亚、卢森堡、瑞士、新加坡、新西兰、巴西、肯尼亚和奥地利。
列入女子第三级的各个队也分成四个组进行预赛。
据本届锦标赛的新闻发言人说,在这届锦标赛中,来自六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五百多名运动员将参加男、女团体和五个单项的比赛。


第4版()
专栏:

《论十大关系》在希腊出版
新华社雅典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七日电 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论十大关系》希腊文版最近在希腊以单行本形式出版并出售。毛主席的这一著作是由希腊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第4版()
专栏:

庆祝中阿建交五周年
我驻阿根廷大使举行招待会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二月十八日讯 布宜诺斯艾利斯消息: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郑为之二月十七日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国和阿根廷建交五周年。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阿根廷经济部农牧业国务秘书马里奥·卡德纳斯·马达里亚加,外交部副国务秘书瓜尔特尔·奥斯卡·阿利亚拉和劳尔·库拉,经济部副国务秘书豪尔赫·索雷吉埃塔和劳尔·弗朗西斯科·邦多尼,阿根廷各界人士以及旅居阿根廷的华侨代表。
招待会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第4版()
专栏:

苏联推行所谓“专业化”和“一体化”损害保加利亚采炼工业
保加利亚舆论对苏联损人利己行径表示不满
英国《阶级斗争》月刊揭露苏联加紧掠夺东欧国家
新华社一九七七年二月十八日讯 苏联对保加利亚采炼工业推行所谓“专业化”和“一体化”,损害了保加利亚的采炼工业。为此保加利亚舆论要求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一个时期以来,苏联以“共同勘测”、“共同计划”、“共同建设”和“工艺专业化”等为名,竭力控制保加利亚的采炼工业潜力为其服务。
保加利亚缺乏矿物资源,只有一定数量的煤、铁和某些有色金属矿。据保加利亚最近出版的《生产和科技一体化》一书和《计划经济》杂志透露,保加利亚在同苏联进行开采工业“一体化”和“专业化”的过程中,需要拿出巨额资金去苏联“建设”,而保加利亚本身的原料和燃料,如多布罗加一带的煤田以及一些有色金属矿藏,却得不到勘探和开发。占保加利亚煤藏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低质量的褐煤的开采和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至于铁矿的开采和加工中的问题就更为严重。《生产和科技一体化》一书就此强调指出,保加利亚采炼工业参加一体化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当前,保加利亚主要是靠进口苏联的原料和燃料进行加工,再向苏联出口成品或半成品。现在,保加利亚由于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原料和燃料,不得不参加在经互会其他国家,主要是在苏联,建设生产这些原料和动力的企业;这又反过来削弱它在本国建设这类企业的力量。
鉴于这种状况,保加利亚舆论主张“要从更充分地考虑原料因素的影响着眼,完善保加利亚的经济结构”,“使它更有利于充分利用本国的原料”,“相对减少原料和材料的纯进口”,以减轻经互会内在采炼工业方面对保加利亚经济造成的损害。今年,保加利亚政府已把“加速寻找和勘探(本国的)新的和更有效的原料和燃料资源”列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并且提出,在同苏联进行“一体化”时,“必须把注意力放在研究和运用开采工业比较先进的国家的经验上面”,而保加利亚的科学潜力,“首先要用于解决保加利亚的开采工业所特有的问题”。
新华社伦敦一九七七年二月十九日电 英国共产主义联盟(马列)全国委员会出版的月刊《阶级斗争》二月号发表文章,揭露苏联社会帝国主义通过“经互会”加紧掠夺和剥削东欧国家。
文章写道:“‘经互会’已经成了苏联攫取利润的一个工具”。“苏联企图‘协调’成员国的计划,以便和苏联同期的计划配合,使这些国家的生产安排、产量、投资适合苏联经济的需要。象老牌帝国主义一样,苏联窃取他人的财富为己有,阻止其他国家全面发展自己的经济,从而使它们依附苏联。象其他帝国主义者一样,他们把这叫做‘合作’。”
文章指出:“苏联要求所有经互会国家必须承认苏联的‘领导作用’,并且用这种论据来阻止其他国家工业化。”
文章在揭露社会帝国主义通过不等价交换来剥削东欧国家时指出,苏联用高价向经互会其他国家出售工业品,同时用低价从这些国家买进农产品。
文章最后写道,苏联对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的残酷掠夺和无情剥削遭到了“日益广泛的抵抗”,“东欧各国人民是富于斗争传统的,他们必将推翻新沙皇的统治。”


第4版()
专栏:外论摘要

东欧的问题与石油价格有关
据柏林德国经济研究所分析,参加经互会的东欧国家到一九八○年所付石油和天然气价格要大大提高。例如,一吨苏联原油在一九七一年价值十三点六个可转帐卢布,而到一九八○年的这十年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预计将达到现在的六倍。
直到一九七四年年底,苏联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基本上还是稳定的。当时人们在经互会内还决定,每五年重新规定一次原料价格。但在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提高石油价格以后,苏联却要求每年重新规定一次价格,以便也能参与世界范围的价格上涨。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只能接受苏联这种要求,因为几乎所有这些国家都靠苏联供应石油和天然气。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受影响特别大,因为它们自己只有很少的一点能源,而且迄今为止几乎完全靠苏联来满足其能源原料方面的需要。它们要通过增加向苏联的出口来重新抵销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
对经互会大多数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增加了一倍(波兰甚至从一九七五年以来购买苏联石油的价格增长了百分之一百二十六)。
根据苏联外贸的统计,对经互会所有国家的能源原料的价格一九七五年总共上涨了百分之九十。其中,石油价格平均上涨了百分之九十,天然气价格平均上涨了百分之六十。
估计在一九七七年和以后的几年内,价格将重新大大提高。如果估计在最近这次石油输出国组织会议以后到一九八○年世界市场上的石油价格每年上涨百分之十的话,那么要执行经互会贸易中现行定价制度,经互会里的石油价格也势必会再次上涨。预计一九七七年要上涨百分之三十左右,一九七八年上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一九七九年上涨百分之二十左右。
经互会国家几乎不从非经互会国家进口这类原料,除波兰和罗马尼亚(它们所需要的能源原料的大部分是在本国开采的)外,其他经互会国家几乎完全靠从苏联进口。这就使苏联在经互会内部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垄断地位,一九七五年苏联就已经表明,它完全懂得利用这一垄断地位。显然人们对苏联以经常宣布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稳定价格”所进行的供应过于信赖了。
最近几年,只有罗马尼亚一再试图尽可能保持仍不依靠苏联的原料供应。这个国家同经互会其它国家相反,它的能源进口的绝大部分是来自非经互会国家。大多数经互会国家对石油、煤和天然气价格急剧上涨的反应主要是紧缩其进口。例如,七十年代初期从苏联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相当有规律,每年大约增加百分之七,而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六年仅增加了大约百分之二。
保加利亚的例子表明,价格上涨对经互会小国带来了什么样的财政负担,因为保加利亚今天必须把它进口开支的百分之二十二用于进口苏联的石油、天然气和煤。
由于苏联在经互会内占据强有力的地位,其他小国只能稍微提高一点它们出口货物的价格。苏联还拒绝在一九七五年价格上涨以后重新规定卢布对经互会伙伴的汇率。特别是匈牙利,它在同苏联的贸易中实行了一种不再符合实际的卢布汇率而遭受了重大损失。
瑞士《新苏黎世报》一九七七年一月二十三日文章:
《东欧的问题与石油价格有关》编后
苏修利用它在石油供应方面的垄断地位,在近几年间,先后三次对东欧一些国家抬高石油价格,但是,却不允许“经互会”伙伴相应地提高它们对苏出口的工业产品的价格。这就使得所谓“大家庭”的一些成员国因经济负担不断加重而叫苦连天。人们由此可以懂得,莫斯科的“经济一体化”,无非是一条套在别国脖子上的苏式绳索。


返回顶部